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一個老實人如何學會圓滑世故的處世

一個老實人如何學會圓滑世故的處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一個老實人如何學會圓滑世故的處世

一個老實人如何學會圓滑世故的處世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牽涉到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問題。

首先,就什麼是老實問題,東西方存在巨大差異。其實在西方社會,人們更多使用的是honest一詞,意思是誠實,即內心與外在言行保持高度一致。但這在儒家社會,往往並不容易實現,人們的言行首先要顧及自己的身份

就東亞社會而言,最典型的其實是我國原生的儒家文化,我們更多其實是在追求一種角色扮演,或者說按照自己的身份處理事情。儒家文化中,君子忠厚寬仁可能被人看作是一種老實。但更多的時候,所謂老實,往往變成無能者美化自己懦弱,膽小怕事的藉口。這種人往往被人稱爲老實人,所以老實往往變成一種負面評價。

所以,當傻、呆和無能成爲老實人的特徵之後,讓一個老實人學會圓滑處世,幾乎是在教他用超越自己能力的行爲方式去思考和生活。

一個老實人如何學會圓滑世故的處世

接下來,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很多自以爲老實的人,渴望變得圓滑世故。他們之所以想從老實的狀態變成圓滑的行爲模式,其實是對增強自身能力的渴望。

而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人,反而希望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值得信賴的、真誠的人。

不信可以問問李嘉誠,他認爲作爲“獅子”不是成功的體驗,作爲一隻“仁慈的獅子”纔是成功應有的表現。所謂“仁慈的獅子”,其實就是很有實力,但態度比較謙恭溫和的樣子。

所以,其實我們最需要追求的,不是圓滑世故。而是能支持圓滑世故這個行爲模式背後的反應能力和高智商等。

所以,我們要從所謂老實的狀態,變成所謂圓滑世故的處世,其實並非要改變自己的價值觀。而是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和長期觀察人情世故並時時總結,更重要的是,把所學到的東西勤加練習,成爲自己這個“社會人”的潛意識。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保持本真的基礎上,輕鬆愉快地應付世事變遷,“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老實和圓滑是相對的,也是辯證的,世上沒有誰絕對的老實,也沒有誰天生的就圓滑,只有剛出生的嬰兒和得了癡呆症的老人不知道圓滑。

在學校時老師都教導我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以真誠的心去待人,用善良的行動去獲取別人的信任。我們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告訴我們,不要說謊,要不然會像童話裏的匹諾曹一樣,長個長鼻子。

但是隨着我們的成長,父母又擔心我們在社會上吃虧,在外面被騙,又會告訴我們出門不要吃別人的東西,也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更不要相信長相邪惡的壞人。到了單位,熱心的朋友會告訴你,應該如何與人相處,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管的事不管。

但是因爲我們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碰到皇帝都敢拉下馬,等到我們不小心得罪了人,我們開始學會捂住自己的嘴巴。因爲我們執着,遇見看不慣的事不吐不快,直到被事實證明,原來自己還是那麼幼稚,於是開始學會了圓滑。

所以圓滑是老實的變異,老實是圓滑的影像,我們撞了無數次南牆之後,終於知道老實無用,圓滑吃香,於是我們在人前掩蓋自己的學識,收斂自己的言行,給自己穿上隱身衣,甚至於見人說人話,見鬼講鬼話。爲了獲得本來是正當的權益,卻不得不曲徑通幽處。

其實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也會責問自己,這到底是怎麼了,爲什麼原來的老實人看不見了,人與人之間都蒙了一層霧霾,缺少了信任,缺少了關愛,眼睛更多地盯着利益和位置,原來說好的共同奮鬥變成了過河拆橋,原來沉諾的癡心不改變成了熱諷冷嘲,所以你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觀,開始重新審視做人的原則,甚至調整自己的做人底線。

可怕啊,如果世人皆醉,又有誰來喚醒他們;如果你我皆濁,有誰可以獨清。不要被污濁迷惑你的眼,不要用圓滑遮蓋了你的心,老實誠然會暫時落敗,但是最終勝利的絕不是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