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盜夢空間》十週年重映 精彩觀後感大全

《盜夢空間》十週年重映 精彩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41K 次

《盜夢空間》十週年重映 精彩觀後感大全

《盜夢空間》十週年重映 精彩觀後感大全

導語:現實中的夢肯定是一個人現實想法的一個真實映照,或者說是對潛意識的一種放大,就像劇情。最近電影《盜夢空間》十週年重映,有一次掀起了熱潮,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篇精彩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盜夢空間》十週年重映 精彩觀後感大全

觀後感一

費里尼說:“夢是唯一的現實。”在我看來,這句話是繼弗洛依德寫下“文學是作家的白日夢”之後對藝術(電影)與夢境之間關係的進一步強調。當人們置身於電影院,放映廳的燈光暗淡下去,觀衆就彷彿閉上眼睛進入睡眠,同時也投入到銀幕上呈現的夢境之中。如果把電影視爲某種夢的觀點在美學上不那麼貼切的話,以電影這一媒介去呈現人們的夢境世界則是許多導演們熱衷於嘗試的資料。費里尼的傑作《八部半》正是以超多超現實的夢境表現它的主人公當下所處的現實,電影中的夢境資料成爲比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對象。在這一“電影—夢境—現實”的譜系上能夠列出許多大師的傑作:黑澤明的《夢》、伯格曼的《野草莓》、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盜夢空間》並不處於這一譜系之上。這樣評價並非爲了擡高那些大師而貶低諾蘭,諾蘭在這部電影中呈現的夢境世界與那些電影是如此不一樣,以至於它們之間幾乎缺乏可比性。在費里尼、伯格曼等人看來,夢是超現實的語言,“夢是唯一的現實”的原因在於超現實比現實更爲真實。而在《盜夢空間》中,夢就是現實,它甚至比現實更貼合邏輯,更遵守現實世界的原則,它也許能夠透過“夢中夢中夢……”的方式變得無限複雜,但這種複雜與人們在玩益智遊戲或者穿越一個迷宮時所遇到的複雜並無不一樣,而人們在夢境中追尋的東西與在清醒時忙碌追逐之物也並無不一樣。於是,夢在那裏變得乏味起來,儘管電影本身並不乏味。

諾蘭的“夢”完全不具浪漫色彩,它是現實功利場所的延伸,這一點突出地體此刻電影的英文片名Inception(能夠翻譯爲觀念植入)中:夢是出於商業目的把想法植入對方大腦的工具。柯布(列奧納多·迪卡普里奧)是一名“盜夢偵探”,他透過潛入人家的夢境去竊取商業機密。在一次行動失敗之後,柯布投入到對手——商界鉅子齊藤手下,他要幫忙齊藤在夢境中把一個觀念植入到競爭對手的潛意識中,使對方解散他的公司。電影的主要情節即圍繞柯布和他的團隊透過精心籌劃、部署去實施這一行動展開。

受過教育的現代觀衆多少會對弗洛依德的釋夢理論、意識與潛意識理論有所耳聞,諾蘭的“盜夢”、“觀念植入”以及對夢境組成部分的安排依靠的正是觀衆對弗洛依德的那點理解,這同他的前輩希區柯克在《愛德華大夫》中對觀衆中普遍存在的僞弗洛伊德主義的利用是一樣的。“盜夢”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首先,你需要一個建築師,他的任務是在夢中建造出盜夢展開的各種場景,職能有點類似於拍電影時的佈景師;之後把盜夢的目標對象和盜夢者透過藥物連接起來,使他們一齊進入建築師建造的場景中;目標的潛意識會展開防禦機制爲盜夢者製造各種危險,而盜夢者透過誘騙或者訴諸武力獲取了目標的信息之後任務即告完成,這與現實世界中的商業間諜活動完全相同。在這個“盜夢空間”中會出現各種人的潛意識中殘留的物像和人物,只但是它們的出現規律比弗洛伊德在《釋夢》中解釋的更貼合邏輯一點;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名言“夢是人類對未完成願望的一種達成”在那裏被改寫了:人類真的能夠透過夢達成現實中的願望。“觀念植入”的過程要複雜一點,同時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混淆也更爲明顯。片中的具體方式是使目標費舍意識到自我與父親之間的矛盾是某種誤會,父親深愛着自我,而自我的叔叔兼教父勃朗寧則是野心很大的一個人

影片假定這一明顯的意識資料能夠化爲情感因素,進入潛意識,使費舍在醒來之後改變他的決定。至於意識資料究竟是如何進入潛意識的,電影並未真正解釋。電影以夢中夢的方式來表現人的潛意識深度,這已相當具有創意。但是,如果深究下去的話,無論夢境進入幾層,意識終究是意識,不會變成潛意識,這或許也觸及了電影表現潛力的某種邊界:但凡銀幕的資料要爲觀衆理解,就務必是意識的,電影不可能表現真正的潛意識。

諾蘭的《盜夢空間》也具有許多類型片的元素。在營造一個依據獨特的原理運作的新奇空間上,本片酷似於《黑客帝國》,但是就創意的新穎和獨特性而言似乎趕不上後者;在具體的情節模式上比較接近於盜竊電影(英語爲heistfilm):即表現一羣竊賊透過周密的部署和密切的合作展開偷竊行動的電影,比如《十一羅漢》;電影中有火爆動作片的元素:比如邦德式的雪山追逐、槍戰;也有家庭倫理劇的資料:比如柯布和他妻子之間的情感副線。作爲一部商業電影這些元素或許是必要的,但它們卻談不上出類拔萃。《盜夢空間》最最獨特之處,同時也是諾蘭的拿手好戲之一,是它大型複雜的敘事方式。

觀後感二

《盜夢空間》的劇本醞釀於10年以前,那時諾蘭剛剛完成處女作《尾隨》,正拍攝那部在敘事方式上具有巨大顛覆性和實驗色彩的《記憶碎片》。無疑,《盜夢空間》在敘事的複雜性上遠趕不上《記憶碎片》,但是作爲一部商業電影,本片確實相當挑戰觀衆的腦力。電影中的人物行動在不一樣的夢境層次上展開,每一夢境層面的事件都會在其他層面上產生反應,當夢境進入到第三層第四層時,導演務必透過快速的平行切換使觀衆瞭解那些具體的微小變動,使觀衆得以在腦海中勾勒出這個大型的夢中夢中夢……的整體面貌[]。相信許多觀衆在觀影過程中把超多腦力都花在了辨別眼前的是第幾層夢境,並推測它將對另外幾層夢境產生的反應上了。這部電影尤其具有特點的是:每一層夢境的時光流速不一樣,每下一層夢境要比上一層夢境的時光慢20倍,這就又爲敘事增加了難度,導演務必對每一層夢境的敘事時光拿捏地十分準確。電影中的五層夢境(如果算上電影的開放式結局的話還有第六層)還只是敘事的縱向層次,電影有兩條橫向平行的敘事線索:“觀念植入”的敘事主線,以及柯布和他妻子之間的情感副線。橫向與縱向相乘之後,本片變得千頭萬緒,如果不是諾蘭這樣的敘事天才的話,平庸的導演根本無法處理。《盜夢空間》的觀衆在耗費了超多

腦力之後,相信都基本看懂了電影的具體情節。

與《記憶碎片》一樣,《盜夢空間》在敘事上並非沒有漏洞:電影在進入第四、第五層夢境時開始有點含糊其辭,比如齊藤在第三層夢境死去後按照前面的劇情邏輯就應進入“潛意識邊緣”,柯布進入的第四層夢境(即他與其妻子共同構築的那層夢境)也被稱爲潛意識邊緣,但對於柯布爲什麼沒有在第四層而進入了第五層(即影片序幕中柯布見到老年的齊藤那一層夢境——如果不承認這是第五層,便無法解釋齊藤的變老)才把齊藤找回來,電影沒有給出解釋。另一個明顯的錯誤是,齊藤是在柯布進入第四層夢境之後才死去的,柯布不可能明白齊藤已死而要去找他。()還有一個缺陷是,在建築師建造的各層夢境場景之間並無劇情邏輯上的聯繫,尤其是雪山堡那段,幾乎完全能夠視爲導演爲加入動作片元素硬塞進去的。這些瑕不掩瑜的漏洞並未太大地影響觀衆的觀影質量,因爲這種新奇、大型、複雜的敘事方式與電影的類型元素混合起來之後,已經足以使《盜夢空間》成爲一部高質量的商業電影。尤其對中國觀衆而言,《盜夢空間》仍舊算得上目前國內商業電影只能仰望的“神作”。但是,我務必說,《盜夢空間》還談不上完美的商業電影,這是基於兩點:一,電影始終缺乏一個英雄,缺乏一個具有足夠厚度的主人公;二,《盜夢空間》具有很高的

智力挑戰,但卻只有很低的情感穿透力。

我一向是諾蘭的擁躉,他的電影我差不多部部喜歡,在他的七部長片中我尤其中意《尾隨》和《黑暗騎士》。《尾隨》也包含了複雜的敘事技巧,但更讓我觸動的是其中包含的關於“孤獨”的主題,諾蘭在那部電影中刻畫了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主人公。《黑暗騎士》堪稱完美的商業電影,諾蘭在經典的哥特式、漫畫式誇張的蝙蝠俠之後創造了一個新的英雄,但他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超級英雄,而成了一個被善與惡割裂的杯具英雄,成了關於歷史的道德隱喻。商業電影要牢牢抓住觀衆的內心,僅僅依靠娛樂因素甚至智力因素是不夠的,它務必成爲某種意識形態,使觀衆從中瞥見自我所處的現實。《盜夢空間》卻沒有到達這個層次。列奧納多的柯布是一個遭受家庭倫理變故的男人,但導演或許太專注於他的敘事了,使得柯布與他妻子之間並未表現出真正的情感深度,柯布也始終沒有像蝙蝠俠那樣變得人格化;在次要人物方面,艾倫·佩姬飾演的建築師始終遊離於柯布和他妻子的情感之外,她時而闖入他們的情感之中,但卻並未真正以情感參與他們的生活,因此最後她將柯布從記憶的牢籠中帶出也顯得不那麼有說服力。我想,這部電影缺乏情感穿透力的原因之一是諾蘭將太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了敘事時光之上,而忽略了表現人物所必需的情感時光。

比如,柯布和他妻子一齊在意識邊緣遊離了50年,50年已足夠使任何膚淺的情感變得嚴肅起來,但對於觀衆來說,50年的感覺只是他們在銀幕上看到的一瞬間——在下一個瞬間,他們已經在忙於理解新的信息,忙於推敲這些信息與其他層次夢境之間的聯繫了。

觀後感三

電影《盜夢空間》是一部美國的科幻大片,其中應用了很多現代科技理論和生物技術原理,現代科技的鏈接技術爲電影帶給了技術支持。

爲了展開和康博公司的較量,柯布一行人選取在夢裏行動,這樣既避免了現實生活中的傷害,又能在對方最薄弱的時候獲取對自我最有利的信息。所謂夢,就是人的潛意識,透過進入人的潛意識而獲取有用的信息,這樣做雖是違法的,但這種行爲應用在現實社會對於很多商業戰爭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電影中,柯布是造夢者,他有很多的造夢理論,聽上去是很複雜難懂的,但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在人的潛意識裏,只有自我是核心,其餘都是記憶映射出來的影子,影子都會關注着核心,所以人在自我的夢中永遠是主角。

利用人的潛意識進行活動的技術在很多電影中都有應用,電影《阿凡達》就是利用了生物連接技術,用人腦的潛意識進入潘朵拉星球,在另一個空間中進行人類活動。電影《危機解密》也是利用了生命垂危之人的潛意識讓人在另一個時空內繼續存活。

高端的現代科技爲很多電影帶給了技術支持,而本片也是在原有的技術構想下構成的。

電影《盜夢空間》以其宏大的空間場景和巧妙的配樂效果贏得了世界觀衆的青睞和關注。本片無論是從藝術欣賞方面還是技術實現方面都有其分析的價值和觀賞的必要性。對於觀衆而言,視覺的衝擊力和聽覺的享受性是一部影片藝術性質的重要體現。然而,科幻片的技術支持更加重要,有些現代科技比較難以讓人理解,但是作爲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透過影片情節展此刻觀衆面前就變得通俗易懂了。如此看來,本片贏得很好的口碑並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