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中國醫生》影評摘抄

《中國醫生》影評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篇一:

《中國醫生》影評摘抄

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爲我們負重前行!向堅守崗位,戰鬥在抗疫一線的戰士們致敬!7月4日,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在武漢洪山禮堂舉行了隆重的首映禮,很榮幸能夠獲邀與湖北及武漢當地醫務人員代表,醫學院師生代表,抗疫先進人物代表,武漢公安、交管、城管、社區等代表一同先睹爲快,成爲影片的第一波觀衆。

工作緣故,參加過無數次首映禮觀影活動,第一次內心有股言不盡、道不出且很特殊的苦感之餘,還被塞滿了激動與自豪。苦是感觸到“武漢人民真的是太苦了”,激動是源於“武漢同胞真的是了不起”。在此呼籲,特別是武漢的朋友真有必要去看一看,國人身後的這羣天使們,真的“太美,太Beautiful”。影片放映過程中,隔壁左右抽泣聲不斷,觀影結束後現場五次掌聲雷動,反響熱烈。

該片以武漢“封城”期間的金銀潭醫院、同濟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爲故事背景,以武漢醫務人員、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隊員爲人物原型,講述了全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們在抗疫鬥爭中紛紛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浴血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不顧自身安危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整體觀感可以說是再現了彪炳史冊的壯舉,重溫了感天動地的瞬間。

張涵予

主創和演員陣容強大。影片《中國醫生》是由執導過《中國機長》的著名導演劉偉強執導,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等知名演員領銜主演,還匯聚了衆多實力派演員。首映會現場,張涵予飾演的院長原型張定宇院長也來了,觀影結束,張院長獲邀發表觀後感言,張院長對張涵予的演繹以及影片質量做出了高度好評。

故事原型張定宇院長觀後表示:整部電影飽含深情,把我們都拉回到戰鬥中的歲月,非常感謝電影主創們能把這麼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故事中,疫情突發,連夜封城,熱血和醫者仁心,在危急關頭站出來扛下一切的膽魄,確實令我震撼。正所謂危難時刻方能讀懂人心,考驗品質,彰顯格局,在如此大的壓力下,張院長接地氣,有擔當,真不愧是一位真正的硬漢。當然,演員張涵予也恰恰是能夠立得住這樣沉穩的角色,可以算是本色出演,就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劉導的選角用心。

主角張定宇表現出的勇氣和擔當讓人震撼和敬佩。據說爲演好這一角色,張涵予也是做足了功課,開拍前就來到武漢,跟原型張定宇呆了三四天,每天跟他一起查房值班,體驗醫生工作,爲的是能夠快速捕捉到角色的性格特點。比如原型張定宇愛憎分明、脾氣耿直等,這些都要融入到表演中,除了專門學講湖北話之外,還要研究原型張定宇的走路姿勢,因爲在接觸到原型張定宇後,他才知道張定宇原來還是一名漸凍症患者,因此平時行動不太方便,走路的時候會一瘸一拐。

影片展現的一幕幕,真實而震撼人心。在片中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張涵予是用了心、盡了力地在塑造這個立體、多面、真實可愛的英雄形象的。我們在第一次看張院長的走姿時,可能會笑,但瞭解到背後的故事以後,一定會哭,一定會對自己的淺陋而自卑。可這些,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真正所面對的問題,根本就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我相信沒有人能夠注意到這些細節,也是因爲影片情節沁人心扉,過於真實,根本就不會留給觀衆,有斟酌的空間。

袁泉

此外,袁泉在片中出演的重症監護室主任文婷醫生,作風利落,美麗而堅強。據說爲真實還原人物狀態,拍攝中她也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每天都是滿臉勒痕,雙手發白,有一場戲,她連續穿了8個小時防護服……爲了塑造好醫生的角色,她要不斷地練習穿防護服、插管等技術操作,要向專家們學習醫學知識,一遍又一遍的嘗試出最佳狀態。我們《藝咖對話》曾經專訪過袁泉老師,她作爲湖北籍演員此次能夠參演到家鄉這部意義非凡的電影,見證這座偉大的英雄城市,想必她是十分開心且無怨無悔的。

《藝咖對話》袁泉

一直以來,袁泉老師似乎總是喜歡遊離於公衆視線之外,偶爾在大銀幕前留下驚鴻一瞥,觀衆好像很難在互聯網或社交媒體上找到她的過多蹤跡,連我看到她的上一部作品也是停留在《中國機長》中。袁泉老師的演技無疑是相當嫺熟的,她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很嚴謹也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過往的每一部作品可以說都經得住推敲,要想想她是在自己年僅二十二歲就已經拿到了影后殊榮的實力派演員了。毫不誇張的說,她如果是湖北女藝人中最優秀的,恐怕也不會有那個女藝人會心裏不平衡。

當然,片中其他多位演員,且有是第一次出演醫護人員角色,從這個特殊角色的維度講,也真的很優秀。寫到最後,應片方要求,本篇暫沒有作任何劇透,還是那句話,片中的一幕幕難忘場景,一段段刻骨銘心,一個個生動細節已經深深地感染和牽動着我的心,我只希望時間容許的朋友們一定記得去到電影院,看看這些曾爲我們拼過命的人的故事。

篇二:

7月9日,《中國醫生》貓眼開分9.5分,起勢良好。

很多影迷在觀看電影后都寫了長段影評,有網友打了10分,評道:“滿分,不爲別的,就爲了我們中國醫生這四個字必須滿分。中國醫生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真的感動哭了。”“值得二刷。”

有網友寫道:“電影院裏抽泣聲沒有斷過,我也淚流滿面,謝謝你,白衣天使。”

還有人大讚易烊千璽的演技,覺得他演得超棒。

電影《中國醫生》於2021年7月9日上映,它根據2020年疫情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進行改編,以中國醫生爲主線,展開了一個所有人齊心協力,爭分奪秒,與死神作鬥爭的故事,突出了白衣天使們的偉大貢獻。

《中國醫生》是由導演劉偉強執導,袁泉、易烊千璽、李晨、張涵予等主演的災難劇情片,除了這些人外,電影中還出現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如青年演員李沁、歐豪、周也等,他們雖然戲份不多,但都有屬於自己角色的高光時刻。

李沁在《中國醫生》中飾演一名普通護士,需要長時間穿着防護服,戴着防護面罩,強忍難受拍攝,但她不叫苦不叫累,永遠笑着面對,帶病患們跳舞時活力滿滿,傳遞正能量。

袁泉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很榮幸能參演《中國醫生》,終於能盡個人之力做一點實在的東西,讓大家都能看到醫務工作者們的辛苦與不容易。

《中國醫生》自開拍就備受關注,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走進電影院去觀看它,獲得一些感悟,祝票房大賣,收穫好口碑!

篇三:

《中國醫生》的首映禮後,最常見到的評價是“看哭了”。

的確,單從題材本身,這個故事就太能戳我們的淚點。甚至光是看預告片,就已經眼眶發紅,止不住情緒。

但是,這個題材,誰能拍,誰能拍好呢?

至少,劉偉強導演和他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能夠給我們一些信心。

畢竟《中國機長》的成功,正是貴在真實。

如今回憶起這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個字,“平凡而偉大”。

影片以高度紀實的風格,還原了驚心動魄的川航3U8633事件,也深入地刻畫了整個英雄機組的臨危不亂、專業、冷靜和職業操守。

張涵予所扮演的機長,袁泉所扮演的乘務長……每一個人都在危難時刻,臨危不亂,冷靜沉默。他們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平民英雄。

而在《中國醫生》裏,這些讓我們信賴的面孔,同樣也回來了。

張涵予將扮演醫院院長張競予,其人物原型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

袁泉則扮演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其原型之一就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

他們的出現,也給觀衆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另一方面,對於劉偉強導演、對於所有的主創而言,《中國醫生》的創作壓力,無疑是大了太多。

這一次, 故事不再只是發生在小小的機艙裏,它牽涉的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於全世界……

影片所講述的,是我們的共同記憶,共同命運。

面對如此宏大的題材,到底該如何着手,又如何能在短短的兩小時內,講一個能令觀衆信服的故事?

劉偉強導演仍有自己的老練之處。

他選擇讓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座醫院」裏。

影片主角,是一羣醫護人員。主體內容,也仍然是醫護人員一線抗疫的過程。

影片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爲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爲人物原型。

這樣一來,導演也就巧妙地讓影片的敘事,又回到了他拿手的「行業題材」。

在這座醫院裏,每一個醫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次救援都是驚心動魄的戰役。

張涵予扮演的院長張競予儘管脾氣火爆,說着一口彎管子武漢話,毫無領導架子,卻是醫院的定海神針。

疫情最兇險之時,他力排衆議,接收源源不斷的病人;當所有醫生面對疫情都變得心灰意冷的時候,只有他還鬥志昂揚,永不妥協。

他像是一個打不倒的硬漢。

但沒有人想到,其實他纔是那個最“脆弱”的人:他不僅患有漸凍症,眼見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衰竭;妻子也染上新冠肺炎,一度嚴重要插管治療。

由朱亞文扮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陶峻,可能是全片最有個性的一位醫生。

他說着一口粵普,張口閉口“撲街仔”。

不僅跟所有的病人們稱兄道弟、大開玩笑,並且初來乍到,就膽敢當衆與院長張競予叫板。

但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仍然是一顆赤忱的醫者仁心:當一位重症病人宣告救治無效時,所有人都知道無力迴天,面色灰白。

只有他還在繼續搶救,不甘心面對又一例病患的離開。

與他相比,李晨扮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吳晨光,則是典型的“好好醫生”。

在醫院,他平靜,可靠,悲憫,情緒穩定,樂於助人;在家庭,他也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

但或許你沒有想到,這樣一位單純的“好人”,也有崩潰的時刻。

當他站在天台上,俯視着“空城”的武漢仍然繁華的夜景,以哽咽的語氣喊出——

“我也想救他們,但是救不過來啊!”

那一刻,實在是揪心又難過。

最後,袁泉所扮演的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再一次讓我們見證了女性的力量。

她的表演始終是真實而有分量的:她沉靜,溫柔,堅毅,冷靜;不僅永遠搶在一線救治病人,也總在悉心地保護自己手下的醫護人員。

爲了演好重症醫學科主任這個角色,袁泉每天都是滿臉勒痕,雙手發白,有一場戲甚至連續穿了8個小時防護服。

似乎她每一次出現,都是滿面倦容;但她的眼神永遠是如此堅定和勇敢。

而當你看到那張傷痕累累的臉時,只覺得每一道勒痕,都同樣讓人感到觸目驚心。這是傷痕,也是功勳。

袁泉貢獻出了影片中的許多高光時刻。

當最開始,陷入恐慌的病人們蜂擁闖進病房,擁擠、打砸、吼叫、哭泣——場面亂得彷彿一部末日災難片時,是她站了出來,用冷靜而堅定的語氣,大聲道:

“我知道你們所有人都想活……”

當一位即將臨盆的孕婦,病情危急,需要動用ECMO才能活命的時候,是她主動提出,希望爲女孩進行剖宮產。

冒了這麼大的險,她的理由只是:“我希望她的生活,能按照疫情前的計劃,進行下去。”

而接下來,我們也見到全片最扣人心絃的場景之一:一次緊張到讓人無法呼吸的剖宮產手術。

手術室內,是兩條命懸一線的生命。

但手術檯前的文婷與其他醫護人員,始終沉着冷靜,雙手從未有過絲毫的顫抖。

假如說看完這部電影,只能用兩個畫面,來定義真正的“中國醫生”。

我想,那一定是充滿紅腫勒痕的面容,和穩定平靜的雙手。

從劇本角度來看,這也正是影片的高明之處。

影片採用了以小見大的拍法,將故事的重點放在醫護人員身上。

這樣一來,觀衆的視角被拉近,我們能夠對每一個角色產生代入感,被每一個最微小的細節所打動。

與此同時,藉由對醫院裏孕婦、老人等病例的描繪,劇本又很自然地將視角拉到金銀潭醫院以外。

這讓影片能夠輻射到了一個更廣闊的羣體,讓故事行雲流水地演變成了一組大事件下,豐富的小人物羣像。

“封城”的大背景下,拼命接單的外賣小哥,也是出生入死的平民英雄。

歐豪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

最開始,他同樣也因爲疫情嚴重,不願出門接單。但隨着妻子在醫院裏即將臨盆,他因爲“孩子”, 而感同身受了那些缺少奶粉、缺生活物資的家庭。

於是,他也想要做些什麼,去幫助那些同樣被困在城中的人。

沒想到,反倒因一時疏忽而感染。

意識到自己發燒的時候,他難以置信地坐在地上嚎哭,外賣盒撒了一地。

病魔拆散了無數家庭,讓血濃於水的親情,變成一紙冷冰冰的通知。

張子楓扮演的十九歲女孩,就因肺炎而失去了父母。

在一個下雪天,她在小區樓下,從醫生手中接過雙親的遺物,雙眼發紅地問:“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麼辦?”

這一刻,影廳裏也響起了啜泣聲。

往往是這樣的寥寥幾筆,就令人潸然淚下。

這要得益於劉偉強導演的劇情片敘事功力。他懂得如何使用最高效的敘事,用看似不起眼的幾分鐘,就準確地讓一個角色、一個家庭,在觀衆心中立起來。

與此同時,它們又並非只是“爲了呈現而呈現”,反而始終以一種巧妙的形式,與故事的主線有機結合。

面對這樣一個宏大的題材,創作者很容易被大量素材所衝散,變成只求面面俱到的泛泛而談。

但《中國醫生》的好看就在於,它始終是非常“具體”的。既有重點,又能顧及全方位。

影片的敘事方式精煉有序,從一個主幹發散出去,再擴散出枝葉。

觀衆記得住每一張臉,每一個人的故事,也仍然能從精彩緊湊的羣像,和半紀錄片式的宏觀視角中,感受到敘事的宏大、史詩和蕩氣迴腸。

在《中國機長》後,劉偉強導演再一次展現出了自己完美平衡主旋律題材和類型片敘事的能力。

導演並不吝嗇於在鏡頭前展現出驚心動魄的救援場面,每一次拔管、插管、血肉飛濺,都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也能清晰地聽到身邊觀衆的驚訝抽氣聲。

而在節奏的把控上,也展現出了張弛有度的遊刃有餘。何時該鬆弛,何時該緊張,醫患的苦中作樂,和疫情的迫在眉睫,始終有機結合。

疫情來襲時,有災難片的慘烈、危急和緊迫感。

幾場命懸一線的重點救援,則展現出了極佳的節奏和氛圍掌控能力。

影片具有類型片式的緊湊和好看,又讓觀衆能夠始終沉浸在一種情緒的張力中,笑中帶淚,感動,震撼。

但在類型化的敘事之外,《中國醫生》也始終是寫實的。

無論是救援過程中的專業嚴謹,還是對於醫務人員的刻畫,都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事實。

影片動用了7個攝影棚搭建場景,拍攝用的全部醫院設備,都嚴格按照真實醫院建造標準1:1打造,甚至由專業醫院改造工作人員到場驗收合格後,才能投入拍攝。

拍攝的每一場戲,都有親歷抗疫一線的專業人員親臨指導,羣演中很多人也都是真正的醫務工作者。

演員也都在不斷練習穿防護服、學習醫學知識、接受專業訓練。

和平時的光鮮亮麗不同,他們幾乎都是素顏出鏡、全程戴口罩,配合高強度的拍攝,在鏡頭前所展現的是真實的疲憊和被透支。

劇本同樣能夠體現出專業水準。

影片不僅深入拍攝了診療過程,深入淺出地向觀衆科普了ECMO和插管這些專業的醫療術語,甚至還很真實地展現了醫生間的技術爭論。

在這方面,影片的專業和高還原,也得到了不少真實的醫生的認可。

張文宏醫生就對本片進行了高度讚揚:

一方面,他調侃自己“一直在挑剔這個電影有什麼bug,但是堅持了兩個多小時基本沒有找到。”

另一方面,也十分感謝演員們揣摩到了醫生的精髓,並把醫務人員美好的一面呈現給了觀衆,“我其實最怕你們在拍醫學電影的時候,沒有揣摩到醫生的精髓,這個精髓很少有人看到,但是,被你們抓住了。”

而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則評價電影“像一顆催淚彈”“飽含深情,把我們拉回了戰鬥的歲月”。

在聊到演員張涵予時,張院長更是笑稱他在電影裏“很多壞習慣、壞脾氣,都是我的”。

“那些很果敢、很英雄的(表現)都是凝結的我們在座的所有醫務人員和所有武漢、湖北、全中國的醫務人員們身上的形象。”

沒錯,《中國醫生》可是一部連專業人士都挑不出“刺”的電影。或許這也是我能想象到的,對一部行業題材影片,最高的評價了。

也更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個做足了功課的劇組。

創作者的態度是謙卑、嚴謹的,他們將專業、嚴謹的匠人態度,直觀地反饋到了作品裏。

他們的創作意圖,就是盡力去「還原」。

是的,還原。

對於一個如此宏大而沉重的題材,任何廉價的煽情、任何矯揉造作的情緒宣泄,都是不合時宜的。

我們想要看到的,只是「真實」。最真實的事,最真實的中國人。

而《中國醫生》無疑在盡力做到這一點。

影片的口吻始終是剋制和平實的,它記錄了苦難、混亂和恐慌,不規避那些“不美好”的地方,也凸顯了真實的人性高光。

它正視了疫情,也正視了生命和人性。

或許也正因爲此,在觀影的過程中,才止不住地想要流淚。

因爲我們都很清楚,影片中所講述的,的確是真實的故事。每一個鏡頭所拍攝的,也都是發生過的真實情形。

那些穿着防護服的白衣英雄,那些經歷重創的家庭,那些從絕望中重新找到希望的個體……

我們太容易能夠與每個角色的哀傷、悲慟、絕望和恐慌共情,因爲在每一個畫面裏,我們都看到了過去,也看到了自己。

我們都經歷過同一個2020年的冬天。

我們也共同等待春天的到來。

在2020年,各行各業的每一個普通人,都親歷了這場戰疫,也都是抗疫的一員。

銀幕外的我們,同樣也是事件的親歷者。甚至於可以說,其實我們也都是電影的參演者。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等待這樣一部抗疫題材的劇情片,已經等待了太久。

這部電影對所有人來說,意義也註定會大於影片本身。

因爲,《中國醫生》所拍攝的,不僅是中國醫生,更是中國人民,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