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通用26篇)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通用2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在經歷挫折與打擊後,我們才能更加體會到生命的真味,去讓自己的心靈開出一朵芬芳的花!曾經有過黯淡,但雙眸依然閃光;曾經有過雜亂,但一路奔跑成長,這就是人生最好的銘記。以下內容是小編爲您精心整理的女性勵志蛻變故事,歡迎參考!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通用26篇)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

JK羅琳她出生在英國格溫特郡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飛機制造廠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員,母親在一家實驗室做技術員。小時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鏡,愛好學習,有點害羞,流着鼻涕,還比較野。她從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6歲就寫了一篇跟兔子有關的故事。妹妹是她講故事的對象。創作的動力和慾望,從此沒有離開過她。那時她夢想將來能成爲一個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長大後,她喜歡上了英國文學,大學主修的是法語。畢業後,她懷着美麗的夢幻隻身前往葡萄牙發展,隨即和當地的一名記者墜入情網。無奈的是,這段婚姻來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帶着3個月大的女兒回到了英國,犧身於愛丁堡一間寒冷無比的小公寓裏。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業救濟金養活自己和女兒。

有一段時間,她瘋狂地寫作,寫自己的遭遇,寫人間百態,寫自己的所見所想,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寫了。她希望多發表文章,能以此能改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那些成名的作家一樣,隨便寫點文字,大筆稿費就自動送到家了。但現實很殘酷,一年間她僅發表了7篇文章,其中三篇沒有稿費,只給她幾本刊物。

沒有人知道她當時的鬱悶,她沒有人知道她的頹廢,她覺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實在太窘迫。她原本就是一個愛美的女子,正值青春,她渴望穿時尚華麗的衣服,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每當年幼時那些斑斕芬芳的夢想再次涌現時,她都難過得哭了。

24歲那年,她從曼徹斯特到倫敦旅遊,這次行程改變了她的一生。當行駛的火車在一個小站停下時,她看見外面有一個瘦弱、戴着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穿過車窗對着她微笑。她微笑很可愛,很調皮,一下子抓住了她心,她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這微笑,竟然十分熟悉。於是,她萌生了一個念頭:以這個小巫師創作一部作品。這部作品是虛構的,把自己多彩的夢幻融入進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給人展示另一個世界。

接下來,她開始動筆。爲了節省家裏的暖氣費,她總是呆在小咖啡館裏寫作,由於沒錢買紙張,她只有把故事寫在撿來的小紙片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10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髮,明亮的綠色眼睛,戴着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儘管寫作很辛苦,但她沒有退縮,因爲她不甘心領取救濟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經歷了傷害和磨難,她也要用自己的雙手吃飯。

小說完成後,她把它寄給了她幾家出版社,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願意接受。那時,作爲一個單身母親,她的生活極其艱辛,當然沒有錢自費出版了。後來,一個家瀕臨倒閉的小出版社冒險出版了這部小說;再後來,美國一個不入流的小製片人覺得這部小說的故事不錯,便把它搬上了熒幕。

誰也沒有想到,在短的時間後,她的小說長期佔據了世界暢銷書榜首的位置,那家小出版社起死回生聲譽大震,以小說拍攝的電影風靡全球,那個不入流的製片人也因此躋身一流的製片人行列。

她叫J·K·羅琳,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連出版七部,每部都引起轟動,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已被翻譯成63種語言,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已經超過4億,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

在成功面前,J·K·羅琳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歷過的苦難,成名後,她熱衷於人道主義的慈善活動。2000年9月,她出任“單親家庭委員會”形象大使,並捐出了50萬英鎊。2003年3月,她特地爲戲劇救濟基金會創作了兩部小說,將所得錢款捐助給了該基金會。2005年4月,爲了紀念她的母親,她又爲“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捐了25萬英鎊。

如今,J·K·羅琳時常出現在各種晚會上,她已不再年輕,在歲月的磨礪中,她的面龐留下了滄桑。可是,透過歲月清晰的刻痕,你會發現,她的目光是那麼清澈,她的笑容是那麼純真。她長得並不美,可她有孩子般的天真,成就了另一種美。她說:“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痛苦,敏感、纖細、難堪、害羞、冒失、煎熬,這都是要經歷的過程,它們都是成長所必備的無素。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值得我們去嘗試。”

是的,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在經歷挫折與打擊後,我們才能更加體會到生命的真味,去讓自己的心靈開出一朵芬芳的花!曾經有過黯淡,但雙眸依然閃光;曾經有過雜亂,但一路奔跑成長,這就是人生最好的銘記。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

《美國流浪少女成功進哈佛》

莉斯·默裏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靈震撼,以致於被拍成電影並獲得大獎。一個生活在無家可歸者家庭的女孩,父母雙雙感染上艾滋病,但這個女孩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運挑戰,最後踏入了哈佛大學的學術殿堂。

由於父母都染上了毒癮,默裏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並父親進入收容所,從此默裏流落街頭。她在17歲決定回到學校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但在她的身上卻充滿了優雅的氣質和真摯的性情,她的執著、不向命運屈服、堅強的意志和不斷地進取鼓舞了成千上萬美國人,人們從這個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艱難與困境障礙的一種精神、一種面對人生自我選擇的動力。

有些人出生以後就具有反叛性,默裏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可卡 因成癮,家庭的收入幾乎都被父母用來滿足他們的毒癮上,默裏和她的姐姐從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歲以前,小小的默裏並無太大的追求,過着貧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在她看來,長大後能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默裏10歲時,她的母親被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後默裏一直照顧在病魔中掙扎的母親。默裏不願母親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願走上同母親一樣的生活道路。默裏的母親在她15歲時過世,這把她帶入了噩夢般的生活,但也讓她清醒,開始尋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裏在母親過世後向自己發誓,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不會像母親那樣輕易地放棄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她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默裏看到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裏終於明白,不管怎樣,人是不能向命運低頭的,世界在不停的運轉,生活仍在繼續,不會因爲你的失落與沮喪而改變,一味的傷心只會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淪,於是她決定堅強,堅強的開始新的生活。

默裏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我是屬於一個自我教育型成長起來的孩子,當我無家可歸時,沒有人來指導我,引導我。那時,我會到自助書店去偷我喜歡看的書。當然,今天我會原諒自己年青時的行爲。在一次被我偷過書老闆主持的演講會上,我作爲主講人對他說,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裏說,在人的一生中,感恩應是一個人首要的特質,我不知道爲什麼,但感恩的心從我記事時起就深含在我的內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其次,不論環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選擇。當我住在大街上時,我在思考人生的價值,我知道當我克服每天遭遇的這些障礙後,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邁向自己的目標。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3

《女王般的董明珠》

格力女王大權獨攬的“董時代”。

腳踩高跟鞋,身着緊身及膝藍色花紋改良旗袍,頭髮盤起,姿態婀娜卻滿臉剛毅。她在人羣的簇擁下快步走來,女王般的氣場令會場瞬時安靜。

2012年8月28日下午2點,董明珠率領她的新部屬齊齊亮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電器”,)2012年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自5月25日以來,她獨挑大樑,身兼格力集團董事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及總裁三職,格力正式進入權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時代”。

她當天的打扮贏得了在場男士的讚美。但婉約的打扮無法掩蓋她好鬥、強悍的性情。她的競爭對手們都怕她,有同行甚至這樣評價:以前覺得追上格力可能還有點希望,如今董明珠掌權,追格力徹底沒希望了。

當然,人們對大權在握的“董明珠時代”也充滿了疑慮:她是否依然會堅持對工業精神和技術創新的追求?能否超越她的前任朱江洪,帶領格力開闢一個嶄新的時代?她最終會將這家“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帶向何方?

董明珠主政,肯定不一樣

5月25日,珠海市國資委空降周少強擔任格力集團黨委書記兼總裁,並提名其爲格力電器董事候選人。但因中小股東的否決票,周少強未獲股東大會通過而落選。

根據格力電器在深交所發佈的公告,公司董事會全票通過董明珠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並續聘其爲公司總裁。同時,黃輝、莊培、望靖東等公司副總裁均獲得續聘,格力電器高層管理團隊大局上保持了穩定和延續。

朱、董留一,就不會出問題

投資者代表市場選擇了董明珠,這被視爲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進步。

格力電器一位董事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說:“最後的結果,大家確實都沒料想到,但又能預感到會發生一些事情。”那天會場上的爭論非常激烈,火藥味極重,氣氛很緊張。

上述董事進一步指出:“格力已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他們希望企業持續發展,而不希望倒退,從這個角度看,這個結果也很正常。”

董明珠順利地接過了她的前任、曾經最默契的拍檔朱江洪手中的權杖。

格力電器平穩過渡,旗下的大多數員工幾乎沒有感覺到交接班的變化。他們認爲,只要朱江洪和董明珠任何一個還在,格力就不會出問題。

“這就像兩個人坐在同一個車裏,突然有一個人要下車,沒換擋,沒有交接環節,至少我感受不到。”格力電器副總裁、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祕書望靖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但技術部門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中國的電器行業,朱江洪與董明珠的配合被視爲“絕配”。按原來的分工,朱江洪主抓生產和科研,強調工業精神和技術研發;董明珠長於營銷,主抓市場和財務。兩人默契配合,成就了格力電器這家“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

在格力集團副董事長魯君駟看來,“無論是營銷還是技術,在未來一定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營銷可能會更強,技術創新將持續發展。”

然而,在外界眼中,董明珠長於營銷,而不專於技術。人們擔心,朱江洪離開後,董明珠是否依然堅持對工業精神和技術創新的追求。

“格力技術的研發是格力發展的基石,在格力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沒有放手。目前爲止,團隊還在,政策機制沒有改變,大方向也沒改變,只要這些都沒變,起碼反向的變化是沒有的。當然,現在可能更多地提出了創新技術發展的要求,這意味着將來只會走得更好。”格力電器主管技術的副總裁黃輝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說。

黃輝此次升任董事,這被解讀爲格力電器未來對技術的考量。

從技術原理到消費者導向

董明珠上任之後,對黃輝所管轄的部門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技術研發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二,產品開發的概念一定要新穎,產品必須要有靈魂和內涵;三,產品的設計一定要堅持原創的、完美的、獨一無二的設計。

董明珠對《中國經濟週刊》說,她希望格力在技術領域有突破性和創造性,你的產品要能給別人帶來一種新的感受,甚至改變他的生活方式。

在望靖東看來,董明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她平時的穿衣打扮,很自然地也體現在對產品的要求上。

格力電器工業設計中心部長吳歡龍最直接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朱總(朱江洪)的要求已經很高了,現在董總(董明珠)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在市場上看到過太多優秀的產品,這意味着她對時尚和品味的要求更高。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她的眼神很犀利,望一眼,幾秒鐘之內,她就能指出問題的要害。當然,她的表達方式也比較嚴厲。

8月28日臨時股東大會那天,與新管理層一起亮相的還有格力的系列新產品。董明珠特意提醒各位股東注意產品外觀設計上的新變化——“我們的產品不僅注重質量,也注重美觀”。

這些產品被她否了很多次,不符合她的要求,就必須不斷地做修改。“有時候我們覺得可以了,但她覺得還不行。她是理想主義者,最終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做成功了。”望靖東對她是十分敬佩的。

吳歡龍說,“朱總是帶着技術原理的色彩去考慮產品的開發,董總則帶有更多消費者的色彩。產品的目標是消費者,這無可厚非。”

習慣了朱江洪的溫和與包容,吳歡龍們必須要開始慢慢適應董的嚴苛。“董明珠試圖貫徹一種把產品做到極致的工業精神,我們從追求很好轉向了追求極致。”

黃輝坦言,在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崗位上工作,不可能沒有壓力。不過,這對於做技術的人無疑是幸運的。“別人老是問,你們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多少,其實我從來不關心這個問題”,因爲格力在研發上的投入從不封頂。

不封頂的投入卓有成效。黃輝聲稱,他們已經解決了稀土的替代問題,“全世界只有格力解決了,這意味着成本大幅度降低,格力空調的價格擺脫了稀土價格的影響。”去年,在稀土價格暴漲的時候,做一臺空調所需的稀土等同於一臺壓縮機的價格,空調廠商苦不堪言。

黃輝像朱江洪一樣癡迷於技術,在格力服務了20年。董明珠對他十分尊敬。黃輝說,他希望有一天,人們談到格力,就談到格力的技術。

大權獨攬的“董時代”

要靠技術,但不能只靠技術。董明珠始終認爲,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管理,如果沒有優秀的管理就不可能有優秀的人才。沒有優秀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談,“管理不達標,沒有規矩怎麼可能有優秀的人才?”

2001年,董明珠當上格力電器總經理後,曾在公司內部發起過一次“整風運動”。那時,國有企業的效率低下,人浮於事。董明珠大刀闊斧地調整幹部,整頓幹部作風。十餘年後的今天,已經是董事長的她,依然覺得每一個幹部必須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因爲她認爲,隨着企業的不斷擴大、時間的不斷推移,幹部隊伍的自我約束面臨更多的問題。

“我永遠是對的”

董明珠提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公私分明”的12字管理方針。這個方針針對的是擁有權力的幹部隊伍,“容易犯錯誤的往往是手上有權力的人,而不是工人。”

董明珠要求所有的共產黨員都要戴上黨徽,接受大家的監督。“我認爲黨員就應當要起先鋒模範的作用,接受大家的監督。你要時刻提醒自己是共產黨員,起帶頭作用。”

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在白色襯衫上別上了黨徽。“上班期間戴,出去辦事也戴,有時下了班也懶得取。很多人訝異,你們這幾天搞活動嗎?”有一天照鏡子,望靖東覺得,戴習慣了其實還蠻好看的。

董明珠說:“有的幹部權力太大,利用公家的權力爲私人謀利,這在公司當中自然形成很壞的影響。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求非常嚴格,發現一個殺一個,格殺勿論,絕不手軟。

然而,按照這個邏輯演繹,權力高度集中、最容易犯錯的恰恰是董明珠本人,這也正是大股東與外界所擔憂的。珠海市國資委擬派國資委副主任周少強過來當總裁,實際上也是希望能起到分權、制衡的作用。

權力過大確實容易犯錯誤,但容易犯錯誤不代表就一定會犯錯誤。你的頭腦要時刻保持清醒,任何時候決策,你要考慮你背後的股民利益、員工利益,這些東西如果能夠隨時隨地記住,就不會作錯誤的決策。”董明珠說,她每天都在反思,頭腦很清醒。

她有很強的道德優越感,甚至可以說是精神上的潔癖。董明珠從不認爲自己需要監督,只因爲她自身有很強的自我約束力,並自信不會濫用權力。她曾說:“我從來就沒有失誤過,我從不認錯,我永遠是對的。”

董明珠不好糊弄

包括望靖東在內,董明珠的下屬都怕她。所謂怕,一方面是對她很敬畏,另一方面,因爲她的要求很嚴格,你達不到她的要求,心裏就有壓力。

“可能我的原則性太強了。”董明珠“自我檢討”說,“我有一個毛病,他們想講什麼事,我一看基本都知道。”

“她的洞察力和觀察力非常強,和你聊幾句,就能知道你心裏想什麼。”董明珠原來的祕書何滔對《中國經濟週刊》說。

他們都怕她,她知道。“每次他們來辦公室找我之前,都要做好功課。做好了功課,敲我辦公室的門之前,還要喘口氣,常常緊張得還沒講完就走了。你不能聽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自己要判斷。”董明珠很不好糊弄,她最討厭撒謊的人,“一個人只要說謊,他就可以做一個不忠誠於企業的人,在小事上說謊的人,在承擔大事的時候也會。你可以不做,但不能對我說謊。”

她說,她唯一要做的是把幹部隊伍帶好。“我的責任是爲那些想做事業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創造一個好的平臺和環境,最起碼給努力工作的人公平公正的機會。在格力的環境裏,我們不容許偷雞摸狗、弄虛作假的人存在。”

她認爲,領導者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因爲不公平的政策,一定會帶來不公平的結果。那些很會在你面前表現的人得到提拔,那些很賣力工作卻沒到你面前表現的人得不到公正對待,這樣的環境很糟糕,對企業是巨大的傷害。不公平、不公正的環境和人才機制,只能培養又奸又猾的人。“爲什麼我要提這12字方針,就是爲了滲透這種公平公正的文化。”

董明珠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觀音要考驗三隻猴子,中間擺了水果,三隻猴子都想去拿,但一拿就被大雨淋。雨停了,又去拿,又被淋。雨又停了,但只有一隻猴子敢再去拿了,另外兩隻猴子於是都打它,不讓它去拿。這時候,來了一隻新猴子,它看到老的猴子都不拿,它於是也不拿。

“這就是文化。”董明珠很受啓發,決定加快速度,從制度上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傳承下去。

“我隨時準備退休。”

2008年,曾有媒體這麼問董明珠:你可以一個人來面對格力、領導格力嗎?當時她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突然,因爲我沒想過這個問題。

4年後,她終於一個人領導格力了。

她沒有私心,也不會蠻幹

同一個問題,格力集團副董事長魯君駟如是回答:董明珠已經完全具備駕馭全局的能力。在魯君駟看來,董明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企業家:有很執着的敬業精神,捨棄了一切奉獻企業,對企業沒有私心,擁有敏銳的市場判斷力,過往的業績很顯赫。

董明珠多年的朋友、珠海威絲曼服飾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謝惠刁對此亦深信不疑。“這麼多年的交往,可以判斷這個人很廉潔,她沒有親人在格力,也很少朋友。”謝惠刁感慨,董明珠爲格力付出了太多,“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格力。她已經這麼成功了,還經常出差,一有時間就去看市場。”在董明珠的極力推銷下,謝惠刁旗下房地產公司開發的樓盤二期全用了格力空調。

董明珠幾乎沒什麼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魯君駟坦言,很難找到一個像她這麼投入的人了。

在董明珠的辦公室裏一直掛着一幅字:“獻身企業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傑”。這是朱江洪在2005年送給董明珠的生日賀禮。

“朱董”配的默契一直爲業界稱道。朱江洪扮演的角色始終溫和、包容;董明珠扮演的角色多數時候咄咄逼人、強勢霸道。兩人性格上互爲補充,配合默契。有同行說,遇到董明珠是朱江洪的福氣,遇到朱江洪是董明珠的運氣。有競爭對手說,兩人要是吵架或者有一個生病或退休就好了。

如今,有一個人真的退休了,調和的那個角色沒有了。

董明珠說,她時刻有一種緊迫感,因爲責任重大。“不當董事長的時候,從法律上說,很多事情不需要直接去面對,但現在我必須要直接去面對了。”

有人擔心,沒有了朱江洪的緩衝,董明珠強勢的性格能否妥善處理與珠海國資委的關係?在望靖東看來,董明珠處理事情是很講策略和藝術的。多年以來,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管理還是企業外部銷售團隊的管理,如果不講究策略和方法,不可能管理好。這麼多的專賣店,她能把原來的一盤散沙捏成一個管理體系,沒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策略,光靠強勢是不可能實現的。“她非常智慧,強勢只是體現她在原則面前不讓步的那一面。”

董明珠甚至不認爲這會成爲問題。“市場決定了企業的勝負,而不是國資委。心要用在產品上去,不要顧忌自己的烏紗帽。至於妥協,非原則性的沒必要計較。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大多數時候,她都敢於並且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主張。她強勢,但公正,沒有私心。“她的強勢有她的道理,這麼大的企業需要決策果斷、一錘定音的人,也需要有人敢於承擔責任。”望靖東說。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4

偶像楊瀾

70億身家

楊瀾以70億元身家登榜“2010胡潤女富豪榜”,這位採訪過無數名人的名人主持時刻保持着她的優雅,她的氣質與修養爲女性提供了榜樣。而她的着裝更是白領女性參照和模仿的標準。一起來看這爲時刻優雅得體的女性——楊瀾。

創辦瀾珠寶

在一次高朋雲集的國際藝術活動中,一位美國著名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深深吸引了楊瀾目光。那是源於她胸前一隻翠藍的別針,如此靜謐卻又觸動人心。在瞭解到那原是中國的珠寶時,楊瀾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靜。LAN就此誕生,把愛與榮耀的象徵意義延伸到東方元素之美與現代頂級工藝的設計中。然後與席琳·迪翁CelineDion合作請其代言。

楊瀾:我所經歷的艱辛和失敗

我的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完美。有的人說楊瀾你一直很順利,我都只是無奈地一笑。我沒有辦法跟每個人去解釋我的艱辛和失敗。從2000年到2005年,長達5年的時間,我都曾經處於這種狀態。無論從事業上還是心態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當時,美國幾大電視網都希望我去做他們的出鏡記者,報道亞洲事務和美國華人社區,但我覺得,這和我想做的事情還有一段距離。我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就是文化行業,這和IT、商業、金融和工業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國的時候就知道我是一定會回來的。結婚的時候我就跟吳徵說,你在美國已經有自己的事業,但我將來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說,我跟你回去。那時候媒體報道用了“毅然決然”這4個字。我覺得這幾個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適。他好像放棄了什麼,可我並不需要放棄什麼。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沒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帶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頭髮,去了香港鳳凰衛視,開始做《楊瀾工作室》。

我採訪的第一個人物就是王光美。無論從節目還是人生層面,她都是一個對我有極大震撼的女人。通過做她這期節目,我真正確立了一點——我做節目是爲了記錄人和時代的關係,我希望以採訪人物的方式來記錄歷史。我大學主修英語,輔修國際經濟,但是對歷史的愛好是從中學就開始的。我喜歡蘇東坡、羅斯福和丘吉爾,很早就看過尼克松寫的《領導者》那本書,也看過法拉奇的《世界風雲人物訪談錄》。高考的時候,我曾經最想報的就是歷史系。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對我的職業理想產生影響。

我有文化理想,我覺得中國需要有一個有文化感和價值感的電視平臺。我想到了,就去做了。2000年,我做了陽光衛視,製作和播出以紀錄片爲主的電視節目。

我做企業有點誤打誤撞。我是個做內容出身的人,沒想要做渠道,好像也沒想做多大的商業鏈。我做企業的出發點就是想做內容,然後爲了這個內容來配備一個相匹配的運作機制。這有點想喝杯牛奶就自己養頭奶牛的意思。因爲市場上沒有賣這杯牛奶的,你就必須自己養奶牛。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時間久了,你對養奶牛的事業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和感情。奶牛有奶牛的意義。慢慢地,你看到周圍這片草原上還有很多和你一樣的人,他們也養着自己的一頭或者一羣奶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產業。

當然了,我這是有點難爲自己。我大學學過國際經濟,但這和真正做企業完全是兩回事。我爲了養這頭奶牛,做了自己不完全喜歡、起碼是不完全熱愛的事情。中國不像美國。美國的傳媒系統已經非常完善,你只要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上世紀末,中國傳媒從過去的僵化體制到逐漸開放,它需要很多鮮活機制在運作成長,纔可能有市場,纔可能有個體的創造。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也許再過30年,我就不需要做這樣的選擇了。

吳徵一開始就是鼓勵我的,但是對我來說,從做節目到做企業,這個轉型極其困難,一開始就摔了個大跟頭,就是陽光衛視。現在看來,我的文化理想的衝動,遠遠大於我的商業和企業管理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

我在陽光衛視創建的最初,就沒做好商業判斷上的準備。一開始我就按照整個一個電視臺的建制,在香港做了很大的、耗資數千萬的電視製作中心,有大量的原創節目,每年幾百個小時。其實這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紀錄片是一個小衆市場,又是是基於一個境外衛視不能夠完全落地的現狀,我當時應該更多地以採購節目爲主,減少製作成本,儘量不要做這麼多的原創和這麼大的製作中心。

這就說明我的幼稚。在商業上當時我是很幼稚的。我還記得,當我非常興致勃勃地讓吳徵去參觀我剛剛建好的製作中心的時候,他嚇了一大跳,當時他就跟我說,我沒想到你們拉了這麼大一個攤子,是要出事的。

前後有5年的時間吧,我很累。關鍵是當你的商業模型不對的時候,你會越做越累,並且事倍功半。現在看來,一開始這個公司其實從資本運作上也存在問題。這樣一個收入模型還沒有得到穩定來源和實踐肯定的公司,一下就上市了,然後上市又對財務報表有要求,這使得你在短期的營收和長期的戰略定位上經常產生矛盾,實際上是給整個經營團隊帶來很大困擾,也給我自己帶來很大困擾。

那幾年,我哭過很多次。吳徵他是知道我的,我有這份文化理想。在陽光衛視後期,他跟新浪、貝塔斯曼等公司做了一系列資本操作。雖然有很多人質疑他說,他是不是喜歡資本操作,但其實他是希望用資本操作的方式引進不同的合作伙伴,同時也讓這個衛視平臺能夠撐得更久一點。我理解他的這份苦心,其實這也是說明他對我的愛吧。我覺得是。所以回頭想想,他也非常不容易,真的。

最後說服我放棄的還是吳徵。他說,文化理想可以有很多種實現方式,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你的商業模型又出了問題,出於投資人利益考慮,你也應該學會放棄。我一開始不願意面對和承認,前後有3年,反反覆覆。我也跟他吵過架,埋怨他做出了錯誤的商業決策。那時候我們在上海住得多。有一次,在上海的家裏,他很嚴肅地跟我談這個事情。他說,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是你現在必須要變成一個現實主義者,你要考慮這個問題,你退出就是對這個事業、投資者和現有平臺的一個最好的負責任的方式。

他這個話對我是很大的刺激,讓我覺得,我得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自己。我終於做了決定。2003年夏天,我把陽光衛視賣掉了。

我至今也不覺得陽光衛視是一種文化上的失敗。它商業上失敗,但是有文化價值。畢竟那之後纔有了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的各種紀錄片頻道和人文頻道的出現。我經常被人嘲笑說,是用個人的一個商業行爲,來完成一個國家該做的事情。

去年在世博會的一次活動上,我碰到王石,他還主動跟我談起陽光衛視的事情。他說陽光衛視有它的成功之處,它是一個開創性的事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嘗試了一種文化和商業的結合,雖然商業上不成功,但是爲後來的人指出了哪條路走得通、哪條路走不通。我不是一個溢於言表的人,但是你做的一件事情過了那麼久還有人記得,並且有人肯定,我覺得很溫暖。

我現在感到很慶幸,做陽光衛視的時候我才30歲,算是很年輕。在輸得起的時候輸一次也沒什麼,30歲失敗總比50歲失敗來得好點兒吧。但是當時,這件事情讓我有極大的挫敗感,甚至接下來的兩三年都沒緩過勁來。我的精神勝利法就是不停地工作。我發現,工作是帶給我平復的最好的辦法。我繼續做《楊瀾訪談錄》,2006年開始做《天下女人》,後來,又有了天女網、瀾珠寶和其他業務。

對於公司來說,這次失敗也是一次完成戰略轉型和業務調整的機遇。公司過去是一個平臺的運營商,在陽光衛視出售以後,它就變成一個內容提供商。但我在這之後慢慢看清媒體市場的走向:在一個整合媒體的時代,單一的媒體平臺是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無論是品牌的推廣還是商業的合作,都需要一個整合媒體的概念。“整合”現在變成一個很時髦的觀點了,應該說我在2005年的時候就很清晰地看到這是一個發展的趨向,而且正因爲我沒有一個平臺去經營的時候,這個又變成了唯一的商業出路,所以我們比較早就開始多媒體經營和戰略的轉型。現在看起來,這種預見還是正確的。

我們目前有三大業務板塊。一個是以《楊瀾訪談錄》品牌爲核心的精英階層影響力社區。一個是以《天下女人》品牌爲核心的都市白領女性影響力社區。第三個是我們在近些年拓展的新業務——承接地方城市大型活動和演唱會的製作。我們不僅是製作者,還會把城市文化推廣和背後的立體宣傳作爲一種服務提供出來。這是公司成長性很快的業務。到2011年,這種大型活動和整合傳播會佔到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此外,我們還有實體珠寶店、網絡影視劇平臺、信用卡開發等關聯業務。這些業務都不是獨立的,都和我們網絡上的整合營銷、整合傳播捆綁在一起。

公司現在平穩發展,到2012年會具備更大的商業規模,這也得益於我過去四五年的積累。其實,我並沒有想要做多大。可能吳徵是做投資和金融的,有時候他會注重一種資本放大效應。但我做媒體還是喜歡踏踏實實的,對我來說,適當的規模和優秀的品質要比單純的規模重要得多。不過後來我也發現,當你建立一個機構之後,這個機構會有自己的需求,它會成長,並且開始有自己的慾望。

去年,我做了《楊瀾訪談錄》的十週年慶典。10年前的楊瀾還比較順利,就是個乖乖女。如果見到那時候的楊瀾,我會問她,是不是敢做一些挑戰性的,甚至叛逆的事情。事實證明,這個叛逆性的事情,楊瀾後來果然做了,並且是對整個電視行業現行體制和運營方式的某種叛逆。

這10年的經歷讓我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前幾天,我帶我的孩子去美術館。那兒陳列了很多民間工藝品,其中有一種就是民間做饅頭的那個範子,上面印個小魚,印個小雞,然後把它蓋在饅頭上面,饅頭上就會有這個印子。我就覺得,我楊瀾特別不需要去做一個範子。所謂模範,其實一個模字一個範字,我覺得特別不需要做那些東西。

這些年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各有各的精彩,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來。我就做我自己。我的喜好,我的爲人,骨子裏的東西從來沒有改變過。我的企業我自己說了算,我的節目我自己說了算,我沒必要按別人的需求來塑造我自己。當然,我這些年也多了一些世故,也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也多了一些見識,看到過很多場面,也更淡定,但是歸根到底,你要是能夠做自己,那麼所有這些失敗的經驗都很值得。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5

我們介紹的這個女主人翁名字叫做:莉斯·默裏。她的故事是非常的令人心靈震撼的,以致於被拍成電影並獲得大獎。一個生活在無家可歸者家庭的女孩,父母雙雙感染上艾滋病,但這個女孩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運挑戰,最後踏入了哈佛大學的學術殿堂。

由於父母都染上了毒癮,默裏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從此默裏流落街頭。她在17歲決定回到學校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但在她的身上卻充滿了優雅的氣質和真摯的性情,她的執着、不向命運屈服、堅強的意志和不斷地進取鼓舞了成千上萬美國人,人們從這個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艱難與困境障礙的一種精神、一種面對人生自我選擇的動力。

有些人出生以後就具有反叛性,默裏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成癮,家庭的收入幾乎都被父母用來滿足他們的毒癮上,默裏和她的姐姐從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歲以前,小小的默裏並無太大的追求,過着貧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在她看來,長大後能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默裏10歲時,她的母親被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後默裏一直照顧在病魔中掙扎的母親。默裏不願母親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願走上同母親一樣的生活道路。默裏的母親在她15歲時過世,這把她帶入了噩夢般的生活,但也讓她清醒,開始尋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裏在母親過世後向自己發誓,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不會像母親那樣輕易地放棄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她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默裏看到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女性勵志故事

默裏終於明白,不管怎樣,人是不能向命運低頭的,世界在不停的運轉,生活仍在繼續,不會因爲你的失落與沮喪而改變,一味的傷心只會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淪,於是她決定堅強,堅強的開始新的生活。

默裏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我是屬於一個自我教育型成長起來的孩子,當我無家可歸時,沒有人來指導我,引導我。那時,我會到自助書店去偷我喜歡看的書。當然,今天我會原諒自己年青時的行爲。在一次被我偷過書老闆主持的演講會上,我作爲主講人對他說,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裏說,在人的一生中,感恩應是一個人首要的特質,我不知道爲什麼,但感恩的心從我記事時起就深含在我的內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其次,不論環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選擇。當我住在大街上時,我在思考人生的價值,我知道當我克服每天遭遇的這些障礙後,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邁向自己的目標。

當然,在我的生活中,我有過無數次的抱怨,我抱怨到了晚上不知要睡在哪兒?我抱怨一無所有,我抱怨爲什麼是我要流落街頭?女性勵志故事

默裏談到,然而,我知道我需要改變,我沒有了媽媽,但我卻有我自己。面對人生你可以選擇怨恨也可以選擇感恩。我選擇了回到學校學習,我穿着髒兮兮、散發着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學校去申請入學。我向學校發誓,每一門功課我都要爭取拿到A,校方問我爲什麼要這麼努力,我問校方,如果我十二分的努力,它會改變我的人生嗎?

17歲那年,默裏終於回到高中讀書,學校的每一個人都不知道她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在高中,她選早上的課、下午的課、晚上的科、選獨立研究的課,她每天要做一個小時的地鐵到學校,還要去打工養活自己。

默裏說,我盡一切努力來學習,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我必須要完成承諾,很快我成了學校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在這過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殘酷的,我也想到退縮,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諾,我不能放棄。

默裏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了她的高中學習生活,雖然依然是缺衣少食。默裏進入高中的一個兩年畢業的加速班,每天晚上她依然要露宿街頭,只能在馬路邊的樓梯角藉着路燈看書、做作業。但她卻在讀書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那麼地喜愛讀書,結果默裏用兩年的時光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和頑強克服困難的經歷獲得《紐約時報》獎學金,獲得獎學金1萬2000美元。而當她的故事在報紙上披露以後,讓冷漠的紐約人也十分感動,民衆捐獻出20萬美元,資助默裏上大學。

默裏談到,高中畢業前,我的老師帶着我和其他9名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來到哈佛校園,站在哈佛校園,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是一個超出你的預料的夢想可能變成事實時的那種驚奇、那種難以言表的時刻。她又一次問自己“這些人和我有什麼區別嗎?爲什麼他們能夠在這裏學習?是命運還是因爲他們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區別嗎?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

默裏決定申請哈佛大學,她說,我是如此地喜愛哈佛大學,這裏的教育會使人與衆不同。最終默裏被哈佛大學錄取,在接到錄取通知書時,默裏喜悅地表示,我感到如今就好像身上插上了翅膀,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

對於童年時代的境遇以及父母壓在她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負,默裏回答她既不感到痛苦也不感到憤怒。雖然父母染上不良嗜好,但她的父母依然是愛她的。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父母染上了可怕的疾病,父母也儘量避免傳染給她。默裏說,人的一生無法割斷童年,童年的記憶會伴隨自己成長,重要的是從往事的經歷學到人生的道理。

默裏說,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儘管她吸毒,儘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裏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默裏的童年對她而言是不幸的,也是無助的,小小的孩子是從哪裏獲得力量的呢?默裏說,是愛。儘管父母染上毒癮,但我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們對的愛,我的叔叔就想教父一樣,他十分關心我。學校的同學對我也很關心,他們成爲我最好的朋友。

默裏說,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受很多東西,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會與孩子站在一起。小時候我雖然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就像許多父母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一樣,我必須面對被父母忽略的這一現實,但父母的愛是永存的。我從小很早就開始讀書,我的父親常帶我去圖書館借書,他是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早年他有着很好的人生,但毀了他。

默裏在哈佛大學三年級時,她的父親也成爲艾滋病重症患者,默裏休學回到父親身邊照顧他。父親過世後,默裏又重新回到哈佛就讀,並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默裏再度進入哈佛大學攻讀臨牀心理學博士學位。

默裏談到,我極度渴望成功,想進入哈佛大學,想獲得《紐約時報》的獎學金用來供自己讀書,我得到了這一切,當我坐在哈佛大學學生宿舍時,我突然感到孤獨,因爲儘管我獲得了這一切,但我的母親卻離我而去。我意識到,任何的成功如果沒有履行職責那就是一種失敗,我的職責是要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人一生可以獲得很多,但如果要彌補自己身上的創傷,需要自己去正視它。成功是一種對選擇的滿足,即使沒有名利,一個人也會做到成功。

當回答記者提出的”你曾經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可憐“這一問題時,默裏說,我爲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爲什麼不能做到?女性勵志故事

默裏說,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是要爲更多的人服務,我願意去幫助他人,傾聽他們的心聲並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這是我的人生目標,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人生追求,重要的是這種追求是來自你的內心。我會記住媽媽曾同我說的一句話,生活並不會停留在那等候每一個人,你的生活永遠都不會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腳下。

波什在電影《風雨哈佛路》中飾演默裏,她曾和默裏一起呆過兩個星期,她說,默裏並不是在告訴我無論處境如何艱難都要振作,絕對不是告誡或教訓你要鍥而不捨。這樣說有些奇怪,但默裏不斷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說的那樣她已經很糟了,生活對她來說已無退路,那麼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還會有多糟。這點也正是默裏故事的價值之一,它不是簡單對你進行勵志的說教。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6

陳曦是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商務英語專業的在校生,課餘時間,她在南京市秦淮區少年宮找到了一份英文老師的工作,每週一節課,每節課50元,一個月下來,陳曦便有了200元收入。

一天,陳曦來到少年宮教務處彙報工作。剛進辦公室,就見教務處的張主任正在接電話,只聽張主任在大聲地說:“什麼,要把提高班的課全安排給外國人代?這麼短的時間裏,我到哪裏去找外籍老師……”見張主任急成那樣,陳曦便問:“要不,我問問我的外語老師願不願意來兼職?”張主任彷彿抓到了救命稻草,忙對她說,如果能幫忙找到外籍老師,會給她200元錢作爲獎勵。

從少年宮回來,陳曦找到教他們英文寫作的美國人貝蒂老師,說想請她幫個忙,去一個少年宮代英語課。讓陳曦沒想到的是,幾乎沒費什麼口舌,貝蒂老師就爽快地答應了。

貝蒂的教學採用國外盛行的探討式教育,來少年宮補習的孩子們都很喜歡聽她的課,因此這些孩子的英文水平尤其是口語提高得非常快。自從貝蒂到少年宮任課後,很多家長都衝着少年宮有個外教而把孩子送來補習,而貝蒂授課的班級更是人數暴增。兩個月後,少年宮就給她又加了一個班的課。

陳曦爲此而高興,因爲在他們學校就有幾十個外籍老師,南京有不計其數的各類英語培訓機構,如果能把他們全部成功推薦出去,豈不比自己代課收益更大?

人以羣分,在南京的外國人自然形成了一個生活的圈子。陳曦在貝蒂的幫助下,很快就結識了大多數本校的外籍老師和更多在南京的外國人。

知道一些有兼職意向的外國人後,陳曦便開始尋找南京城裏的需要外國人的培訓機構。在陳曦的探問下,不少機構對“老外”員工流露出合作意向。通過努力,一個月下來,她居然成功地推薦了幾人,收入近千元,這讓她深受鼓舞。

這些培訓機構爲什麼喜歡外國人來授課呢?一來是外國人授課的方法不同;二來外教也是一塊吸引家長的金字招牌;而最重要的,就是外國人的口語純正,不會像中國老師那樣,因只注重應試教學,而難於開口,成爲“啞巴外語”。所以外教授課常常得到一致好評。

陳曦嚐到甜頭後,便辭去了少年宮那份代課工作,專門跑起了替外國人推薦工作的業務。雖然在南京這樣的大城市裏有涉外機構,會給所在城市有需求的單位提供外國人就職的服務,但陳曦的“業務”依舊有市場。因爲根據國家規定,聘請外籍教師任職,在待遇方面一定要支付年薪,而且還要提供住房、社會保障等。

對於少年宮來說,要達到這些條件很困難。加上少年宮這類英語班的開辦,是根據每學期的學生報名人數情況制訂的,對於外籍教師的需求不穩定,頂多只能籤半年或一年的合同。而陳曦推薦的外國人原本就有一份工作,他們便不在乎和兼職單位籤的合同是長是短。

國家對外國人在中國就業出臺了詳細的管理規定,陳曦介紹外國人去兼職,都會看對方有沒有“就業許可證”,或者叮囑已有正當職業的外國人面試時帶好證明。陳曦每次介紹老外給機構時,她還會幫忙將合同也審覈一遍,她認真負責的態度,贏得了外國人的信任,因此,他們也願意把自己的朋友介紹給她認識。正是通過這種朋友介紹的方式,陳曦認識的外國人越來越多……

寒暑假期間是每個青少年宮、補習班和其他培訓機構業務最繁忙的時候,陳曦迅速地把自己身邊的老外,對號入座地送到需要他們的地方。在20xx年春節前夕,陳曦成功推薦了30餘位老外。

有些老外不知如何感謝陳曦,便要給她錢,但陳曦認真地說:“如果你真想謝我,就介紹你的朋友給我認識吧!”靠着這份真誠,這些老外們豈有不願把自己在中國的親戚朋友介紹給陳曦的道理。就這樣,陳曦手裏的老外資源越來越多。

20xx年2月底,陳曦開始打破了自己只聯繫少年宮和小型英文培訓班的狹窄範圍,開始與職業介紹所聯繫。她和南京市有名的11家職業介紹所簽訂了合同,保證在他們有需求的時候,幾個工作日內爲對方提供合適的外國人選。成功應聘後,每位收取200元佣金。

有了這些合同在手,陳曦的業務就穩定起來,不再像以前,只能在寒暑假期間掙點錢。

20xx年秋天的一個下午,陳曦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南京某電機出口公司的董事長,想給自己5歲的女兒請個外國人當老師。陳曦一看便來了勁。找了好幾天,才找到這位繁忙的董事長,替他物色了一個女性外籍教師。

那個董事長很滿意外籍教師的授課,因此很感謝陳曦的推薦。中秋節那天,不但把陳曦請到家裏吃飯,還獎勵了她一個大紅包。後來,那個董事長還給她介紹了幾個需要外語家教的朋友——陳曦從此又開拓出了一條給外國人安排家教的途徑。

爲了能更好地把自己認識的外國人推薦出去,除了到中介所和大公司去了解需求,陳曦也開始到國際互聯網上衝浪,尋找需要這類人才的客戶。20xx年10月7日,在南京新聞網的一個論壇上,陳曦看到了一個搶眼的救急帖。發帖的人說,她是做外貿生意的,剛剛和墨西哥一家公司談成了一筆300萬美元的生意。現在對方要來中國考察,順便遊覽和觀賞江南風景。爲了能招待好對方,希望有人幫幫忙,介紹一位對江南片區熟悉的外國人陪吃、陪玩……

陳曦看到這個帖子後,馬上撥通了發帖者的手機,對方爲了讓陳曦相信,緊接着傳來了自己的營業執照。仔細覈對證件後,陳曦從自己的朋友中選出了墨西哥人克瓦涅,說服他前去做導遊……

漸漸地,陳曦的事業隨着網絡資源的開發而不斷拓展,收入也水漲船高。但陳曦還不滿足,她經常留意和外語有關的產業,不斷拓展自己的市場。她發現,南京有很多出國中介機構,而這些有出國留學、投資和移民等業務的中介機構,不但需要授課的英文老師,還需要日、法、德、韓和西班牙等多個語種的老師。 這些長年都需要外語口語授課的機構,讓陳曦發現了新大陸。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7

週末去健身院運動,在更衣室換衣服的時候,聽到一位媽媽跟女兒在對話,感到聲音好熟習,我擡開端與那位媽媽對視了幾秒鐘,雙方都驚呼起來,本來她是咱們單位以前的一個前臺大堂副理,從前的她可是青春靚麗,一口英文,天天在大堂迎來送往客人,據說良多大款客人尋求她,前幾年據說嫁了個有錢人,過起了少奶奶的生涯。今天看見她固然還很年青,可能由於穿着裝扮的關聯吧,感到她完整不了過去的那種跟優雅,顯得很疲沓。我們寒暄了多少句,她帶着女兒出去游泳了,我看着她離去的背影,發生了一些主意。

當今社會,“男耕女織”的時期早已過去,男人要事業,女人也要事業。女人有了事業纔可以獨破,因爲光靠依附男人實在是很被動和苦惱的。男人因爲事業有成而自負,愛好把女人視爲私有品,或者鄙棄女人。女人只有經濟獨立才能夠有尊嚴。

一個女人,只有在精神上獨立,纔有資本唸叨優雅。縱觀古今,那些可算得上優雅的女人,都是事業有成的,例如宋氏三姐妹、希拉里、撒切爾夫人、吳儀、、吳小莉等等都有自己的事業。事業有助於她們優雅,而優雅反過來又增進她們的事業。

有事業的女人不一定優雅,但沒有事業的女人必定不會優雅。(這句話可能太相對了)尤其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當一個女人依靠於男人生活,也不外是“花瓶”罷了。

因而有事業的女人,獨立的女人才是最迷人的。因爲她們時刻捕獲社會的出色,讓本人與時尚同步,時刻堅持新穎的感覺。

工作無所謂貴賤好壞,女人只有一直學習並保持思維與時具進,纔有人生的價值,家庭雖然是女人的精力支柱,而事業也是女人性命的一局部。當男人離女人而去時,還有事業在等着女人,萬一家庭的支柱坍塌的時候,事業會撐起一片天,會因爲工作的成績感而撫平心靈的創傷。

總之,人生除了還有許多精彩不可錯過。事業和戀情並不牴觸,酷愛工作的女人更加自負,也可以嫵媚動聽,事業使得女人更漂亮,勵志詩歌!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8

這幾年,“霧霾”成爲年度關鍵詞。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人們出門的行頭裏不得不添上了口罩,國內一家生產防霧霾口罩的企業都打算上市了;菜場裏木耳、豬血等清肺食材也供不應求。

90後勵志創業美女花千萬買配方賣養生茶

90後女孩郭雯雯也從中嗅出了商機,推出了專門針對肺、肝、心、脾、腎,獨一無二的養生茶,搶佔細分市場。並非是製造噱頭,她爲此花了1000多萬買回配方,並申請了專利。在郭雯雯的背後,站着一個疼愛她的好爸爸。他全力支持女兒創業,還成了女兒的投資人和“義務宣傳員”。

血液裏淌着創業的基因

24歲的郭雯雯和其他“創二代”們不太一樣,她沒有商人的犀利和精明,更像是一個鄰家女孩。

郭雯雯一邊泡茶,一邊給大夥兒長知識:“我們的茶用普洱調湯色,現在你們喝的是生茶,可以減肥解酒,但最好不要空腹喝;別小看了這包茶,雖然只有4克,但卻包含了36種中草藥;養生茶的植物蛋白含量高,喝一杯,相當於吃了3個雞蛋……”

事實上,郭雯雯走上“茶道”,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我老家福建泉州是茶鄉,我們福建小孩根本不用學泡茶,耳濡目染,從小就會的”。

郭雯雯6歲的時候,父親到武漢創業。半年後,他將女兒接到武漢讀書。

可以說,父親絕對是郭雯雯創業路上的導師,“父親到武漢時一無所有,賣過鞋子,做過箱包、禮品,還開過銅礦,漸漸闖出了一片天地。父親很疼愛我和弟弟,小時候我們家條件不好,看見別的小孩吃麥當勞,我和弟弟也想吃。父親買不起,但他不想讓我們產生自卑感,就會說,這有什麼好吃的,爸爸做的更好吃。他會買麪包,煎幾塊肉,夾上新鮮蔬菜,親手做給我們吃。我走上創業這條路,很大程度是受父親的影響”。

創業要做就做獨一無二

2012年,郭雯雯大學畢業,在就業和創業之間,她幾乎沒太多猶豫就選擇了後者。

事實上,此前4年校園生活裏,郭雯雯已經試水做生意了。她從大一開始就做促銷員。大三時,她又瞄準了一個商機:寫字樓裏許多白領和老闆經常出差,賣機票不需要太多本金,又不愁客源。那年暑假,她掙了幾千元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但到了真正創業的時候,郭雯雯有點迷茫了,該從什麼項目切入呢?她連續逛了幾天街,結果發現,武漢人同樣愛喝茶,這一點從大街小巷遍佈的茶葉店便可窺一斑。

最初,郭雯雯自信滿滿,覺得賣茶應該不難。可很快,現實就給她上了一課:“我先去找父親生意圈裏的一些朋友推銷,可有一次,我剛上門,那個叔叔就直接對我說,你應該先學會什麼纔是真正的茶,再來找我。不是分得出幾種茶,就叫懂茶道了。”

這次的失敗,讓郭雯雯從創業的衝動中冷靜下來。滿大街都是賣茶的,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呢?思來想去,她決定要做就做獨一無二的產品,從細分市場切入“藍海”。

請人“挑刺”撬開市場

郭雯雯決定找父親當自己的投資人,她爲此還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書,成功從父親那兒拉來了資金,花1000萬從北京幾名老中醫手裏買來了養生茶的配方,並找到佛山一家醫藥公司代工生產。

有了產品,郭雯雯並未盲目投入市場,而是在會所整整泡了一年茶,邀請朋友們品嚐“挑刺”,“就像一款遊戲開發,必須經過一段測封期,不斷完善更新,才能增加成功機率。”

2013年,郭雯雯覺得時機成熟了,開始嘗試着在朋友圈和商會圈裏推廣自己的養生茶,很快攢起了一批“粉絲”。這讓她對自己的判斷充滿了信心,和父親商量後,他們在老家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自己做養生茶,“這樣產品的品質更穩定,可控制”。

對於未來的發展模式,郭雯雯目標很明確,就做“圈子”,發展會員,“我希望聚一批愛茶的人,定期舉辦沙龍,講講茶道。這是事業,更是我的愛好”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9

金星如今的身份很多:導師、話劇演員、主持人,等等。但是她自己最認可的一個職業還是她的老本行——舞蹈家。“我一直到外面說我還是個舞蹈家,其他事情我可以做,我也做得很認真,但是我從來沒有把我自己標榜成一個什麼我是一個話劇演員,我是一個主持人,我是個什麼什麼,沒有,我的主業是舞蹈。”

舞蹈是讓金星最自信的身份。在她眼裏,舞蹈是自己的專業,是事業,是本業,其他的導師也好,脫口秀主持人也好,自己都不是專業,所以在做這些“副業”的時候,心態就很放鬆。

“我做那些事情的時候我只有把我的認真拿出去付出就可以了,我沒有那種負擔,我必須達到什麼樣子,我必須做到全中國最好的什麼主持人,我必須怎麼做中國最好的導師怎麼樣,沒有這個負擔,沒有負擔我就不累,輕裝上陣,反而別人批評我也好,說我也好,我接受的心態也好,因爲那個壓根兒就不是我的主業,所以說我這種沒問題的。如果你說我舞蹈跳得不好,我心裏可咯噔一下,媽呀,從小就學跳舞,學了這麼多年還沒跳明白,那幹嗎呢?那我會心裏咯噔。但是其他的事情,這個心態我是有的。”

保持好心態的祕訣是什麼?金星說,是清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種心態就告訴你,永遠會有比你強的人,所以這個心態就告訴我,紮紮實實、踏踏實實的,到任何新的領域,新的工作方面我都有這個心態,這個心態幫助我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往前走,走得比較踏實,這個特別重要,敢於清零,要學會清零。清零了,從頭開始,再做一件事情再清零,其實你清零了嗎?沒有,你全積累了,全是經驗,只是你的心態要清零,好像我從頭再開始,沒問題的,但是你所有的經驗會幫助你走得更好。”

她覺得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除了外界原因之外,自知之明是最重要的,自己要知道自己是誰。“我是舞蹈家,我是金星,我知道我的光彩在什麼地方,該我發光的時候誰也別跟我搶,不該我發光的時候我趕緊躲起來,就別跟人爭。”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0

“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創作時的全部水平和精力,認認真真地畫好每幅作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對收藏我作品的藏家負責,這是我畫畫這些年的座右銘。”青年女畫家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畫的審美體系更多地依附於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理念,而不僅僅是視覺審美。因此,一個要想在中國畫道路上走得更遠的畫家,首先要認真做人,其次纔是認真畫畫。這兩者都做到了自己的極致,自然而然也就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溫素潔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重要的是,市場也證明了她的正確。近3年來,她的繪畫作品的價格一直走在穩健上升的道路上。2013年溫素潔的繪畫作品價格還在2000元每平尺,2014年11月以來,其作品已經出現6000元每平尺尚一畫難求的行情。

“我畫一幅精品,基本上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所以我現在的作品,除了出去寫生,辦個人展覽,基本上只能滿足VIP客戶的高端訂製的需要。”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所謂高端訂製,就是藏家想要某個大概的主題,然後結合自己最擅長的筆墨完成作品。當然,其中還少不了創作所必須的靈感。

“通常是有客戶想求我的畫,並且也告訴了我一個大致的內容。但即使這樣,我還是要在腦海裏反覆琢磨好幾天的時間。然後靈感來了,才能夠連着七八天時間幾乎不間斷地創作。”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拖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客戶,是在下了訂單半年後他纔拿到作品的,因爲構思就長達4個月之久。

“雖然從時間成本來看,很不划算。但是,作品是簽着我自己名字的,我是一個畫家,並不是一個畫商,畫出自己滿意觀衆喜歡的作品纔是最重要的。”溫素潔如是說。

很勵志的女畫家

溫素潔習畫,可以寫成一個很勵志的故事。

“ 我出生在河南一個很普通的農村家庭。小時候,家境貧寒,父母以務農爲生,而我從小就喜歡畫畫,畫一些漂亮的東西。上了初中,終於有了美術課,美術老師就成了我的偶像。我認真聽課,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幾乎都認真寫下。很可惜一週只有一節美術課,並且到後來也取消了,所以在我15歲初中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做了一個當時不被父母理解的決定,那就是毅然輟學開始拜師學習畫畫。”溫素潔在向《投資者報》講述自己這段歷史時語調很平淡,但從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姑娘。

2003年,她拜河南商丘當地的文化站長爲師,從此走上了要當一位女畫家的求索道路。“我學畫畫的早期,大量臨摹黃胄的速寫和國畫,後來一位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在河南商丘辦美術補習班,我纔有幸學習素描、速寫、水粉、油畫等基礎課程。”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因爲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所以爲了學習畫畫只能壯着膽子出去賣畫,就這樣,依靠斷斷續續賣畫取得的收入,我一堅持就是10年。”

“我爸爸那時候告訴我,畫畫是公主、宰相的女兒才能做的,你一個農村孩子學什麼畫畫?在農村學畫畫有多麼難,恐怕沒人想象得到。”溫素潔稱,“因爲學畫畫,過年過節我從來不串親戚,因爲所有的親戚沒有理解和支持我的,相反他們會數落我、侮辱我,甚至侮辱我的父母,總感覺我的爸爸媽媽養了一個不務正業的女兒。”

在溫素潔輟學學習繪畫後的兩年裏,同齡人紛紛外出打工,但是溫素潔卻不爲所動。她相信自己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我始終認爲,年輕時外出靠體力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當時外出到廣東沿海地區的工廠打工的同鄉有時也拿回來一些工廠的招工簡章。可是那上面幾乎都寫着,‘只招18~26歲的’。可人要活很久,到26歲以後你能去幹什麼,以後靠什麼生存?”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當時自己的親人與朋友經常勸我出去打工,但我也總是回答他們,‘讓我去打工,比給自己幾個耳光還讓我難受’。”

不出去打工,但又要維持生計和畫畫的學業,怎麼辦?於是想到了賣畫。“ 我第一次出去賣畫是16歲,當時賣了一幅我的啓蒙老師創作的作品,錢不多,200元,但這是我在繪畫上賺到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溫素潔稱,之後,她就陸陸續續去鄭州、開封、商丘,以賣畫爲生。

就這樣,溫素潔終於把自己的興趣做成了事業,並且終於靠書畫維持了自己的生活。

張惠斌的關門女弟子

“我的親傳女弟子學畫數年來意志執着堅定,不懼任何艱辛,感動了神靈。在藝術上取得了飛躍的進步,她對中國筆墨的迷戀程度非常人可比擬。願素潔堅持一生磨練,我相信最終成就非同小可。”這是已故著名畫家張惠斌對自己這位關門女弟子親筆寫下的評語。

溫素潔的這位恩師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並沒有得到過名師傳授,完全依靠的是勤奮和悟性,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畫過油畫、連環畫、年畫、版畫、水彩畫,還有大量速寫。也許是相似的經歷,也許是溫素潔做人做事的認真和靈性,2008年溫素潔一個人來到北京,與張惠斌結識後便一見如故,深感投緣。

“北京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真正改變了我的一生,讓我鼓起勇氣來到北京的是路遙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其實無論在哪個時代,年輕的心是一樣的。孫少平當時想出去闖蕩的想法和我20歲時的想法驚人的相似,所以看完《平凡的世界後》,我震驚了,並且很快就決定到北京闖蕩。

“2008年我一個人來到北京,認識了我一直崇拜的畫家張惠斌。他的畫廊是我經常待一天的地方。”溫素潔回憶道,來到北京後自己仍然以賣畫爲生。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畫不好賣,爲了節省開支,當時自己租住在一個樓梯下面的小房間,但最終還是沒能堅持下去。“我回老家的時候兜裏僅剩下49塊錢,只夠一張單程火車票。我永遠記得回家那天自己在火車站哭成了淚人兒。”溫素潔至今回想起那時的情形,依然還有些傷感。

然而,上帝總是會賜給世人渴望的機會。在溫素潔回家後不久,她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張惠斌老師打來的,讓她去北京跟他學畫畫。

“這對我的人生來說真的是戲劇性的一幕,也是上天給我的恩賜。”溫素潔稱,接到電話後,她不假思索地就買了當天開往北京的火車票,然後在北京租了一個六七平米的地下室,從此開始了跟隨張惠斌學習繪畫的寶貴時光。

“後來在一次聊天中,我才知道老師找到我的原因,是因爲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我一個人在北京租住在別人樓梯下面的小房子裏,並且在沒有電的情況下生活了兩年多,而且隔三差五地去恩師的畫廊觀摩,一待就是一天。”溫素潔這種爲了畫畫不顧一切的精神讓張惠斌老師有種“似曾相識”的觸動。也正是因爲在溫素潔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張惠斌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畫法教給溫素潔,不僅每天親自給溫素潔示範各種畫法,又在2011年幫溫素潔考入北京畫院進修。

“我是太喜歡畫畫了,在很落後的河南農村長大,頂着全家人的反對隻身來北京求學,因爲要生存,就走上畫商品畫的路。我有今天,可以說完全是張惠斌老師救了我。”溫素潔心存感激地表示。

紀清遠印象中的“蹭畫生”

“我第一次關注溫素潔,是由於她身上那股對畫畫鍥而不捨的勁頭。比如,爲了讓自己的人物畫的基礎打得更牢,她經常到其他人物畫輔導班“蹭畫”,硬是擠進去偷學。”著名畫家紀清遠這樣評價溫素潔。

“溫素潔畫人物畫,深得著名人物畫家張惠斌先生造型嚴謹、筆墨流暢、色彩淡雅別緻的影響和真傳。爲了加強她對人物結構關鍵之處的理解和正確表現,張惠斌先生又介紹溫素潔跟我學習速寫。她也確實進步很大。”紀清遠稱,溫素潔除了入迷一般練習速寫,還深深懂得自己與那些經過院校人物畫專業訓練的畫家的最大差距,那就是沒有學習過透視、解剖、結構等造型方面的基礎知識,爲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溫素潔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跑去圖書館及其他人物畫輔導班偷學。

“2013年3月20日,這是我最悲痛的日子。因爲在這一天,我的恩師張惠斌老師永遠安息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的教導。我也會像他那樣把繪畫當作自己一生的奮鬥和追求,把他獨特的繪畫技巧永遠傳承和發揚下去。”提起自己的恩師,溫素潔的雙眼含着淚花。

恩師的逝去,讓溫素潔低沉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她又振作起來,繼續投身於研習繪畫。“經過十幾年的繪畫旅程,中國筆墨在我的生活裏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愛好,它已融入我的血液,成爲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更是一種責任,要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要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學習、去熱愛我們的國粹。中國畫是歷史留下的豐厚遺產,值得全世界人們重視、繼承和發揚。”溫素潔侃侃而談,“ 中國畫與西洋畫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用線條來表現,它的每一點每一筆都有表現力。虛實問題對於中國畫也比西洋畫重要。中國畫的‘虛’爲留白,西洋畫則仍爲色彩。從一定程度上講,留白比填色更難。這一切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我們應爲此感到驕傲。”

在溫素潔看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愛好,她的愛好是中國傳統的筆墨(國畫)。“對畫的愛分幾種,有喜歡、有熱愛、有癡迷。毫無疑問,我對中國筆墨是無比癡迷的。一支毛筆,一張宣紙,一盒墨汁,能把我關在畫室十幾年,十幾年後這種癡迷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強烈,這就是中國傳統的魅力,這就是美的魅力。”溫素潔稱,“作爲藝術家,要熱愛生活、對美的事物擁有敏感的嗅覺,能發現別人未曾發現的美,並將其記錄下來。這就是創作靈感,就是生活感受與自我情趣迸發出的火花。藝術來源於生活,而生活並不是藝術,創作是生活的昇華,而不是照搬生活和簡單拼湊,要發揮想象力,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國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繪畫作品的`意境之美和筆墨之美。中國畫以我國所特有的絹、宣紙、毛筆和墨,繪景抒情形成獨特藝術風格,並得以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作爲一個畫家,溫素潔希望把自己的每幅作品都創作成精品,這既是對藝術的尊重,也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1

初冬時節,南京師範大學的林蔭道上鋪滿落葉,一輛輪椅緩緩行來。椅上的年輕女性身着橘紅色上衣,近視鏡後的目光睿智沉靜。她,就是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女教師侯晶晶博士。

理想與奮鬥照亮人生

侯晶晶的老家在安徽馬鞍山,1986年,11歲的她突遭厄運,一次誤診讓這個小女孩不幸雙腿癱瘓。驚愕、憤怒、絕望,幼小的侯晶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是父母的悉心關懷讓侯晶晶逐漸恢復了平靜,病痛減輕後的侯晶晶對父母說:“把我的書包拿來吧,我想看書!”出院後,侯晶晶開始自學初中、高中的課程。鄰居悄悄勸她的父母:“讓孩子學點手藝吧,還可以爲家裏掙些錢,讀書對她來說有多大用處?”侯晶晶的父母回答:“孩子喜歡學習就讓她學,知識對她來說是最重要的。”

侯晶晶先後完成了英語專業大專、本科的自學考試課程,她的目標漸漸清晰:“我活着不能成爲別人的負擔!既然不能做體力活,那我就從事腦力勞動。”1998年,侯晶晶考取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翻譯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三年之後,侯晶晶又以研究方向總分第一考取國家級重點學科南京師大教育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我只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走得更遠一些,爲社會服務的內容更多一些。”侯晶晶這樣解釋自己執着的求學歷程。

2004年,完成博士學位的侯晶晶在南京師範大學留校任教,她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着深深的思考:“像我這樣受教育過程比較特別的人對教育事業更熱愛、更有感情,我有深切的感受,教育對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種巨大的拯救、喚醒的力量!”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2

張泉靈

1997年,張泉靈考入央視國際部,並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2000年,張泉靈任新版《東方時空》總主持人及《人物週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欄目主持人,2010年獲得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

2015年7月上旬,張泉靈確認從央視離職,7月13日以顧問形式加盟傅盛戰隊 ,成爲紫牛基金創始合夥人。

從頭來過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難放下的還不是名利,不是習慣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維模式。我想,我做好了準備,放下,再開始一次。

我今年42歲,1997年來到中央電視臺至今也有18年了。人生從哪個角度算都過了一半。一切都算順利。按通常的視角,功成名就。按通常的規劃,還是最好的新聞平臺,還是最好的位置,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初心其實未改。我的初心就是滿足好奇心和不止於獨善其身。

決心改變起源是虛驚一場。簡單說,2015年初天天咳血以致醫生懷疑我肺癌。排除了之後,倒促成了我換個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如果,人生停在這裏我並不遺憾,那麼如果它還可以延續一倍的話,我應該用什麼來填充它。我的好奇心應該投向哪裏。

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就開始特別關注互聯網。我開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邏輯和想法。比如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針對出租車司機的電臺節目收聽率下降,完全不是因爲有更好的節目出現了,而是司機都在用滴滴接單就不聽廣播了。很像《三體》裏,一句無情的話,我消滅你,和你無關。

總之,這是另外一個世界,不是我積累了多年的知識和邏輯可以解釋的。而它,毫無疑問在滲透進我習慣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開始有一種恐懼。世界正在翻頁,而如果我不夠好奇和好學,我會像一隻螞蟻被壓在過去的一頁裏,似乎看見的還是那樣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無關。

有一天,我看見了一篇霍金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萊昂納德·蒙羅蒂諾合寫的文章。文章的開頭描述了這樣的一種場景。一羣金魚被養在圓形玻璃魚缸裏,他們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世界,哪個更真實?在金魚的世界裏,由於光在進入水時發生了折射,在我們看來做直線運動的一個不受外力影響的物體,在金魚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線運動的。而如果金魚足夠聰明,那麼,金魚也可以在他們的世界裏總結出一套物理學規律。雖然,這樣的規律對於金魚缸外的我們來說,根本就是胡說。但是,問題來了,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不在一個更大的我們沒有觀察到的圓形金魚缸裏呢?

其實,人生時不時的是被困在玻璃缸裏的,久了便習慣了一種自圓其說的邏輯,高級的還能形成理論和實踐上的自洽。從職業到情感,從人生規劃到思維模式,無不如此。

我突然覺得,如果好奇心已經在魚缸外,身體還留在魚缸內,心會混亂吧。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否要離開我工作了18年的央視,去換一種視角看世界?

這時候,獵豹的CEO傅盛帶我見到了一批中國和美國的創業者們,全新的思維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輕的活力,儘管不成熟卻一直向前衝的動力。他們像一羣新世界的偵察兵,他們是未來。

多想,把他們記錄下來。

多想,可以和他們一起成長。

這需要我重新建立一種更開放的學習心態,也需要一猛子紮下去的時間和精力。無論如何都不是,隔着玻璃可以完成的。

而跳出魚缸,跳出自己習慣的環境,跳出自己擅長的事情,其實是需要勇氣的。

而我,是否要去冒這個險?在我已經42歲的時候。

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格雷厄姆認爲,最適合創業的年齡在25歲。因爲25歲時,人們擁有“精力、貧窮、無根、同窗和無知”的武器。這裏的無知是創業者們根本不知道創業的前途有多麼艱難,因而無所畏懼。而我,既沒有25歲的熬夜能力,也沒有隨時把所有東西打包就能搬家走人的方便。

事實上我第一次提出要離開的時候,那些愛我的而企圖保護我的人,都在堅決地說不。在這個年紀,從婚姻的角度,什麼決定,都得是兩個人的接受而不是一個人的痛快。和那些多年來給我機會給我指點的師長們談起改變也總有一種內疚,說好的體制內寶貴的堅持,我沒有走到底。

我唯一擁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歲還有的好奇。艱苦的掙扎也沒有磨蝕的好奇。幸好,愛我的人只是因爲想保護而阻攔,他們終究是愛我的,知道於我,澆滅好奇心,無異於謀殺。

我要跳出去的魚缸,不是央視,不是體制,而是我已經在慢慢凝固的思維模式。

我沒有說服他們,甚至沒有說服自己,這一步的跳出去我是安全的。最早離開海洋的生物,一定有一大批在肺進化完全之前滅絕。既然,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放下,失敗又如何,不過是另一次開始。

人生最寶貴的是時間。

42歲雖然沒有了25歲的優勢,可是再不開始就43了。其實,只要好奇和勇氣還在那裏,什麼時候開始都來得及。

所以,這就是我新的開始,紫牛基金的合夥人。而紫牛基金本身也會以創投界一種全新的方式起步。獵豹移動CEO傅盛、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經緯的張穎、多玩遊戲的李學凌、58同城的姚勁波、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時尚集團的蘇芒,我們會一起來尋找風口上的紫牛,用實實在在的創業幫助,帶你一起飛。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3

今天要講述的這位職場成功人士,是一位人稱“鐵娘子”的女性經濟風雲人物。她是現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世界10大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女企業家”、“全球商界女強人50強、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在2013年12月12日央視舉行的第十四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董明珠榮獲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

提起董明珠,競爭對手們是這樣形容她的:“董姐走過的路;都長不出草來。”,可見這位鐵娘子的厲害之處。而格力內部的員工這樣評價自己的女上司“說話鏗鏘有力,做事雷厲風行,即便不化妝,她也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許多。”媒體們則說“這個女子,雖然36歲前的人生平淡無奇,但36歲後的她,卻用自己的堅韌和執著走出了一條別人無法複製的路。”

爲什麼說董明珠的創業故事很勵志,因爲很少有人像她這樣,36歲再從基層業務員做起,而15年時間,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團CEO。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個年代很多人一樣,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於江蘇南京1個普通人家,1975年參加工作,當時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歲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無奇,沒有人會想到,36歲以後的董明珠,卻用自己的堅韌和執著創造了讓人無不佩服的職場傳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辭去工作,南下打工。當時已經36歲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從一名基層業務員做起。不知營銷爲何物的董明珠卻憑藉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追討回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令當時的總經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爲營銷界茶餘飯後的經典勵志故事。這位女強人的創業傳奇就是從這裏開始。靠着勤奮和誠懇,董明珠不斷創造着格力公司的銷售神話,她的個人銷售額,曾經飆升至3650萬元。

二、雷厲風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爲格力的銷售經理,下屬們是這樣看當時的這位女上司:1個從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1個:自己的原則,自己認爲對的。

董明珠上任後面對的第1個問題是在隆冬時分積壓了19000套空調。對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臺降價300元賣出了事。董明珠說:“不行,正常產品降價有損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積壓空調分攤給每個經銷商。銷售員沒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會燒至自己身上,而且燒個沒完。

生活細節上,這位鐵娘子還做了這樣1個規定“上班時間不許吃東西,一經發現,第一次罰五十,第二次罰一百,第三次走人”。當所有人以爲這也就說說而已的時候,一天,董明珠走進辦公室,發現8名員工正在吃東西,僅過了10秒鐘,下班鈴就響了。董明珠毫不客氣,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說,只要違犯原則,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1個年銷售額達1.5億元的大經銷商,來格力廠要求特殊待遇,語氣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沒有理他,反而狠狠反擊:把他開除出格力經銷網。所有人都在爲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1個位子還沒有坐穩的銷售經理,一天之內,竟毫不猶豫地扔掉1.5億元的年銷售額。董明珠的回答很簡單:只要違犯原則,天王老子也給我下馬。

女強人的鐵腕讓經銷商們不得不服軟。許多空調廠往往縱容大銷售商,允許他們跨地區經營,這樣本地小經銷商根本競爭不過,也把市場搞亂了。董明珠這樣一做,小經銷商可以把規模搞大,也就有了奔頭。

三、鐵腕解決欠款問題

拖欠貨款是中國零售批發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讓很多經銷商頭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裏就把全部問題解決了。她的做法很簡單,也很霸道:凡拖欠貨款的經銷商一律停止發貨,補足款後,先交錢再提貨。

不過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她這下捅了馬蜂窩,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董明珠沒有服軟,針鋒相對的說:“那就有我沒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補完款,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微微一笑說:“好啊。”結果款一到賬,貨卻把住不發。董明珠說:“要貨?先拿錢來。”董明珠振振有詞:“就算別人全這樣,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牆頭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這堵破牆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強硬帶來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沒有l分錢的應收賬款,也沒有l分錢三角債。此後,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劃款,你拿不到1個貨;只要劃款過去,從不拖欠貨的。董姐辦事,服氣,放心!

四、職場女人的勵志奮鬥精神

年輕的時候董明珠每天只睡五個鐘頭,據說現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時想問題,一有什麼想法,半夜一兩點,董明珠會跳起來,拿起本子就記下來,甚至半夜打電話給老總。正是她的這種奮鬥精神,許多營銷絕招就是這樣誕生的。

1995年,董明珠發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據經銷商淡季投入資金數量,給予相應利益返還。這樣把“錢—貨”關係,變成“錢—利”關係,既解決了製造商淡季生產資金短缺,又緩解了旺季供貨壓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達11億元,爲1996年與春蘭總決戰做好了市場準備。

1995年,格力叉發明“年終返利”,將7000萬元利潤還給經銷商。

1996年,空調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億元回款。在淡季價格戰中,各個品牌只得紛紛降價,甚至零售價低於批發價,批發價低於出廠價,大傷元氣。董明珠規定格力l分錢也不能降。到了8月31號,格力卻宣佈拿出l億元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樣在空調業最困難的1996年,格力銷售增長17%,第一次超過春蘭。

格力不僅把縮小營銷隊伍省下的錢補給了經銷商,1997年還拿出2.5億元返還經銷商。

董明珠認爲:只有經銷格力賺錢,才能長治久安。她不僅將緊俏空調品種平均分配,避免大經銷商壟斷貨源,擾亂市場,還推出了空調機身份證,使每臺空調在營銷部備案。

一般來說,空調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價格,淡季比旺季低兩個萬分點。一般廠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從4月提前到3月,以獲得更大利潤。

1998年,董明珠卻突發奇想,在朱總支持下宣佈把淡季延長1個月。4月繼續實行3月淡季價。格力到手的錢不要。等其它廠回過神來,衆多大經銷商已紛紛劃款給格力搶買格力產品,有廠家長嘆:“董明珠也真狠—這麼多年,我們從沒想到過這一招。”

就這樣,15年的時間裏,董明珠從一名基層業務員成長爲格力的總經理,從05年至今,她一直擔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長、總裁職務。自從董明珠出任總經理後,她和董事長朱江洪,創造了我國商界獨一無二的奇蹟。在她的領導下,格力電器從1995年至2005年,連續11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首位。2003年以後,銷售額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長,淨利潤保持15%以上的增幅!

五、給職業女性的建議:

有媒體採訪過董明珠,問她對於職業女性,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董明珠說:女性在職場裏打拼,首先是要會做人,什麼叫做人?就是我要盡職盡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這就是目標。很多人會說以後要當總經理,那不叫目標,而是1種私人的目的,不叫目標。我在崗位要做得比別人都好,這就是目標。你每1個都做得比別人好,受到別人的尊重,由於尊重,你的職務就會發生變化。不是爲了職業目的去實現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而成功要怎麼理解呢?董明珠從來沒有認爲這個總經理的職務就是成功的象徵,總經理更多的是一份責任,要履行更多的職責,對她來說這不是1個光環,而是1個負擔。希望董明珠的職場勵志故事能對80後職場人士有所借鑑,祝大家的職業生涯步步高昇。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4

《楊文豔創業路》

她叫楊文豔,2003年因爲國有企業改制而面臨下崗考驗的她不甘命運的擺佈,從下崗的苦悶中挑戰自我,勇闖出路,並重新找回了自己人生座標。一起來看看這位女性創業者的創業故事。

楊文豔原來的工作單位是盤錦市九化公司招待所。從得知企業要改制,招待所要買斷那天起,姐妹們像斷了線的風箏,六神無主,四處尋求出路。38歲的楊文豔下決心要做事情,要把招待所租下來,帶着大家一起幹。

接下來創業的艱辛是楊文豔始料不及的,年久失修的室內設施、管線老化、燈線短路、石棉瓦房蓋的餐廳、腐爛的木質窗棱、地面不時往外返水,常常看不到乾爽的地方等等。經過深思熟慮後,楊文豔決定重新裝修,要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顧客的面前。她拿出了買斷工齡的錢和家裏所有的積蓄,連兒子積攢的過年壓歲錢都摳了出來。但錢還是不夠。只好把父母存的養老錢也拿來。得知楊文豔的行動後,姐妹們很受感動,也紛紛提出集資,共度難關。大家自願拿出自己下崗買斷工齡的錢,雖然錢不多,但此時這些有數的資金,對於挽救這個瀕臨癱瘓的招待所無疑是“及時雨”。

爲了節省資金,許多活都是大家自己幹:粉刷牆壁、刮大白、貼木紋紙……實在忙不過來,姐妹們就把自己的愛人和朋友帶來一起幹,改暖氣管線、改線路等等,兩個多月的時間,幾乎沒有人休息過,大家還商量給企業起了一個和諧的名字叫“祥和”,每天帶着灰塵下班的姐妹們,還都樂樂呵呵的,那些感人的場面深深地感動了楊文豔。有這麼多好的姐妹支持,不把企業搞起來,能對得起大家嗎?於是。楊文豔和大家同甘共苦、集思廣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祥和”招待所重新開業後,一時間生意不好。連續兩個月虧損,快要到月底了,不僅工資沒有着落,流動資金又短缺。楊文豔着急了,上火了,牙齦腫了,嗓子也說不出話了。丈夫看見她這個樣子說:爸臨終時還交給我一萬元買墓地的錢,你先拿去用吧!她含着眼淚接過錢。後來,區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街道來到招待所調研,讓她們享受到了下崗失業人員重新再就業的優惠政策,有了政府的扶持,大大鼓舞了她和姐妹們,讓她們看到了希望。

大家一門心思辦好這個剛剛創立的招待所。這些心中充滿愛的姐妹,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那些素不相識的客人,有一次,一位客人突然在大廳暈倒,大家在第一時間把他送到了醫院。併爲他交納了住院費,又輪流護理到他的家人從外地趕來。拾金不妹的精神,在招待所也時有體現。一次,服務員在打掃房間時,發現枕頭底下有一個信封,打開一看,裏面有一千元錢,服務員迅速跑到樓下去追,而此時,卻已不見客人蹤影,後來根據客人住宿登記情況,聯繫到失主,把錢及時交到客人的手上。有時也會遇到個別酒後鬧事的人,她們都好言相勸,以禮相待。在其他酒店賓館,一般服務人員都是年輕人,而在她們這兒,看到的是一幫老大姐,平均年齡40多歲,但賓館靠良好的服務態度和誠實的服務熱情開始有了生機。姐妹們都自豪的說;我們有了創業的領路人,不僅重新上了崗,而且還實現了我們人生的價值。

九化祥和招待所站住了腳,楊文豔並沒有止步。2007年4月,又成立了“祥和餐飲技能培訓學校”。開設了“廚師、麪點師、服務人員”等專業培訓,迄今爲止,爲社會培訓了下崗失業人員2000餘人,讓他們學到了一技之長,併爲部分人員安排了就業崗位,在社會上得到了一致好評。2008年在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又購置了一座面積爲1700平米的樓房,成立了祥和服務中心,和社區一起爲社區居民服務。2012年6月又成立了有40多個房間的“嘉和商務賓館”,開業以來經營良好。經過10年的艱苦創業,滾動發展,目前企業已初具規模。從最初的虧損發不出工資,到現在年營業額近200萬元,實現了盈利,從最初的政府免稅到現在年繳稅10萬餘元。企業員工從最初的26人發展到60多人,而且絕大部分是40多歲的下崗女工。

經過10年的艱苦創業,滾動發展,楊文豔和她的企業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認可,企業被評爲“省AAA級信用單位”、“遼寧省最佳誠信企業”、“省政協經委重點扶持單位”、“盤錦市最佳示範戶”、“盤錦市就業再就業安置基地”、“區三八紅旗集體”、“區文明誠信企業”等稱號,楊文豔也先後被評爲“遼寧省工會促進就業工作先進個人”、“遼寧省五一巾幗先進個人”、“盤錦市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盤錦市青年創業導師”、“區優秀青年創業之星”、“區十大女傑”、“區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並被選爲區人大代表。

楊文豔告訴記者,沒有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扶持,她一事無成。幾年來,她先後爲汶川災區,爲婦聯、工商聯、民革組織捐款捐物6萬餘元。

楊文豔創業始終保持有激情,碰到挫折不氣餒。創辦企業之初,虧損開不出工資,頻臨絕境也沒打退堂鼓。在招待所有了起色後,又不失時機創辦餐飲培訓學校,祥和服務中心,嘉和商務賓館,兩三年一大步,始終保持有不斷創業,擴大規模的激情。創業需要夢想更需要實幹,她創辦的企業能一個個取得成功,都是一步步打拼出來,爲節省資金,她常常早三點就去市場批發蔬菜。楊文豔曾兩次動大手術,但她出院還未康復,就到單位瞭解情況,處理問題。她的企業能有今天,得益於有一羣與她一起打拼的下崗姐妹。她們與楊文豔同呼吸共命運,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楊文豔愛護她的姐妹們,姐妹們也誠心誠意待她。企業難時,她們把親人動員來幫企業,把自家錢借給企業。在企業經營中,她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兢兢業業,打造了一個凝聚力強的團隊。楊文豔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她說,學習才能開闊視野,才能不固步自封,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她利用各種機會向他人學習,也向書本學習,還積極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現在她又有了新的設想——創辦敬老院,多爲社會做好事。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5

沒有人管我叫女強人吧,我覺得還好,我是做事比較認真的一個人,而且敢承擔,敢擔當的一個人,這點我是有,而且這點可能敢承擔,敢擔當,可能比一般男性還要更強一些。” ——金星

我在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下午兩點,我們在位於上海市楊浦區的金星舞蹈團所在地見到了金星老師,一襲紅色長裙外搭黑色披肩,中發,素顏,戴一幅黑框眼鏡,比我們想象中的略瘦一些。 “好多人見到我都說比想象中瘦,沒辦法,電視上看起來是正常的,私底下都會更瘦。”沒有節目錄影和演出的時候,金星一般不化妝,每天都來舞蹈團和演員們一起,上午練習基本功,下午排練舞蹈。

4月份,金星舞蹈團剛剛結束了在上海大劇院的專場演出。演出結束之後,金星也和舞團的工作人員們一起處理很多的演出後的瑣事,比如,計算演出賣出了多少票,是否盈利。

金星說,自己不是隻管跳舞,做自己的舞團讓她不得不成對以前一竅不通的經營漸漸熟悉起來:“一直到最後票款怎麼收,賣了多少張票,怎麼覈算,我們設備的租賃、場租,各方面覈算完了以後,我們是賠了還是賺了,這我都要過目的。我從頭到尾,每分錢怎麼花我都要算好的。”

金星舞蹈團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第一家民營的現代舞蹈團體,到今天,已經XX年了。金星自己擔任舞蹈團的藝術總監,同時也是骨幹演員之一。舞團已發展成爲中國現代舞蹈的中堅力量。但是現代舞在中國的觀衆緣還沒有完全培養起來,所以XX年來,金星舞蹈團還一直扮演着一個開拓者的角色,還在做着現代舞的普及跟推廣。雖然跟其他的現代舞團比較起來已經算是很有成果,很有市場了,但總體上來看,仍是在艱難中一步步前進。

“作爲一個民營舞團,在中國做民營,尤其演出行業,最難的是市場的開發,因爲你沒有資源,因爲所有的宣傳媒介也好,各個方面都是在國有資源,所以你很難借力,包括渠道太窄了,”金星有點無奈,“而且咱們國家目前來講喊了這麼多年,支持民營企業,可能在其他領域方面對民營企業支持了,但是在文化方面支持的還是很少很少的,幾乎是不能說是舉步維艱吧,但是很艱難。” 【那女孩】

4月份演出的票房結果並不讓人滿意。“口碑很好,但是票房平平,票房可以說是一般,因爲宣傳的渠道太有限了。而且我也真是再沒有額外的錢去做廣告宣傳了,只能靠微博、朋友圈,一些業內的渠道。但是遠遠不夠,你根本比不了那些大的演出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民營舞蹈團也沒有贊助商願意給你做這個宣傳,這都是問題。但是所有看完我演出的人,在對作品感慨、興奮之餘都說哎呀,太可惜了,這麼好的演出,看的人還是不多。所以說很多人看也覺得特別的值,特別的興奮,但是也很感慨,爲什麼還有那麼多空位子。”

從一個單純的舞蹈家到現在的舞團裏外“一把手”,金星經歷過的困難可想而知。“我覺得這是我必須要經歷的。有的時候看着真挺氣人的,就覺得怎麼會這樣呢,我真想單純的去跳我的舞蹈。但是不可能,你不可能那麼單純,因爲首先你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的路。”

金星形容自己的性格是“越打越強”,藝術與市場的巨大反差反而讓她更有動力堅持下去。“我就不信了,爲什麼同樣的藝術,同樣的表現,同樣的一羣舞者,在歐洲和在國內是冰火兩重天,我覺得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社會整個宣傳,對藝術的培養,藝術觀念、藝術感受的培養,全民有個培養的過程,所以這個東西我從來不擔心沒有觀衆。”

電視平臺讓金星再次活躍在中國觀衆面前,但是金星卻不願意在電視裏跳舞。她曾經在做某檔舞蹈節目的評委時,被主持人邀約上臺時說了一句:“我拿了工資是來當評委的,要我上臺,重新談價錢。”在微博上,很多網友也給她留言,想看她在電視上跳舞。“你懶在家裏不出來,你不走進劇場怎麼能看我跳舞啊呢?老想等着在電視上看我跳舞,不可以的,這是劇場藝術。我覺得我是個堅決維護劇場藝術的藝術家,人們一定要走出家門,走進劇場你才能感受劇場藝術的魅力。從電視上你只能得到一些信息傳播,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行爲,但是這種行爲模式,我們國家還是很欠缺。現在很多人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也很好的,原來連電影院也不進。所以走進電影院看電影,走進劇場聽音樂會,看劇場演出、話劇表演,在慢慢開始,有個轉變的過程,所以我相信還會越來越好的。”

你可以不認可我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金星是一個天生樂觀的人:“我沒有那種很悲觀的人生觀,我是很樂觀的,什麼事兒都往好了想,哪怕最艱難的時候我還樂觀的去面對,其他那種良好的心態一定是後天社會、生活錘鍊出來的。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它反覆的錘鍊着,錘打着你那顆心,讓你更加堅強,更加飽滿,更加有力量,就會慢慢覺得對待事物的看法和人,都有一個自我的判斷和態度,一個自我的價值觀,價值體系。”

“我覺得我也時不常在過濾自己,我覺得我自我的過濾系統比較好,包括身體內部的過濾系統,包括對外界影響的過濾系統比較好,這個過濾系統使我能夠儘量的使我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經歷得多了,“順其自然”的心態如今已經深深滲透到了金星生活的每個角落。金星坦言,在她做母親以前,確實也有過急於獲得成功,急於想要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心態。“以前我做母親之前可能有那種,哎呀,一定要證明我自己的存在價值,證實我自己是一個多有魅力的舞蹈家,和所有人一樣,要成功,我自己對成功的標準都不知道,可能用物質來定義成功的標準,我要掙多少錢,我要出多大的名怎麼怎麼樣。”但後來金星發現,成功與否是可遇不可求的,唯獨能做好的是把自己保持一個很好的狀態,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再追也沒有用,“昨天我已經不回頭看了,明天我也不擔憂了,我只在乎今天我過得怎麼樣。”

當金星在美國的舞蹈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她毅然決然放棄美國,選擇去歐洲。當時選擇的時候,身邊的人包括朋友包括家人,都覺得是個錯誤,不明白她爲什麼放棄美國到歐洲去呢?

“我那時候沒有任何理由,我就說那時候我年輕,我想趁着我年輕多走一走,哪怕我到一個新的國家,我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是,我還可以從頭開始都沒問題,因爲我有年輕,我有資本,所以我這麼個理由,但是父母覺得你在美國已經很穩定了,一步一步穩定下來,父母說得也對,但是我不想,我想趁着我年輕,我永遠還可以回到美國或者回到哪兒,但是我總想趁着我年輕到世界看一看,現在轉了一圈回來以後覺得我選擇是對的,因爲我從中國文化當中跳到了北美文化,北美文化當中我覺得不滿足,我又到了歐洲,最後發現了西方社會是什麼樣子的,西方的審美觀和審美價值,然後在這兩個價值的比較當中又確定了我個人追求我的人生定位和我的價值,就清楚了,明白了,然後我選擇回國。”

“堅持自己做的事情就可以了,時間會告訴你你的選擇正確與否。” 在身邊的人不支持自己,金星選擇堅持自己。“跟家人交流溝通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理解你,你爲什麼做這個選擇,你爲什麼做自己的堅持,讓他們能夠看到,如果不能理解的話,有時候你就要靠你的行動來證實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但這有時候是需要時間的。我覺得我特別相信時間的力量,很多東西當我們解釋不清楚的時候,我們看不清楚,時間會告訴你的,而且當你不知道該做如何選擇的時候,時間也會幫你做出選擇的。”

如今的金星已經學會了如何面對社會的價值評價體系。“社會往往在攀比當中確定自己的價值和位置,我覺得這點是挺可笑的,也挺可悲的,你用不着用別人的眼光和認可來決定你的存在價值,但恰恰我們社會當中無論在哪個階層都是希望別人的認可才能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我覺得這太可笑了,別人不認可我的時候我知道自己是誰就可以了,我對得起社會,我對得起家人,我自己是誰就可以了,哪怕別人不認可,你可以不認可我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我對我自己的生活是認可的就可以了。 ”

人貴在自知之明

金星如今的身份很多:導師、話劇演員、主持人,等等。但是她自己最認可的一個職業還是她的老本行——舞蹈家。“我一直到外面說我還是個舞蹈家,其他事情我可以做,我也做得很認真,但是我從來沒有把我自己標榜成一個什麼我是一個話劇演員,我是一個主持人,我是個什麼什麼,沒有,我的主業是舞蹈。”

舞蹈是讓金星最自信的身份。在她眼裏,舞蹈是自己的專業,是事業,是本業,其他的導師也好,脫口秀主持人也好,自己都不是專業,所以在做這些“副業”的時候,心態就很放鬆。

“我做那些事情的時候我只有把我的認真拿出去付出就可以了,我沒有那種負擔,我必須達到什麼樣子,我必須做到全中國最好的什麼主持人,我必須怎麼做中國最好的導師怎麼樣,沒有這個負擔,沒有負擔我就不累,輕裝上陣,反而別人批評我也好,說我也好,我接受的心態也好,因爲那個壓根兒就不是我的主業,所以說我這種沒問題的。如果你說我舞蹈跳得不好,我心裏可咯噔一下,媽呀,從小就學跳舞,學了這麼多年還沒跳明白,那幹嗎呢?那我會心裏咯噔。但是其他的事情,這個心態我是有的。”

保持好心態的祕訣是什麼?金星說,是清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種心態就告訴你,永遠會有比你強的人,所以這個心態就告訴我,紮紮實實、踏踏實實的,到任何新的領域,新的工作方面我都有這個心態,這個心態幫助我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往前走,走得比較踏實,這個特別重要,敢於清零,要學會清零。清零了,從頭開始,再做一件事情再清零,其實你清零了嗎?沒有,你全積累了,全是經驗,只是你的心態要清零,好像我從頭再開始,沒問題的,但是你所有的經驗會幫助你走得更好。”

她覺得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除了外界原因之外,自知之明是最重要的,自己要知道自己是誰。“我是舞蹈家,我是金星,我知道我的光彩在什麼地方,該我發光的時候誰也別跟我搶,不該我發光的時候我趕緊躲起來,就別跟人爭。”【那女孩】

漢斯:金星滿足了我對另一半的要求

金星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把頻道調得特別清楚,舞蹈家就是舞蹈家,回家是孩子媽就是孩子媽,社會公衆人物就是公衆人物,該幹什麼幹什麼,互相不會搶戲。“你回家在孩子面前你就是個媽,你別帶着那種藝術家的狀態,什麼光環跟孩子們聊天,你就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談及孩子,連金星自己都驚訝於自己的變化:“我覺得以前那種愛自己的工作是針對自我的,是我自己的一個事業,而且我在提升自己的一個價值,一切是以自我爲中心的。當你有了孩子以後,你突然發現這是一個責任,這個是不可推卸的一個責任,這份責任大於你的成功,大於你的知名度,它實實在在的,你對一個生命的責任,撫養三個生命的責任,這個責任是最重要的,它變得比任何功成名就還要重要,你就是把這三個生命撫養起來,這個轉換我自己都沒想到,我會把我自己所謂的成功放在邊上,先把這三個孩子養好。”

“我覺得他(漢斯)在我生命當中出現最重要的是,他給了我一個特別踏實(的感覺),女人心裏一踏實了,就很多事情就順其自然就好起來了。”在金星看來,女人是特別需要安穩的,所以女人對房子要求特別重要,她們需要穩定,穩定以後女人才有更多的創造力。所以無論什麼樣的女人都需要心裏有個安穩的東西,漢斯帶給金星最踏實的感覺,“所以我在外面風風火火做事情,我心裏特別穩,因爲家是穩的,安定的,孩子們是健康的。”

漢斯辭職之前,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職員,用金星的話說就是“高級打工仔”。現在,漢斯辭去了工作,自己做了一個文化交流公司,專門做金星舞蹈團的海外推廣相關項目,協助金星和舞團做海外的演出。“現在不也挺好,自己給自己打工,”金星笑着說,“以前他也要按時上下班,現在這多自由啊,而且他也能發揮他的能力,還能顧家。”

漢斯說,金星滿足了他對另一半的要求:“她非常非常的獨立,靠自己走出一片天。她很小就離開了家,去上軍校,然後又去了美國,到歐洲工作生活,最後回到中國。她一直以來都非常的獨立,我一直希望我的另一半能夠很獨立,不要太依賴於我,我覺得有很強性格的人非常有吸引力,而金星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總是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並且用她獨特的方式經營生活。”

金星也對漢斯作爲另一半非常滿意:“我特別喜歡看到我先生和孩子們的交流方式,因爲在我們家裏面我是最忙的,我們家女主外男主內,很正常的,所以他們跟父親交流特別多,而且我特別放心,因爲我先生的價值觀,尤其德國人那種嚴謹性都是很好的影響。”

也許很多中國人還是不太能接受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特別是中國男人,而在金星看來這再正常不過了。

“我們兩個他主內是爲了家庭,一個承擔外界的,一個承擔裏面的,這很正常,這是兩個人共同組建的家庭嘛,如果我們家搬到歐洲去了,那肯定他主外,我主內了。但是我們朋友開玩笑說的,金星,你在哪個國家都是你主外的,哈哈哈哈,個性決定命運,他(漢斯)心態沒問題的,我覺得中國男人應該也有這種心態。都是爲了家庭好,在家庭裏還分你我什麼呀。中國很多男人礙於社會的眼光,社會的觀點,干擾了一個小小的家庭的分工,太不合理了。”

當媽媽比任何功成名就都重要

金星一直說,她的媽媽對她的影響特別大。“首先我媽媽教會了我,如果說談到家風的話,我媽媽就說在外面別讓人討厭,做個讓人,覺得你很舒服的一個人,千萬別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很討厭的人,這點我覺得對我影響特別大,就是東北話來講,眼睛裏要能看到事和物,要有眼力見,能看到東西,該說的說該做的做,人要勤快一點點,別那麼懶,世界上都喜歡勤快的人,沒有人喜歡懶人的,這種教育一直影響到我現在。”現在,金星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會沿用媽媽的“理論”:“我教育我的孩子也是,就是你的學識,你的知識面要多高是另外一回事,起碼你走向社會的時候,人們第一眼看到你是個很舒服的人,而且跟你接觸也覺得你不是個很討厭的人,這你已經成功一半了,然後再加上你的能力,你對事物的掌控能力,你的結果,再提升別人對你的價值。但是首先你要是個讓人覺得很可愛的一個人。” 【那女孩】

在自己的孩子面前,金星說自己是個嚴厲的媽媽,但她希望孩子們心裏的最底線,無論什麼時候,知道有媽媽在就有自信,“孩子長大以後他會覺得我有這個媽媽很驕傲,就可以了。”如果理想媽媽是100分的話,金星給自己打70分:“我覺得我現在做母親起碼做到70分了。那30分得三個孩子一人拿10分,到底他們認不認可這個媽,是他們認可,我不能說我自己做得怎麼樣,但是我覺得我的責任,我已經做到了。”

對於這樣一個明星媽媽,金星的孩子們都表現的很“淡定”,他們不會刻意去看媽媽做的節目,對於媽媽經常化妝和演出也都習以爲常,“他們知道這是媽媽的工作,每個人都有工作,只是我媽媽的工作時不常在劇場,時不常在電視上,時不常在各個方面上,媽媽出去了,我覺得我對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個榜樣,媽媽這麼辛勤的工作,他知道,媽媽是辛勤地工作,他們每次知道一切的生活是父母們辛勤工作換來的,而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金星對自己的言傳身教很是認同:“就是你們睡覺的時候媽媽有時候還在工作,所以有時候我們好幾天見不到面的時候,他覺得媽媽在外地演出,那是工作。我覺得父母的言傳身教給他的榜樣作用特別重要,他就知道了,任何東西都不是白來的,一定要付出努力。”

金星還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她說,自己對生活的期望並不高:“內心要自由,家庭一定要祥和。和和睦睦的,健健康康的,就這兩點,其他什麼我都不多要求。”

在金星的臉上,我們能看到她流露出的對現在生活的滿足和幸福感。她說,女人幸不幸福其實是掛在臉上的,不是嘴上說出來的。“這個女人幸福感的話她是往外冒的,真正的幸福是別人眼中看到的,這纔是真正的幸福,哭着喊着說自己幸福的肯定是缺這口。”

“自我價值就是你自己心裏知道,你對你生活知足嗎,你滿不滿足現在的現狀,如果你滿足現在的現狀就沒問題。我覺得真正有能力的人是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慾望的,人是要有慾望,但是要能把控住自己的慾望,而不是被自己的慾望牽着走,這個被動的挺可怕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太多的慾望在牽扯着我們,金星形容說慾望像個脫繮的馬一樣,那個馬繮繩能不能在你手裏,這個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人要在成熟中學會的,控制住自己的慾望,把握自己的慾望,你的生活就會很知足。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6

“老天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讓我折騰,讓我奮鬥的。”不同於人們印象中溫柔婉約的上海女子,湖北博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瓊給人一種渾身上下透着一股闖勁的感覺。

圖爲李瓊在研討會上發言

三次起伏,屢敗屢戰

“我不喜歡中庸,我喜歡卓越。”從年輕時,李瓊就想自己創業,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爲此,大學畢業後她就跟幾個同學一起運沙,開始了初步創業。一次去崇明島的途中,碰上了颱風,差點將貨船掀翻,“當時差點命都沒有了。”初次創業的失敗後,她進了一家外企做中國區的代表,老闆很賞識她,還送她去德國留學深造。

2002年,李瓊組建自己的團隊,從事系統軟件開發。第二次的創業之路依然坎坷,合作伙伴撤資,技術人員跳槽。“但我不想妥協,就又做了個產品代理。那段時間自己又做老闆,又當出納,一直撐到2006年。”第三次創業,李瓊做大屏幕投影儀的無縫拼接,產品投放到市場後發現有缺陷。“我曾經想放棄,但又不想妥協,自己的夢想還沒有實現,不能因爲這一點小困難就放棄了。”那個時候她每天早晚跑步鍛鍊,邊跑邊在心中默唸“堅持到底,永不言敗”。

四次創業,得償所願

2009年,重新調整並總結前三次的經驗教訓後,李瓊又開始了第四次創業,這次,她將目光投向了環保產業,成立了博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水資源預警系統,這些產品的作用主要在於發現生物毒性物質的存在,從而及時保護污水處理廠免受有毒物質對其污水處理功能的抑制。“我的偶像是喬布斯,他曾說活着是爲了改變世界。對於我來說,活着是爲了子孫後代能喝上乾淨的水。”

博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立之初,李瓊想去競一個300多萬元的標,一些員工認爲這樣有些冒險。李瓊說,“如果不去爭取就永遠沒機會。爭取不一定能成功,但是隻要能爭取,也許有希望。”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因爲公司之前從來沒有做過這個行業,起初客戶並不信任。但李瓊天天去客戶辦公室等待,展示公司的優勢。“開始客戶不見我。有一天,我從早晨9點到下午3點。客戶被我纏得不行,終於答應見我。”在談到這段經歷時,李瓊笑着說自己就是這麼一個能“折騰”的人。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7

蔡邕是漢末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和畫家。漢靈帝在位時任議郎。董卓專權後,被任命爲左中郎將。蔡邕的獨生女兒蔡文姬,其所做《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爲文學經典,其大名甚至上了古代教育經典文本《三字經》。雖然其父在其16歲時被殺,蔡文姬依然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成爲名傳古今的才女。

蔡邕爲了教育獨生女兒,特意爲女兒撰寫《女訓》。其內容以“梳妝”爲喻,闡述了外表美與心靈美的關係,強調“修心”比“飾面”更重要。

他說:“心猶首面也,是以甚致飾焉。面一旦不修,則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入之。鹹知飾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醜。心之不修,賢者謂之惡。愚者謂之醜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故覽照拭面,則思其心之潔也;傅脂,則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則思其心之鮮也;澤發,則思其心之潤也;用櫛,則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攝鬢,則思其心之整也。”

文章指出了當時女性普遍存在的通病:只注意外表美而不注意心靈美。他說,人的心靈如同人的頭和麪一樣重要。人的臉一天不洗,就會污垢滿面;人的心靈一天不向善,壞的念頭就會乘虛而入。一般人只知道洗臉修面,而不知道培養良好的品德,那真是太糊塗了。人的臉面不修飾,一般人認爲你太醜陋了;人的心靈不向善,有德才的人就認爲你太醜惡了。一般人認爲臉難看尚且罷了,而德才高的人認爲心靈醜陋,那怎麼能容忍得了呢!因此,當照着鏡子修飾你的面孔時,要考慮自己心靈的美好與純潔;當在臉上塗脂時,就要考慮心靈的溫和與善良;當抹粉時,就要考慮心靈的吐故納新;當在頭上擦油時,就要考慮使心靈閃閃發光;當梳頭時,就要考慮心靈的梳理;當整理髮髻時,就要考慮自己思想作風的端正;整理鬢髮時,就要考慮自己心靈的完美。

蔡邕在《女訓》中主要是要求女兒隨時隨地要加強德性修養,在注意外表修養的同時,更要注意加強內心的修養。

毫無疑問,正是父親嚴格的家訓,讓蔡文姬不僅僅成爲東漢時期最偉大的文學家、音樂家,也成爲女性個人修養的千年典範。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8

如今創業領域正如各個領域的神仙各顯靈通一般,打工的辭職創業、大學生白手起家,女孩子更是不甘示弱,女性創業,一個又一個女強人應運而生。小本創業如何獲得成功?除了創業項目之外,付出顯得尤爲重要。

90後女孩白晶晶在上大學的時候,家中出了一個意外,讓晶晶不得不自己設法解決生活費的問題。以前,每天煩惱的不過是數學題不會,英語單詞還有多少沒背,現在卻要面對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最好的大學生來錢方式就是打工。沒有經濟來源的晶晶,想到的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打工。利用課餘時間,晶晶在一家快餐店找到一份收銀員的工作,每天工作8--10個小時。腰痠、腿腳疼、心裏憋屈,在被子裏矇頭大哭,哭過、痛過,之後卻依然堅持着打工生活,直至大學最後的時光。

畢業後仍然維持原狀的她,有一天路過公園,晶晶忽然覺得自己的日子和那退休的老人沒區別,雖然輕鬆,但缺了激情。

她想到了辭職創業謀求發家致富之路。她經朋友介紹,在網上找到了一家便利店的創業加盟項目,用自己辛苦攢下來的創業資金交了代理加盟費用後,自己留下的一些錢便用於店鋪的日常開銷。

在和學校達成協議後,她便在學校門口開起了便利店,如今生意也算紅火。在這時,她又決心做一個淘寶賣家。賣什麼呢?就是賣她便利店經營的產品。通過她的努力和在大學學到的營銷本領,如今自己的淘寶店鋪也有了兩顆皇冠呢。

因爲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晶晶對電商很有研究的興趣,她做着一份自己喜歡並獨立的事業。在晶晶的精心打理下,她網店也在朝着一個良好的方向發展,而且晶晶堅信:創業的過程中,有收穫即是成功。想了解更多的創業致富商機,歡迎您給我們留言。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19

大學的暑假,她和兩個師兄去了敦煌莫高窟。他們每天去洞裏參觀,下午4點景點關閉後,兩個師兄就揹着攝影包出去採風。只有她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當地夏天的白晝極長,晚上10點仍有自然光。她便打算利用下午時間,去看看向往已久的沙漠,但每次提出來都遭到師兄反對:“你別胡鬧了,要去也得哪天早上一起去。”也沒人告訴她,爲什麼下午不能進沙漠。

一連好幾天,終於抵擋不住沙漠的誘惑,她決定單獨行動。她心想,你們不讓我進沙漠,無非是擔心天黑了,怕我一個人走丟,我纔沒那麼笨呢?她向當地人借了一個手電筒,裝乾電池的,足有半米長,兩頭有帶子可以背在身上,挺沉,彷彿一杆長槍。有了這件超級武器,她頓覺信心倍增。

那天下午,一切準備就緒。她頭戴破草帽,肩上交叉斜挎着手電筒和水壺,胳膊上綁着溼毛巾,還帶了一把短刀和一盒火柴,像個全副武裝的戰士。臨走前,她特意給兩位師兄留了個小紙條:“我去沙漠了,你們不用擔心,我帶手電了。”然後,她滿懷信心,頂着烈日獨自出發了。

剛進入沙漠,胳膊上的溼毛巾就“滋滋”地冒白霧,此時氣溫高達40度,但她已被另一番景象吸引。天空是明豔的藍,地上是耀眼的黃,相互交錯輝映,如夢似幻。金燦燦的陽光,像大把大把的金屬沫,刷刷地拋灑下來,落地成金。一望無垠的沙丘,一塵不染,一腳踩下去,“譁”地溢出一片流沙,然後刻下一個深深的腳印。沙漠如此古老,而自己如此年輕,她不由得心潮澎湃,豪情萬丈,感覺是去赴一個千年之約。她絲毫沒有察覺,危險正悄悄襲來!

天快黑了。她突然感覺身上涼颼颼的,環顧四周,天空已變成了一口大鍋,籠罩四野,四面八方的沙丘竟然一模一樣。她本來是順着一條幹涸的河道進來的,此刻別說河道找不着了,就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正遲疑間,她渾身又一陣哆嗦,此時氣溫迅速下降了30多度,一下子從火爐掉進了冰窟,而她身上只穿着牛仔短褲和小背心!

求生的本能,讓她暫時忘掉了恐懼。她再不敢隨意走動,只能等到天亮再說,當務之急就是生火取暖,否則會被活活凍死。沙漠裏只有一種蕨類植物駱駝刺,她拿出短刀,拼命地連挖帶扒,雙手被刺得鮮血淋漓。好不容易挖出一大堆駱駝刺,拿出火柴點火,卻怎麼也點不着,火柴只剩下小半盒!這時,她想起身上還有一條毛巾,又把毛巾墊在底下引火,終於點燃了駱駝刺。她手握着短刀,一會兒烤火,一會兒又去挖柴火,絲毫不敢鬆懈。

一直忙到快天亮,兩個師兄順着火光找來,終於發現了她。上來就是一頓臭罵:“你這個傻丫頭!你知道沙漠有狼嗎,你知道沙丘會平移嗎,你知道沙塵暴嗎,你知道沙漠的日溫差有30多度嗎……”她什麼都不知道,聞所未聞,嚇得臉色蒼白,連連搖頭。

“你不是說,你帶了手電嗎,有用嗎?”她猛然想起,手電還背在身上,別說用,連摸都沒摸過。而她當初正是仗着這個手電,纔敢孤身勇闖沙漠,哪曾料想,真正到了緊要關頭,其他東西都起了作用,唯獨手電毫無用處。簡直是個笑話,好在有驚無險。

你不一定能猜到,這個年少莽撞的“傻丫頭”,就是于丹。那天在電視上,聽她講起這段沙漠歷險記,我也忍不住大笑。不過,故事還沒結束。

于丹碩士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叫柳村的地方工作。那裏地處偏僻,條件異常艱苦,她感到前途渺茫,一度消沉沮喪,委靡不振。

一天,她忽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來信,不見擡頭、落款,只寫了一句話:“我什麼都不怕,我帶手電了!”不用問,信是師兄寫的。直到七年之後,她終於明白,當年那個手電,其實是有用的,它的作用不是用來照明,而是給了自己獨闖沙漠的勇氣和信心,讓自己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是啊,我連沙漠都闖過來了,柳村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她重新振作起來。

否則的話,今天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論語》的,恐怕就不是于丹了。

事實上,向前跨出一步並不難,難的是,你是否有跨出去的勇氣。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0

阿列克謝耶維奇,她的身份是一名女記者,擅長紀實性文學作品,昨晚她獲得了2015的諾貝爾文學獎。

斯維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1948年出生於烏克蘭,父親爲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她在白俄羅斯成長,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其已出版中文譯本的代表作有《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鋅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等。

她的作品中文版責任編輯陳亮說,偉大的紀實文學作品,既比小說更加貼近現實,同時比小說更加荒誕和富於戲劇性。《紐約時報》就曾評論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裏,“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她的作品不是虛構的,卻比虛構的文學更加讓人難以置信。

她80年代曾經來到中國訪問,當時一些刊物上有過報道。著名翻譯家、俄羅斯文學研究學者高莽這樣回憶——

11月6日,外國文學研究所的蘇俄文學研咳嗽庇氪磽偶嗣嬀翹齏蠹姨傅煤芩奼悖芴鉤稀0⒘鋅誦灰嬉倫牌郵擔⑿圖虻ィ婕章源撬跡幸凰疑難劬ΑK不扒欏⑽戎兀揮謝齙拇竊澹裁揮瀉姥宰秤錚烤浠俺隹謔保坪醵莢謁鬧械嗔抗

她講述了自己在大學新聞系畢業之後怎樣當了記者,怎樣認識了白俄羅斯著名作家阿達莫維奇怎樣以他爲師,後來又怎樣從媒體進入文學界。她還講了寫作《戰爭中沒有女性》的過程。她說她用四年的時間,跑了兩百多個城鎮與農村,採訪了數百名參加過衛國戰爭的婦女,筆錄了與她們的談話。戰爭以蘇聯人民的勝利結束,同時也使很多婦女改變了自己的天性,從此變得嚴峻與冷酷。

她的話當時給高莽印象最深的是,她講述自己怎麼孜孜不倦地追求“書寫真實”,還有她關於“紀實文學”的想法。她贈給高莽一本白俄羅斯出版社出版的《戰爭中沒有女性》原作,書上題了一句話:“紀念我們在偉大的中國土地上的會晤。”

來自襄陽的80後青年作家蔣方舟,對《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一書感受深刻,她說:“重新讀一遍《切爾諾貝利的回憶》。當巨大的建築倒下,看到的是一個個人。消防員的遺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點點變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體,連死後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親把六歲的女兒裝進小小的棺材裏……作者花了三年去收集和保存災難親歷者的情感,因爲‘人腦海中那些模糊的情感、傳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1

40歲的女人,在傳統觀念上絕對是被排除在優勢羣體之外,是一個只能將希望寄託在第二代、坐在夕陽裏無比沒落的迎來人生尾聲的慘淡形象。可是有人硬是把40歲以後的歲月經營的精彩疊出,簡直是重新活過了一輪的人生!這個並非天生麗質的女人,她在40歲纔開始創業,在56歲成爲了全球最有權勢的女人,最精彩的劇情出現在63歲的時候,和比她小36歲的世界滑冰冠軍傳出了忘年之戀。

2012年7月,美國,結束了23年婚姻的婚紗女王VeraWang與27歲花樣滑冰冠軍Evan Lysacek傳出戀情,而這位63歲的華裔設計師比Evan年長整整36歲!——之所以翻出這檔超級戀情的過時紀錄,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時下熱議中的40+女人王菲的戀愛,另一部分原因是結合到現在很多女生的通病:她們一方面追求獨立與自由想做女王大人,另一方面又想依賴男人承受呵護成爲嬌嬌女。她們一手要獨立,一手要依賴,這種自相矛盾的不成熟心理,根本就是16歲年齡段纔有的典型teenager狀態,也是今天剩女如雲的一個很大的成因。

參考這例大大跨越年齡代際之鴻溝的“忘年戀”,讓我們來看看一個真正的女王大人,究竟擁有怎樣強悍的內心;一個40歲重頭再來的女人,實現炫目的逆生長,到底都做了些什麼。

首先是做到才氣之王,才華是她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本。

Evan Lysacek, 伊萬-萊薩切克,美國著名花樣滑冰運動員,陽光的笑容、帥氣的外貌、1.88米身材,讓他成爲花滑歷史上迄今爲止外形條件最好的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之一。

與其經歷相仿,Vera Wang本人也曾是花樣滑冰選手,她8歲起練習滑冰,參加過全美花樣滑冰錦標賽,登上過1968年1月8號出版的《體育畫報》美國版。在未能進入美國奧運會代表隊以後, Vera Wang不得已才改行進入時尚界。兩人於2010年相識,多次共同出席活動而擦出感情火花。由此可見,共同的才華與興趣愛好,不僅造成了兩人現實中的屢次交集,也是形成soulmats之間共同語言的重要一環。

可能很多女生會反駁說,才氣豈是人人可以擁有的,一個普通出身的孩子根本沒有機會接受過什麼特殊才藝的培訓。可其實,在這個資訊發達、機會多樣的年代,普通人施展才藝的領域何其廣泛,旅行、戶外、攝影、園藝、讀書、環保、公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值得無限的探索和發現。別忘啦,在每一個才藝專區,都一定潛伏着具有同樣志趣的優秀男性!只要對生活保有濃厚的好奇,你離專家絕對就不遠了。而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女孩,一定是會舉手投足散發出可愛的氣質。

其次是成就之王,專業實力是她統御領地激揚氣場的權杖。

Vera Wang的婚紗,風格清新浪漫,富於童話色彩,出現在婚禮上的新娘看起來就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的藝術品,煥然一新的美麗達到了絲絲入扣的程度。Vera Wang的新娘禮服如今已經成爲全球新娘禮服的代名詞,平均一套禮服的價位在6000到12000美元,如果是請Vera Wang本人設計的婚紗,最低費用是2.5萬美元,一件婚紗的造價可以買下一輛名車。據說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Vera Wang婚紗,一件起價是3萬美元。它的價值,如同TIFFANY的六爪鑽戒一樣,象徵着神聖珍貴的愛情承諾,自然價格不菲。

Vera Wang的禮服也藉助於每年的奧斯卡頒獎禮而成名,莎朗-斯通、凱特-哈德森、烏瑪-瑟曼、珍妮弗-洛佩茲等都曾穿着其禮服走上萬人矚目的紅毯,居住在比弗利山的衆多好萊塢明星都是她重要的客戶。後來Vera Wang 以1000萬美元買下位於洛杉磯比弗利山的一座山頂觀海豪宅,佔地4394平方英尺(約408平方米),四面均爲玻璃牆,可以俯瞰整個洛杉磯,甚至遠瞰至太平洋。據傳Evan Lysacek在與其相戀不久就搬進了這座女王豪邸。

對於一個現代社會的女性,無論是正值妙齡還是韶華已逝,都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價值定位。一個人活着,除了要擁有快樂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一技之長給別人帶來幸福,給社會創造價值。特別是40+的女性,到了這個年齡,經歷了時光的沉澱,更應該在專業上有所成就,成爲專業領域的高手,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敬。

一個真正成熟的女性,因經歷歲月而呈現人生的豐盛之境,她就是一座採擷了無數珍寶的人生寶藏,光芒四溢,魅力無窮,令勇敢的男士心生激賞,併產生探索的萬丈豪情。

其三是堅韌之王,成功沒有運氣和祕訣,堅韌是女王登臨寶座的一個個臺階。

Vera Wang說,她的成功來自於繼承了中國的“如飢似渴地學習”和“渴望完美自己”的傳統,而美國則給她帶來了事業的自由。在冰場上鎩羽而歸的Vera Wang渴望學習服裝設計,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畢竟在中國人眼裏裁縫算不得是一份體面的工作。Vera只好轉去巴黎開始修習藝術史課程。每到暑假,都在紐約曼迪遜大街的Yves Saint Laurent專賣店裏打工。在那裏結識了《Vogue》雜誌的編輯,畢業後她便得到了一份《Vogue》的工作,從此與時尚業結緣。

在40歲中年創業之後,Vera Wang更是一個堅韌的職場女性。從早上5點起牀後,要一直不停地工作,白天要不斷會見客戶。兩個女兒和她一起在辦公室吃晚餐。往往要工作到午夜才得以回家;甚至回到家之後,晚上11點到凌晨2點是她創造力的高峯時間,就在牀上做設計。

叢林,小溪,明媚陽光,一切可以製造浪漫的事物,均是Vera Wang的創意源泉。2005年,她獲得美國設計師協會頒發的最佳女裝設計師大獎,56歲那年,被美國新聞週刊評爲全球15位最有權勢的女性之一。從白手起家到獲得殊榮,不過十幾年的時間,這種成長速度完全是高速度的,可以想見這個驚人的成長曲線背後,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每個成功的故事都是相似的,每個成功的企業創始人經歷也是相似的,都是:坐在電腦前敲字符,坐在客戶前談產品,無他。

出身於華裔富商家庭、早年與高爾夫富商結婚的Vera,如果按照傳統軌跡,無論是依賴於父母家資,還是依附於丈夫身家,都會一生優裕,而且也滿合情合理。但這位非凡的女性,她的成長軌跡遠遠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力,爲整體的現代女性開拓了一個無比寬域的生存圖景。

如果今天的你,職場上打拼感到障礙重重,沒有自由,過於辛苦;又或者情場失意,找不到令你愛慕的對象,不開心,不快樂;那麼請跟這位超齡戀愛高手對照一下,每一天的你,對於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年華,是否給與了最大的熱情和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2

只要給女性們以機會、鼓勵和榮譽,她們就能展翅高飛。小時候,母親告訴她:“你能行”,而現在,她要告訴全世界女性:“你能行!”

6歲的時候,玫琳凱就責無旁貸地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因爲母親每天必須在一個餐廳裏工作14小時,所以弱小的她不得不學着照顧不幸患了肺結核臥病在牀的父親。

有一天,因爲母親急着趕去上班,忘了燒好足夠的開水,玫琳凱把空壺放到高高的竈臺上後,再一勺一勺地加水燒開。但好強的她在試圖一口氣提下來的時候,因爲力氣不夠,一壺開水打翻了,還燙到了她的腳。等母親回來時,在父親的幫助下腳上已胡亂纏了些紗布的她,馬上就委屈地撲到母親懷裏哇哇大哭。母親知道了原委後,忍着心疼,面帶讓人溫暖的微笑鼓勵她說:“沒事的,寶貝,這次只是你不小心,下次一定會做得很好的,不信你再試試?”

在母親的鼓勵下,玫琳凱馬上擦乾了眼淚,思考成功的辦法。她在竈臺前的地面用階梯式的方式,鋪了兩級磚階,便於提水時能站到足夠的高度。燒完水後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舀出來,這樣就不用費那麼大的力氣去提整個壺了。母親看着她做完這一切後,把她抱在懷裏,欣慰地說:“我就知道你能行的!”

從那以後,不管是在做功課還是用課餘時間賣小零食賺錢,母親總是用“你能行”這句話來鼓勵她。

17歲的時候,玫琳凱結婚了。爲了讓家庭的生活條件更好些,她開始做兒童心理書籍的銷售工作,並且做得非常出色。不久,她又到直銷家用器皿和清潔劑的斯坦利家用產品公司做銷售,作爲常勝銷售冠軍的她很快就被提升爲經理。但因爲公司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她所有費盡心血想出來的意見和建議只能換來嘲笑。就在她爲此苦惱的時候,服完兵役的丈夫回來後又堅持要和她離婚,雙重的打擊使她幾乎垮了。

離婚後,年僅20歲的玫琳凱獨自帶着三個孩子生活,日子異常艱難,可她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大學學業。爲了生活,她找了一份家庭日用品銷售的工作,還把每週要銷售的肥皂數量目標寫在衛生間的鏡子上,每天一起牀就能看到,以此不斷激勵自己。

就是在這樣的刻苦努力之下,11年後,具有豐富的銷售經驗的她在一個名叫“禮物世界”的直銷公司的主任委員會裏佔了一席之地,憑着她的勤奮,把銷售區域擴展到了43個州。但儘管她如此努力,也不能改變身爲女性的弱勢地位。那次,公司爲她聘請了一位助手,年薪居然還比她高出一倍,只是因爲助手是男性。想到不管怎麼努力,都得不到別人真正的尊重和承認,玫琳凱再也不願意委屈自己了,她馬上遞上辭呈回家了。這一年,她已經45歲。

爲了尊嚴提前退休在家的玫琳凱,就想到要寫一本指導女性如何在男性統治的商界生存的書。開始寫之前,她先列出了兩個主要提綱:一是她在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公司裏看到的好的東西,另一個是她認爲應當改進的東西。

然而就在玫琳凱默讀完這兩條提綱時,她的心中突然一動:既然自己擁有這麼多的經驗和想法,爲什麼不能由自己來實現這種平等?爲什麼不自己開一家這種理想中的新型公司呢?而且這樣的公司將會是無數女性實現自身價值的載體。

於是,玫琳凱在兒子理查德的幫助下,於1963年9月13日成立了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公司創立第一年,銷售收入就達到20萬美元。

1976年,玫琳凱公司成爲第一個由女性擁有的上市公司。現在的玫琳凱公司擁有85萬餘名美容顧問,在五大洲的37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每年的零售額超過24億美元,在過去的9年中,8次位居全美面部護膚品和彩妝銷售第一名。

但玫琳凱想做的並不僅僅是製造和銷售產品,她提出公司應以“豐富女性人生”爲己任。在事業不斷擴大,最終走出美國後,她又提出創建“全球女性共享的事業”。她的企業結構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女性成爲小型企業的經營者。有雜誌曾驚歎:玫琳凱所解放的女性,比美國女權運動領袖格勞瑞婭·史戴能解放的還要多。而玫琳凱也以不斷地鼓勵及物質報酬來提升女性的自尊和自信爲榮,她說,在她事業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許多女性成功。

現在,玫琳凱的努力早已得到公認,在一向由男性主宰的管理世界裏取得傑出成就的她,被視爲當今世界最成功的女企業家。她說,只要給女性們以機會、鼓勵和榮譽,她們就能展翅高飛。小時候,母親告訴她:“你能行”,而現在,她要告訴全世界女性:“你能行!”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3

如果說姚晨是"微博女王"的話,那麼"酒紅冰藍"則是不折不扣的"微博女魔頭"。她手下掌控着"全球時尚"、"歐美街拍"、"精選語錄"等多個高質量時尚小號,保守估計粉絲數目已超過兩千萬,業界測評她的價值數千萬元!

然而有誰知道,"酒紅冰藍"幾年前還是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家庭主婦......

微博牽線家庭主婦成了高薪白領

"酒紅冰藍"真名肖俊麗,38歲。她走紅網絡後,網上對她的身份有N種說法。有人說她曾是北大高才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前瞻目光;也有人說她是地道的溫州人,有着濃厚的地域文化和天生的生意頭腦......

事實並非如此。肖俊麗只有高中學歷,四川南充人。17歲那年,在南充高中讀高二的肖俊麗偶然結識一個溫州男孩,墜入情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處於叛逆期的肖俊麗做出大膽之舉--放棄學業,爲愛"私奔"溫州,與男友結婚。

次年,肖俊麗生下兒子,做了全職媽媽。2000年,丈夫看肖俊麗閒在家無聊,便買了一臺電腦給她打發時間。很快,肖俊麗由一個電腦盲成了網絡迷,每天在各大論壇發帖、寫心得,玩得不亦樂乎。她活躍度高,人緣又好,很多論壇邀請她做管理員。由於當時網絡技術不成熟,一些論壇不夠穩定,經常會停站維護。肖俊麗決定做一個屬於自己的論壇--"紅袖家園"論壇。

論壇成立後,網友們發帖積極性很高,一些精美散文和育子心得很快得到不少知名網站青睞,還吸引"大旗網"找她合作。在"大旗網"的帶動下,"紅袖家園"的點擊量節節攀高,論壇的流量平均每天達20萬人次。旺盛的人氣還帶來巨大商機。先是一家數碼公司打來電話,欲以每月300元的費用掛靠廣告;接?牛?俁韌乒閿終疑廈叛扒蠛獻?......

很快,"紅袖家園"論壇每月就有了近三千元的廣告收入。肖俊麗敏銳地意識到:一個網站,只要人氣旺、點擊量高,就能帶來經濟效益。她又陸續買了3臺服務器,做了4個包含"娛樂、笑話、旅遊、故事"的專業網站。到了2004年5 月,4 個網站每天的獨立IP訪問量竟達到60萬。那時,肖俊麗每月僅廣告收入就達2000耀3000美元。

2009年年底,新浪網推出微博,肖俊麗以"酒紅冰藍"的網名註冊賬號,每天和網友互動,交流網絡發展和自己在網絡推廣方面的見解。

一天,肖俊麗剛登錄微博,就收到一位粉絲髮來的信息。對方是上海一家知名股票軟件公司(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開發總監,欣賞她在網絡營銷上的創意和經驗,想邀請她到上海工作,負責公司商務網絡運營。幾次洽談,雙方商定:肖俊麗試用期爲3個月,月薪15000元。

2010年2月19日,肖俊麗踏上開往上海的火車,激情澎湃,自己一年前還是家庭主婦,如今卻闖進大上海,成爲名企的高薪白領,心情自然激動。

從白領到老闆幾經波折鎖定微博掘金

進入公司後,肖俊麗根據產品特點,安排員工向各大專業論壇、博客、微博發帖,同時請以前玩網站時的那些網友幫忙宣傳。很快,龐大的網絡產生連鎖反應。一個月的時間,公司就通過網絡賣出40萬元的產品。

第二個月,肖俊麗設計出一套吸引眼球的策劃方案--"買軟件送金條"。之所以要把金條當作贈品,是因爲從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贈送過如此貴重的厚禮,條件是買十套軟件或介紹十個人購買該軟件,即可獲得一根10克的金條(當時千足金價爲270元/克)。

消息在網上發佈後,吸引衆多股民的眼球,各大媒體也開始跟蹤報道。當月,公司只送出兩根金條,銷售額卻達到50萬元。

肖俊麗再次被業界關注,她如一匹黑馬,成了炙手可熱的策劃人才。這時,很多網友開始通過微博關注肖俊麗。一個名叫丁生基的網友與她取得聯繫。丁生基是河南一所大專院校學生,微博人氣很高,其中一條笑語被姚晨轉發,爲他帶來2000個粉絲。

當晚,肖俊麗與他約好見面一起吃飯。飯後,丁生基談到自己的微博粉絲已經達到17萬人,肖俊麗很是驚訝:"你的粉絲已經達到17萬,怎麼會找不到工作?你先找房子住下,每天安心在微博上擴大粉絲團,我給你算工資,每月3000元。"

丁生基不瞭解做微博有什麼作用。肖俊麗告訴他:"微博是新生事物,但它和任何網絡載體一樣,只要有人氣,就會有經濟效益。關鍵是有沒有好的方案。"

此後,肖俊麗開始尋找微博的創業商機。2010年5月19日,她應邀到北京參加中國互聯網站長大會。

恰逢揚州市廣陵區副區長王洪俊與會,他想通過這次大會吸引一批網絡草根創業者到揚州創業。得知肖俊麗的經歷後,王洪俊表示,只要她來揚州創業,政府可以免費給她提供5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和20臺電腦配置。面對良好的創業環境,肖俊麗動心了,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做一家屬於自己的網絡營銷公司。10月,她毅然辦理離職手續,奔赴揚州。

2010年11月12日,"山魯佐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在揚州廣陵基地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家微博招商企業,開業典禮當天高朋滿座:新浪創始人王志東、鼎韜諮詢CEO齊海濤、上海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劉寅斌等"大腕"紛紛出席。開業第二天,肖俊麗出差北京聯繫業務。臨行前,員工問她:"我們做什麼?"肖俊麗隨口說道:"你們跟丁生基學習玩微博吧。"那時,她雖然意識到微博可以帶來商機,但尚未有明確想法。幾天後,肖俊麗從北京空手而歸,心裏難免煩惱。丁生基告訴她:"你不在家的這段時間,我們微博上的粉絲已經接近一百萬。還有,兩家企業發私信聯繫我,說只要我們的微博每轉發一條信息就給100到200 元的費用,每天要給轉發十條左右。你覺得怎麼樣?"肖俊麗聞聽異常驚喜,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海裏出現。她果斷地說:"從現在起,[們轉換經營方式,通過微博來挖掘第一桶金。"

巧妙經營華麗轉身成爲"微博女魔頭"

接下那兩個企業微博的轉發任務後,肖俊麗和團隊對企業的廣告進行編輯,使其語言更適合微博,又不致引起粉絲們的反感。這樣,不僅給企業帶來人氣,公司每月也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足夠員工工資和日常開銷。嚐到甜頭的肖俊麗放手讓員工註冊更多的微博賬號,主要針對女性、瘦身、時尚、旅遊、汽車、數碼、招聘等潛力巨大的行業。新賬號每天更新的內容,由最初的百萬粉絲賬號進行轉發。這一招使數個行業賬號人氣攀升,粉絲越來越多,主動找上門來轉發廣告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2010年12月中旬,肖俊麗接到國內一家知名英語培訓機構的電話。對方稱是她的粉絲,欲購買她的英文教育微博賬號。那是公司一個女員工經營四十多天的賬號,很受家長追棒,粉絲數量達20萬人。

幾經談判,雙方最終以40萬元的價格成交。這次賣號成功,不僅讓公司有了較大贏利,更讓"酒紅冰藍"揚名互聯網。此後,又有數家公司找上門來,欲購買行業賬號,都被肖俊麗拒絕。此時的她已經有了足夠的資金,她堅信,只要經營好,那些賬號會更有價值。

這天,肖俊麗在員工交流會宣佈一個新的想法:"微博已經成爲一種網絡宣傳窗口,很多企業加入這個隊伍,但大多數公司不懂得如何經營耶官方微博爺,這將是我們的一塊大蛋糕!"員工歡呼。他們知道,肖俊麗敏銳的思維和獨特的眼光將爲公司開闢一塊新的天地。肖俊麗清楚,要想吃動這塊蛋糕,必須有成功的案例。

於是,她在淘寶網挑出一家知名服飾店,免費爲其策劃宣傳。肖俊麗並沒有直接將對方網店的網址輸入博客,而用了獨特的微博語言介紹這家店鋪的服飾新穎、款式時尚,購買衣服有禮品贈送等。

消息登上不久,店家就反饋稱好多人打電話諮詢,一天能賣出好幾件。

淘寶策劃成功後,肖俊麗又爲一家實體店進行策劃宣傳,效果甚佳。接下來,她安排員工向國內各大知名企業微博發信,介紹公司業務和成熟案例。

12月下旬,肖俊麗在上海辦完事情,正準備回家與親人團聚,一個陌生的電話打進來。對方稱是中原某省電信公司總經理,想和她商談官方微博合作事宜。

肖俊麗來到該公司後,驚訝地發現公司高層領導都在場,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網頁正是"山魯佐德"公司的主打微博,肖俊麗意識到,這單生意至關重要,自己不能有絲毫懈怠。4個小時的時間,對方每位領導都提出尖銳、細化的問題,肖俊麗沉着冷靜,一一回答。歷經兩個月的協商,最終,對方答應由肖俊麗公司代經營官方微博3個月,費用爲28萬元。

接下來,肖俊麗安排固定人員每天和對方負責人溝通,第一時間瞭解公司最新動向和優惠活動,然後用微博語言編輯成文,每天在官方微博上及時更新。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電信公司領導打來電話,對肖俊麗的服務和工作效果非常認可,答應繼續合作。

不僅如此,對方還說介紹其他兄弟單位給她。這個好消息在公司傳開,員工們甭提多開心。這個成功案例爲肖俊麗打開好彩頭,接下來,她又接到數家公司的洽談邀請;2011年6月,肖俊麗將公司遷至北京中關村;2013年,員工由最初的20人發展到400人。

如今,肖俊麗公司的微博賬號數量有一百餘個,粉絲數量從幾十萬到百萬不等。業界專家測評,這些粉絲按目前行情估算,價值高達8千萬元。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4

80後農村女大學生回鄉建豆腐廠創業,成“豆腐西施”

農村創業做豆腐:女大學生成“豆腐西施”

卜睿,一個“80後”農村女孩,2009年畢業於長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現任一家公司總經理。她的創業事蹟曾引起過很多人質疑,也曾感動過很多人,更曾激勵過很多人。她的創業之路雖然困難重重,卻不斷奮鬥一往無前。

農村走出的女大學生 畢業後回鄉創業

2005年9月,卜睿走進了嚮往已久的大學校門。父母以爲孩子終於可以走出農村,畢業以後可以留在城市裏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了。然而事與願違,在卜睿還沒有正式畢業的時候她卻回到農村開始創業,對此,父母完全不能接受和理解。

原來,在卜睿大三的時候,一次在網上無意間瀏覽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因爲經常食用家附近豆腐坊生產的豆腐而身患尿毒症,最後經調查病因是其食用的豆腐裏含有違禁添加劑“吊白塊”。十幾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美好的生活纔剛剛開始,卻因食品安全問題而身患尿毒症。卜睿當時便暗自下定決心——畢業後要自主創業,要生產出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杜絕類似“吊白塊”事件的再次發生。

2009年3月,卜睿不顧父母和所有親人的強烈反對,走上了創業的路程。

兩年建起標準化豆製品廠

創業初期的艱難,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一板豆腐100多斤,男生擡着都有些吃力,卜睿每天都得擡上幾十板。她每天凌晨3點起牀,然後去早市出攤銷售,銷售完以後又要去調研、跑市場、找場地等,每天都是早上伴着月亮走,晚上帶着月亮歸。她的汗水沒有白流,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報。由於當時對大學生創業都非常關注,一夜之間,女大學生創業賣豆腐的新聞傳遍了長春市的大街小巷,受到長春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受到市領導的親自接見,作爲市政府重點扶持的大學生創業項目。2011年卜睿投資150萬元,建起了標準化豆製品廠。

搞生態養殖 事業越做越成功

現在卜睿的公司已經辦得有聲有色,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前進的步伐,現涉及的行業不僅有豆製品,還增加了生態養殖項目。

一次偶然的機會,卜睿在比較偏遠的山區,發現了30年前未經過改良的純笨黑豬品種。這正好符合當時她要搞生態養殖業的想法,於是卜睿當即決定買下當時僅有的13頭豬崽兒。

現在提倡高光效農業,卜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考察,決定帶領鄉親搞“高光效、立體養殖”——在玉米地裏養土雞。這種新型飼養方式,玉米地裏的小蟲青草作爲散養土雞的食物,雞的排泄物又成了玉米地的天然有機肥料,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循環鏈條。

如今,卜睿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但她從沒有停止努力和奮鬥的步伐,她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創業的隊伍當中,在創業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5

王瑩瑩:95後女孩創業愛上螢火蟲

樹林、星空、螢火蟲……都市人羣對遙遠鄉村生活的記憶,總是那麼浪漫和唯美。忽閃忽閃的螢火蟲在城市中更是難得一見,成爲很多人兒時的記憶。

在十堰,湖北醫藥學院一羣90後學生,敏感地捕捉到這一情感載體,利用專業所長,將螢火蟲孵培這一科研項目運用到了商業領域。

95後女孩愛上螢火蟲

卵凍技術獲得專利

95後女孩王瑩瑩是十堰人,圓臉、長髮、語速平緩,第一面給記者的印象十分沉穩。

在她的QQ空間裏,70%以上內容都在記載螢火蟲的培育過程。透過顯微鏡拍攝的螢火蟲,從蟲卵到幼蟲,再到成蟲,不同的階段呈現粉色、紫色、橙色等,美麗得像一幅幅抽象畫。現在還在上大二的她,是湖北醫藥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在指導老師陳絢麗的帶領下,漸漸接觸到螢火蟲培育技術。一開始,她對這些小蟲子很恐懼,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些小傢伙。

通過深入學習和了解,王瑩瑩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比如,螢火蟲主要吃螺螄、蝸牛、貝類等,位於生態金字塔的最底層,城市裏沒有螢火蟲是因爲空氣、光電、聲音等污染,讓它們沒有生存空間。

螢火蟲幼蟲分爲水生和陸生,從蟲卵到成蟲整個生命週期爲一年,而螢火蟲成蟲的壽命只有短短五六天。成年雄蟲在這短暫的生命裏抓緊時間利用發光訊號招徠雌蟲,雌蟲也以發光形式迴應,因此我們才能看到大自然閃爍的光影美景。

衆所周知,螢火蟲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然而,去年底,王瑩瑩所在的醫藥學院出名了,原因就是他們實驗室研發出了螢火蟲卵凍技術,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螢火蟲。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科普爲主商業爲輔

閃閃亮光帶來財富

“除了卵凍技術,我們還可以人工培育,在室內繁育螢火蟲。另外,可以生態覆育,就是在螢火蟲稀少或消失的區域引入適宜品種,覆育成生態景觀地。”王瑩瑩對記者說。

一個偶然的念頭,讓她有了新思路:淘寶上一隻野外捕捉的螢火蟲能賣四五元,而日本水生幼蟲一年能創造100億元產值。如果能將這一先進成果向市場轉化,豈不是既能做科普又能產生經濟效益?

她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同學們,結果得到一致認同。今年初,由王瑩瑩發起成立了精靈生態旅遊開發公司,15名同學和老師都成爲公司股東。暑假時,公司在武當山舉行了螢火蟲放飛主題活動,短短兩個晚上,就吸引了三四千人蔘觀體驗。“一張門票賣10元,相對於幾萬元的收入,其實我們更滿足於初次創業的興奮。”王瑩瑩說。

目前,公司已設計出螢火蟲燈籠、螢火蟲樹以及類似觀賞魚的螢火蟲生態缸等工藝品,同時配合生態造景,與博物館、科教館及景區達成合作。他們的創業計劃也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爲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創業項目。“未來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設想,比方說將項目嫁接進婚禮、咖啡館等。”儘管公司運營還不成熟,但王瑩瑩很淡然,“以科普爲主,開拓市場賺錢將水到渠成”。

女性勵志蛻變故事 篇26

80後女研究生把騎行的愛好變創業項目 年營業額60多萬

她是一位長相清秀,看起來嬌嬌弱弱的80後女孩兒,卻迷上了對體力要求較高的戶外騎行,並在海南將這一愛好變成了事業。

她叫侯姝媛,重慶工商大學研二女生,侯姝媛憑着一股子闖勁兒,白手起家,成立了“517騎行驛站”。如今,驛站廣獲騎行者好評,年營業額60多萬元。

一起來看80後女孩侯姝媛騎行創業的故事

愛好變事業,填補市場空白

春日裏,怒放的三角梅爬滿了門口的鐵柵欄,將眼前這棟藍色外牆的別墅掩映得格外漂亮。掛在柵欄上的一輛自行車和木製招牌,提醒着路人這裏是騎行者之家。

“現在這麼好看,可當初這裏卻像個‘鬼屋’。”侯姝媛調皮地笑着。她打開電腦裏的照片,記者看到這裏曾是一棟半拉子別墅,連門窗都沒有,足有一人高的雜草將房子包圍,建築垃圾堆得滿地都是。

改變,始於一次騎行。

2013年1月,爲慶祝研究生入學考試結束,侯姝媛來海南環島騎行。租車時,她認識了租車行老闆、海南萬寧小夥子陳啓程。生於1984年的陳啓程,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公司上班,因愛好騎行,工作兩年後毅然辭職開起了自行車出租行。共同的愛好讓這兩個年輕人一見面就覺得格外親切,遂一起環島騎行。

騎行中,侯姝媛發現,海南全省沒有一家把租車和住宿結合起來的驛站。“海南氣候好,環境美,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約3萬國內自行車愛好者到海南環島騎遊。如果我們開一家集住宿、餐飲、租車爲一體的驛站一定有市場。”聽到侯姝媛的這一想法時,陳啓程拍手叫絕。

此時,陳啓程剛在海口新埠島租下一棟破別墅,準備裝修後作爲自行車倉庫和員工宿舍。這一計劃因侯姝媛的倡議而改變,倆人決定就地把別墅裝修爲驛站。

一個是準備入學的研究生,一個是連年虧損的小老闆,兩個合夥人都一窮二白。“你看我們這些房門上分別掛着‘資金短缺’‘缺口太大’‘預算不足’的牌子來取代房號,紀念開辦驛站時缺錢的窘境。”侯姝媛帶着記者在驛站一邊參觀一邊介紹。爲了省錢,陳啓程甚至跑到工地上蹲點半天,仔細觀察電焊工如何作業,然後連續幾晚在網上找相關視頻自學電焊技術,自己硬是把院子上的一個大鐵架焊了起來。

經過半年的努力,2013年7月,海口517驛站開業。沒鋪瓷磚的水泥地板被擦得鋥亮,色調明快的小裝修讓人覺得溫馨如家,40個牀位乾淨整潔,100輛自行車整裝待發。

夥伴變愛人,共圓青春之夢

驛站成立一個多月,生意慘淡,前來住宿、租車的旅客寥寥無幾。經過與多位騎友溝通,侯姝媛找到了原因。“遊客來之前大都在網上訂好自行車和住宿,我們幾乎沒做推廣,所以生意不好。”侯姝媛說。於是,她開始嘗試在各大網站論壇特別是騎行論壇上推薦自己的驛站。

“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起牀,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宣傳驛站,與騎友溝通交流,留下驛站的地址和自己的手機號碼。”回想起當初那段當“營銷員”的日子,侯姝媛依然覺得幹勁十足。

經過多次推介之後,生意開始有了起色,陸續有騎友過來租車住宿。“硬件不足,服務來補。”侯姝媛說,熱情周到的服務是驛站一大特色。因爲兩人都愛好騎行,熟知海南情況,能給每一位騎友提供詳盡的騎行攻略。驛站的名字很快在騎友中傳開,甚至韓國、哥倫比亞的友人都慕名而來。現在,驛站的牆壁上滿是可愛的塗鴉和旅客留言,由於來的客人太多,連天花板都被寫得密密麻麻。

在驛站的創辦過程中,侯姝媛發現身邊這個木訥的“理工男”動手能力強、人品好。而陳啓程覺得身邊這個“女漢子”有主意,能吃苦。共同的愛好,共同的事業,讓侯姝媛和陳啓程由夥伴變成了戀人,進而變成了夫妻。

現在“海口517騎行驛站”有500輛自行車,兩人在三亞還開了一家直營店,在文昌、博鰲等地有3家加盟店。說到新年打算,侯姝媛表示下一步將在環島騎行的中線和西線開5至10家驛站,到時候騎友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同時在跟旅行社洽談合作,擬推出騎行旅遊專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