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流浪地球》觀後感三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流浪地球》觀後感三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三篇

導語:這部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在原著書中的設定是人類觀測到了太陽將在四百年內進行氦聚變。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關於《流浪地球》觀後感,歡迎借鑑參考。

《流浪地球》觀後感三篇

觀後感一:努力,就會有希望

爲了拯救地球,人類展開一次熱血而孤勇的嘗試。

——題記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陽的枯竭,地球將遭遇滅頂之災。此時,人類數量銳減至35億。倖存的人們團結一致,金錢的概念和國家邊界模糊了,一個長達2500年的行星移民計劃被提出,進而開始執行並逐步推進。中國,在這個計劃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全球領袖角色。太陽枯竭,地球將要撞上木星,遭受滅頂之災。男主劉啓和妹妹以及爺爺在陰差陽錯中,加入了中國救援隊CN171-11,開啓了一段熱血沸騰而震撼人心的冒險。

還清楚地記得劉啓爺爺的臨終之語,記得爸爸的“非法喚醒”、爸爸隔着茫茫太空與兒子對話等情景。這些鏡頭無不令觀衆爲之動容。在這些感天動地的細節背後,就有着亙古不變的先輩們的自我犧牲精神。妹妹韓朵朵全球廣播時,各國還未歸家的救援隊員紛紛跑去支援,路上一輛輛急轉掉頭的救援車,無不傳遞着人性的善良和溫暖。哥哥劉啓,在衝擊波快要來臨時,不顧自己的安危,去救從高處墜下的妹妹,也讓我們感受到這濃烈熱的親情。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句讓我們津津樂道的交委的提醒: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第一次聽,很多人都啞然失笑。後來再聽到,很多人卻心頭一緊,然後心塞難過。再次聽這段臺詞的時候,早已是物是人非,車上的駕駛座少了爺爺的身影,車上也永遠聽不到王磊隊長嚴厲而又爲我們擔心的警告了。

在影片的最後,CN171-11救援隊的衆人和來自世界各地救援隊的人們,與時間賽跑,共同

努力,點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了這部影片,一個詞一直叩擊着我的心靈,它就是希望。那麼,我們又是否曾想過,希望是什麼?我們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線希望?電影看到結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己,有時候總覺得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倒不如放棄,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創新,沒有去嘗試在絕望中探尋出新的希望,而是被困難和苦難和擊垮,選擇臣服於它們。莎士比亞曾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是呀,漫長的黑夜,會讓人感到害怕,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絕望,可不管這黑夜有多麼漫長,只要我們堅持了,努力了,給自己爭取到一點希望,白晝也終將會來臨。

人應該生活在希望之中,就算曾經的希望泯滅了,還會有新的希望的之火燃燒起來。如果一個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麼希望也沒有,他的生命實際上也就停止了。《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人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拯救地球任務失敗時,一開始大家都還活在支離破碎的夢中,不願意去面對這個事實,不願意去相信大家就要面臨死亡的結果,可是後來大家認清事實真相後,齊心協力尋找辦法,終於找到了一線生機,找到一絲希望,最拯救了自己,拯救了地球。這就是希望給人們的偉大力量。所以,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更應該懷揣着希望,朝更好的地方前行。

希望是什麼?在我們這個年代希望是指引我們奔向遠方的路標,是即便在天涯海角也指向家的方向,是處在困厄之中仍然擁有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希望是無比寶貴和無比強大的力量!

努力!就會有希望!

有希望!我們就應該更加努力!

觀後感二: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蕩氣迴腸、驚豔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啓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遊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衆對於這類型的硬科幻並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製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爲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並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於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杆,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裏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後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爲我們終於有硬科幻了!

觀後感三:

1

《流浪地球》講述了: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臨絕境,人類將開啓“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着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在此期間,人類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搬進地下城市,經過一次次資源利用,地球已經變得七零八碎、滿目瘡痍。

這時,誰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拯救生命?是火石?還是根植於人心的愛與希望之火?

倘若心中沒有家,人類就只能是流浪!倘若心中沒有愛,何處是家?世間,到處都是肆略的岩漿、無情吞噬生命的冰天雪地,生命失去原有的溫暖,胸膛裏再也呼吸不到氧氣。

劉慈欣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腦洞開得挺大,着實讓人大開眼界。而我,更欣賞的是,這部突破性科幻片的背後,所展現出來的:人文情懷!

這部影片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人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纔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高貴,永恆之光!

人類的感情纔是這部電影的重點!生生不息,生命之中有愛延續;心有家園,燃燒希望之火!

2

影片密度足夠,能夠完整支撐起125分鐘的觀影熱情。開場簡潔、情節緊張中略帶幽默,尤其那句貫穿影片的經典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每每讓我在動情時抹着眼淚,笑了。雖是科幻片,與現實卻是息息相關。

地球可以流浪,而人心不可以!

身體與靈魂,救與被救,一次次衝突,一次次博弈。劉培強、劉啓、韓子昂、韓朵朵、王磊、李一一、蒂姆等他們不斷在刷新着生命的高度,震撼着人心。尤其是韓朵朵最後流着淚衝出內心的呼喊:救援隊的叔叔阿姨們,你們好,我叫韓朵朵,是一名初中學生,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後的救援任務。她聲音稚嫩,帶着哭腔:我現在很害怕,腿止不住發抖。我只能看着大家拼盡全力,卻什麼忙也幫不上……她話說得戰戰兢兢,卻是最撼動人心。

以情動人,唯真,最能凝聚人心,凝聚希望!

韓朵朵是孤兒,是韓子昂從千萬逃難的人羣夾縫裏撿回來的生命,韓子昂說:“她是我們大家的孩子!”韓朵朵這個孩子更懂愛,珍惜愛。

她的行爲,教更多的孩子學着感恩,懂得愛!無論何時、何地、身處何種境界,她心裏裝着的都是家!

3

在距今19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出現了一個叫張衡的人,他發明了地球儀。

那時候,人的生命與腳下的土地緊緊相連。人們對地球充滿着好奇,充滿着敬畏。

那時候,孩童們在田野裏玩耍,光着腳爬樹,光着身子下河抓魚。那時候,金錢權利沒有土地疙瘩在人們心裏來得親切。

地球儀的出現,讓人們認識了地球,原來地球是圓的,地球那一端也生活着人類,只是沒見過。等見了之後又驚歎。呀!人的頭髮怎麼是金色的?眼睛怎麼會像天空一樣藍藍的呢?

那時候的人,呼吸的氧氣,都是植物釋放的純淨之氣。沒有工業,沒有一點污染,世間一切都是純淨的,包括人心。

4

王朝的覆滅,是人性走向複雜,情感趨於淡薄,最終噴發的見證!

1894年,中日戰爭的爆發,預示着清朝走向滅亡。另一個民國的崛起,也未能阻擋日軍的侵略,爲何?

地球被破壞,家園被踐踏,人心何在?

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說:“這個小日本,可壞了!”怎麼壞了?說是教育課上,會一人發一個蘋果,讓吃!然後,坐下面的人統統開吃,齊聲回答:“好吃!”上面的人再蠱惑道:“這是中國山東的蘋果,想要一直吃到這樣的蘋果,我們就打到中國去!”

就是從小灌輸這樣的理念。可是,真的是因爲這樣,中國人才被長期凌辱的嗎?

不是!是人性的懦弱,人心的渙散!南京大屠殺,見證了30萬人性的淪陷!不團結,只能受凌辱。心中無愛、無家,攤開雙手任人宰割。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30萬同胞的鮮血喚醒了混沌中的人。站起來,團結一心,國共合作,與其說是抗日,不如說是覺醒,覺醒了家國情懷!心在一起,有情、纔有家,我們才能擁抱地球的溫暖!

5

隨着工業的不斷髮展,旅遊業的不斷開發,地球越來越負重,人們的情感,越來越麻木、淡薄。

直到2008年5月12日,地球生病了:汶川地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死傷無數,遍地哀歌。人們醒悟了,情感回溫了,不再冷漠了,紛紛伸出真誠的手,團結起來了。

素不相識的媽媽,給失去親人的孩子餵奶,喂的是血、喂的是愛,喂的是一個孩子人生的希望;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一個民族精神走向的希望!

用愛,一點點喚醒人性,找回感情!

任何外力都不能破壞團結在一起的心。心中有愛,何懼天災人禍?愛,會讓一切變得美好!

電影放映完,這一次!先生包握住我的手,輕柔說道:“走,咱們走回家。很久沒有牽着你,我們走走,看看這一路別緻的風景!”我點點頭,緊緊挨着先生,走在大街上。雪花飄飄揚揚,落在眉毛上、鼻尖上,先生不時伸手在我臉上輕掃,癢癢的,心裏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