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真的有王小二這個人物嗎?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真的有王小二這個人物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真的有王小二這個人物嗎?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至今仍在傳唱,真實的版本是……

摘自:瀋陽日報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歌唱二小放牛郎》,敘述了二小放牛郎爲救人民獻出生命的故事,曾經唱響晉察冀邊區,唱遍了全中國。至今,已經傳唱70多年了。而它的詞作者正是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瀋陽分會主席的著名作家方冰,他也是著名演員方青卓的父親。


方冰82歲時在瀋陽家中

日前,記者採訪了方青卓。提起父親方冰給她講過的故事,跟她說過的話,方青卓的記憶之門在採訪中緩緩打開,“那個年代,我幾乎沒有躺在爸爸懷裏撒過嬌。但他經常給我講《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王二小的精神不僅鼓舞了我,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王二小不是一個真實的人,但在抗戰時期“王二小”卻成千上萬

方冰是安徽淮南人,1914年出生,原名張世方。他1938年到延安陝北公學學習,1938年冬來到晉察冀邊區,一面持槍參加游擊隊保衛邊區,一面擔任戰地文藝隊長,書寫戰鬥詩歌。其間,曾與田間等人發起街頭詩運動,方冰的這些詩如一柄柄短刀利刃刺向日寇。其詩中描寫的有乘夜轉移革命者、從上一站送至下一站的持火人;有炮火紛飛中搶救傷員的婦女擔架隊;有日寇掃蕩隊剛離村,山坡上就響起抗敵歌聲的攬羊人;還有不顧個人安危、爲保衛麥收保衛民衆而壯烈犧牲的好區長等等(見其詩集《戰鬥的鄉村》及長篇敘事詩《柴堡》)。方冰將這些詩篇, 寫在斷牆上,印在彩紙上,誦在口頭上,以鼓舞軍民團結對敵。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爲一首感人至深的愛國主義兒童歌曲,最先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上。如今,王二小的故事先後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寫成小說,拍成電影、電視劇,製作成連環畫、動漫,幾乎家喻戶曉。作爲這首歌詞作者的女兒,方青卓說:“我心裏一直美滋滋的、很自豪。”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中,王二小機智勇敢地把日本鬼子帶進我們的埋伏圈,敵人被消滅了,但是王二小卻壯烈犧牲了。至今,很多人仍在探究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到底是哪裏人?方青卓回憶道,“爸爸曾經跟我說過,在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多着呢!王二小雖然是全國的楷模,但他並不是一個真真切切存在的人,是個集合體,是個複合型人物。”

一首童謠背後,是一羣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際,堅韌不屈,慷慨赴死的壯烈。關於《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創作情況,方青卓依稀聽爸爸講過,“他用了一個小時就把這個故事寫出來了,然後把歌詞交給李劫夫叔叔,李叔叔看過歌詞後,哼唱了幾遍,因爲文字抒情,敘事簡潔,他也只用了個把鐘頭,譜出了這首曲子。”當時,反“掃蕩”剛結束,而且戰爭期間物資匱乏,兩人創作時也沒有鋼筆和墨水,就找來醫院用的紅藥水,再以高粱稈插上筆尖書寫,寫出的歌詞、歌譜都是紅色的。

據方冰生前在《新文化史料》中撰文回憶,他和李劫夫由延安魯藝調往晉察冀邊區政治部宣傳部工作後,“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臺階上曬太陽,談起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彼此都感嘆不止,於是相約把那些動人的材料寫出來,紀念英雄,也激勵大家,同時給後人留下一個時代的見證。幾天以後冀中軍區召開了一個慶功大會,由抗敵文工團公演了這首歌。《晉察冀日報》知道後,很快就發表了這首歌。”

方青卓說:“我爸爸是個很低調的人,但他曾跟我講起,這首歌當時在解放區不斷傳唱,甚至連敵佔區的人也偷偷唱了起來。”方青卓分享道,《歌唱二小放牛郎》是父親最自豪的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作曲李劫夫也是方冰最要好的朋友。“解放後,有一天我放學後,看到一個胖胖的、皮膚黝黑的人來我家做客。當時爸爸很興奮,他鄭重地跟我們介紹:這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作曲——李劫夫叔叔。”“李叔叔太和藹了!他問我會不會唱歌,我就唱了自己最喜歡的歌《革命人永遠是最年輕》,‘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後來我才知道這首歌也是李叔叔寫的。他當時還誇我唱歌好聽,讓我長大以後當歌唱家!”

王二小的犧牲應該喚起更多年輕人好好學習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詞看起來樸實無華,卻蘊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和紮實的創作功底。方青卓說,她特別喜歡《歌唱二小放牛郎》中這首敘事式的歌曲,這首歌的故事有頭有尾,完完整整。父親在世時,方青卓還和他探討這首歌的歌詞,“我跟爸爸說過,我最喜歡歌曲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尤其是最後一段:‘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它把這動人的故事傳揚,每一個老鄉都含着淚水,歌唱着二小放牛郎。’爸爸把‘秋風’擬人化了,王二小犧牲後,周圍百姓的悲傷之情、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秋天的悽婉之景在這首歌裏達到了高度統一。”

1994年方青卓36歲時與80歲的父親方冰在瀋陽家的院子中合影

方青卓說,“爸爸生前,不管是誰,一次、兩次或者多次說起《二小放牛郎》故事,他都很感動。他80多歲時,說起這個故事還是老淚橫流。”“王二小他用還沒有來得及綻放的生命,爲今天的孩子們換來了沒有戰火燃燒的和平生活。這麼小的年紀,有這樣的大愛、犧牲精神,令人感動、震撼。這首歌能夠喚起我們對革命先烈的尊敬,更能喚醒我們作爲中國人應該珍惜的幸福生活。”

採訪中,方青卓還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她心中,父親平凡而偉大,正直又剛強。“在‘文革’期間,‘讀書無用論’的思潮佔據主導地位。有一次,我們中學開大會,學校請爸爸上臺講幾句。誰知道爸爸特別語重心長地說:王二小的犧牲,爲的是換來今天的和平生活,你們要好好學習,怎麼能說讀書無用呢?王二小爲了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你們不好好讀書,能對得起他嗎?後來,我們校長私下跟我說:‘方青卓,你爸爸這麼唱反調,太可怕了。’我回家勸爸爸以後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但爸爸斬釘截鐵地說:國家是需要知識的,學習永遠不會過時!”這個故事,也正呼應了方冰筆名的由來,方冰原名張世方,取名方冰,意爲一是有楞角,二是堅硬,同時也是純潔、透明的。

父親走的時候也有作品陪伴着他

詞作家方冰1939年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創作了《放羊人》《鋤草歌》《打場歌》《太行山》《我們的子弟兵》《做軍鞋》《在山的那一邊》《兩個民兵的故事》《狼牙山五壯士》《王禾小唱》等歌曲。

抗戰勝利後,方冰來到東北,1956年到中國作協瀋陽分會從事創作,後任分會主席,著有《戰鬥的鄉村》《飛》等詩集,1978年後繼續寫了不少詩作,1985年出版詩集《大海的心》。 方青卓說,爸爸在文學領域的積累跟他的創作習慣有一定關係——他每天都會寫日記。“我也繼承了爸爸的這點。現在,我每天都通過寫日記記錄自己的點滴。如果不寫,就像沒洗臉一樣,特別不舒服。”

1996年方冰正在給7歲的外孫講王二小的故事

因爲從小耳濡目染,方青卓30歲時就在遼寧《小說潮》上發表了短篇小說《那年我15歲》,這幾年她連續出版了好幾本書《紅蝴蝶》《中國影人詩選》《我眼中的同行》《明星媽媽育兒經》《我是母親》《健康快樂活百年》,“所以我也跟隨爸爸,自然而然地走上文學創作道路。而文學是把金鑰匙,打開了我扮演的每一人物的心,沒有文學、沒有想象,怎麼能會賦予這個人物生命呢?所以文學也讓我在演藝道路上受益匪淺。”

而方冰1997年臨終前,方青卓尤爲深刻,“1997年7月5日,我從北京趕到瀋陽看病重的爸爸。爸爸在彌留之際神智很清楚。當時我要和趙本山要拍一部電視劇《一鄉之長》,他演鄉長,我演鄉長夫人。爸爸在病牀上還囑咐我:‘你不要來照顧我,這部戲你一定要好好演。’爸爸經常教育我:農民苦呀,農民不容易啊,你要爲農民做點事。所以我經常演農村婦女,這也是受到爸爸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對我的教育一直都是特別正能量的。”

更讓方青卓感動的是,“我爸爸是1997年7月7日下午在瀋陽的醫院去世的,後來我才知道,當天發生了一件特別神奇的事,就是7月7日那天,中國兒童劇院在北京表演了大型歌舞劇《歌唱二小放牛郎》……爸爸不孤獨,走的時候都有他的作品陪伴着他。”

方青卓感慨:“他的作品長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