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五個中國歷史皇帝的故事

五個中國歷史皇帝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1K 次

五個中國歷史皇帝的故事

五個中國歷史皇帝的故事

導語:古代帝王一人統治天下,高高在上,他們總會充滿傳奇色彩。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中國歷史皇帝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五個中國歷史皇帝的故事

一、《李世民取東都》

李淵佔領長安的同時,各地起義軍也不斷髮展壯大。除了瓦崗軍之外,主要的還有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不斷在各地打擊隋軍。殘暴荒淫的隋煬帝自己知道末日來到,索性躲到江都,每天和皇后、妃子喝酒作樂,醉得昏昏沉沉。

他不願聽到失敗的消息,但是心裏到底發慌,對蕭皇后說:“聽說外面有不少人想算計我,且別管他,還是快快活活喝酒吧。”

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鏡子,呆呆地照了半晌,說:“好頭顱,不知道誰來砍它呢!”

隋煬帝擔心的日子終於到來了。他身邊的一批禁衛軍兵士,多數是關中地區的人。他們眼看跟着隋煬帝沒有生路,都想開小差回家。將軍宇文化及利用兵士想回家的心理,發動兵變。宇文化及帶領兵士,攻進行宮,派人把隋煬帝監視起來。

隋煬帝對監視的官員說:“我犯的什麼罪?”

官員說:“你發動戰爭,窮奢極侈;相信奸邪,拒絕忠告;使男子死在戰場,婦女兒童走上絕路,百姓流離失所,你還說沒罪嗎?”

隋煬帝說:“我確實對不起百姓,但是你們這些人也跟着我享受富貴,沒對不起你們。今天這樣做,是誰帶的頭?”

官員說:“全國的人都恨透你這昏君,哪兒是一個人帶的頭!”

隋煬帝這才無話可說,他自己解下巾帶交給官員。這個作惡多端的統治者就這樣被勒死了。統治中國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宣告滅亡。

隋煬帝死後,東都洛陽還在隋朝的東都留守楊侗(煬帝的孫子)和大臣王世充手裏。王世充把楊侗立爲皇帝,繼續打着隋朝的旗號,對抗起義軍。

東都周圍本來是瓦崗起義軍活動的地區,李密曾經多次打敗隋軍,但是因爲李密驕傲自滿,跟將領們互相猜忌,在跟北上的宇文化及人馬打了一仗之後,力量漸漸削弱。王世充看準李密的弱點,發起一次襲擊,打垮了李密大軍。李密帶着殘兵敗將,逃到長安投靠唐朝。

王世充趕跑了李密,自以爲力量強大,把楊侗廢了,自立爲帝,國號叫鄭。

這時候,唐軍已經削平了西北的幾個豪強割據勢力,穩定了後方。公元620年,唐高祖派李世民統率大軍進攻東都。李世民大軍一出關,河南許多州縣紛紛投降,很快就把東都包圍起來。

李世民不但善於打仗,而且善於用人。他從原瓦崗軍和別的割據勢力的降將中,收留了一批人。像有名的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尉遲是姓,尉音yù,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有一次,李世民親自帶了五百騎兵在陣地上巡視,被王世充發現,發動一萬多步兵騎兵突然圍上來,王世充的大將單雄信衝到李世民身邊,用長矛直刺過來。李世民後面的尉遲敬德飛馬趕上,大喝一聲,把單雄信刺下馬來。尉遲敬德保護李世民突出包圍,兩個人又帶着騎兵轉過身在鄭軍陣地來回衝殺,嚇得鄭兵不敢阻擋。接着,後面的唐軍源源不絕地上來,把鄭軍打得一敗塗地。

從這年秋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唐軍把東都越圍越緊,日夜不停地攻城。王世充在城裏嚴密防守,不斷用石炮、弩箭襲擊城外唐軍。日子一久,唐軍將士也感到疲勞,有人向李世民建議暫時停止進攻,回長安休整後再打。

李世民說:“現在四周各州都已經投降,洛陽成了一座孤城,遲早可以攻下,怎麼能半途停下來。”接着就向將士發出命令說:“不攻下東都,決不退兵。”

王世充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派人偷偷地出城,趕到河北向竇建德求救。

竇建德領導的起義軍是河北一支強大的力量。王世充自稱鄭帝以後,竇建德也自稱皇帝,國號叫夏,攻佔了唐軍許多土地。他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一面帶領三十萬人馬,水陸並進,援救東都;一面派出使者給李世民送去一封信,要李世民退回關中。

唐軍許多將軍都被夏軍的強大兵力嚇得害怕了,主張暫時離開東都。但是有人認爲王世充兵力還很強,缺少的是糧食。如果讓竇建德跟王世充兩軍會合,用河北的糧食接濟東都,那末勝利就沒有希望了。

所以,一定要把南下的竇建德大軍堵住。

李世民接受了這個意見,把李元吉留在東都繼續圍攻王世充,自己帶三千多精兵北上,扼守武牢關(就是虎牢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

竇建德大軍到了武牢關,被唐兵攔住,夏軍發起幾次進攻都沒成功,李世民卻派輕騎兵抄小路,把夏軍的糧道切斷了。

竇建德認爲自己兵力強大,不怕攻不下武牢關。他拒絕了他部下和妻子的勸阻,命令全軍出動,擺開陣勢,鼓譟着衝了過來。

李世民上高地觀察了夏軍的陣勢,說:“竇建德沒有遇到過強大的敵手,從他的陣勢,就可以看出他驕傲輕敵。我們只要按兵不動,等待他們兵士疲勞的時候,一舉出擊,一定能打敗他們。”

夏軍兵士擺開陣勢,準備交鋒。但是,從早上到中午,還沒有見唐軍出來交戰,兵士們又疲勞,又飢餓,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到河灘上舀水喝。李世民一見時機已到,就命令將士渡過汜水,直衝竇建德大營。

竇建德正和他的將帥在大營聚會,聽到唐軍騎兵突然衝來,趕忙指揮騎兵應戰。雙方發生了激戰,陣地上塵土飛揚,箭如雨落。

李世民乘夏軍不防備,帶領一支隊伍猛插到夏軍陣後,舉起了唐軍的大旗。夏軍將士回頭一看,以爲唐軍已經佔領大營,沒有心思再戰,爭先恐後地逃散。竇建德在混戰中受了傷,被唐軍俘虜了。

竇建德失敗後,李世民再回兵圍攻東都。王世充還想突圍,將士們說:“現在夏王已經失敗,我們就是突圍出去,也沒有用。”王世充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向唐軍投降。

竇建德被送到長安,不久就被殺害,他的部將劉黑闥(音tà)率領河北夏軍,繼續和唐軍作戰。唐軍又花了三年時間,才把河北地區穩定下來。公元623年,唐統一中國的戰爭基本結束。但是,唐朝皇室內部的矛盾卻尖銳起來。

二、《女皇帝武則天》

唐太宗是個精明能幹的皇帝,但是他的兒子高宗卻是個庸碌無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後,自己不會處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長孫無忌拿主意。後來,他立了皇后武則天,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宮裏的一個才人(一種妃嬪的稱號),十四歲那年,就服侍太宗。當時太宗的御廄裏,有匹名馬,叫“獅子驄”,長得肥壯可愛,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駕馭。

有一次,唐太宗帶着宮妃們去看那匹馬,跟大家開玩笑說:“你們當中有誰能制服它?”

妃子們不敢接嘴,十四歲的武則天勇敢地站了出來,說:

“陛下,我能!”

太宗驚奇地看着她,問她有什麼辦法。武則天說:“只要給我三件東西:第一件是鐵鞭,第二件是鐵錘,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調皮,就用鞭子抽它;還不服,用鐵錘敲它的頭;

如果再搗蛋,就用匕首砍斷它的脖子。”

唐太宗聽了哈哈大笑。他雖然覺得武則天說的有點孩子氣,但是也很讚賞她的潑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後,按照當時宮廷的規矩,武則天被送進尼姑庵。這當然是她很不情願的。

唐高宗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看中了武則天。即位兩年後,他把武則天從尼姑庵裏接出來,封她爲昭儀(妃嬪的稱號)。後來,又想廢了原來的王皇后,立武則天做皇后。這件事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對,特別是高宗的舅父長孫無忌,說什麼也不同意。

武則天私下拉攏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則天當皇后,有人對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事,別人管不着。”唐高宗這才下了決心,把王皇后廢了,讓武則天當皇后。

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後,就使出她那果斷潑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對她的老臣一個個降職、流放,連長孫無忌也被逼自殺。

不多久,那個本來已經十分無能的高宗害了一場病,成天頭昏眼花,有時候連眼睛都張不開。唐高宗看武則天能幹,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給她管了。

武則天掌了權,漸漸不把高宗放在眼裏。高宗想幹什麼,沒有經過武則天同意,就幹不了。唐高宗心裏氣惱,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儀(上官是姓)商量。上官儀是反對武則天掌權的,就說:“陛下既然嫌皇后太專斷,不如把她廢了。”

高宗是個沒主意的人,聽了上官儀的話,說:“好,那就請你去給我起草一道詔書吧。”

兩個人的說話,被旁邊的太監聽見了,那些太監都是武則天的心腹,連忙把這件事報告武則天。等上官儀把起草好的詔書送給高宗,武則天已經趕到了。她厲聲問高宗說:“這是怎麼回事?”

唐高宗見了武則天,嚇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儀起草的詔書藏在袖子裏,結結巴巴地說:“我本來沒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教我乾的。”

武則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儀殺了。

打那以後,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則天在旁邊監視;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點了頭纔算數。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則天先後把兩個兒子立爲皇帝——中宗李顯和睿(音ruì)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廢了,把睿宗軟禁起來,自己以太后名義臨朝執政。這一來,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對。

有個官員徐敬業被武則天降職,借這個由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武則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說:“現在皇帝年紀大了,還不讓他執政,人家就有了藉口,只要太后把政權還給皇帝,徐敬業的叛亂自然會平息。”

武則天認爲裴炎跟徐敬業一樣,都想逼她下臺,一氣之下,就把裴炎打進牢監;又派出大將帶領三十萬大軍討伐徐敬業。徐敬業兵少勢孤,抵抗了一陣,就失敗了。

接着,又有兩個唐朝宗室——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也被武則天派兵鎮壓了。

經過這兩場小小的兵變,全國恢復了安寧,沒有人再敢反對武則天。武則天鞏固了她的統治,就不滿足太后執政的地位了。

有個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僞造了一部佛經,獻給武則天。那部佛經裏說,武則天本來是彌勒佛投胎到人世來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讓她代替唐朝皇帝統治天下。

又過了幾月,有個官員名叫傅遊藝,聯絡了關中地區九百多人聯名上書,請求太后即位稱帝。武則天一面推辭,一面提升了傅遊藝的官職。結果,勸她做皇帝的人越來越多。據說當時文武官員、王公貴族、遠近百姓、各族首領、和尚道士,上勸進表的有六萬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接受大家的請求,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她就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三、《李後主亡國》

宋太祖穩定了內部,雄心勃勃,準備出兵統一全國。當時,五代時期的“十國”,留下來的北方有北漢,南方還有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等。要統一全國,該先從哪裏下手呢?先打北漢,還是先打南方呢?宋太祖想了幾天,還是決定不下來。

一天夜裏,風雪交加。趙普正在家裏烤火取暖,忽然聽得門外一陣敲門聲。趙普心裏奇怪,這麼寒冷的夜裏,還有誰會來找他?他打開門一看,只見一個人披着斗篷,在雪地裏站着。趙普定睛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來的竟是宋太祖。

趙普連忙把宋太祖請進屋裏,撥紅了炭火,在炭火上燉上肉,叫他老妻拿出酒來招待。

趙普問:“雪下得這麼大,陛下爲什麼還要出來?”

宋太祖說:“我想起一件事,反正睡不着,就來找你商量一下”

趙普想了一會,說:“如果我們先打下北漢,就會受到遼朝的威脅。還不如先削平南方,回過頭來再打北漢。小小北漢,不過像彈丸一樣大,晚一點收拾也跑不了。”

宋太祖笑着說:“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宋太祖和趙普決定了先南後北的計劃以後,約摸花了十年時間,先後出兵消滅了南平、後蜀、南漢。這樣,南方的割據政權只留下南唐和吳越兩國。

南唐是“十國”中最大的一個割據政權,那裏土地肥沃,沒有像中原那樣遭到戰爭的破壞,所以經濟繁榮,國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國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無能的人,後來弄得國力漸漸衰弱下來。

最後的一個國主李煜(音yù),歷史上稱南唐後主,是一個著名的詞人,對詩詞、音樂、書畫,十分精通,可就是不懂得處理國事。北宋建國後,李煜每年向北宋進貢大量金銀財寶,想維持他的地位。後來,他看到宋太祖接連消滅了周圍三個小國,才着慌起來,趕快派使者給宋太祖送去一封信,表示願意取消南唐國號,自己改稱“江南國主”。但是這一點小小讓步,怎麼能改變宋太祖統一中國的決心呢。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派大將曹彬、潘美帶領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南唐。曹彬從荊南帶領水軍沿江東下,很快就佔領了池州(今安徽貴池),進駐採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潘美帶領的步兵到了江北,被遼闊的江面擋住了進軍的道路。

有人向宋軍獻計,如果用竹筏和大船搭成浮橋,步兵就可以全部順利過江。潘美聽了這個計策,馬上趕造浮橋。這個消息傳到南唐的國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南唐君臣正在喝酒。李後主問周圍大臣該怎麼辦?大臣說:“自古以來,沒聽說搭浮橋過江的,一定辦不成!”

後主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早說他們是小孩子鬧着玩罷了。”

過了三天,宋軍搭好浮橋,潘美的步兵像在陸地上行軍一樣,跨過長江。南唐的守將敗的敗,投降的投降。十萬宋軍很快就打到金陵城邊。

那時候,李後主還正在宮裏跟一批和尚道士誦經講道,宋軍到了城外,他還矇在鼓裏呢。有一天,他到城頭上巡視,發現城外到處飄揚着宋軍旗幟,這才大吃一驚,回宮以後,派大臣徐鉉(音xuàn)到東京去求和。

徐鉉見了宋太祖說:“李煜待陛下,就像兒子待父親一樣孝順,爲什麼還要討伐他?”

宋太祖反問說:“那麼你倒說說,父親和兒子能分成兩家嗎?”

徐鉉沒話說,回到金陵向李後主回報[]。過了一個月,末軍圍城越來越緊,李後主又派徐鉉到東京去。

徐鉉苦苦懇求宋太祖不要進攻金陵,宋太祖聽得不耐煩,一手按住利劍,怒氣衝衝地說:“你不要多說了。李煜並沒有什麼罪。但是現在天下一家,我的牀邊,怎麼能讓別人睡着打呼嚕呢!”

徐鉉眼看再懇求也沒用,只好再回到金陵。李後主聽了回報,知道求和沒有希望,連忙調動駐守上江的十五萬大軍來救。兵到皖口,受到宋軍兩路夾攻。南唐軍放火燒宋軍。哪知正碰到起北風,火反燒了自己。南唐軍全軍覆沒。

曹彬派人進城告訴李後主,勸他趁早投降,免得城裏百姓的生命財產遭到毀滅。後主還想拖下去,曹彬就下令攻城。

第二天,城被攻破了。曹彬率領宋軍整隊進城,秩序井然。李後主叫人在宮裏堆了柴草,準備放火自殺,但是畢竟沒有這個勇氣。最後還是帶着大臣出宮門,向曹彬投降。

李後主被押到東京,宋太祖對他還比較優待。但是李後主從一個盡情享樂的國君變成一個亡國的俘虜,心裏十分辛酸,每天流着眼淚過日子。他本來是寫詞的能手,在這段時期裏,寫了一些感情憂傷的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他這段時期詞作中的名句。

四、《兩個皇帝當俘虜》

由於東京軍民的堅決抵抗,金將宗望被迫退兵。种師道向宋欽宗建議,在金兵渡黃河退卻的時候,發動一次襲擊,把金兵消滅掉。這本來是個好主意。但是宋欽宗不但不同意,反而把种師道撤了職。

金兵退走以後,宋欽宗和一批大臣以爲從此可以過太平日子了。他們把宋徽宗接回東京。李綱一再提醒宋欽宗要加強軍備,防止金軍再次進攻,可是每次提出來,總受到一些投降派大臣的阻撓。宋欽宗也嫌李綱嚕囌。

哪料到東路的宗望剛退兵,西路的宗翰率領的金兵卻不肯罷休,加緊攻打太原。宋欽宗派大將种師中帶兵援救,半路上被金兵包圍,种師中兵敗犧牲。投降派大臣正嫌李綱留在京城礙事,就攛掇宋欽宗把李綱派到河北去指揮戰爭。

一些正直的大臣認爲朝廷不該在這個時候讓李綱離開京城,但是宋欽宗卻硬要把李綱調走。

李綱明知道自己遭到排擠,但是要他上前線抗金,他也不願推辭。欽宗撥給他一萬二千人,他向朝廷請求撥軍餉銀、絹、錢各一百萬,朝廷只給了二十萬。李綱想做好準備工作再走,宋欽宗嫌他拖拉,一再催促,李綱只好匆匆出兵。

李綱到了河陽,招兵買馬,修整武器。但是朝廷卻命令他解散招來的新兵,立刻前去太原。李綱調兵遣將,分三路進兵,但是,那裏的將領直接受朝廷指揮,根本不聽李綱的調度。三路人馬沒統一指揮,結果打了一個大敗仗。

李綱名義上是統帥,實際上沒有指揮權,只好向朝廷提出辭職。投降派又攻擊他專門主張抗金,打起仗來卻損兵折將。宋欽宗把李綱撤了職,貶謫到南方去了。

金朝君臣最怕李綱,現在李綱罷了官,他們就沒有顧忌了。金太宗又命令宗翰、宗望進攻東京。

這時候,太原城已經被宗翰的西路軍圍困了八個月。太原守將王稟率領軍民堅決抵抗。金兵用盡一切辦法攻城,都被王稟打退。日子一久,城裏斷了糧,兵士把牛馬、騾子殺了充飢;牛馬吃完了,就把弓弩上的皮革煮來吃。老百姓天天吃野草,糠皮,沒有一個人投降。最後,太原城終於被金兵攻破。王稟帶着飢餓的兵士跟金兵巷戰之後,自己跳到汾水裏犧牲。

太原失守之後,兩路金兵繼續南下。各路宋軍將領聽到東京吃緊,主動帶兵前來援救。宋欽宗和一些投降派大臣忙着準備割地求和,竟命令各路援軍退回原地。

這時候,在黃河南岸防守的宋軍還有十二萬步兵和一萬騎兵。宗翰的西路軍到了黃河北岸,不敢強渡。到了夜裏,他們虛張聲勢,派兵士打了一夜戰鼓。南岸的宋軍聽到對岸鼓聲,以爲金兵要渡河進攻,紛紛丟了營寨逃命,十三萬宋軍一下子逃得精光。宗翰沒動一刀一槍,就順利地渡過了黃河。宗望率領的東路,也攻下大名(今河北大名),渡河南下。兩路金兵不斷向東京逼近,把宋欽宗嚇昏了。一些投降派大臣又成天向宋欽宗嘀咕,說除了求和之外,沒有別的出路。宋欽宗只好派他弟弟康王趙構到宗望那裏去求和。

趙構經過磁州(今河北磁縣),州官宗澤跟趙構說:“金朝要殿下去議和,這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已經兵臨城下,求和又有什麼用呢?”

磁州的百姓也攔住趙構的馬,不讓他到金營去求和。趙構害怕被金朝扣留,就在相州(今河南安陽)留了下來。

沒有多久,兩路金軍已經趕到東京城下,猛烈攻城。城裏只剩下三萬禁衛軍,也是七零八落,差不多逃亡了一大半。各路將領因爲朝廷下過命令,也不來援救東京。這時候,宋欽宗再想召回李綱,已經來不及了。

宋欽宗急得束手無策。京城裏有個大騙子,名叫郭京,吹噓會使“法術”,只要招集七千七百七十九個“神兵”,就可以活捉金將,打退金兵。一些朝廷大臣,居然把郭京當作救命稻草,讓他找了一些地痞無賴,充當“神兵”。到金兵攻城的時候,郭京和他的“神兵”上去一交鋒,就全垮下來。東京城被金兵攻破。

宋欽宗眼看末日來到,痛哭了一場,只好親自帶着幾個大臣手捧求降書,到金營去求和。宗翰勒令欽宗把河東、河北土地全部割讓給金朝,並且向金朝獻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絹帛一千萬匹。宋欽宗一一答應,金將才放他回城。

欽宗回到城裏,向百姓大刮金銀,送到金營。金將嫌他太慢,過不久,又把宋欽宗叫到金營,扣押起來,說要等交足金銀後再放。宋欽宗派了二十四名官吏幫金兵在皇親國戚、官吏、和尚道士等家裏徹底查抄,前後抄了二十多天,除了搜去大量金銀財寶之外,把珍貴的古玩文物、全國州府地圖檔案也一搶而空。

公元1127年四月,宗翰、宗望和他們率領的金軍,俘虜了宋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和皇族、官吏二三千人,滿載着搜刮去的財物,回到北方去。從趙匡胤稱帝開始的北宋王朝統治了一百六十七年,宣告滅亡。

五、《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當韓侂冑北伐的時候,金朝內部也已經十分腐敗。北方的蒙古族趁這個時機強大起來。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斡音wò)邊,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集會,公推鐵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就是大帝的意思),並且給他上了一個稱號,叫成吉思汗。

鐵木真本來是蒙古族孛兒只斤部酋長也速該的兒子。他幼年的時候,金王朝統治者對蒙古族人民實行殘酷統治,各部落之間也互相打冤家,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十分苦難。鐵木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被金朝皇帝殺害的。

鐵木真九歲那年,也速該把鐵木真帶到一個朋友家訂親。他把鐵木真留在朋友家裏獨自回家,趕了一段路,肚子餓得慌,想找點東西吃,正好看見有一批塔塔兒部人在草原上舉行宴會。他下馬走進人羣,按照當地風俗,參加了塔塔兒人的宴會。

塔塔兒部和孛兒只斤部打過冤家。也速該沒想到這一層,塔塔兒部卻有人認出了也速該,偷偷地在也速該吃的食物裏放了毒藥。也速該在離開宴會回家的路上,肚子疼得支不住,纔想到剛纔在宴會上中了毒,但是懊悔也來不及了。他熬着疼痛趕回家裏,就嚥了氣。

也速該一死,孛兒只斤部失掉了首領,都散了夥。原來歸附也速該的泰亦赤部也脫離了他們,還帶走了不少也速該的奴隸和牲畜。欽木真的家境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泰亦赤部的首領怕鐵木真長大起來向他們報仇,就帶領人馬捉拿鐵木真,想把他殺害。鐵木真得到消息,連忙逃到一座森林裏。

鐵木真在森林裏躲了九天九夜,沒吃沒喝,忍不住飢餓,走了出來。他一出森林,就被泰亦赤人抓住了。泰亦赤人給他戴上木枷,帶到各個營帳裏去示衆。有一天,泰亦赤部的首領和百姓都在斡難河邊舉行宴會,只留了一個年輕的看守監視他。鐵木真趁看守不防備,舉起木枷把看守砸昏了,逃了出來。

以後,鐵木真和他的母親、弟妹又躲進深山裏,靠捉土撥鼠、野鼠當飯吃,日子過得更艱苦了。

年輕的鐵木真爲了恢復父親的事業,想盡辦法,漸漸把他們部落失散的親屬和百姓聚集攏來。他在跟別的部落的戰鬥中打了勝仗,力量漸漸壯大起來。

鐵木真跟另一個部落的首領札木合是朋友。他倆常常白天在樹蔭下舉行宴會,晚間睡在一起,要好得像自己兄弟一樣。但是,後來鐵木真力量強大了,札木合部下有人投奔鐵木真,札木合很不高興。有一次,札木合的弟弟搶奪鐵木真的馬羣,被鐵木真部下殺了,雙方發生了衝突。札木合集合了他統治的十三部一共三萬人馬攻打鐵木真。

鐵木真也不肯示弱,把部下的三萬人馬分成十三支隊伍,抵抗札木合的進攻。雙方在斡難河邊的草原上展開了一場大戰,鐵木真抵擋不住,敗退了。札木合把抓住的戰俘成批殺害。這件事引起札木合部下的不滿,紛紛脫離札木合投奔鐵木真,鐵木真雖然打了敗仗,實力反而更壯大了。

鐵木真沒有忘記殺害他父親的仇人塔塔兒部首領蔑古真。沒有多久,蔑古真得罪了金朝,金朝派丞相完顏襄約鐵木真配合進攻塔塔兒部。鐵木真認爲這是個報仇的好機會,就和金兵一起夾擊塔塔兒部,把塔塔兒部打得全軍覆沒,俘獲了大批人口和牲畜、輜重。

金王朝認爲鐵木真立了功勞,封他做前鋒司令官。

以後,鐵木真又經過幾次戰鬥,陸續消滅了蒙古高原好幾個部落,終於統一了全蒙古。他被蒙古各部首領推舉當了大汗,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位以後,建立了軍事和政治制度,使用了蒙古文字,使蒙古成了一個強大的汗國。但是金朝還把蒙古當作它的附屬國,要成吉思汗向他們進貢。成吉思汗立志要改變這種屈辱的地位。

金章宗死後,太子完顏永濟即位,派使者到蒙古下詔書,要成吉思汗下拜接受。成吉思汗問使者新皇帝是誰,使者告訴他是永濟。成吉思汗輕蔑地吐了一口唾沫,說:“我原來以爲中原主人是天上人做的,像這種庸碌無能的人也配做皇帝?”說罷,就把金朝的使者丟在一邊,自己上馬走了。

打那以後,成吉思汗就跟金朝決裂。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決心大舉進攻金朝。他登上高山對天祈禱,說:“金朝皇帝殺害我的祖先俺巴孩,請允許我報這個仇吧!”接着,他就選了三千名精銳騎兵南下。金將胡少虎帶了三十萬金兵抵抗,被蒙古軍打得一敗塗地。過了兩年,蒙古兵又打進居庸關,圍攻金朝的中京(今北京市)。成吉思汗跟他四個兒子分兵幾路,在河北廣大平原上橫衝直撞,所向無敵。

這時候,金朝內部十分混亂,金主完顏永濟被殺,新即位的金宣宗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求和,獻出大批金帛,把公主嫁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才撤兵回去。

成吉思汗打敗了金朝,兵力更強大了。公元1219年,有一支蒙古商隊受成吉思汗派遣到西方去,經過花剌子模(在今裏海東,鹹海西),被當地的守將殺害。成吉思汗親自率領二十萬蒙古大軍攻打花剌子模,接着,又向西攻打,佔領了現在的中亞細亞各國,前鋒一直打到現在的歐洲東部和伊朗北部,才帶兵回國。

成吉思汗帶兵西征的時候,曾經要西夏發兵幫助,西夏不但拒絕出兵,而且和金朝結了同盟。成吉思汗回來以後就決心滅掉西夏。在圍攻西夏京城的最後時刻,他自己卻得了重病。他知道好不起來,就在病牀上對部下將領說:“我們攻打金朝,要向宋朝借路。宋朝和金朝冤仇很深,一定會答應我們。”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兒子窩闊臺接替他做大汗。窩闊臺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向南宋借路,包圍金朝京城開封。公元1233年,蒙古軍攻破開封,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蒙古又聯合南宋圍攻蔡州。

金哀宗派使者向宋理宗(宋寧宗的繼子,名叫趙昀)求和,說:“金朝被滅,下一步就捱到宋國了;如果跟我們聯合,對金、宋兩國都有好處。”

宋理宗沒有理睬他,金哀宗走投無路,只好自殺。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宋兩軍夾攻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