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精選11篇)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勵志書籍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精選11篇)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1

暑假裏,我閱讀了《居里夫人》這本書。讀完之後,居里夫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了太多太多的啓示。居里夫人曾是一個窮苦的波蘭女孩,後來兩次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對知識的嚮往和對科學事業的執着追求,使它成爲我們所欽佩的人。整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一部分。她當時經濟拮据,爲了避免干擾,他從姐姐家搬到了一個陰冷的小閣樓上,每天她7點起牀,學習到凌晨3點才休息。

冬天的巴黎寒風刺骨,一牀薄被哪能抵擋嚴寒?於是,她便將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甚至將椅背壓在上面,以此來增加溫暖的感覺。僅有的一點兒生活費只夠她終日以水果衝擊,根本談不上添置衣物。她穿着打着補丁的衣裙和墊着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

居里夫人是位謙虛忘我的人,當他獲得金燦燦的獎章和豐厚的獎金時,她是那樣從容和謙虛。當朋友勸她申請專利時,她謝絕說:不應該這樣做,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不應當藉此謀利。“他把大部分將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人民、實驗室的助手等等。居里夫人對科學研究比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還重視,她因長期在實驗室工作而患上了許多疾病,但是他她沒放棄科學研究,帶病堅持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把一生都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居里夫人留給我們的啓示是:要有熱愛祖國、報效祖國之心;生活上要簡樸,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生活;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要勇敢、自信、堅強、樂觀地面對人生。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2

我一口氣讀完了《凡卡》這篇課文,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爲九歲的凡卡過着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彷彿看到了凡卡又在捱打捱罵。

凡卡太可憐了,他才九歲,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兒童,卻受着這麼多的折磨,老闆、老闆娘動不動就打他,夥計們想方設法捉弄他。誰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斷地增加營養身體纔會長得結實,纔會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點兒麪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麪包渣,至於菜啊、茶啊,根本沒有。到了晚上睡覺時,他沒有牀,而是睡在過道里。這還不算,每當老闆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搖那個搖籃,如果睡着了,還會挨老闆的打。凡卡總是回想在鄉下的那一段日子,雖然清苦,但身邊有爺爺、有小夥伴,而現在誰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請求爺爺接他回去。

讀到這兒,我腦海裏浮現出凡卡,遙望故鄉向蒼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們也是十來歲的少年兒童,可和凡卡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們生活在蜜罐裏。每天我們都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老師像辛勤的園丁,精心教育我們。學校爲了讓我們全面提高素質還給我們建立了計算機房、閱覽室、語音教室、自然實驗室等,每天我們都能學到許多新知識、新技能。父母爲了讓我們身體長得結實,天天爲我們準備營養豐富的食品,我們多幸福呀!

讀過《凡卡》之後,我又陷入了沉思,爲什麼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兒童卻過着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們不是生長在同一社會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統治之下,那裏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富人終日花天酒地而窮人卻度日如年窮困潦倒。我們呢?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我們兒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國家還爲我們少年兒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起到了保證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作用。

人們常說,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們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學習,長大更好地建設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讓更多的兒童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3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爲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小學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爲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由於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第三方面,聯繫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4

《論語》是一本成就於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最熟讀恐怕就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部書,去感受裏面無窮的智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它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着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以她爲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的修養。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的我們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爲,就像《論語》裏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有沒有不用心溫習?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不斷進步。

我還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求學不僅是爲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實踐以此爲樂,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臆見無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難將課業學好,所以嘗試着用快樂的心情去學習,這樣必定會學得更好。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我說的這樣,把學習當成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一定會振聾發聵的。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有心的同學何不妨去讀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的收穫更多的。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5

今天爸爸帶我去書店買書,我自己選了一本《海底兩萬裏》,回到家我就看了起來。我先被書中的插圖迷住了,看完插圖,我就入神的看了起來。故事簡直太迷人了。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作家凡爾納寫的,媽媽告訴我他還有兩部作品也很好看,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另一部是《神祕島》。這兩部我還沒有看過。

《海底兩萬裏》講的是自然科學史教授皮埃爾·阿龍納科斯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去海底探險的故事。他們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海底動植物,讓我知道了許多的科學文化知識。

我印象最深的是遭遇大章魚,開始他們遇見了許多大章魚,他們就浮出了水面,一大羣人拿着鋤頭朝大章魚的腳和手砍去,最後大章魚把潛水艇上面的一位水手給扔進了大海。船長正要向它砍去,大章魚突然噴出了一團黑乎乎的墨,船長几乎什麼都看不見。船長又回到了駕駛艙,把船傾斜了許多,把那些大章魚跌到了海里。

看完這本書,我覺的凡爾納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他講的故事太神奇了。它讓我想到一句話: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明白了,幹什麼事都要努力到最後!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6

初讀《雷雨》是因爲高中的語文書上有雷雨的片段,那時候剛剛接觸戲劇就被情節裏的人物所吸引了。當我一口氣讀完併合上最後一頁時,仰頭卻發現天上的星星也在對我慘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讀《雷雨》時,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情節了,而是劇本的思想。劇本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層社會生活的腐爛與罪惡。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僞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庭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周樸園,故事的源頭,作爲一箇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

假如當初他沒有拋棄魯侍萍,那魯四鳳、繁漪就不會出現,那麼周萍的兩段戀情就不會發生,那麼慘劇也不會發生。可這只是個假設,事實上因爲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但是到了最後,魯四鳳、周衝、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他完整無缺。可我們知道事實上他失去了一切……

這個悲劇是因爲封建主義家庭的權威不容他人打破,在封建權威的籠罩下,人們如同跌在沼澤裏的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澤裏。掌權者也失掉了可貴的本真。周樸園生活在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斷層中。年輕時,他曾經試過跳出封建的束縛,追逐自由,真心地對待所愛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飽受摧殘的侍萍便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

她沒有權力去愛她所愛,恨她所恨,而是將一切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這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又是一位對封建權威的臣服者。

看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是時代和命運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這一出悲劇。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7

有這樣一本創造了奇蹟的書,爲什麼說它創造了奇蹟呢?因爲它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創造於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考慮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敢於衝破傳統思想的昆蟲學家——法布爾。

初看這本書的題目,還以爲是一本科普讀物或是觀察記錄什麼的,所以並沒有在意,只是漫不經心的去閱讀它,可當我讀了纔不到一半的時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於是,昆蟲的顏色是從哪裏得到的?蝗蟲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些問題久久縈繞在腦海裏,使我不得不如飢似渴的讀完了它。這本書使我受到了無數的啓發。

蟬,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雖然在炎炎夏日爲我們帶來了高昂的歌聲,可人們似乎並不喜十分歡它。法布爾拋開世人對蟬的看法,開始了他對蟬的研究。很快,他便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極高榮譽的螞蟻竟然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這使我懂得看待問題時不能光依據別人對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覓真正的答案,並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鑽研。

寄生蟲,這種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棄的昆蟲很快也成了法布爾的研究對象。在人們看來,它們天生懶惰,靠奪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維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爾在妥協此看法的同時也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他認爲從本質上來說寄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行獵行爲。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實質上寄生蟲付出了勞動。他還舉了幾個例子來證明了這一觀點。爲寄生蟲家族洗去了千古罪名。法布爾這種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動,他不論昆蟲們曾經作了什麼,只從自己的實驗裏去真正的瞭解他們。

法布爾的這部書,咋看起來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可當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會發現,法布爾不僅是一位昆蟲學家,還是一位作家!“螢火蟲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靜,沒有一點兒刺激,就像星星的光華被這隻小小的昆蟲給收集起來了一樣。讓我們懷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無數螢火蟲在那裏睡眠。”如此一段優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爾之手。因此,人們讚譽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書寫”。

總而言之,《昆蟲記》這部書給了我無數的樂趣與無數的啓發,我認爲這是一部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的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體會和感想,一定會知道的更多。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8

“十九世紀有兩大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這是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的。沒錯,作爲一個既盲又聾的殘疾人竟然能成爲美國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確實不容易。海倫·凱勒本來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但是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她的聽覺與視覺。在那黑暗而且無聲的世界裏,是安妮·曼斯菲尓德·蘇立文老師幫助她學會了說話和讀書,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這五種文字,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的拉德克拉夫學院。

海倫·凱勒她很聰明也很堅強,在無聲無色的世界裏,她自強不息努力做到最好,並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暴自棄。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首先要看一看安妮·曼斯菲爾德·蘇立文老師——那位愛着海倫的,爲海倫揭示萬事萬物的老師。然後再見一見那些仁慈、謙和又重情義的人;第二天她希望親眼看一看“黑夜變白晝”與人類和自然的歷史;第三天她則希望看一看人們一天的生活與城市。海倫有兩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每時每刻都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

一、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說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在海倫參加拉德克立夫學院的入學考試的時候,由於代數和幾何是她的弱項,而且她只學過英式盲文,而考試用的卻是美式標註的盲文試卷。但她並沒有因此而退卻,而是憑着自己堅強的毅力,盡全力地完成了這場考試。

二、每時每刻都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

海倫在巨大的打擊和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

下面有則故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有兩個成績相當的秀才,赴京趕考,半夜趕路時,遇上喪隊,與棺材擦肩而過,前者十分擔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兆頭。而後者想:棺材棺材,既有官又有財,便信心大增。後來,後者金榜題名,而前者卻名落孫山。這個故事說明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看看海倫,再看看我們,面對生活,我們還是幸運的。我們享受的還是可愛的生活,不知道痛苦的我們就像存活在美麗的草原上,遠處的風景在等待着我們去欣賞。

我們歡樂着,隨時等待新事物的發現,沒有一個幸福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幸福時光去想是否有厄運的到來,那是樂觀的,我們用微笑面對生活,但是,我們也要學會感受……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9

《感悟父愛母愛》這本書使我的心靈受到了好大的震撼。讀過書中這些文本的我,難以抗拒他們的魅力,他們蘊含着的深切的情感,讓我心裏感受到愛的力量,愛的偉大!

這本書圍繞“父愛到永遠”、“比血還濃的母愛”、“媽媽的心”、“父親的高度”、“媽媽的純淨水”這五個題目,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動天下所有人的小故事。

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背》這篇文本。文本首要描述了作者鐘頭間雙腿殘疾,從小就在父親的背上長大。父親爲了實現兒子的“音樂夢”,揹着兒子走了很長很長的一段路,最後圓了兒子的夢。

媽媽的愛承載了兒女對日常的希望和人生的夢想,如同寬廣深厚的土地,默默地承受和奉獻,孕育出人間最漂亮的花朵、豐碩的果實。

父愛重如山,母愛深似海。書中的另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人生的姿勢》,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文本的題目雖看不出與母愛相關,但資料卻十分感人:一對夫婦爲了慶祝小孩的生日,決定去登高達7000米的雪山。在登山的途中他們遇上了危險,媽媽爲了愛護自我的小孩,離開了人世。讀完這篇文本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想:世上還有比這更偉大的感情嗎?愛,在好多時間往往表現爲一種姿勢。

父愛母愛的姿勢總是那麼令人感動。堅信每個媽媽都有這種“愛的姿勢”——雨中爲兒女撐傘的姿勢、廚房中精心做飯的姿勢、在校園外等待着還在考試的小孩出來的姿勢……媽媽用相異的姿勢表達着對兒女的愛,而這種愛,作爲兒女,幾乎是無以回報的。

“媽媽的恩惠就不是恩惠嗎?”這是書中的一句話,對這句話,我的理解很深:在日常中,媽媽是傘,我們是傘下的小孩;媽媽是豆莢,我們是莢裏的豆子。我們在媽媽的翅膀下長大,媽媽給了我們無窮無盡的愛,但是我們又有誰把媽媽的恩惠放在心上呢?他們養育我們的時間,我們在羨慕同伴手中的玩具;他們守護在我們病牀前的時間,我們想的是外面世界的自由;他們爲我們的失意而忙碌奔波的時間,我們在埋怨世道的不公……

但是,我們很少認真地想想我們的媽媽在想什麼、在爲我們做些什麼。從現時開始,讓我們把媽媽對我們的恩惠放在心上吧!

讀了《感悟父愛母愛》這本精品美文,真的使我受益匪淺!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後,我務必要孝敬、回報自我的媽媽,用心領悟,做一個品德兼優、熱愛祖國的好少年。我愛我的媽媽!也願天下人都愛自我的媽媽!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10

一篇《答顧東橋書》斷斷續續看了近半個月,中間還夾雜着重溫了下《萬曆十五年》。忽然有個念頭冒出來:《傳習錄》是終極勵志書啊!

近期工作反思,想得很多,做得不夠。想得太多了,想着一開始做,就要直接做得很周全,便覺得困難重重,倒反而畏首畏尾了。 這項工作本來屬於我比較瞭解的,且一直關注,卻行動遲緩,缺乏實際行動。近期牛刀小試,便有效果反饋。哎,慚愧慚愧,早幹嘛去了。

歸根結底,還是認識上不夠到位。我還是把知與行,分作了兩樣,總想着完成了比較全面的知識儲備和技術積累,再進行行動,卻沒認識到,知與行本是一體。只有在行動中摸索成長,才能完善認知,只有在行動中積累經驗後才能進一步指導行動。

看來,《傳習錄》真不是讀出來的,而是在“知”與“行”中逐漸融入自己的心性的。

近來,隱約感覺有一股動力,這股動力督促我反思自身,認知自己的心性,這股動力督促我即刻行動,投入實踐,我想,這股動力,多多少少,就是我的“至良知”吧。

這股力量是《傳習錄》給我的,也許從這個層面看,稱《傳習錄》是終極勵志書,也不爲過。

我能夠越發感受到心學與佛家禪宗的區別了,雖然心學與禪宗都是以自我本心的認知爲主體,以修行者的領悟爲成長之路,但,心學與佛釋有着本質區別,心學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的修習落於最細微的實踐行動之處 ,而窮究自己的本心,也便是天地間的大道天理。

也許,心學與禪宗的終極大道是相通的,比如有多少高僧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是我輩凡俗,常常爲佛家的一些慧心頓悟的細枝末節而矇蔽。與此相比,心學的研習,哪怕只是初窺門徑,也對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啊!嘿嘿,終極勵志書!!

勵志書籍讀書筆記 篇11

《城南舊事》這本書我是前幾天纔看的,但至今我仍對它記憶猶新,它帶給我的不僅是好詞好句,還有好玩的事情,各種各樣的感情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對舊時代的懷念。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在文中叫做英子。林海音在我心中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畢業後便當了好多日報的記者。她有好多好多書,但我最喜歡還是這一本《城南舊事》。

文中人物有很多,有秀貞、妞兒、宋媽、爸爸、媽媽,當然還有英子,裏面的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那時的英子已經懂得了友誼,幫秀貞找女兒,爲了讓秀貞和小桂子能找到爸爸,偷偷把媽媽的金鐲子送給秀貞做盤纏等等事件。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有些地方讓人讀起來難免心寒:“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宋媽臨回老家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在吵嘴!他還小。”蘭姨娘跟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蹲在草地裏的那個人說:“等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雖然,這些人都隨我長大沒了影子,是跟我失去的童年一塊失去了嗎?”英子越來越大,懂得道理也越來越多,但心情和小時候有了極大的反差。

看到這裏,我對這本書有了更多疑惑,是我太小看不懂?還是有些地方太深奧呢?但到這裏,英子的童年失去了,我在想,我長大後,是否也會像英子一樣失去一段愚駿而又神聖的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