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放下,或許別無選擇

放下,或許別無選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放下,或許別無選擇

寄語:是爲了更好的實現你的理想。其實暫時的放棄也需要勇氣。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勇氣的!很多人都是在取捨間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和機會,有的人甚至在取捨間渡過了一生,最後一無所得。因爲他沒有學會放棄。該放棄是需放棄,該堅持時必須堅持,一定要認清自己,瞭解自己想要什麼。

前些年,曾聽說過一個禪的故事:有一個信徒兩手拿着鮮花去獻給禪師,來到禪師跟前,禪師說:“放下吧!”信徒就把左手的鮮花放在禪師的面前。禪師又說:“放下吧!”信徒又把右手的鮮花放在了禪的面前。禪師再說:“放下吧!”信徒已經雙手空空,茫然地望着禪師說:“大師,我都放下了,再沒有什麼可放的了。”禪師說:“不,你的心沒有放下。”信徒聽了,心裏豁然開朗。

這個故事對我影響很大。以前,我每月的收入總是想辦法截留一部分供自己開支方便,自從聽了這個故事後,就把薪水全部交給妻子。我想,人家全身心地嫁給咱了,咱還玩那些小聰明幹啥?我放下那麼一點點貪求,妻子就對我放下了這樣那樣的猜疑,一時感到家庭溫和了很多。在單位,對於評先、對於獎金、對於那些人人計較的事,我也不再那麼你爭我奪;盡到了本分,盡到了職責就行了,把鮮花讓給別人,別人衝着我笑,那多好?後來對於晉升這樣的事,我也懶的考慮,被人領導比領導別人輕鬆,有什麼比輕鬆還好的呢?

放下,或許別無選擇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放不下的。劉邦打下江山後,日夜擔心有人篡奪劉家的天下,雖貴爲天子,但晚年活的很不自在,臨死前,召集諸候羣臣入室,殺了一匹白馬,令他們相率起誓:“從今以後,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候,如有違此約,天下共擊之!”可是劉邦一閉上眼睛,呂后就封鎖消息,密不發喪,謀圖不軌。劉邦的擔心和臨死前“殺馬立誓”的壯舉,並沒有阻止呂后篡權的野心。看看歷史和身邊的一些事,會發現這麼一個道理:你不放心我,我也不放心你,你想殺我,我也不能無動於衷,到頭來是兩敗俱傷。有些事,你不放下也是沒有用的。譬喻一塊寶玉,總有一天會落入別人的手中。可是有些人就不這麼想,即使死了也得把玉帶到墓中,結果是招惹來盜墓賊,玉盜走了,而主人被暴屍野外。這就是放不下的結果。

放下,或許也是一種智慧。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國土已是千瘡百孔,爲了儘快結束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的局面,他四處徵賢訪聖,尋求治理國家的人才。他忽然想起早年的同窗好友嚴光(字子陵),他是位很有學問的人,於是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他,可是嚴光不願做官。爲打動同學的心,劉秀和他同榻而眠。嚴光睡覺不老實,把腿搭在劉秀的身上。劉秀爲了留住嚴光想盡了辦法,可是嚴光不爲所動。在大臣們的勸說下,劉秀不再勉強他,賜給他一些金錢,讓他回家釣魚去了。嚴光在浙江桐廬的江邊釣魚的地方,後人稱爲“子陵灘”。嚴光並沒有爲國家、爲同學出一把力,但也留下了身後名。之後的諸葛亮,也是追求清靜無爲、淡漠明志的人,可是劉備三顧茅廬,他就出山了,演出了三國鼎立的歷史一幕,造成的是戰亂不止,生靈塗炭,爲國家的大一統推遲了十幾年。嚴光是徹底放下了,而諸葛亮沒有放下,鞠躬盡瘁,託孤盡忠,最終抱着平定中原的遺願病逝在五丈原。

放下,是一種自在。曾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有一老一少兩個和尚,小和尚經常吩咐老和尚幹這幹那,來了燒香的,小和尚就吩咐老和尚:“來客人了,你去上茶!”看到佛桌髒了,就吩咐老和尚去擦桌子。有些香客見老和尚在小和尚的指揮下,跑東跑西忙個不停,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問老和尚:小和尚是您的什麼人,怎麼總是叫您幹些零碎雜亂的事?老和尚說:“他是我的徒弟,我是他的師傅。”香客們實在不解這是爲什麼。老和尚解釋說:“我有這樣的徒弟是我的福份呵!寺院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計劃安排,夠他辛苦的了;我不過幹些不操心的事,多自在呵!”這個老和尚放的乾淨利落,他也得到了放下的徹底自在。

可是放下是很難的。股票的漲跌你能放下嗎?孩子的學習成績你能放下嗎?職務的升遷你能放下嗎?家鄉的父老你能放下嗎?甚至一場球賽誰輸誰贏我們也時時惦記着,“放下”是多麼的難呵!看看路上的人,都匆匆忙忙;看看車裏的乘客心事重重,有幾個人活的安然自在?我常常看見一些眼睛紅腫的人,常常猜想,是什麼事令他們趟在牀上輾轉反側不能安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