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中國士官三傑”之一蔡鍔

“中國士官三傑”之一蔡鍔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中國士官三傑”之一蔡鍔

“中國士官三傑”之一蔡鍔

一.人物簡介

蔡鍔,原名艮寅,字鬆坡,湖南寶慶(今邵陽)人,1882年12月18日出生。父蔡正陵,農民,兼做裁縫。母王氏。家世寒微。

二.生平經歷

鬆坡從小穎悟,聰明過人。6歲讀書,13歲即考中秀才,一方傳爲佳話。15歲在2000名青年材俊(僅招收40名)中脫穎而出,考入設立於省會長沙的時務學堂。這對他的一生具有決定性影響:就在這裏,他認識了梁啓超。

湖南雖處內陸,原本閉塞保守。卻因出了個曾文正公,開了一代風氣,人才鼎盛,思想開明。戊戌變法時,湖南巡撫陳寶箴(曾氏門生故吏,寅恪先生祖父)是方面大員中唯一公開支持維新者。時務學堂,由其子陳三立協同譚嗣同、黃遵憲、熊希齡、唐才常、皮錫瑞等精英合力開辦的,旨在培養維新人材。學堂的中文總教習,就是年方24歲,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一代天驕梁啓超。

時務學堂開辦之後,兩年間共招考三次,錄學生200餘名。蔡鍔是同學中年齡最小的,所謂“白帽輕衫最少年”。成績卻很出色,與李炳寰、林圭並稱爲三大高材生。梁啓超對他特別賞識,勤加扶掖點撥,師弟之間建立了歷久彌堅、終身不逾的深厚感情。

戊戌政變發生後,陳寶箴去職,時務學堂被停辦。鬆坡先後到武漢、上海、日本,輾轉求學。1900年回國參加唐才常在武漢組織的自立軍反清起義,事泄失敗,師友多人遇難。鬆坡倖免,但受到強烈刺激,乃改艮寅爲鍔;更不顧梁啓超等人的反對,下決心投筆從戎。次年再去日本,改學陸軍。

1904年10月,以優異成績在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與蔣方震、張孝準並稱“中國士官三傑”。冬天,回國服務,各方競相爭聘。那時的“海龜”,好象比於今遠爲稀缺,也更加走俏。

回國後,蔡鍔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擔任軍職,備受各方政要器重。

1906年,清廷在河南舉行新軍秋操演習,作爲軍界新銳,鬆坡奉令觀操,並充任中央評判官。就在這時,他第一次見到袁世凱。這兩個大佬的恩怨情仇,耐人尋味,活脫脫一對生死冤家。

1911年夏天,在雲南編撰出版重要軍事著作《曾胡治兵語錄》。7月,雲貴總督李經羲奏準朝廷任命蔡鍔爲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任命: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義爆發。

10月30日夜,昆明重九起義爆發。次日,昆明光復。11月1日,起義官兵組成“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蔡鍔衆望所歸,被推舉爲雲南都督。時年二十九歲。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建立。第二年10月,鬆坡奉調到北京,在中央政府擔任多項職務。當時,他對袁氏持理解、支持態度,試圖幫助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厲行統一和建設,反對孫中山動輒興兵。又主張軍人的“不黨主義”。期間,與恩師梁啓超過從甚密。

1915年下半年,袁項城利令智昏,帝制自爲的狼子野心漸露。對鬆坡,則一方面密加防範,一方面多方羈縻。他對左右親信說:“此人之精悍,遠在黃興及諸民黨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鬆坡已看穿此公的鬼蜮伎倆,不爲所動,另有盤算。但他是一個智深勇沉、勁氣內斂的人,虛與委蛇,不動聲色。

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帝位。19日,蔡鍔擺脫監視,歷盡艱辛,間關萬里,抵達舊治昆明,與雲南督軍唐繼堯等決策反袁,先禮後兵。先通電規勸。但袁氏泥足已深,不肯回頭。25日,蔡鍔、唐繼堯等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武裝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1916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四川,與袁軍進行堅苦卓絕的戰鬥。袁世凱人心喪盡,內外交困,做了83天可憐巴巴過乾癮的關門皇帝后,於該年6月6日一命嗚呼。次日,黎元洪就任大總統。中華民國國體得以保持,護國戰爭勝利。中央政府任命蔡鍔爲四川督軍兼省長。

但鬆坡因患當時還屬不治之症的喉結核,又戎馬倥傯,盡瘁國事,已經病體難支。視事未久,就向中央政府請假治病[]。8月9日,離開成都沿江東下,兩袖清風出夔門。月底到上海,隨即東渡日本,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治療。

1916年11月8日,再造共和的一代偉男蔡公鬆坡在日本逝世。時年三十四歲!

臨終前,口授遺電,由好友蔣方震、石陶鈞記錄代呈中央政府:

1.願我人民、政府協力一心,採有希望之積極政策;

2.意見多由於爭權利。願爲民望者以道德愛國;

3.在川陣亡將士及出力人員,懇飾羅、戴兩君(指在四川分別代理其職務的羅佩金、戴戡二人)覈實呈請恤獎,以昭激勵;

4.鍔以短命,未克盡力民國,應行薄葬。

數年前,有朋友出書,名之曰《常常感動》。我很不以爲然,覺得太過小資。起碼如我輩,是很難被什麼東東感動啦。但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鬆坡遺囑。不怕各位見笑,追念前賢,對照現實,在下嘗爲之感慨以至於有淚盈睫。

“中國士官三傑”之一蔡鍔

三.平生功業

奇才蓋世又一輩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曾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毛澤東一生何等事功。可他說,自己一生也就做了兩件事:驅蔣;發動文革。倒剛好是一破一立。

蔡鍔短暫的一生,建樹非凡。舉凡政治體制、憲政研究、軍事教育、治軍思想、詩詞對聯......,可述者甚多。

但最爲壯偉的功業,無疑是以下兩端:其一,領導昆明辛亥重九起義,光復雲南;其二,拒絕一切利誘,克服無數險阻,冒死犯難,發動領導護國運動,並親冒矢石,以重病之身在第一線指揮作戰,終於挫敗了神奸巨蠹袁世凱,粉碎了洪憲皇帝夢,讓千年帝制從此成爲歷史,再造共和,爲國民爭得了人格,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這些,大家應是耳熟能詳,無須在下細說。樑某隻挑一個剛好與鬆坡平生這兩件大事存在某種因果關係,極見此公眼力手段,又不大爲人所知、所注意的軼事,作爲註腳。以見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1913年,時任雲南都督的蔡鍔將調到中央政府任職。雲南帶兵將領謝汝翼、李鴻祥等,都對即將出現的遺缺很感興趣,躍躍欲試。但蔡鍔另有想法。他保薦時任貴州都督的唐繼堯回滇繼任。貴州“改土歸流”之後才設立行省,地狹民窮,一切惟雲南馬首是瞻。當時又流行本省人治理本省的說法和做法,唐、謝、李都是重九起義的中堅分子,又都是雲南人。以小易大,衣錦還鄉,唐繼堯當然喜出望外。可謝、李就不樂意了。李鴻祥更是向鬆坡力爭,說:唐已外任,就象已經出嫁的姑娘,應該向外謀求發展,不宜再回孃家爭權奪利。鬆坡知人甚深,不爲所動,並作好相應安排。結果,唐繼堯順利出任雲南都督,貴州都督亦由與蔡、唐有深厚淵源的劉顯世(黔人)繼任。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唐繼堯對鬆坡不能不有極爲深刻的感恩知己之感。袁氏老奸巨猾,樹大根深;試圖改變國體、帝制自爲時,氣焰熏天,不可一世,似乎已有必成之勢。唐繼堯其時已獲封開武將軍,授一等侯,唐父興高采烈,對袁氏感激涕零。唐儘可安富尊榮,南天獨霸,爲所欲爲。但他棄之不顧,毅然決然興兵護國;鬆坡逃離北京後輾轉進入雲南,毫不遲疑猶豫,足證蔡、唐二人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和感情的雙重基礎的。護國軍興,雲南獨立。貴州第一個相應。

鬆坡當年的棋子與伏筆,逐一發揮了作用。

鬆坡公忠體國,志向高遠,深謀遠慮,英華內斂,厚積薄發,事發必成。決非自我神聖欺世盜名眼高手低一事無成之徒可比。

四.特立獨行

孫中山號稱“國父”。國共兩黨或真或假都對他頂禮膜拜,固不待言。精明自負如阿扁,也不得不對孫維持一種表面上的禮貌。國民黨的亂臣賊子如宋楚瑜,首訪大陸,也跑去祭拜中山陵。真是盛矣隆矣,堂哉皇哉。

恕在下眼拙,我拿着放大鏡翻了不少典籍,實在看不出孫氏何以能算是中華民國“國父”。換一個字,慶父,倒是差之不遠,庶己近之。

作爲歷史人物,孫文自有其貢獻和地位。但對此公,樑某實在不敢恭維。他是這樣一種人:自以爲真理在手,智珠在握,惟我獨尊,予智予雄。任何人都不行,就我行。成功必自我出。爲了一個虛幻的目標,不惜一切代價: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外交的......。不顧實際,不恤國力,我行我素,烏煙瘴氣。孫大炮的諢號,其來有自。

下面僅舉一例,以見孫先生迂遠而闊於事情到了何等地步。

1912年8、9月間,孫文、黃興北上,與大總統袁世凱共商國事。孫非常認真地表示他願在十年內修築鐵路20萬里,請袁在同期訓練精兵100萬。令袁嗔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