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絲綢之路在我國曆史上佔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歡迎閱讀。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一

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地稱爲“西域”。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着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鬥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衆,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佈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着,準備着。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裏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着炎熱和乾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於到過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當初出發時的隨從只剩下了一個人。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哉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係以及對漢朝的態度等情況。聽了他的陳述,人們才知道,西域並不是王母娘娘和衆神居住的瓊瑤仙境,也不是傳聞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裏有許多希望和漢朝友好通商的國家。於是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等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二

在絲綢之路上,最動人的莫過於和親公主的送迎隊伍。中國曆代王朝,爲了與其他國家或民族維持良好關係,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冊封首領,授予中國的官職,表達與中國的密切關係,稱爲「冊封體制」。二是和親,中國公主嫁給當地首領爲妻,兩國用這種婚姻關係達成聯盟。

當然,只有那些特別重要的國家,中國纔會向其施行和親政策。西漢時,中國與烏孫和親(公元前110年),因爲烏孫是當時西域最強大的國家。龜茲王絛賓也想與漢朝和親,但自知沒有資格,所以就在烏孫王翁歸靡與西漢公主解憂所生的女兒第史從長安返回烏孫經過龜茲的時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爲妻。絛賓向烏孫和漢朝派出使團進行遊說,最後烏孫王和解憂同意了這門婚事,西漢皇帝還特意封了第史爲公主。

及後吐蕃王朝興起,適逢唐朝與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渾(青海的少數民族)和親。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認爲自己的地位和實力比吐谷渾更強大,於是派使要求唐朝和親。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實行了和親政策。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三

在絲綢之路上,不爲利益只爲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艱險往來各地的是宗教僧侶。他們之中,以佛教僧侶最多,既有來自西域向中國傳播佛教的高僧如鳩摩羅什,也有中國高僧如法顯、玄奘前往印度學習佛教教義和經籍的。此外,東來的還有摩尼教僧侶、景教僧人。粟特人的商隊首領往往就是祆教領袖,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稱他們爲「薩寶」。西行的也有道教僧侶,如長春真人丘處機。利益通常是人生的驅動力,但這些僧侶所求的只是心中的真理,日夜所思是如何幫助世人擺脫苦海。結果,由於他們的努力,絲路上的不同宗教文化得以交流,各地文化亦因外來的刺激而有所變化和發展。比如,沒有佛教的傳入中國,中國的道教就很難產生,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思想也想必另有一番面貌了。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四

商人是絲綢之路上的活躍羣體,是絲綢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動力量,對溝通東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長途販運是古代商人獲得利潤的重要方法,商業利益驅動他們冒險遠行,他們在進行貿易的同時,亦爲東西方傳遞了不同的觀念、文化和物產。

在中國的歷史文獻記載中,中亞地區的民族都是經商的行家,甚至在北方的`遊牧民族背後,往往有中亞的商人集團在活動。漢唐時期(公元前2世紀-公元10世紀初),著名的中亞商人是粟特人,他們組成商隊往返中國與中亞地區,他們信仰祆教,祆教領袖同時就是商隊的首腦。他們不僅爲中國和西方提供了新鮮的貨物,也給中西方帶來了特殊的文化。遠方國度的使者,有時就是由商人擔任的,在給中國皇帝進貢的同時,實際上也從事貿易活動。著名的使者馬可孛羅(Marco Polo)就是商人家族出身。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300字五

歷史上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衆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轉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裝讚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製作的。

從那以後,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製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爲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黃金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着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那麼,中國絲綢究竟是怎麼運到歐洲去的呢?

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爲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爲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爲“絲綢之路”。爲了開闢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