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勵志名句 > 千萬不可做“異類”

千萬不可做“異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88K 次

  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而且都希望自己與衆不同。

千萬不可做“異類”

  小陳到一家公司做營運工作,很快就以其聰明和異於同事的奇思妙論聞名公司上下。企業內刊在介紹新人時,還贈送“怪才”之名給他。起先他很高興,新進同事只有他這麼有名氣,只有他每說一句話都被人追捧,他的才華如此出衆又如此被大夥所重視,所以他越發竭力創造驚人之言,做驚人之事。沒幾年,一起進企業的同事,甚至不少後進的同事都升上去了,他還在原地打轉。他不服氣,自己什麼都做得不錯,哪方面都比晉升的同事強,憑什麼?

  道理很簡單,他所在的企業,是一個風氣比較保守,強調團隊精神,做事講究按部就班、有板有眼的公司。小陳已經被企業的主流輿論定位爲“怪才”,說明他的這種纔在老闆和大衆眼裏只能搞笑,沒有實際價值,甚至有時還有點違反企業文化要求,他就已經是企業的異類。公司不需要遊俠異人,公司要的是信奉企業文化、遵循規章制度和潛規則的好員工。當老闆考慮提撥員工時,這一類怪纔是根本不被考慮的。在人力資源部考評時,小陳永遠也不會得到“優秀”的評價,雖然“優秀”二字也可能只是個表面好看而已。如果小陳這類人都晉升了,那豈不代表着公司信奉的文化和遊戲規則都變了嗎?老闆還如何管得住其他人?如果小陳這類人都算“優秀”,那豈不說明今後公司裏是越怪越好,天下大亂纔算大治嗎?所以就算小陳實際工作業績和能力比現在強十倍,在這個企業中,他只有等着慢慢變老。

  更糟糕的是,小陳在企業中已經變成異類的代名詞,許多不合公司文化的話反覆流傳之後到他這裏,卻衆口一詞說是他的最新創造,讓他有口難辯。就像著名的某體育節目主持人那樣,一旦羣衆認定你是什麼類型的人,那麼該類型的話和事就一定是你說的、你做的,而不管事實是否如此。完了,就像幾十年前一提國民黨後面必定加個“反動派”一樣,這樣的主流輿論定位是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的。

  事到如今,小陳悔之晚矣。他最後總結,自己錯就錯在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不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沒有根據定位去塑造自己的形象,憑着天賦小聰明隨心所欲,以至於被企業釘到十字架上成了反面典型,連才進公司三天沒見過面的新員工在知道總裁大名之餘都知道他的大名。不少人還故意經常逗他發表搞怪言論,試圖從他嘴裏聽到大夥平時只敢想不敢說的經典語錄,發泄一下隱藏在心裏的不滿、鬱悶。

  好在故事的結局不算太壞,小陳畢竟還有一些優點,他終於在企業中找到理解和欣賞他的“大樹”,雖然不是很大,不能提撥他晉升,但卻可以爲他說好話,讓他有機會去參與一些團隊項目,在大夥面前樹立新形象,創造機會讓大老闆們見到他,從而改變老闆的成見。而小陳自己也很爭氣,有板有眼地按企業規則做事做人,慢慢地不少同事覺得他變了,有些人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批評他不像以前那樣有靈氣,變得虛僞狡猾。但小陳很高興,因爲幾個大老闆對他的評價大幅升高,他有更多機會去參與項目,甚至有時還做個小組長什麼的,主流輿論正在向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是小陳感覺到自己成熟了許多,爲人處世得體了很多,其實他的價值觀和人格並沒有分裂,但他更懂得如何自我保護,如何用主流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如何面對現實。

  像小陳那樣,有才華、有能力也有業績,同時希望受重視重用、晉升加薪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希望用“出位”,用“創新”來快速地達到目的。他們認爲,一個人要顯山顯水出人頭地,與衆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創新是與衆不同的最好途徑。但我要強調的是,首先你得爲主流所認可接納,否則創新在職場上,在人際關係上是沒有多大用處的。說得難聽一點,在這個世界上,誰比誰真的聰明些?談到創新和顯示自己,我看到不少人,剛進新公司或單位,看見別人用電腦,跑過去指指點點,什麼版本太舊了,我幫你升級升級。看見別人在講什麼計劃,覺得別人不懂最新理論,跑過去插嘴,搬弄自己從書本上得來的那一點詞藻。這些人也許出於好意,也許出於希望得到重視,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先看別人習不習慣,接不接受。

  職場上,第一印像非常重要,應聘的時候都知道這點,儘量表現自己最好的那面。但一旦進了公司,並不是萬事大吉了,應聘時留給東家的那點好印像,能不能繼續發揚,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你要先搞清楚這個公司的傳統習俗、企業文化、工作氛圍,然後去融入團體,繼而再用合適的方法表現自己。須知,第一印像沒印像,也比第一印像惡劣要好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