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敦刻爾克》觀後感三篇

《敦刻爾克》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21K 次

《敦刻爾克》觀後感三篇

《敦刻爾克》觀後感三篇

導語:《敦刻爾克》的看點其一是畫面,比如開場不久敵機來襲,沙灘上的人四散逃竄,一個士兵舉槍射擊俯衝的戰鬥機,這一組動態影像非常有格調。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敦刻爾克》觀後感,歡迎點擊閱讀。

《敦刻爾克》觀後感三篇

篇一:

這不是影評,也不是摘要。

如果你是看完電影再來看這本書,可能會有點落差。畢竟小說改編成電影,挺難的,我已經看過許多好好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之後,給人感覺都是這是什麼鳥。諾蘭立足於小說背景,節選了一些人物重點刻畫描寫。相對於小說層出不窮的人物以及多條線索,電影是從三條線出發。我覺得電影很棒,推薦你去看,至於爲什麼很棒,那是影評了。

本書作者爲了這本書,真的是煞費苦心。訪談大量的軍官,士兵,百姓。並且查閱了大量資料。看小說背後長長的鳴謝名單就能感覺到,作者是花費大量心血的。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是一場戰爭,但是作者比較平靜描寫,也非常寫實。沒有去刻畫德國軍隊的兇殘,英國軍隊的英勇。語言非常幽默,尤其是在一些細節描寫上。比如士兵們洗劫了商店,收穫香菸美酒之後的興高采烈;比如戰勝者和被俘者的對話。

敦刻爾克的前因:

截止敦刻爾克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是按希特勒設想的進行。德軍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低地的中立國穿插,越過阿登山區。英法聯軍被打蒙了。德軍的進度之快,連德軍自己的參謀部都沒想好下一步的目標。

撤退是門技術活,相對於進攻,撤退的難度更大。不僅是協調問題,涉及各方面的調度。需要有人先撤,有人殿後,還需要有人破壞設施。第五縱隊在這種時候作用巨大,英法聯軍內部存在各種各樣的謠言,例如德軍僞裝成牧師和修女(我隱約感覺到作者的無奈,難道那麼多德軍都僞裝成法國修女了),祕密潛入法國搞破壞等等。

總之,到了五月底,沒投降也暫時沒有淪陷的英法聯軍撤到了敦刻爾克地區,被壓縮在小小區域內。

德軍方面的顧慮:

有人說敦刻爾克是二戰的轉折點,我只能說,如果這樣說二戰的轉折點也太多了……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海戰等等。如果德軍全殲了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希特勒不一定能笑到最後,但丘吉爾肯定很難受。

有一個觀點是希特勒故意放走了英國軍隊,爲了讓英國體面投降。個人覺得這個觀點有點扯,那希特勒這個故意做的實在是太不專業了,以至於很難看出他是故意的。

我覺得德軍之所以進展緩慢,有兩個原因,書中都提及了。

一個是自告奮勇的戈林大元帥,他向希特勒保證自己的空軍可以把英法聯軍解決。並且提到不要讓榮譽落入普魯士貴族之手。這涉及德軍內部的矛盾,德軍的主力是原來的國防軍,裏面的軍官多數是保守傳統英勇善戰的普魯士貴族。而希特勒呢,其實是一個奧地利人。你懂的。

更主要的,節約坦克。德軍的進展固然順利,問題是坦克就算從柏林開到敦刻爾克去郊遊也會損失不少。更何況打仗,希特勒還等着要坦克施行巴巴羅薩計劃(即入侵蘇聯)。

敦刻爾克撤退的成果

從現在看,德國損失大了,放走的三十多萬人後來從諾曼底回來了,狠狠插了德國一刀。英國的這個轉進太成功了,把自己的軍隊撤回來了,還順帶救走了十萬法國士兵。

但從當時看,德國覺得自己贏了,三十多萬聯軍幾乎是損失了所有裝備,狼狽逃回英國。

從戰術上來說,德國未必輸了,但是從大戰略上來看,德國虧大發了。

一些印象深刻的細節

一個很搞笑的細節,指揮官命令防空炮兵軍官把多餘的炮兵疏散到沙灘上,但是命令傳達成了所有炮兵撤退到沙灘上。服從命令並且自作聰明的炮兵軍官做了一個推斷,所有炮兵都撤退,那肯定是不需要防空炮了,於是把所有重武器銷燬後興高采烈去報道……

另一個類似的,鑑於敦刻爾克的吃水線,以及避免沉船堵塞。指揮官向船隻下達不要靠太近的命令,最後也傳達成了敦刻爾克已經淪陷。於是當天夜裏救援船隊都撤退了。

還有一個一筆帶過的話題,親衛隊(就是黨衛軍)中一名軍官下達了殺戮命令。文中說的是濃濃美國腔的英語。其實,多半就是加入黨衛軍的美國人。大家一般不會提及,在美國參戰之前有很多德裔美國青年去加入德國軍隊。

關於外國作品

我覺得翻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像敦刻爾克這個詞,英語和法語的拼寫不一樣,但是翻譯過來之後就很難體現這點不同。還有文中的親衛隊也可以翻譯成黨衛軍,黨衛軍大家耳熟能詳,而近衛隊就體現不出SS的特點[]。另外,外國人寫作其實和中國人一樣,喜歡用典故,文中也會出現馬恩河奇蹟之類的歷史名詞。

如果可以,最好是看英文原版。

以上,關於敦刻爾克。一本寫實而不失風趣的小說。

篇二:

敦刻爾克大撤退和我們長征的經歷很相似,都是在被逼入絕境後,力求全身而退,保存實力。

我們要翻雪山草地,他們要渡茫茫海峽,制空權都大大落後於敵方,都要隨時承受敵人肆無忌憚的狂轟濫炸。成功也都有賴於很大的偶然運氣成分,我們是由於軍閥間的各懷鬼胎,相互猜忌而尋出一條生存縫隙,英法盟軍則是因爲希特勒迷一般指揮失誤,不動用坦克部隊趁勢碾壓而貽誤戰機。結局也像,由於保存了革命火種,兩方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部影片的特別之處在於歌頌了英國底層平民和士兵的強大的主體意識,這些人沒有領導的強力籌劃動員,只在一個號召下便自發的舍家付難,援救盟友,十多倍的完成了政府設定的撤退目標(原計劃3萬,實際撤退35萬)。飛行員在計劃之外主動尋機殲敵,既有耗盡也在所不惜。

這裏沒有領導人的奇謀妙計,指揮若定,沒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反而還時不時暗中諷刺一下丘吉爾的兩面三刀,束手束腳。

電影傳達了這樣的道理,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是他的每一個國民都在精神上真正的強大起來。

篇三:

今晚,觀看了英美法荷合拍的大片《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海上逃生,被譽爲"敦刻爾克奇蹟。"它是"二戰"中一次生死攸關的撤退,是英國人強大、嚴謹、富有條理的組織能力的集中體現。

1940年5月,納粹徳國在西線發動進攻,突入比利時,繞到馬其諾防線背後,打了英法盟軍一個措手不及。陷入困境的盟軍成了個喪家之犬,只能且戰且退。當退到法國北部海港小城敦刻爾克時,已被德軍重重包圍。40萬英法盟軍,被元首先生的裝甲部隊死死地摁在一個絕境。三面被德軍封死,只剩下一面臨海。唯一的逃生之路就是橫渡風高浪急、長達近百公里的英吉里海峽,跳岀歐洲大陸,退回英倫三島。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元首留給這40萬網中魚兒生存的時間只有三天多。剛剛就仼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先生,以他海軍大臣的資歷和經驗估計,可以在這個時間內救回三萬多人,最多救岀四萬多人。畢竟,日不落帝國的臣民們,他們沒有翅膀飛越百里海峽!

此時,英國紳士的戰爭潛力空前地被激活了!他們調集了全國所有的大小船隻馳往敦刻爾克,所有戰機飛臨敦刻爾克進行空中掩護。元首的失誤和濃霧頻發又給英法聯軍多爭取了五天多的時間。這樣,截止1940年6月4日,英國人用9天時間,在槍林彈雨之中,竟成功地將33萬多人逃岀歐洲大陸,安然撤到英倫三島。

這部電影,作爲年度大片,譭譽參半。獨立寒秋先生觀後,立馬聯想到十年前美國人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好萊塢的導演們,非常地精明。他們拍片燒了那麼多的錢,卻從不會大處着筆,只截取戰爭中幾個片斷。十年前看美國人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與前蘇聯拍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風格完全不同。在片中,只有德國的兩個親兄弟,透過他們的眼睛,展現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力量。片中,沒有朱可夫,沒有保盧斯。同樣地,今晚的電影中,俺沒有見到丘吉爾先生,沒有見到亞歷山大將軍;也沒有拜會元首,沒有一睹古徳裏安將軍的風采。

這樣的表現手法,容易提煉岀戰爭與人性的衝突、矛盾,形成對觀衆的催淚彈和煸情效應。這是小處下筆的優點。但這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陷,它沒有從更大的視角抓捕戰爭,沒有展示雙方統帥部的鬥智鬥勇,沒有全景式地將這個奇蹟的發生、過程、結果反映岀來。這對歷史迷來講,這樣的電影,借鑑意義不大。而對一般觀衆來講,將這部電影看上三遍,只怕仍然對這場"二戰"中的奇蹟印象是粗線條的,是模糊不清的。唯一能記憶的,是場景恢弘,氣勢震撼......

英國人本次熱心地作爲牽頭單位,希冀曬一下他們的先輩是如何締造奇蹟的。孰不知,依獨立寒秋先生愚見,他們本不用玩這麼危險的遊戲的。

1940年4月,當納粹德國的西線戰爭在西歐連連得手時,英國佬遠巴巴跑到歐洲大陸,卻躲在馬其諾防線後面睡大覺,坐視西歐、北歐國家一個個淪陷而不救,竟岀現了"奇怪戰爭"、"靜坐戰爭"。他們的本意還是繼續向希特勒先生讓步,推動德軍這隻瘋狗去咬蘇聯。

這是張伯倫先生在天真地推行"綏靖政策,"可元首偏偏領會不了張伯倫先生的脈脈情意。於是,英軍一退再退,退得沒有仼何退路。直至被德軍合圍在敦刻爾克,40萬人差點被被德軍包了餃子。最後只能說,幸運之極!阿彌陀佛!上帝保佑!

試想,若這40萬軍隊被德軍吃掉,英國還有實力繼續戰爭嗎?英倫三島守得住嗎?滅了英國,元首將傾全歐洲之力壓向蘇聯,外號"鐵錘"的斯大林扛得住嗎?

決策不慎害死人,差點丟了看家護院的本錢。

《敦刻爾克》要反映一個奇蹟的締造。奇蹟來自於苵國人傾全國之力的營救;來自高效、嚴密、有條不紊的組織動員;也來自元首的一個不經意的失誤。當然,還有那場大霧。

影片中,英國人的組織能力沒有充分反映岀。影片中雖有大量的空戰,卻也沒有反映元首先生爲何只用空襲,而無敵的裝甲部隊卻五天不動,讓英國人死裏逃生!若是獨立寒秋先生指揮德軍,一定要令戈林猛烈轟炸海灘和海峽,讓古德里安的坦克絕不停止進攻,讓倫斯德的陸軍三天踏平敦刻爾克,讓40萬盟軍乖乖投降!"冝將剩勇追窮寇"嘛______元首先生忘記了老人家的諄諄教誨;濃霧也站在了英國紳士一邊,也給了英法盟軍寶貴的兩天。可惜,影片中只有硝煙,缺乏濃霧!

還想說,太累了,不說也罷!用丘吉爾先生的話最後共勉:戰爭的獲勝不是靠撤退完成的,但撤退中蘊含着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