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鐵肩擔道義的“內參記者”

鐵肩擔道義的“內參記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升入大四,嚴峻的就業壓力讓陳海開始覺察到不尋常的危險訊號。因爲當時文學期刊的不景氣,一心想當作家的他逐漸認識到,根本沒有文學期刊敢要應屆大學畢業生。

鐵肩擔道義的“內參記者”

  

  陳海轉移了目標,開始發一些更加“現實”的文章。從作家到記者,這個轉換並不困難。陳海很快就得到給當地最暢銷的報紙-《武漢晚報》寫稿的機會,並且一開始就寫內參-這也許是陳海寫作水平的體現。要知道,內參都是給領導看的,而且所反映的大多是社會的陰暗面,這更需要寫作技巧與能力。

  

  “我天生對社會的陰暗面比較敏感,所以當時所寫的內參主題常常涉及到大學生思想危機、大學生同居墮胎、校園暴力等問題。用小說家的眼光看大學這個小社會,其實很有意思。”鮮活的內容和犀利的文風使陳海得到了內參主編的讚許,並和他長期約稿。當時,陳海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只是剛剛開創出一片新天地的興奮感令他投入了所有的激情。

  

  一個學生因被懷疑偷了同學錢包,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被學校開除了。在瞭解到這樣一個線索後,血氣方剛的陳海馬上收拾行囊,買了張車票直奔事情發生地-孝感。“怎麼能夠因爲毫無證據的懷疑就隨意處罰人呢!”陳海很氣憤。

  

  當時他的身份還是在校大學生。有記者證,沒有介紹信,陳海就這麼硬生生地闖到了那所學校。在找到學校學生處處長後,他們一聊就是一下午。爲了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在採訪完校方後,陳海覺得自己還應該找到那名已經被開除的學生。可是學校方面不提供該學生的任何信息,在人生地不熟的外鄉找人談何容易?

  

  陳海心裏直犯嘀咕:雖然孝感只是個地級市,但要找一個只知道名字的學生,簡直就是大海撈針。怎麼辦?難道就此宣告這篇報道泡湯?不服輸的陳海靜下心來,把手中的信息仔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在隻字片語中尋找着蛛絲馬跡。果然,他發現這名學生曾經聯繫過一家律師事務所。陳海馬上利用114查號臺找到那家律師事務所的電話,費盡周折地聯繫到當事律師。在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並取得了律師的信任後,陳海最終和那個學生取得了聯繫,這次採訪任務圓滿告終。

  

  直到今天,陳海對自己的這次採訪經歷依然記憶猶新。“後來我每次在應聘記者時,都會把這件事說給招聘人員聽。當時在那樣的情況下我能找到那個學生,的確是覺得挺自豪的。”這篇報道後來被《法制日報》以頭版頭條刊登出來,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甚至驚動了湖北省教育廳以及那位學生所在學校的領導,他們親自給陳海打電話詢問此事。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放棄了文學夢的陳海更喜歡當記者寫新聞報道的感覺-一針見血,每一個字都充滿力度,令人血脈賁張。而這些視角獨特的新聞報道也讓他得到了作爲大學生的最高榮譽-湖北省大學生科研成果一等獎。

  

  由於在校期間的“離經叛道”,學校中文系甚至學校的領導都知道了陳海這個人。一次,他在以特約記者的身份採訪學校校長、著名大學者王慶生先生時,他將自己的經歷繪聲繪色地侃了一通。王慶生校長聽罷後笑着說:“不錯,我們學校還有這樣的人才。”“其實這是我‘自我推銷’的方式,否則全校有這麼多學生,校長又那麼忙,怎麼可能認識你?那可是副部級幹部呢!”陳海笑着解釋自己的大膽行爲。事實上,王校長後來也一直關注着陳海的成長,直到他離開武漢趕赴京城。在陳海的畢業紀念冊上,王慶生先生寫下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祝願。

  

  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多數大學生似乎更願意採取一種被動的方式來接受別人的注意、賞識和認同,最後往往落得“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境況。實際上,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人們更願意與那些懂得表達、懂得表現自我的人接觸。向目標對象有技巧地進行自我推銷,這是無數大學生需要補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