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清明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清明放風箏(一)

清明放風箏

文/張笑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媽媽一起去江濱公園放風箏。

我挑了一個帶有小女孩圖案的粉紅色風箏,媽媽也挑了一個綠色帶有小貓圖案的風箏。媽媽說:“我們來個比賽,看一看誰的風箏放得高。”我說:“好啊!”

我和媽媽來到綠地上。我放了線,就拿起風箏快速地跑了起來,可是還沒跑幾步風箏就落地了,由於線太長,我被絆了一跤,摔了個狗啃泥,氣得我火冒三丈,把風箏扔在草地上。媽媽看見了哈哈大笑,說:“象你這樣,風箏永遠放不高。”我服氣地說:“我一定會把風箏放起來的。”我又拿起風箏開始放起來,這次我把線放短了,開始跑起來,線太短了,風箏根本放不起來。我換了一種方法,我用左手託着纏線柄,另一隻手拽着線,站在遠遠的地方,然後一隻手鬆開,風箏就凌空飛起,我飛快地跑着。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媽媽看見了說:“放得真高!”我得意地看着媽媽放風箏,媽媽的風箏低得只過頭頂。媽媽說今天的比賽我勝利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清明節的好天氣給了我一份好心情,我像是一隻五彩的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享受着春風,沐浴着春光,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清明放風箏(二)

文/陳嘉瑞

民間有“清明”期間放風箏的習俗。

大約在2000年前,春秋時的墨翟用木料做成一種鳥,叫“木鳶”。鳶是鷹的一種,說是木鳶,就是用木料做成、能在天上飛、形狀像鳶的一種器物。據說當時墨翟研製木鳶時,用了3年才成功。這就是人類最早的風箏。當時這個木鳶並不是用於娛樂,而是用於軍事上的釋放信號或傳遞書信等。後來紙發明了,人們就改用紙來做,就叫“紙鳶”。到了唐代的時候,有人開始在紙鳶上安裝了一種竹弦,紙鳶放飛到空中以後,憑藉空中強大的風力,竹弦能發出古箏一般的聲音,所以人們就叫紙鳶爲“風箏”了。唐人高駢就有一首《風箏》的詩:“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風箏成了人們戶外娛樂的一種工具。

宋人有個叫周密的,寫有一本書叫《武林舊事》,裏邊記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同在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裏,也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從時序上講,清明是春分過後、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天地間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大自然顯出一派勃勃生機,一切都是上升的。地氣上升,溫度上升,揮發上升。於這個季節放風箏,空氣中也似乎有着更多的浮力。人們在這風和日麗的日子,家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競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即是相互觀摩、評比各家風箏的好機會,又是人們呼吸春天氣息、享受大自然恩賜、鍛鍊身體的好時光。裴星川有詩云:“賣花聲裏過清明,絲雨片風寒暖輕。好趁新晴殘照裏,綠柳村外放風箏。”李漁有詩云:“楊柳風高春已分,紙鳶頭上亂紛紛。賽人全仗丹青力,放作天邊五彩雲。”都是說春分過後、清明到來前後放風箏的事。至於在清明放風箏的人文含義,有民俗學者認爲,人們清明放風箏主要是爲了懷念故去的親友,所以在清明鬼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放飛於天,讓他們感受並接收到。民間也有另一種說法,說清明放飛風箏有放晦氣、祛病根的作用。家裏有久病的人,便製作風箏到郊外去放,疾病即可痊癒。按這個說法,空中落下的風箏,最好不要去撿,撿了會沾染晦氣。

清人高鼎有詩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放風箏是兒童們的最愛。明人徐渭寫偷放風箏的兒童:“偷放風鳶不在家,先生差伴沒尋拿。有人指點春郊外,雪下紅襖便是他。”有的兒童沒有風箏可放,便只有空羨別人的份。北宋王令的詩說:“誰作輕鳶壯遠觀,似嫌飛鳥未多端。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然而,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放風箏的,放風箏需要有風。孔尚任的一首詩說:“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風箏放不上天,兒童頹喪,恕罵天公不來風。只幾句詩,幾個頑皮而氣惱的村童形象便躍然紙上。這裏,也只有頑童口頭無忌,敢罵天公了。放風箏沒有風不行,風太大也不行,太大風箏會斷線。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過一個謎語:“階下兒童仰面看,清明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其謎底就是斷線風箏。說到斷線風箏,清女詩人陳長生的《春是信筆》寫得耐人尋味:“軟紅無數落成泥,庭前催春綠漸齊。窗外忽傳鸚鵡語,風箏吹落屋檐西。”還有同朝的女詩人駱綺蘭的《春閨》詩:“春寒料峭乍晴時,睡起紗窗日影移。何處風箏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而對於斷線風箏,金聖嘆態度更直白:“見人風箏斷,一樂也。”放風箏,無風不行,風向太亂也不行。周作人就有詩說:“鮎魚飄蕩日當中,蝴蝶翻飛上碧空。放鷂須防天氣變,莫教遇着亂頭風。”也算是經驗之談。魯迅當年曾粗暴地踩毀了弟弟躲在一旁辛苦偷做的風箏,是哪一個弟弟,就有些說不清了,也許就是周作人。

古時,男女出門放風箏,難免就要產生一些佳話。清人的李渙作有一書,其中記載了一醜一美的姊妹倆詹妍和詹強的故事。說兩姊妹分別在風箏上題了詩句,然後把風箏放掉。後來,拾到斷鷂的兩位相公前來求親,終於促成了兩對美滿姻緣。這是有書記載的,那些沒有記載、因爲男女郊外放風箏而相遇、相知而促成的佳話姻緣,不知又有多少。

風箏是現代飛行器的始祖,可惜中國人發明了風箏,飛機的發明卻成了外國人。那是一對美國人的萊特兄弟。其實五代的時候,北朝的齊宣帝就曾用風箏載人取樂,有一次竟然飛出5裏多遠。可惜的是昏庸的皇帝僅僅是取樂而已,同樣麻木的民衆也無人從中受到啓發,和飛機的發明擦肩而過。如今,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裏掛着一隻中國風箏,在它的旁邊寫着:“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其實,對中國這個在現代科技發明上幾近爲零的東方大國來說,幾千年來不是沒有發明的機會,而是受到了本國文化對整個世界研究方向的制約:西方文化首先研究的是自然界,而中國的東方文化首先研究的是人的精神界。

清明到了,到郊外放風箏、看風箏去。看飄飛了千年的風箏,飛出來的無限的春意。


  清明放風箏(三)

今年清明放假安排頗多爭議,我們一家三口就三個樣。我是從週六一直放到週三;天天是放週六週日和週三;奇奇是週六週日上班,休週一週二和週三。所以一直到了週三這一天我們一家三口才一起放假。

昨天在碧雲天酒店等着接人的時候,聽廣播說按照中國人的習俗,放風箏應該是在清明節,因爲春天來了,把一年的晦氣放出去。於是想起那年高手從廊坊給我們帶回來的風箏還在涼臺上幹放着,現在高手離去也快一年,不如將那風箏放了吧。

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明媚,偶爾會有風起,讓還沒有把風箏放到天上去的人有機會放飛。我們的風箏是一隻大蝴蝶,藍地兒,綠紅黃的花紋。一個菱形的龍骨,兩對翅膀和兩對尾翼,尾翼上還各有一個鳳尾,他們父子倆一會功夫就把零落的部件拼成一個漂亮的鳳尾蝶。風確實很適合放風箏,一會兒蝴蝶就飛上了天空,和沙燕、雄鷹、笑臉兒、飛機等等各式風箏一起在天空舞動。天天只興奮了一會兒就不愛玩了,問,答說:“這個太古老了,不刺激,我在學校放飛機模型的時候,那才叫過癮。”我笑着拍拍他的肩—因爲他現在已經比我高,撫摩他的頭對我已經開始有些難度了。我想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文化是要有一個過程的。

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風也小了,我們決定回去。因爲昨天和希希出去做衣服回來可能是太疲勞了,午睡醒來,末名地就產生一種慼慼惶惶的感覺,所以今天不想午睡了。正巧天天說想去國圖,我們就去暢春園食街坐了運通106去國圖,這種事情奇奇是不會參加的,他要繼續靜臥養生。

因爲是第二次來了,所以不似前一次那樣激動。我去主樓辦讀者證,天天因爲不足16歲,所以被擋在門外。我在機器上自助辦了證。出來和天天一起去少兒館,因爲和天天一起,被允許進入,要是單獨一個成人也是不被允許的。剛看了一會,一個圖書館工作人員大聲說:“哪些孩子和家長願意參觀成人區請和我來。”我和天天偷笑跟着一起進入了成人區,從四樓向下望去,直接看到二樓三樓,層次分明地陳列着書架和桌椅,那一刻倒有一種壯觀的感覺。參觀之後,按照要求我和天天又一起回到少兒區。一通折騰之後我已經沒有多少力氣坐下來看書了—何況大多數區域也沒有可坐的地方了。最後決定去人相對少的報刊區。直接去了對着門的那一個架子,我的目光一下定在那裏。居然是吉林農村金融,那是我們單位的雜誌,想當年我的好多文章都是發在那上面的。別樣滋味在心頭啊。

這時奇奇來電話問晚上吃紅燒雞翅的事情,娛樂也娛樂了,知識也知識了,該物質一下了。和煦的春風和和暖的春光中,我和天天象兩個小夥伴一樣,回家吃好吃的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