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爲了和平》抗美援朝70週年觀後感心得推薦

《爲了和平》抗美援朝70週年觀後感心得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3K 次

《爲了和平》抗美援朝70週年觀後感心得推薦

《爲了和平》抗美援朝70週年觀後感心得推薦

導語:《爲了和平》抗美援朝70週年觀後感心得有哪些?由一系列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而再度喚起人們對逝去歲月的回味和懷想,其深遠價值並不限於歷史記憶,更與中國未來構成密切關聯。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爲了和平》抗美援朝70週年觀後感心得,大家快來看看吧。

《爲了和平》抗美援朝70週年觀後感心得推薦

篇一:

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爲所欲爲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說,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恆遠。

八集政論片《長征》,其傳遞的深遠影響遍及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奮的是,一度將“抗美援朝”改成“朝鮮戰爭”的小插曲,又在《長征》政論片中得到恢復。正由於風向轉變,因此,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已開啓“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記憶時刻再獲重視之際,就相關影響做一回顧,其主旨顯然意向深遠。情況很清楚,曾令國人熱血沸騰的血與火的壯麗圖景由一系列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而再度喚起人們對逝去歲月的回味和懷想,其深遠價值並不限於歷史記憶,更與中國未來構成密切關聯。

自鴉片戰爭以來便留給世人的中國孱弱可欺的形象因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殘酷血戰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戰爭的最終結果則拉開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儘管已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可泯滅無數記憶,但這場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和重新勾畫世界政治版圖的由兩個大國在二戰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則永遠也不能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模糊。如果能將美國在朝鮮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後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所取得的輝煌勝利加以比較,志願軍官兵在朝鮮戰場所展現的氣吞山河的英雄主義精神着實令人蕩氣迴腸,激動不已,而其屢屢創造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則更可爲未來解決相關爭端提供有益的啓示。

抗美援朝重繪世情

在總結中國自1840年以來開始的追求國家解放和民族獨立的艱辛歷程時曾指出:一百多年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帝國主義國家先後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除贏得對日作戰這唯一一場民族戰爭的勝利外,其餘的對外戰爭皆以簽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結束。然而,即便這唯一一場勝利,也不被西方承認;因爲在他們看來,日本是被美國主導的太平洋海戰和隨後投擲的原子彈制服,中國在二次大戰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發揮的重要作用因積貧積弱的往昔紀錄而不被普遍承認。正因爲揹負着倍受欺凌的屈辱歷史,以致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當時人口規模已達五億的新中國的傲然獨立並沒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對比即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開端,相反,她再次被視作可輕易予以扼殺的對象。美國公然作出的全面捲入朝鮮內戰並將其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從而對中國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的戰略安排無疑是其蔑視中國主權和安全並企圖隨意凌辱中國的驕狂姿態的真切體現。

然而,具有超凡的軍事膽魄和洞微悉見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國統帥不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鮮的驚人決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無畏又多謀善斷的將士更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變幻莫測的戰略戰術而使得這場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非對稱戰爭結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結果;能有效對抗在裝備、補給等各方面遠勝自己上百倍且訓練有素的強大美軍並最終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國地位。

可以認爲,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爲所欲爲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說,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恆遠。很難設想,如沒有朝鮮戰爭所充分體現的中國人的勇氣和戰力,英國會心甘情願的放棄對有東方明珠之譽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爲了並不太知名的馬爾維納斯羣島的控制權,英國不惜對阿根廷發動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戰,並因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至今仍舊將該羣島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誇張地斷言,香港與澳門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相繼順利迴歸,在相當程度上是得益於從表面上看與其沒有直接關係的抗美援朝的潛在影響的。

抗美援朝與港澳臺有牽連

然而,中國努力近七十年的兩岸統一問題卻至今沒獲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儘管大陸爲落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島內政局卻出現了加速走向分裂的趨向;始終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以爲,只要引進一些先進武器,然後再得到某國安全保障的承諾,其就可以在對抗祖國統一的道路上放心大膽地走下去而不必有任何顧忌。

其實,建立在如此判斷基礎上的政策制定不僅淺薄無知,同時更是對臺灣民衆命運的不負責任。近七十年前,中國剛剛結束長達一個世紀的持續戰亂,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綜合國力較之美國何止是霄壤之別;但經過全國解放後的多方面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較之當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與美國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則更是大爲縮短。過去,爲新生的共和國不被扼殺,中國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出兵朝鮮,而在如今能力已完全具備與任何強國打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的情況下,其又焉能不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而阻遏“臺獨”並走向統一?!

坦率而言,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臺海戰爭之所以始終沒有啓動,並不是因爲中國在某國可能干預的壓力下而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對臺灣民衆切身利益的維護纔是大陸在對臺動武的問題上投鼠忌器的根源所在;然而,如果自己的國土面臨着被分割或兩岸統一的目標因臺灣當局的堅決抵制而遲遲不能實現,那麼,即便讓中國再接受一場比朝鮮戰爭更殘酷、破壞性更嚴重的由兩岸內戰演變成中外之間的新戰爭,中國都不僅將坦然承受,而且有充分的信心實現既完成統一大業同時又有效抵禦外來干涉的既定目標。抗美援朝的積極意涵適用於臺灣。

篇二:

這幾天在看抗美援朝記錄片,被志願軍的精神和犧牲深深得感動着,他們確實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爲了祖國的和平,很多人永遠的留在了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牀單死去的傷員,那些一聲都不敢發出痛呼的傷員,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鮮活的在我的腦袋中來回浮現,幾乎數次淚流滿面,最近我經常跟父親爭論,爭論人性中的自私,爭論天下皆爲利,兩個人爭來爭去,現在我真爲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覺得欣慰的是,我說我愛我的祖國,愛這個社會,即便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很多現象都不值得去愛,但是,我們的父輩用自己的鮮血爲我們換來現在的生活,我有什麼資格不去愛她,與守護她呢,我的祖國人們勤勞,勇敢,聰明,努力,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們呢?

父親老是說覺得活着真沒有意思,又說他活的也夠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親說這樣的話至子女於何地,不懂現在的生活這樣富裕,這樣平穩,爲何老是覺得活着沒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點懂了,父親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爺是烈士,他的爸爸從小就被日本人綁在吊繩上要他說出三爺的下落,父親因爲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驕傲,從小接受的都是這種精神,他的父輩的犧牲是爲了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爲了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活着,所以在父親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這種大無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爭執,我說的人性中的自私和涼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嚮往那樣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親這一輩子沒有當兵,爺爺死的早,家裏沒有壯勞力,他作爲家裏最大的孩子,必須和奶奶頂起這個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寧,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軍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錢,不在乎他現在吃什麼東西,住什麼房子,在家人輪番勸說和洗腦下,孤獨的支撐,倔強的站着,這就是我的父親,你說他傻麼?不,那些爲了抗戰勝利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信仰支撐着,纔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個多麼寶貴,而我一度想要去改變他,再一次爲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

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快的我們早就不提革命前輩,早就沒有了犧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趨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想多掙點錢,多兩套房子,無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我的話,我會二話不說的獻上我的生命。

篇三:

《決戰朝鮮》是一本好書我剛剛看了一本好書,題目叫《決戰朝鮮》。我爲什麼看這本書呢?原來,在2010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在接受中國網和網易的採訪時提出,要隆重紀念抗美援朝戰爭。我本人一直對抗日戰爭的話題很有興趣,有了這個新聞後,也開始關注抗美援朝戰爭了。

我注意到,軍事科學院的羅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紀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應該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的機會弘揚我們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這些老同志說得非常好,說我們不怕死亡,但是我們怕被遺忘。

其二,羅援說,俄羅斯有《軍人地位法》,德國有《軍人地位法》,美國有《軍人福利待遇法》[]。我覺得不管是現役軍人、預備役軍人還是退役軍人,以及其家庭成員,他們在社會上處於什麼樣的法律地位、他們應該享受什麼樣的待遇、應該得到什麼樣的福利,這些還沒有一個非常規範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爲軍人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們軍人要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召喚,要用我們的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於這一種特殊的義務,那麼就要享受一種特殊的待遇。

其三,羅援說,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當我談六十週年的時候,我們就設想這些老同志當時是十五歲參軍,那麼現在也七十五歲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們當時的志願軍、小戰士,他去的時候如果是十五歲,現在也都是七十五歲,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時間對他們也是非常珍貴的,我覺得應該抓緊時間給他們一種褒獎,對他們的歷史給予一種肯定。特別是抗美援朝,我覺得這場戰爭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地領導的一次對外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打出了我們的國榮、打出了我們的軍威,大長中國人志氣。當時我們面對的是誰?我們面對的是比八國聯軍多出一倍的十六國聯軍,我們把十六國聯軍打敗了。在這場戰爭中,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志氣,形成了一種志願軍的精神。

我查詢了一下新華社的報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週年紀念日。這場戰爭,是一場偉大的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於危急關頭,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黨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以彭德懷同志爲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百萬中華優秀兒女先後入朝作戰,創造了震驚世界的英雄業績。剛剛獲得解放的中國人民,萬衆一心、節衣縮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線。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終於同朝鮮人民一起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圖謀,保衛了新中國,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不僅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戰爭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以上都是官方的報道。我看了李峯先生的著作後,對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來,我對抗美援朝是有誤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看過一本日本人寫的圖書。他們分析:“中國如果不出兵朝鮮,美國人不會打到中國去。中國出兵朝鮮,給本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而且,是在幫助蘇聯與美國爭奪在亞洲的勢力範圍。”

看了李峯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變了看法。李峯寫的《決戰朝鮮》一書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飽滿的激情、翔實的史料,全景式再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歷史。而且,作者李峯爲了寫《決戰朝鮮》參考了大量圖書,這種認真做學問的態度令人欽佩。

我非常喜歡這本圖書,我固執地認爲:“書如其人。”這個意思就是:書寫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好人。我父親是盧溝橋事變後參加八路軍的,全國解放後他就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工作。我從小見過的作家多了去了。本書責編陳智富先生告訴我:“確實‘書如其人’。李峯是一個隱士,淡薄名利,爲人低調。這次《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將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簡介,便於讀者對作者及創作情況有進一步的瞭解。”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