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三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三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三篇

導語:《三傻大鬧寶萊塢》是繼《流浪者》之後,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印度電影了,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大家快來看看吧。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三篇

篇一:

這是我第一次對電影做一個發自內心的觀後感,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看着俗不可耐的電影名字——<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對它沒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評高達9。9分,從衆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來一窺究竟。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要說的印度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七分共鳴、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爲抵抗印度的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此刻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啓發性。主人公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爲這句話能夠解決困難,而是因爲記住這句話並不斷的告訴自我要有勇氣應對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與友誼只有自我才能悟出,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喜極而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後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理,不僅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爲了成功而競爭嗎?我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後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試問如何學以致用,影片中在搶救莫娜生小寶寶而快速的動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蘭徹爲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我們在樂中思考什麼是朋友?最後的結局自我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但是越來越覺得這原先是一部這麼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這篇片子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準確,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好處,劇情片更像作爲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後,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特此推薦。

篇二:

這是一部印度富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有幸在培訓中觀看了這部電影,感覺非常不錯。電影中充斥着許多幽默搞笑的鏡頭,但是在一片嬉笑怒罵中卻充斥着我們的神經,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適合的。法蘭、拉杜與蘭喬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爲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裏,蘭喬是個非常與衆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不僅鼓動法蘭與拉杜去勇敢追尋理想,還勸說校長的二女兒碧雅離開滿眼銅臭的未婚夫。

看完整部電影,我們欣賞男主角蘭喬的特立獨行,不走常規模式,感嘆他偉大的成就,當然也爲他收穫的美好愛情所慶幸。但是在這些感動的背後,還是會對教育有着深刻的反思。雖然我們和他們處於不同的國度,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但是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確是有着某種相通性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對於那幾個特別調皮、愛自由、不受約束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我們在某些時候是不是也充當着電影中那位“病毒”校長的角色呢?

以前的我可能真的也會很急躁,希望那些不守規矩的孩子馬上改正,所以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這樣孩子更容易有抗拒心理,更要與你對着幹。比如碰到過這樣的一個孩子,他很有個性,很有想法,也很聰明,但是自控能力比較差,課後總喜歡在教室裏跑動。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行爲,對他自己對別人都是不安全的行爲,就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但是他卻一副很不服氣,很不在乎的表情。讓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晚上放學時又將他的不良行爲告訴了他的媽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我發現他是對我有牴觸情緒的,早上來班裏也不願意跟我打招呼了。其實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可能我的做法讓他在同伴和家長面前失了面子。

通過這次觀看的電影,我覺得自己真的要反思下以往的教育行爲,是否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尊重他們不同性格發展的特點。以後孩子犯錯了,應該嚴肅處理,但是過後要像沒事一樣和他一起玩,讓他知道規矩是規矩,喜歡是喜歡,即使你犯了錯,老師還是很喜歡你的,批評與喜歡是兩回事[]。

篇三:

《三傻大鬧寶萊塢》原名爲《3idiots》,片名雖然翻譯的太爛了,但不影響其資料,這是一部印度題材的影片,一部關於教育題材的影片,很搞笑,但不要以爲這就是純粹的喜劇片,影片抨擊的是印度的應試教育,把青年學生迫到自殺問題嚴重、扼殺年輕人的創意以及貧窮問題和社會發達令人與人之間爲前途問題而成爲奴隸的實況反應出來,發人深醒。能夠說,這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教育片,比起小時候學校家長組織要求看的影片不明白要強多少倍。

片中主要人物是蘭徹、法涵、萊俱,三個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庭太多的期望。蘭徹是花匠的兒子,從小聰明好學,善良調皮,他代替小主人來那裏上大學,任務是四年以後爲主人拿回一張光宗耀祖的文憑,但是對於傳統的以分數論等級、以分數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滿和抵制,引來了衆多教師的斥責和刁難。法涵是貧困人家的孩子,他來那裏上學的目的就是有錢讓爸爸治病、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讓姐姐能夠有出嫁的嫁妝,由於壓力太重,他膽小而謹慎,學習成績一向墊底。而萊俱喜歡野外動物攝影,由於懼怕父親的權威,選取了不喜歡的工程專業,學習成績更是倒數。三個年輕人,各有自我的生活,各有自我的無奈,因有緣相逢在一所大學的屋檐下,共同分擔着彼此的憂慮和不幸,笑中有淚,充滿人情味,他們以各種方式排解着內心的壓力和處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影片的主角蘭切展現了一系列非傳統教育下所培養出的令人折服人格魅力和知識魅力,他提倡興趣學習,他挑戰傳統教育,挑戰權威,整個影片中他教育了同學,教育了老師,教育了校長,教育了整個教育。他用知識拯救了人的生命,使別人建立了人格,讓別人找到了夢想,同時成就了自我。這些知識是來源書本,但絕不來源於傳統課堂。同時影片讓你更加走進了自我,夢想不再是理想,生活不再是生存,學習不再是分數,人生就是你自我的人生。蘭徹的一句話:“學習就是爲了應用”。法函說:“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說出了教育和學習的本質,如果不是爲了應用,學習還有什麼好處?而目前我們的教育又走到了哪裏呢?中國的應試教育,成了孩子論資排輩的依據。很多家長認爲: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就會決定孩子的一生。害苦了多少孩子啊!

而劇中的院長,總是教育學生們:生活是場比賽,當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踐踏。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像蘭徹那樣有創新思想的人總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長邊由專人刮鬍子、邊聽歌劇午睡的一幕,配合着兩個學生的自殺,而他卻無動於衷,對這個體制的諷刺到達了頂峯。

最後結局一段衆學生在學校搶救教授女兒的孩子時更有驚險而不失幽默,表現少年人的創意。結尾的那一幕,蘭切在窮鄉僻壤起學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學。這反璞歸真的好處﹐比較之前的學生在名校的讀書苦況﹐反映政府不應扭曲少年的天性。。。。。。

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作爲中國的教育體制下人們就應好好看這部電影,因爲這部作品反映的現象和中國有些相似:分數決定一切,中國的創新體制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崇拜權威、根據“錢”途決定事業而並非個人興趣、成功的標誌是財富和地位。。。。。。看完後細細咀嚼,你會有很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