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精選8篇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K 次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精選8篇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精選8篇

導讀:生活是根繩子,總是牽着我們的鼻子走。爲了生活,我們忍讓、退縮、扭曲甚至出賣自己。不要以爲這是正常的,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的東西,就這樣偷偷地改變着我們的性格。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精選的《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精選8篇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1

當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看完《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時,心裏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小學高老師的母親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班裏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可不久,張慧科同學因家裏貧窮連飯也吃不飽,就去城裏打工。魏老師知道後,從遙遠的鄉鎮十萬火急地趕到城裏,最後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雖然是一個年僅12歲的小老師,可像她這樣信守諾言、千辛萬苦把輟學打工的學生找回來,真的令人感動。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貧窮面前總是顯得那麼無能爲力。影片中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總是讓我忘不了。雖然水泉小學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家境又是那樣貧寒,可是同學們仍然在艱苦的環境裏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比他們好多少倍,難道我們不應該更加努力地學習嗎?我們的老師也處處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就更有理由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老師、回報社會。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2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主要寫的是在水泉鄉水泉小學,在這裏教書的高老師的媽媽病了,她要回家探親,可是她擔心學生們怎麼辦就請了一個年僅十二歲的魏敏芝,臨走時,高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告訴魏敏芝:“敏芝,你要記住,這些孩子都很調皮,一個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們,我會盡快趕回來的!”可是沒過多久,張慧科因爲家裏窮,就被調到城市裏去打工,這可把魏敏芝嚇壞了,他想起高老師對他說過的話,他對學生們說:“老師要去城市裏去找張慧科。”但是那裏太窮了,老師讓每個同學出點錢,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麼辦都不夠,老師決定就讓她一個人去,到了城裏以後,她通過市長的幫忙,找到了張慧科。雖然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可是差距爲什麼大呢?像有的孩子買一瓶可樂,沒喝完就給扔了,但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孩子悶呢,買一瓶可樂,一人只能喝一口,還要留給老師,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都很高。

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學習更好!我想要是水泉鄉水泉小學到城裏來,也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環境的話,他們是否還能品學兼優呢?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3

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改編自《天上有一個太陽》,講述的是一個山村代課教師魏敏芝奉行高老師的囑咐——一個都不能少,從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魏敏芝是鄰村的一名小學生,因爲幫助母親生病的高老師代課從而成爲水泉小學的老師。高老師在臨走時,囑咐她,班上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正是這樣的一句話,她當成了一種信念,她畢竟還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身上還存有一股孩童般的稚氣。可是,她卻具有一種可貴的品質,似雷鋒般的執着與倔強,認定了一件事就會義無返顧的做下去。這一點,在她藏明行之時和到城裏尋找張會科時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或許有人會說她一根筋,其實,這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遇到問題,不拋棄,不放棄,最後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這部影片中,運用了敘事蒙太奇的手法,增強了故事的流暢性,使導演的表意和敘事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影片的開始處,鄉間的田壟,貧瘠的土地,年代久遠的土胚房等畫面通過遠景的呈現,渲染出水泉鎮貧窮的面貌以及當地條件設施的簡陋,突出那裏惡劣的條件。另外,在魏敏芝發現可以採用尋人啓事的方式來尋找張會科時,她立刻就買來了紙和筆在車站大廳的凳子上寫了起來,此時,鏡頭對她身旁的一位正在睡覺的老大娘進行了疊化的處理,導演通過這種技巧轉場的手法,將畫面處理的很柔和也能表示出老大娘睡的很沉。

電影是一種時空的藝術,導演通過這種方式將一晚上的時間壓縮成短短的幾十秒,體現了一種時空壓縮性,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魏的執着。在影片的後半部分,魏敏芝作爲嘉賓出現在市裏的她坐在攝影棚內,是茫然的,可是當主持人要她對着鏡頭說幾句話時,鏡頭特寫了她的面部,她淚流滿面,眼神裏滿是對張會科的思念以及對這幾天教師生活壓力的宣泄。導演這樣做,增強了人物情感的流露,讓觀衆能夠產生共鳴。

在音樂方面,本片採用了音響開頭法,通過狗吠等聲音,交代了農村的環境,直接明瞭,避免了羅嗦和複雜,另外,本片運用了二胡這種樂聲悽婉悲涼的民樂,迎合了當時的氣氛,切合主題,將故事推向了高潮,引得觀衆融入其中。例如:在魏敏芝被趕下車時,音樂聲響起,畫面中,她一個人在山路中走着,體現出她的一種無奈與難過,在張會科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時,此時的音樂便很好的體現了他的那種飢餓的狀態和難過想家的心理。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魏敏芝三段唱歌的戲是非常經典的。

第一次,是高老師要她唱,她很羞澀的唱着而且還跑調了。第二次是她和孩子們一起升旗唱國歌,大家雖然唱的參差不齊,可卻完整的唱完了,因爲這是他們唯一能唱全的歌。第三次是魏教孩子們唱歌,一共唱了兩首,可是都沒有唱完,跑調的歌,拙劣的舞蹈,反映出當地教學狀況的糟糕,師資缺乏,條件簡陋。導演並沒有通過大量的篇幅去表達,只是通過她三次唱歌就反映出這些問題,這種功力,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小學老師因爲要回鄉一個月,所以叫村長找一個代課老師:年僅13歲的魏敏芝,並答應給她50塊,囑付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因爲其中一個學生跑得快,所以要到縣裏去上學,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可能我們大家會想: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不僅能爲那個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更能爲這所學校爭光。而魏敏芝卻不答應。這是一份執着,這是一份堅持不懈的諾言,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責任心

可沒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學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那位同學張慧科到城裏打工了,於是另外的一份堅持和力量推動她去城裏找張慧科,魏敏芝先是傳到小廣播裏去,再用身上僅有的幾塊錢買筆和紙寫尋人啓事,然後竟在電視臺等了一天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了臺長,找到了她的學生。最後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學許多錢和學習用品[]。故事圓滿的結束了。

這部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透露出師生的情感,而是告訴我們要多多關注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而水泉小學只是其中的一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彌補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們關注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太多了!據資料顯示:中國有13億人口,而農村中的人就佔有8億,上不起學,輟學的兒童數目很大。讓我們關注這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吧,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資助!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5

在開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前面,我們就開始審視題目了,到底是錢一個子兒都不少,還 是人一個都不少?看到後面我們才漸漸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歲的學生,但是卻擔當起了小孩們的老師,她起初的意願是教完一個月後就拿走屬於她的50元,認爲帶小學生,當他們的老師是一件不是很難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張慧科是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他一開始總是跟魏敏芝對着幹,非要反着來,有一次他因爲搗亂,和魏敏芝爭吵了起來,把粉筆都踩爛了,她們很爲難,因爲高老師走之前囑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筆,因爲粉筆在這裏很珍貴。

後來明行光被帶走去城裏參加跑步比賽,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終被張慧科出賣,失敗。後來張慧科因家裏貧困跟孫志梅去城裏打工,魏敏芝知道後,湊錢去找,但是因沒錢而且還 是混車進去的,被丟了下來,最後靠雙腳走到了城裏。魏敏芝找到了孫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車站找,連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卻還 是一點消息都沒有。與此同時,張慧科一個人走在路上,餓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離去,最後還 是店家給了一個充飢。後來遇到了一個很好地老闆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動用各種辦法想方設法的找到張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錢用來寫那些‘沒用’的尋人啓事。最後打聽到電視臺可以幫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雙腳走了好多路去那個地方,經歷了各種險阻終於見到了臺長,並在電視臺上好不容易說出了自己對張慧科的真心話。

張慧科非常感動,他很感激魏老師,因爲不是她他還 一直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遊蕩,流浪,魏敏芝何嘗不是如此?她爲了找到張慧科,使出了渾身的解術,才找到張慧科,至此他們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記者採訪張慧科時,問:“你最難忘的是什麼?”他答:“要飯!”我當時一陣心酸,讓這麼小的一個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都會覺得這個社會不公,但是社會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會把你打敗,你越是內心強大,越能夠生存下來!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6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這次老師給我們看的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老師的故事。

13歲,正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代課老師竟然可以是13歲,魏敏之就是這個代課老師,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面對那麼多調皮的小孩子,魏敏之雖然管不住,可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們一個也不能少。當張惠科因爲家庭貧困,到城裏打工時,魏敏之步行到城裏三天三夜,到處尋找張惠科,她終於感動了電視臺臺長,最後找到了張惠科。期間,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結果當她知道自己做的純屬徒勞時,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阻撓時,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中,還 有個情節觸動了我。

粉筆在教室裏甚至可以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老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爲我有時也揹着老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說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7

記得曾看過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電影中,高老師囑咐代課教師魏敏芝說:“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辦法讓來上課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可在那個經濟落後的地方,還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難,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僅13歲的魏老師恪守着自己的承諾,想方設法終於讓所有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少……看完了電影,我雖爲魏老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但也有些不以爲然,當人們還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擾之中,是否接受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

後來,在課本上學習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領悟到教育的含義。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更是改變人的命運和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在接受教育中,讓人們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否則就如同無人過問的植物,難以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教育對一個國家也同樣到關重要,沒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發展,經濟就不能繁榮,社會也無法進步。雖然,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就我們國家自身來說,教育的發展也相當不平衡,經濟落後的地區,很多孩子都無緣於學校,無緣於教育。“一個也不能少”這個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任務是多麼的艱鉅啊!

爲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們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接受教育,長大後真正爲國家、爲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來。

《一個也不能少》電影觀後感8

星期五下午第二堂課,我麼全班到五樓去看了一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一個都不能少》。

這個電影的影子是:水泉小學的高老師的母親生病了,高老師要回家探望自己的母親。校長給高老師找了一個臨時代課老師:年僅13歲的魏敏芝。高老師臨走時說:“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她們班的一個學生因爲跑的很快,所以被省裏的學校錄取了。她們班的張惠科家裏爸爸去世的早,媽媽又生病了,再加上欠人家了幾千塊錢,所以到省裏打工。魏老師就帶着全班同學去搬磚頭,到了最後因爲錢沒有夠數所以不能坐車。所以,魏敏芝只好走到省裏。最後,魏敏芝通過電視終於找到了張惠科。

農村裏的小學是多麼的貧苦,可是卻充滿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