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簡介資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簡介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簡介資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簡介資料

導語:因爲疫情在家的時候讀了這本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也對生活中毫無責任的“生命之輕”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是是由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簡介資料,以供大家需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簡介資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LE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英文譯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作者米蘭·昆德拉最負盛名的作品。

小說描寫了托馬斯與特麗莎、薩麗娜之間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說,小說從"永恆輪迴"的討論開始,把讀者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

內容簡介

本書描述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本書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在任何慾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着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年輕,以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本書探討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種媚俗。

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托馬斯是一個外科醫生,因爲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因此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衆多的情婦。有一天他愛上一個餐廳的女侍--特麗莎,他對她的愛違反了他制定的原則,甚至娶她爲妻,但是托馬斯靈肉分離的想法絲毫沒有改變,依然遊移在情婦之間,對全心愛他的特麗莎是一種傷害。特麗莎經常在極度不安的夢靨中醒來,經常猜忌與懷有恐怖想象。 此時捷克政治動亂不安,在蘇黎世一位權威醫生希望托馬斯去那裏發展的呼喚下,兩人於是決定去那裏生活。但是面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丈夫仍然與情婦私通,特麗莎決定離開,回到祖國。但是命運與抉擇讓托馬斯回去找她,此後兩人沒有再分離。他們意識到在一起是快樂的,是折磨與悲涼裏的快樂,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負擔。後來他們死於一場車禍。

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曾經是托馬斯的情婦之一,也是特麗莎妒忌的對象。薩賓娜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任而輕盈的生活。她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衆的媚俗行爲,但是這樣的背叛讓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於虛無當中。弗蘭茲是被薩賓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爲她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婚姻與忠誠,但是由於薩賓娜的背棄,讓弗蘭茲發現自己過去對於婚姻的執着是可笑的,純屬多餘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對於母親理想的投射。離婚後,自由自立的單身生活爲他生命帶來新的契機,並且瞭解薩賓娜只是他對革命與冒險生活的追隨。後來他與他的學生相戀,在實際參與一場虛僞遊行活動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學生旁邊。一場突然搶劫中,弗蘭茲因爲想展現自己的勇氣而蠻力抵抗,卻遭到重擊,在妻子的陪伴下,無言的死於病榻上。本意: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

創作背景

昆德拉從一兩個關鍵詞以及基本情境出發構成了小說的人物情節。他以一個哲人的睿智將人類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學的高度加以考慮、審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與性愛兩個敏感領域,並初步形成了"幽默"與"復調"的小說風格。昆德拉更關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學是在沒有人物、沒有境遇的條件下進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開始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裏:在沒有永劫迴歸的世界裏,生命存在之輕。

作品影響

電影《布拉格之戀》

該書於1988年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由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導演,丹尼爾·戴-劉易斯,茱麗葉·比諾什,和麗娜·奧琳(Lena Olin) 主演。該書的改編電影獲得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提名,1988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英國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