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名人創業故事經典案例三則

名人創業故事經典案例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名人創業故事經典案例三則

名人創業故事經典案例三則

導語:成功的比例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那些名人創業的經歷,學習他們的方法,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下面是有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名人創業的故事,希望能給你一些啓發!

名人創業故事經典案例三則

【第一位】扎克伯格

衆所周知,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馬克·扎克伯格作爲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自然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創業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創辦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馬克·扎克伯格的創業故事吧!

12歲那年,當其他小夥伴還沉浸在遊戲當中時,克·扎克伯格就已搭建了一個家庭網絡;上高中時,當同學都想着如何交女朋友時,扎克伯格卻設計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能的音樂播放器;20歲時,作爲哈佛大學的一名學生,他創建了名爲Thefacebook的網站,走上了創業之路。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2012年5月18日,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將正式上市。Facebook將其IPO的售股規模上調至大約4.21億股。按照每股38美元計算,Facebook將超過谷歌,成爲硅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創始人扎克伯格,身家將達到近300億美元,馬克·扎克伯格成爲新一代的科技創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經成長爲擁有超過10多億註冊用戶的社交網絡。

成功源於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歲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亞當·德安傑羅吐露了打算創建社交網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訴德安傑羅,有一些哈佛高年級的同學希望他建立一個“交友網站”或者“類似Facebook一樣”的網站,扎克伯格希望能獲得德安傑羅的幫助。德安傑羅後來成爲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術長。

事實上,儘管此時扎克伯格有意創建一個網站,但對於網站未來的把握以及內容,他都不是很確定,而德安傑羅則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成類似於 Friendster(Friendster創立早於Facebook,曾風靡一時,後被迫轉型)一樣的網絡社區,並被扎克伯格採納。

扎克伯格稱,自己討厭爲他人做“綠葉”,正如自己不願在別人手下幹活一樣,“等到最後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網站,就說,‘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們就來吧……否則就等以後我再幫你。’”顯然,扎克伯格對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個同學,達斯汀·莫斯科威茨、克里斯·休斯以及愛德華多·薩維林(Saverin)創立了Facebook,起初只針對哈佛學生,之後馬克·扎克伯格將之推廣到了美國其他大學。

據扎克伯格透露,前三個月Facebook每月運營開支只需要85美元,用於租賃電腦,2004年6月,扎克伯格將Facebook搬至硅谷小鎮帕洛阿爾託市。當年年底,由於Facebook註冊用戶越來越多,扎克伯格選擇了退學,專注網站業務,據稱當時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00萬。

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扎克伯格曾稱,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動世界更加開放。“這不是錢的問題,對於我和我的同事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創建了一個開放的信息流。”

Facebook惹上竊取知識產權官司。2012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時間爲2004年7月26日的聊天記錄,當時剛創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業夥伴起訴Facebook竊取知識產權,要求賠償10萬美元。扎克伯格在與一密友的聊天中稱,自己不會支付官司費,“等那些來收購我們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當時還表示,這會促使用戶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創立了文件分享網站,隨後選擇了關閉)。

被谷歌收購的傳聞。

2006年隨着MySpace被新聞集團收購,出現了Facebook會被一家大型媒體網站收購的消息。Facebook的創始人Zuckerberg否認這些傳聞。他已拒絕9億7500萬美元左右的收購價格,不知還有誰願意出高於這個的價格收購Facebook。分析師Steve Rosenbush猜測是維亞康姆(Viacom)。2006年9月,Facebook和Yahoo開始進行關於收購的認真談判,價格約10億美元。同年10月,隨着Google以16億美元收購YouTube,有傳聞說Google開價23億美元欲從Yahoo手中搶購Facebook。

在運營過程中,扎克伯格也不確定Facebook能夠長久下去,但正是由於他的決斷與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這也是創業必不可少的條件。

【第二位】淺田一郎

故事發生在日本,有一個23歲的小夥子赤手空拳和同伴們一起來到東京闖天下。到了東京後他們驚訝地發現:人們在水龍頭上接涼水喝都必須付錢。同伴們失望地感嘆道::“天哪!這個鬼地方連喝冷水都要錢,簡直沒辦法呆下去了。”言罷都紛紛返回故鄉了。

這個小夥子也看到了這幕情景,但他卻想:這地方連冷水都能夠賣錢,一定是掙錢的好地方嘛!於是他留在東京,開始了創業生涯。後來,他成爲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他的名字叫淺田一郎[]。哲理賞析:田一郎的成功給我們的啓發是深刻的:面對同樣的情況,他與常人的看法和做法卻大相徑庭,他用積極的心態看到了隱藏的商機並因此而逐漸走向成功。所以,積極地面對生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纔是明智之舉、才具王者之風。相反,那些思想消極、意志薄弱的懦夫,就註定會一生平庸。

【第三位】鄭裕彤

首創制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算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不知底細的人,老闆是絕對不敢濫用的。周家曾與鄭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給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趕上“周大福”金鋪正好缺可靠的夥計,便接納了小阿彤。

鄭裕彤從雜役幹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裏裏外外的清潔工作,等一切準備停當後,他再和姍姍來遲的大夥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個心眼想着不辜負老闆的“不棄之恩”,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

“周大福”金鋪因入行較晚,因此店面在當時名氣不大。入店後不久,阿彤的勤勞和在工作中體現的智慧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此後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了。

當時,由於廣州、香港淪陷,不少金鋪遷移澳門,金鋪幾乎隨處可見,競爭十分激烈。鄭裕彤似乎天生便是爲黃金珠寶而生,他對做珠寶生意極有興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營銷的要領並癡迷似的鑽進了行當。

後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莊做過夥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於是兩家“指腹爲婚”約定了親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兒,鄭家生了男兒,恰好成了天生一對。到“周大福”金鋪學徒時,父親擔心兒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進,沒有告訴他這件事。

三年後,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果真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爲連理。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其後50餘年直至今日,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到香港設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銀珠寶行,集各家之所長用於領導分行的經營,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鄭裕彤並不滿足,他清醒地認爲:“在商場上‘守業’就等於‘敗業’,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當時在香港,金鋪比比皆是,競爭十分激烈。那時,黃金成色一律爲九九金,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開創了金飾製造的新工藝,同時也領導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此項壯舉爲“周大福”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鄭裕彤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市場,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當鄭裕彤將“周大福”推上一個新臺階後,他又開始向新的領域進軍了。

把目光轉向鑽石業

鄭裕彤具有極強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在香港,鄭裕彤享有“珠寶大王”的美稱,而這還不僅僅指他的金飾,更有後來使他進入世界珠寶之林的鑽石業。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持有“戴比爾斯”牌照,方可批購鑽石,而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這種牌照。一些業內人士稱:“要從戴比爾斯購到鑽石,簡直比從天上摘星星還難”。

鄭裕彤並未因此而退卻,他絞盡腦汁,頓生主意,他決定在南非買下了一間持有“戴比爾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順利擁有“戴比爾斯”牌照,並且到70年代,鄭裕彤已成爲香港最大的鑽石進口商,每年的鑽石入口量約佔全港的30%。

鄭裕彤先生今年76歲,翻開“周大福”的創業史,每一頁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奮鬥足跡: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黃金,一手伸向鑽石,叱吒風雲於急風暴雨刺刀見紅的商場上,穩操勝券。70年代,興建香港新世界中心,這痤恢宏的大廈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築。80年代。與香港貿易局合作建成香港會展中心,名列亞洲同類建築之最。90年代,率先大舉進軍祖國內地,投資祖國的建設事業。此外,收購亞洲電視股權、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團,收購美國Stouffer集團海外28間酒店和歐洲penta集團9間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