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評價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評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評價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評價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爲背景的故事。 因爲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揹着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着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評價

內容簡介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撒哈拉的故事當地相識朋友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透露出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麪對困難的堅定。由十幾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後,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章,從此之後,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爲背景的故事。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在她的筆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變得豐富多彩。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輕鬆地講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沙漠的新奇、生活的樂趣,千瘡百孔的大帳篷、鐵皮做的小屋、單峯駱駝和成羣的山羊。書中無論是荷西把粉絲當做雨來吃,還是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去海邊打魚、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都滲透着彼此間濃濃的溫馨的愛意。

作品鑑賞

創作中的語言藝術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語言是具有三毛特色的。她的散文語言自然、清新、樸素。她能真實而具體地感受到寫作對象所感受到的一切,對其行爲動作進行白描,或用精煉的對話來還原場景,以她細膩、敏銳、準確的感知力,準確把握住寫作對象的特點並注入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三毛的文字就有了一種令讀者忘我而入境的感染力。

讀《撒哈拉的故事》,彷彿是在與三毛進行一次心靈對話,好似在聽朋友講述動人的故事、深刻的感悟、時而無羈的快樂,令人如入其境。《結婚記》中,三毛向讀者講述她與荷西登記結婚的情景:“我伸頭去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藍襯衫,大鬍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藍色。”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感覺。

三毛用了一個“伸”這個很有意味的動詞,強化了她單純活潑的性格。接下來一個“好”單獨成句,使舒緩的語調改變了節奏,與靈感突發的感覺相得益彰。隨後她對裝扮自己的動作做了弱化處理,我找了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雖然不是新的,但它有一種樸實優雅的風味。

鞋子仍是一雙涼鞋,頭髮放下來,戴上一頂草編的闊邊帽子,沒有花,去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帽子上,沒有用皮包,兩手空空的。“這段描寫除了簡單的動作”找、戴、拿、別“以外,如果沒有前面她交代的是一次結婚外,這與週末出遊又有什麼不同呢?她在自我欣賞着,她認爲結婚是自己的事,自己感覺好最重要。這也很容易看出她的個性。該書中每一篇文章都不求深刻,這就是很多人思考的,爲什麼樸素通俗的詞彙在她的筆下就可以如此閃爍着光芒

三毛用語講求淺顯,該書中很難找到生冷怪癖的字眼和拖沓繁長的句子,用詞簡單,盡顯優雅的色彩。這裏所謂的“色彩”,就是三毛獨有的個性魅力,這使她的語言脫離膚淺,上升爲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方式。三毛透過《撒哈拉的故事》告訴我們,她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是一段尋找生活的真諦,追求生命超越的心路歷程。

修辭分析

《撒哈拉的故事》散文集裏面的每篇散文的開頭幾乎都有一個語言環境限定了整篇文章的語調、環境、氛圍。在這樣的限定下,散文的語言表達就受到了一定限制。比如說《素人漁夫》這篇描寫的是三毛和丈夫荷西在經濟週轉不靈的情況下,爲了維持生計,自己下海捕魚買魚的事情,這也是夫妻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中的一些幽默風趣之處的再現。

在這樣的環境的限定下,整篇散文這個故事情節都是圍繞着夫妻的對話展開的,只能採用一種平和、輕快、率性浪漫的表達方式。再如《哭泣的駱駝》,整體上都是一種極度悲涼的氛圍,這裏就不能適用一種明快、歡樂的表達方式,否則就與整篇文章的基調不適應,三毛在此就巧妙地運用映襯的表達手段,通過對周圍景物的一種淒涼感的細緻描繪,烘托了游擊隊領袖巴西里被自己人出賣,他的妻子沙伊達,那個受過高度文明教育的可愛的沙漠女子,卻被誣衊說她出賣了她自己的丈夫而被欺凌至死的一種無限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