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讀《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讀《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讀《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讀《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導語: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爲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讀《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只有英語閉卷的研究生期末,甚是無聊。去圖書館借《自然辯證法導論》的時候,就突然萌生了看看《平凡的世界》的念頭。還書後,走進那永不見天日卻書氣沉香的中心書庫,找到了這本貴州人民出版社的《平凡的世界》。2002年印刷的書,每一頁邊緣的舊黃色已經瀰漫到整張,紅紅的封皮上更是長出一道又一道黃黃的皺紋,這好像再告訴我——你也不小了啊。

除了小學初中的語文作業,從來也沒寫過讀後感,但是,我覺得《平凡的世界》確實不應該就這麼合上了,因此在這裏略做記錄,記錄這個不同以往的輕鬆週末。

孫少平:總覺得自己和孫少平很像,雖然我沒有出生在書中那個艱難困苦的年代,也沒有食不果腹的經歷,但是,孫少平那一直想走出雙水村,想靠自己的雙手去外面闖,他“關於苦難的學說”——"自己歷經千辛萬苦而釀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這些種種,都與我內心的想法出奇一致,尤其是我看到他身爲一個”讀過書的人“,去做小工,下苦力的時候,何等的佩服與吃驚。佩服,是佩服他真的靠自己的雙手能過上活了。吃驚,是因爲我也無數次也設想過乾脆去工地,唸書這麼多,工作還是瑤瑤無期,也一直在向家裏拿着錢。我好像在孫少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W交流,她說她最後好失望孫少平仍然活在”平凡的“世界,說孫少平讀了這麼多書最後還是沒出息。我覺得,孫少平是有出息的,雖然不及他哥孫少安那樣從種田到開磚廠,但是他從種田到給父母妹妹寄錢,幫助被欺負的做菜小姑娘,幫助照顧惠英嫂和明明,擔起了自己肩上的擔子,有一個男人的擔當,就算有出息了。孫少平爲什麼這麼想離開日復一日的勞作,爲什麼這麼堅持不去他哥的工廠,因爲他想有出息,儘管書的最後他回到了那個礦場,但是他絕不會失去抱負,他會流汗流血流淚,這個歸根結底到底是農民的兒子的人的光芒肯定會從黑漆漆的煤炭裏面綻放出來。

孫少安:看完小說,我搜了一下電視劇,電視劇宣傳封面上的孫少安,實在令我大跌眼鏡。在我的眼裏,孫少安代表着以前每個農村家庭裏的那個扛大樑的堅毅男子漢,吃苦出力,爲整個家庭付出自己的點點滴滴。拍電視劇的話他才應該是那個正中間的主角!透着陽剛之氣的主角。孫少安也上過學,他知道唸書後就可以向更遠的世界飛去,但是他主動放棄了,他要幫住他父親一起來擔整個家庭的擔子。他是那種實實在在深愛着自己的父母長輩以及弟弟妹妹的人,實在到骨頭裏,因此當那個給了他無限溫暖的老婆秀蓮和他的家庭有半點衝突的時候,哪怕只是他猜測到的衝突,他都會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都會被那顆責任心壓着,讓秀蓮不得不受委屈。孫少安對人對事都很好,也有頭腦,如果說他有什麼缺點,那就是他總是照顧得太全面了,家裏的,村裏的,公社裏的,過着辛酸生活的他都想照顧好。最後,他最心愛的給他暖被窩給他洗腳洗臉的妻子卻被診斷出了肺癌,這實在是太殘忍了。

孫玉厚:這個老一輩的農村人,費勁千辛萬苦支撐起一個家,他心裏總是想着如何讓這個家過得下去,他不怕自己吃得不好,借錢給弟弟找媳婦,借錢給兒子找媳婦,永遠爲他的家人們牽腸掛肚。他和少安的媽都是一路吃苦過來的,不求能家門興旺,只求可以吃得飽睡得暖。因此,少安工廠的喜事他不去,像書裏寫的,他不需要太多的熱鬧或者成爲衆人的焦點,他給自己的任務就是在家庭需要他的時候他一定要站出來,剩下的,就由他們其他人過吧。

少安奶奶:書裏面的婆婆總是在牀上,兩次直擊我淚腺的都是她,都是她一次又一次數少平給她買的止疼片的時候!!”她捨不得吃這藥“”我們的老祖母捨不得吃啊“,真是一個令人心生憐憫的婆婆,她覺得自己已經不再需要更多的溫暖了,她覺得自己能省下一點就是一點,她清楚到底什麼是苦,她不想讓後生爲她多出哪怕只是一絲的力。看到書的時候,我總是想起自己的婆婆,我說不出來到底哪裏相似,但是我的視線好像確實找到了它自己的理由,不然哪裏能霎那模糊,眨一眨,再眨一眨,再眨一眨,才能繼續看下去。

篇二:

假期閒暇時,我讀完了《平凡的世界》。這是一本真實的時代記錄,也是一部內容厚重的人生教科書。它以其史詩的藝術目光,在一個平凡的世界裏,揭示了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和生活。小說以黃土高原上雙水村的孫、田、金三個家族的命運遭際、矛盾紛爭爲基點,以1975年進行整頓到1985年改革的歷史進程爲背景,在城鄉交叉的廣闊地帶上顯示了當代生活的變動與互滲。

《平凡的世界》對中國農民精神世界變化歷程的描寫,主要是通過一羣生活於底層的勞動人民表現出來的,特別是通過孫少安孫少平兄弟表現出來的。孫氏兄弟是老實忠厚善良的農民孫玉厚的兒子,貧困的生活讓他們經歷了太多的人生磨難,但在農村改革的新形勢下,在外面精彩世界的影響下,他們的自主意識終於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父輩傳統的生活方式而以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價值觀念,確立自己的人生進程,這是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時代的進步,也看到人的發展。

孫少安是孫玉厚的大兒子,這是一個精明能幹又務實的農村青年。作爲一個農民的兒子,他也曾經和他的父親一樣埋頭在工作之中,想用沉重的勞動換取溫飽的生活。但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盡力做一個善良溫順的農民,卻長久擺脫不了貧困生活的折磨,更不用說改變家庭困窘的處境。這時他對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對未來的途程有了困惑,並從心底發出了“生活不應該這樣”的激憤的呼喊。也正因爲他的這種精神的躁動,當着農村生產體制改變革出來以後,孫少安很快就被推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地位,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心又充滿着起伏不已的衝撞,這種衝撞打破了他艱苦創業的穩定心態和吃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老實善良的孫少安,終於不再安於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爲本的老路,開起了磚窯,包起了磚廠。孫少安的這一行動看似尋常,但從一個農民的傳統觀念上來說,確實是不同尋常的,這實在是他人生道路的一個新拓展,從這裏不難看出,歷史鑄就人,而人也不斷創造了歷史,推動着歷史的雙向流程,最後孫少安將自己的收益捐助農村教育事業,進一步表現了他人生的完善與昇華。

比起孫少安來,孫少平的時代性質更加明顯,孫少安基於對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從而萌生了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並且跟隨時代步伐作出了及時而有益的調整,像搞承包、出資建學校等,可他畢竟受到了太多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着農民的保守性,謹小慎微,缺乏更爲開放的氣魄。孫少平則不同,雖然他同他的哥哥一樣,不怕吃苦,在感情上與家人也很接近,回鄉勞動也非常坦然,但卻不願向父兄那樣固守在土地裏,沒白沒黑地勞作,卻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滿足。他內心充滿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闖蕩的激情,他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地生活一輩子,不甘於在山區之中的生活節奏和閉塞落後的環境,老是感覺遠方有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在時代爲他提供的契機面前,他終於走出了他的家鄉。當然走出家鄉並不意味着看到了一切,現實是嚴酷的,但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沒有退縮。因爲他走出農村並不像別的打工仔那樣只是爲了錢,而是爲了以塑造一個全新自我。因此,他堅韌不拔地忍受着生活所給予的磨練,終於成了不甘平庸、勇於進取的生活強者。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孫少平是新形勢變動中孕育的新一代農民典型。

苦難成了小說中最大的矛盾來源,但是這裏面的矛盾總是人爲的因素少而時代發展的客觀因素表現出來的作用力更大,路遙在小說中設置的時代帶給小說人物衆多的苦難,卻並沒有在小說中表現出消極的色彩。作者在小說中一直貫穿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苦難只是作者爲了讓人物成長而設置的大熔爐。每經歷一次苦難總會使人物有參悟人生的力量,苦難中處處都體現着一種濃厚化不開的溫情,讓人倍受感動。在小說中,我們看到作者對自己筆下的人物是非常愛護的,他總是不能用自己犀利的筆去揭露人性醜惡的方面,大多是用一種溫情和張揚的筆調來塑造在生活中飽經苦難的人物。親人之間的感情是感動的來源之一,正如路遙在作品中所說:“人活着,這種親人之間的感情是多麼重要,即使人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艱辛,只要有這種感情存在,也會感到一種溫暖和慰藉,假如沒有這種感情,我們活在這世界上,會有多麼悲哀啊!”小說中除了講述孫玉厚一家人之間的親情外,人物之間的朋友關係、同學關係、戀人關係、同事關係,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都體現着生活點滴的感動。

在愛情方面,小說中所涉及的兩段不能成功的愛情,主要原因就是差距,這是存在於作者路遙心中的無意識的處理,愛情變化的主導力量,青年人之間不能成功的愛情都是因爲現實的差別——他們的背景和社會地位之間的差距。少平和曉霞與少安和潤葉兩對有情人的愛情在小說中都沒有得到實現,少安在愛情面前沒有做出實際行動主動放棄,愛情夭折了;少平,在愛情面前有所行動,有着自己的堅持,但最終曉霞遇難而夭折了,總之都是不能成功的。當愛情擺在少安的面前,他曾幸福地哭了起來,可是在現實面前他無能爲力,這段愛情看似是因少安主動地放棄,可是這種主動其實是被逼無奈,因爲少安深知當愛情和現實狀況擺在面前的時候,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意味着另一條路的關閉,當時他們家的生活狀況根本不允許他棄現實棄家庭來保愛情,這就是孫少安義無反顧地拒絕潤葉,而選擇不要彩禮的秀蓮,選擇了幫助父親一起撐起這個破敗的家的原因。他的愛情犧牲於時代,犧牲於還不是那麼開放的世俗時代,青年人的愛情埋葬於新舊交替時期。

少平和曉霞,這對在精神上能夠平等交流的戀人的分離,看似是因爲曉霞的死而導致愛情沒有結果,還不如說仍然是因爲不能逃離現實的必然結果,只不過作者是通過曉霞爲救洪水中的小孩而犧牲這種方式來處理,那場洪水的悲壯宏大場面是田曉霞與孫少平愛情死亡的隆重葬禮。

現在讀起來,小說可能在表達方式上和思想境界上與當代有不相協調的地方,但是仍然掩飾不了它像明珠一樣的光亮。這種光亮照射了幾代青年人前進的步伐,讓青年人更加認識到生活的苦難,理解到生存的意義,感覺到人間的冷暖。

篇三:

對於一個天生冷漠而又不怎麼看小說的人來說,抱着略帶沉重的心情夜以繼日的讀完《平凡的世界》是實屬不易的。感嘆人世艱難的同時,心中難免不暗暗對路遙豎起一個大拇指。路遙的確是殘忍的,他給筆下的每一個人都安排了大量不幸的故事。前幾天讀《人生》時已經領教了他殘忍的功底,但跟隨着孫少平的不斷成長,我知道他殘忍的功夫也已經修煉到了人生的頂層。

有人說,影視劇《平凡的世界》中以大團圓爲結局的手法是具有人性化的,我倒同意這種說法。小說的結尾的確是沒有人性的,戛然而止的悲劇,讓我不禁感嘆是不是應該有第四部?嘲笑自己這種庸俗的想法之餘,我知道這就是人生,這就是這個偉大而又平凡的世界。影視劇終究是搬上熒幕的藝術化的生活,但也終究是難逃俗塵的理想的人生。路遙描繪的故事不是將生活藝術化,相反是將藝術生活化。這種最大限度的貼近生活的藝術正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交織的結果。理想絕不會向現實低頭,但現實卻又絕不會向理想哪怕有一步的退讓。

我有時會想,假如路遙不將故事寫死,把曉霞還給少平,給潤葉一個健康的丈夫,不讓秀蓮患上絕症,王世纔沒有礦難,紅梅沒有守寡……這樣的世界是不是更美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這樣的世界真的存在嗎?市委書記的女兒能嫁給煤礦工人嗎?潤葉會放棄心中的愛人喜歡上李向前嗎?秀蓮健健康康,孫少安的人生真的能一帆風順嗎?王世纔不死礦工的生活真的能幸福平安嗎?紅梅不守寡,世事真的能放過這個柔弱的女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像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藝術的第一目的是再現現實,而不是拋棄現實的胡說八道。與其站在不幸的廢墟面前仰望一個美好卻不存在的世界倒不如低下頭來正視生活,把崇拜與幻想變成理性認知,把殘留的希望從神的腳下搶到自己手中,把理想的哀怨轉化成現實鬥爭的力量。我想,也許這纔是路遙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

國慶期間,我有意去了小說故事的發源地——陝北。想去尋找書中的場景,那個雙水村,那個哭咽河,那個原西縣。聽着當地幾乎無法聽懂的陝北方言,我不禁感嘆這就是那個平凡而又偉大的黃土世界。厚重的黃土,溝壑的窯洞,豪邁的信天游,純粹的安塞腰鼓,無不充斥而又點綴着這個不禁讓人堅強同時又讓人流淚的世界。我是不喜歡陝北的,就像我不喜歡這悲情的小說一樣。我無法接受這份厚重,就像我無法接受這嘎然而止的結局一樣。但故事卻無法改變,我可以想象這片土地接受過怎樣的摧殘,這裏的人兒有着怎樣平凡而又偉大的命運。像田曉霞離世時一樣,我眼眶紅潤,啓齒難停,但卻不得不說——我不喜歡。

也許冷漠的人就是違心的,失去本色的生活就是苦難的,平凡的世界就是偉大的。但我卻不得不說,一個人的旅途本就如此,如果不違心的去褻瀆苦難,去挑戰偉大,那麼我們將永遠無法體會這種人世與歷史相比較的渺小。無論幸與不幸,在亙古的大地上,總有一羣人會哭着走着,也總有一羣人會笑着走着,但終歸是有人始終朝着幸福與歡笑走着。很明顯,他們都是平凡的,但卻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