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從沒路的地方走出的路,纔是新路。敢於向荊棘叢生處邁出第一步的人,纔是值得敬佩的人,以下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關於成長的名人故事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1:放下心靈釋荷前行

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是個大鬍子,濃密的鬍鬚鋪垂近腹。

據說有一人見此,頓生好奇,問:“張先生,睡覺時,您的鬍子是放在被子外面還是擱在裏頭的?”

大千先生一愣:“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麼沒在意這個呢?這樣吧,明天再告訴你。”

晚上就寢,大千先生將鬍子撂在被子外頭,好像不太對頭;收進被子裏面,又覺不自然。折騰了半宿,都不妥當。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這可不是什麼問題呀,現在怎麼成了件頭痛的事呢?

第二天,大千先生對那人說:“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平時是擱哪的。”那人見大千先生兩眼佈滿血絲,似有所悟,愧疚道:“對不起,張先生,讓您受累了。”

大千先生的煩惱源於平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引起了他的關注。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爲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壓造成的。我們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鄰里無意的評足,太在意同事間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爾的責罵,太在意愛人一時的賭氣。誰那麼幸運,一生中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考試失敗,深造喪失,愛情平淡,家庭不幸,工作挫折,評優無緣,晉升無望,下崗威脅,老來落寞。人生總會有煩心事,睜開雙眼歷歷在目,閉上雙眸空無一物,倘若凡事都記取,怎能不讓人負重前行!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2:洛克菲勒住酒店

洛克菲勒到飯店住宿,從來只開普通房間。侍者不解,說:“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爲何這樣?”

洛克菲勒說:“因爲他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爸爸,而我卻沒有。”

話是這樣說,洛克菲勒在捐資支持教育、衛生等方面卻毫不含糊,數以億計。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3:無人涉足的地方,才能踩出腳印來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由於愛因斯坦肯動腦、愛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賞識。師徒二人經常在一起探討科學、哲學和人生。有一次,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問明可夫斯基:“一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卻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後,他才興沖沖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說:“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

“什麼答案?”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師的胳膊,“快告訴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腳並用地比畫了一陣,怎麼也說不明白,於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對,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注地說,“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然後,他又解釋說:“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裏,愛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說:“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着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裏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於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裏,他作爲伯爾尼專利局裏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裏,齊頭並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並突破了牛頓力學。在他剛剛26歲的時候,就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爲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啓發了愛因斯坦的創新和探索精神。其實,在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各式各樣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們踩出新的腳印、踏上新的征程。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4: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名人的成長故事大全5: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