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說說 > 空間說說 > 林海音經典短篇小說在線閱讀

林海音經典短篇小說在線閱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林海音經典短篇小說在線閱讀

林海音經典短篇小說在線閱讀

導語:林海音的作品十分豐富,包括小說、散文、雜文、評論、兒童讀物等多種體裁,而以小說創作爲主。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林海音經典短篇小說在線閱讀,希望你們喜歡。

林海音經典短篇小說在線閱讀

一、《看華表》

不知爲什麼,每次經過天安門前的華表時,從來不肯放過它,總要看一看。如果正擠在電車(記得吧,三路和五路都打這裏經過)裏經過,也要從人縫裏向車窗外追着看;坐着洋車經過,更要仰起頭來,轉着脖子,遠看,近看,回頭看,一直到看不見爲止。

假使是在華表前的石板路上散步(多麼平坦、寬大、潔淨的石板!),到了華表前,一定會放慢了步子,流連鑑賞。從華表的下面向上望去,便體會到“一柱擎天”的偉觀。啊!無雲的碧空,襯着雕琢細緻、比例勻稱的白玉石的華表,正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偉大的結合。她的背後襯的是硃紅色的天安門的牆,這一幅圖,佈局的美麗,顏色的鮮明,印在腦中,是不會消失的。

有趣的是,夏天的黃昏,華表下面的石座上,成爲納涼人的最理想的地方。石座光滑潔淨,坐上去,想必是涼森森的十分舒服。地方高敞,賞鑑過往漂亮的男女(許多是去遊附近的中山公園),像在體育場的貴賓席上一樣。華表旁,有一排馬櫻花,它的甜香隨着清風撲鼻而來,更是一種享受。

愛看華表,和它的所在地也很有關係,因爲天安門不但是北平(北京)的市中心,而且正是通往東西南城的要行。往返東西城時,到了天安門就會感覺到離目的地不遠了。往南去前門,正好從華表左面不遠轉向公安街去。莊嚴美麗的華表站在這裏,正像是一座里程碑,它告訴你,無論到什麼地方,都不遠了。

說它是里程碑,也許不算錯,古時的華表,原是木製的,它又名錶木,是以錶王者納諫,亦以表識衢路,正是一個有意義的象徵啊!

1961年11月5日

二、《換取燈兒的》

“換洋取燈兒啊!”

“換榧子兒呀!”

很多年來,就是個熟悉的叫喚聲,它不一定是出自某一個人,叫喚聲也各有不同,每天清晨在衚衕裏,可以看見一個穿着襤褸的老婦,揹着一個筐子,舉步蹣跚。冬天的情景,尤其記得清楚,她頭上戴着一頂不合體的、哪兒撿來的毛線帽子,手上戴着露出手指頭的手套,寒風吹得她流出了一些清鼻涕。生活看來是很艱苦的。

是的,她們原是不必工作就可以食稟粟的人,今天清室沒有了,一切榮華優渥的日子都像夢一樣永遠永遠地去了,留下來的是面對着現實的生活!

像換洋取燈的老婦,可以說還是勇於以自己的勞力換取生活的人,她不必費很大的力氣和本錢,只要每天早晨揹着一個空筐子以及一些火柴、榧子兒、刨花就夠了,然後她沿着小衚衕這樣的叫喚着。

家裏的廢物:爛紙、破布條、舊鞋……一切可以扔到垃圾堆裏的東西,都歸宋媽收起來,所以從“換洋取燈兒的”換來的東西也都歸宋媽。

一堆爛紙破布,就是宋媽和換洋取燈兒的老婦爭執的焦點,甚至連一盒火柴、十顆榧子的生意都講不成也說不定呢!

丹鳳牌的火柴,紅頭兒,盒外貼着砂紙,一擦就送出火星,一盤也就值一個銅子兒。概子兒是像桂圓核兒一樣的一種植物的實,砸碎它,泡在水裏,浸出黏液,凝滯如膠。刨花是薄木片,作用和榧子兒一樣,都是舊式婦女梳頭時用的,等於今天婦女做發後的“噴膠水”。

這是一筆小而又小的生意,換人家裏的最破最爛的小東西,來取得自己最低的生活,王孫沒落,可以想見。

而歸宋媽的那幾顆榧子兒呢,她也當寶貝一樣,家裏的一爛紙如果多了,她也就會攢了更多的洋火和榧子兒,洋火讓人捎回鄉下她的家裏。榧子兒裝在一隻妹妹的洋襪子裏(另一隻一定是破得不能再縫了,換了榧子兒)。

宋媽是個乾淨利落的人,她每天早晨起來把頭梳得又光又亮,抹上了泡好的刨花或榧子兒,膠住了,做一天事也不會散落下來。

火柴的名字,那古老的城裏,很多很多年來,都是被稱作“洋取燈兒”,好像到了今天,我都沒有改過口來。

“換洋取燈兒的”老婦人,大概只有一個命運最好的,很小就聽說,四大名旦尚小云的母親是“換洋取燈兒的”。有一年,尚小云的母親死了,出殯時沿途許多人圍觀,我們住在附近,得見這位老婦人的死後哀榮。在舞臺上婀娜多姿的尚小云,喪服上是一個連片鬍子的臉,街上的人都指點着說,那是一個怎樣的孝子,並且說那死者是一個怎樣出身的有福的老太太[]。

在小說裏,也讀過惟有的一篇描寫一個這樣女人的戀愛故事,記得是許地山寫的《春桃》,希望我沒有記錯。

1961年11月4日

三、《秋的氣味》

秋天來了,很自然的想起那條街——西單牌樓。

無論從哪個方向來,到了西單牌樓,秋天,黃昏,先聞見的是街上的氣味。炒栗子的香味瀰漫在繁盛的行人羣中,趕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蘭號的夥計正在門前炒栗子。和蘭號是賣西點的,炒栗子也並不出名,但是因爲它在街的轉角上,首當其衝,就不由得就近去買。

來一斤吧!熱栗子剛炒出來,要等一等,倒在籮中篩去裹糖汁的砂子。在等待秤包的時候,另有一種清香的味兒從身邊飄過,原來眼前街角擺的幾個水果攤子上,啊!棗、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發出來的。沙營的葡萄,黃而透明,一出兩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號。京白梨,細而嫩,一點兒渣兒都沒有。“鴨兒廣”柔軟得賽豆腐。棗是最普通的水果,朗家園是最出名的產地,於是無棗不郎家園了。老虎眼,葫蘆棗,酸棗,各有各的形狀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樁兒的才更甜。海棠紅着半個臉,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紅色的牙齒。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熱栗子和一些水果,從西單向宣武門走去,想着回到家裏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點光亮,家人圍坐着剝食這些好吃的東西的快樂,腳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後響起了噹噹的電車聲,五路車快到宣武門的終點了。過了絨線衚衕,空氣中又傳來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兒衚衕口兒上,那間低矮窄狹的烤肉宛上人了。

門前掛着清真的記號,他們是北平許多着名的回教館中的一個,秋天開始,北平就是回教館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門口招呼座兒,他的兩個身體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現出口教青年精神的兒子,在一旁幫着和學習着剔肉和切向的技術。炙子上煙霧瀰漫,使原來就不明的燈更暗了些,但是在這間低矮、煙霧的小屋裏,卻另有一股溫暖而親切的感覺,使人很想進去,站在炙子邊舉起那兩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給人格外親切的感覺。它原來只是一間包子鋪,供賣附近居民和路過的勞動者一些羊肉包子。漸漸的,烤肉出了名,但它並不因此改變對主顧的態度。比如說,他們只有兩個炙子,總共也不過能圍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黃昏,一批批的客人來了,坐也沒地方坐,一時也輪不上吃,老五會告訴客人,再等二十幾位,或者三十幾位,那麼客人就會到西單牌樓去繞個彎兒,再回來就差不多了。沒有登記簿,他們卻是絲毫不差的記住了前來後到的次序。沒有爭先,不可能插隊,一切聽憑考大的安排,他並沒有因爲來客是坐汽車的或是拉洋車的,而有什麼區別,這就是他的公平和親切。

一邊手裏切肉一邊嘴裏算賬,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藝術。一碗肉,一碟蔥,一條黃瓜,他都一一唱着錢數加上去,沒有虛報,價錢公道。在那裏,房子雖然狹小,卻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並不多,但他給你的是誠樸的感覺,在那兒不會有吃得意氣這種事發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節變換的氣味的,就是牛羊肉的羶和炒栗子的香了!

1961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