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抗美援朝團課心得體會

抗美援朝團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抗美援朝團課心得體會

抗美援朝團課心得體會

導語:如果說,戰亂紛飛的崢嶸歲月裏,捨生忘死、奮勇殺敵是軍人價值的最好體現,那麼和平年代裏,默默奉獻是軍人最好的寫照。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抗美援朝團課心得體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抗美援朝團課心得體會

篇一:

雨紛紛,那透明如繡花針的細雨斜斜地交織着,給嫩綠的世界籠上一層薄薄的雨露。一切是那麼的美麗,生機勃勃,讓人燃起生的希望,我們的中國志願軍個個昂首,爲友誼而戰鬥。

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是志願軍們用那堅實身軀擋住了那如雨般的子彈。是朝鮮人民雪中送炭,爲了志願軍們和敵人同歸於盡……他們都是親人啊!

當敵人獰笑着,一步一步逼近他們時,那淺淺的綠色卻聞風不動,堅守陣地,寧可同歸於盡,玉石俱碎也要背水一戰!

夜幕降臨,四處一片的寂靜,志願軍們渾身充滿了戒備的味道,“殺————!”響亮的喊聲在夜色中遠遠地傳開來,衝破雲霄。敵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戰爭而嚇得氣勢折了半截,領頭軍痛苦地呻吟一聲,倒在地上滾來滾去,身子痛楚地縮成一團...憤怒的朝鮮士兵和志願軍們舉着槍拼了命的拼殺,子彈沒了,上刺刀,手都麻了眼也紅了!有的赤手空拳也能迎戰!敵軍的叫聲悽慘得哪怕老虎聽了也掉眼淚!

大家定以爲俘虜就是會被虐殺,可是啊,周總理卻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採取急救措施!”於是,高級軍醫從中國的各地來到了碧潼,還在這裏建設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救活了數不清的人。

我軍有一次俘獲了一名美軍飛行員,醫生髮現他受了重傷,急需輸血,於是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戰俘總醫院。總醫院趕緊從國內調運血漿,有一些中國志願軍還獻出了自己的鮮血,並且救活了這名美軍飛行員。

俘管處特別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宗教習慣,使戰俘們能過聖誕節、感恩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等。尤其是過聖誕節和春節的時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當俘虜的親屬知道後都不停地感謝着中國軍人。看看,這就是中國人的肚量。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併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大又堅強! 雨越下越小,我靜靜地聽着雨的結尾曲,墳前的嫩綠 取代了荒涼,綠色的藤纏絡着大理石,路上行人的表情有的 莊嚴,有的看到了生機而微笑着。

是啊,我真驕傲我是個中國人!

篇二:

尊嚴不是無代價的

李峯的《決戰朝鮮》令我感慨萬千。

我們無法計算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的意義。

每當談到抗美援朝戰爭,現代社會的輿論就充滿複雜。我們爲何而戰?長眠在朝鮮凍土中的中華兒女,國家的利益和戰略緩衝,進入中國臺灣海峽的第七艦隊,今天朝鮮對我們的態度,贏得世界的尊重,鐵幕下的飢餓,軍人的忠誠與勇敢,韓國的繁榮,軍隊轉變爲國防的象徵,價值觀的轉變,出色的戰術,千變萬化,令人無法評價。

而在那萬花筒般的文字深處,我所看到的只有兩個字—尊嚴。

在日本,我閱讀了大量關於甲午戰爭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戰爭爆發之前,日軍不但沒有打到山海關的思想準備,甚至沒有打過鴨綠江的作戰計劃!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日本人雖然知道它的軟弱,幾百年前豐臣秀吉在大明的炮聲中憂病而死留下的恐懼,依然使日本邁不開侵略的步伐。

是誰讓日本軍隊殺進了中國? 日本人的記載有些荒唐—因爲在平壤繳獲了葉志超丟棄的大量裝備,日軍士氣大振。清軍陸軍的行營炮和連發槍比日軍的裝備還要先進,卻一觸即潰,令日軍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然而,他們還是遵令在鴨綠江停了下來,並沒有敢輕易渡江。

這時,對岸卻來了一支清軍騎兵—這就是所謂的“八旗鐵騎”了。日軍只有三十人的先鋒部隊隔江開槍射擊,並且就地準備掘壕防守。不料清軍幾百人的馬隊立即蜂擁而逃,丟盔棄甲!於是日軍小隊長就自作主張渡江追擊,後續的日軍隨即跟上。

違抗命令如何?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確切地說,這些違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發現了一個事實。

從那一刻,中國的尊嚴,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經蕩然無存了。

從那一刻,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種子已經發芽。只要中國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懲支那”,因爲,在日本人眼裏,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根本不配有“尊嚴”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這樣,在作爲盟軍的美國人眼中又是如何?電影《海鷹》裏面有一個美國兵用手電筒在國民黨軍官臉上照來照去的情節,那完全真實。在蘭姆迦的軍營裏,中國的將軍受到的就是這種待遇。包括中國軍隊的統帥蔣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稱他爲“花生米”。

中國臺灣的朋友講,美國人的驕橫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強的蔣介石也無法忍受,乃至派蔣經國砸了美國在臺北的辦事處,然後託詞暴民所爲,賠錢了事,爲的就是出一口氣。

也只能出一口氣,還是要賠錢的。蔣老先生並非不愛國,他沒有辦法,誰叫國民黨的軍隊一個師讓日本人一個營追着跑呢? 那個時候,中國人沒有尊嚴。

有人說,尊嚴有什麼用?爲了這個尊嚴在朝鮮失去了幾十萬人命呢。

沒有正常人喜歡戰爭,特別是中國人,中國人從來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尊嚴,不是一種輕飄飄的感受,不是一種帝王的享受[]。尊嚴是用事實宣告,中國,真的不再那樣輕易被征服了。

沒有尊嚴的國家,就是在引誘他人入侵、蹂躪的國度。古人云,“天與之財,不取不吉”。這是歷史上不能改變的事實。抗戰前中國不是沒有軍隊,幾百萬呢。中國也不是沒有愛國者,孫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凱在死去的時候也自負地哀嘆—“爲日本去一大敵”。但是,人家還是來了。因爲知道你中國好欺負,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們尊重爲自由而犧牲的勇氣,而我們也知道,平等自由這回事,是有尊嚴的人、有尊嚴的國家之間的事情,所以,在朝鮮這塊土地上,我們宣告的,就是我們有這樣的權利。

美國人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立了一座朝鮮戰爭紀念碑,在紀念碑上寫的話是“自由不是無代價的”,它的含義是: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或者在越南戰爭等各地戰死的美國兵,包括“二戰”中在歐洲、在太平洋各島戰死的美國兵,他們是爲自由而犧牲的,也就是說,美國今天能有一個自由的社會是得益於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戰爭打完之後,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到中國來侵佔一個縣城。跟中國講條件。抗美援朝戰爭爲我們贏得了尊嚴,也讓我們擁有了享受和平的權利。從那以後,直到今天,對中國動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慮重重的事情。

爲我們這些普通人贏得了和平的權利,志願軍的犧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個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國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爲對中國發動戰爭而死的外國人。志願軍的血,爲我們這些普通人而流。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犧牲者,與青山同碧。

我們應該感激。

人們常常忽視已經到手的東西,那麼,爲了不讓我們在得到之後忘記,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單紀念朝鮮戰爭的死難者,也紀念抗日戰爭和歷次衛國戰爭中的犧牲者,那碑文或許就應該是: “尊嚴不是無代價的!”

這部《決戰朝鮮》,我以爲,就是爲這些犧牲在朝鮮的中國軍人,在我們心底樹起這樣一座紀念碑。感謝作者的辛勤勞動。

篇三: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並肩作戰。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歷時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抗美援朝的勝利是中國在近百年被凌辱的歷史上反抗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偉大的勝利,是百年來對外戰爭從未有過的輝煌勝利,又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共 產黨的凝聚力,自鴉片戰爭後百年來喪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從此得到了恢復。不誇張地說,抗美援朝戰爭當之無愧地成爲中華民族走向歷史復興的重要心理支撐點。

朝鮮戰爭即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中國人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它熱愛和平,但決不能容忍別人強加於自己的威脅和侵略。新中國誕生剛剛一年,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將軍事分界線重新推回到“三八線”,使舉世爲之震驚。這個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遠東及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戰爭中更是涌現出大批的英雄,他們的英勇事件充分表現出一名中國軍人,一名共 產黨員應有的高貴品質。無論是爲了掩護隊友被烈火焚燒致死而一動不動的邱少雲,還是爲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怒吼的機槍。亦或是戰死在前線的共和國長子毛岸英,他們的行動深深的感染着我們。抗美援朝戰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着重大意義,抗美援朝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各項社會改革運動的進行。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這是中國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付出重大犧牲換得的。而且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人民軍隊的建設。也進而保衛了祖國邊疆以後不受侵犯。對軍隊的發展也有着重大的意義。

再次聽老師講起抗美援朝的種種心中總是充滿着崇敬之情。相信這份崇敬會伴隨我走過一生,這是對中國志願軍的崇敬,更是對黨和國家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