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地久天長》觀後感1000字

《地久天長》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地久天長》觀後感1000字

《地久天長》觀後感1000字

導語:不同於很多國內電影作品牆內開花牆外香,《地久天長》在經過不算很大的一把剪刀後,順利拿到了龍標,使得我們有機會在這個春天與它相見。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地久天長》的觀後感,大家快來看看吧!

《地久天長》觀後感1000字

觀後感一:

“從那件事以後彷彿時間就停止了,我們只是在等待老去。”

有的事情發生了,影響將伴隨終生。兒子走後,劉耀軍夫妻再也沒能從悲傷中走出來。而放不下的卻不止他們。海燕爲了當年做主任時讓他們打掉二胎並且未來無法再擁有孩子而愧疚終生,沈浩爲了孩提時讓劉星溺亡的意外而承受痛苦,而茉莉喜歡上不該喜歡的人,並且在之後的許多年裏都未曾放下,這算不算是一種悲哀?那些忘不掉的人,過不去的檻,會伴隨我們多久多長?有時候,情願有一杯忘情水,喝下去之後便能將悲傷遺忘。

“都這樣了,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面對的呢?”

生活再艱難,在生死麪前便也顯得雲淡風輕。生活的基調不能總是絕望。倘若生活只是因爲活着,那麼人生該多無趣。可積極的動力是什麼呢?失去了兒子,還有對方。在經歷了諸多人生的不幸和打擊之後,耀軍和麗云爲了彼此仍然艱難而平靜地生活着,這也是一種人性的偉大。當耀軍抱着吃了藥的麗雲拼命的奔向醫院,感受到一種心痛與掙扎,他揹負的是兩個人的命啊,背景音沉重的呼吸聲像是在命運重壓之下的喘息,一如《活着》。

那些讓人落淚的瞬間

第一滴淚落在星星死後,海燕與英明帶着浩浩準備去耀軍家的路上。浩浩嚇哭了,可是意外就是這樣已經發生了。長大後,沈浩終於對劉耀軍夫婦說了當年的事實,那棵長在心裏很多年快要把自己撐破的樹終於被砍下。杜江真誠又憨厚的樣子時常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當他蒲扇大眼落淚時,我也原諒了他。在第一次落淚之後,眼淚就再也收不住,用三張面巾紙撐到影片結尾。

電影奇蹟般的將三十年的時代變遷印刻在每個人臉上,我驚訝於49歲的詠梅展現的年輕時候的麗雲竟然那樣美,彷彿代表了最溫柔美好的傳統中國女子形象。她聽到下崗消息時留下難過的淚水感覺戳中了我的淚腺,知道星星再也回不來時的痛哭承載了無法言說的痛苦,之後許多次無聲的落淚也總讓我溼潤眼眶。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王景春和詠梅雙雙在柏林電影節封帝、封后時,評委對他們的評價是“銀幕上幾乎沒有另外一對夫妻,可以有王景春和詠梅演繹的如此自然。”好的表演讓人看見生活。細節有如在飛機遇到氣流顛簸時,他們下意識的握緊對方的手。出門前,王麗雲幫劉耀軍拉上了外套拉鍊。在去兒子墳墓的路上,他們相互攙扶依偎、相伴無言。他們讓人看到現實生活中愛情美好的樣子。想到之前網上很火的臺灣老夫妻老夏與脆鵝,他們的相處讓人感覺到溫馨而甜蜜。比如《戀戀筆記本》中兩位老人手牽着手躺在牀上平靜的駕鶴仙去,《兩小無猜》中兩位老人在養老院院長辦公室裏像童年那樣以惡作劇的方式打賭遊戲,相伴終身的愛情令人稱羨併爲之神往。

我們終究無法擺脫時代的烙印

這是一部關於生活的電影,故事主人公從過去一路走來,經歷了知青下鄉、改革開放、社會嚴打、計劃生育、工人下崗、重新就業,所有細節的刻畫和情感的表達讓宏大的時代背景變得真實具體、有跡可循。想起《風雨哈佛路》中,Lisa回答什麼是歷史,“歷史關乎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將成爲過去,親歷歷史並書寫歷史。我們無人不在時代的裹挾中前行,發現自我、刻畫自我。

觀後感二:

週末,斷斷續續看完了電影《地久天長》。王小帥用接近三個小時,以一個小團體的成長曆史展現了近30年中國社會的變遷。

地久天長,出自於先秦·李耳《老子》,現在的意思是形容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情誼。電影中文名叫《地久天長》,英文名爲So Long,My Son。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與價值。中國現代化發展得很快,以至於我們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沒有了歷史的參照物,很容易就墜入超現實主義的窠臼與充滿理想色彩的自我滿足中,以爲我們的生活總是像媒體歌頌的那麼美好。

歷史總是有很多殘酷的現實存在。社會學側重考察人在社會結構中的作用。作爲王小帥的御用演員,王景春用他那地道的表演將劉耀軍這位中年人的無力感淋漓盡致的演了出來。

在歷史大潮中,個體如螻蟻,絕大部分人都是像他一樣的普通人,對時代的要求沒有半點的反抗之力。計劃生育執行得最嚴格的時候,妻子麗雲懷上了二胎,被單位的計生主任李海燕(小團體中最好的姐妹)強制拉去醫院進行終止手術,結果手術失敗,導致沒有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劉星則被李海燕的兒子沈浩帶去水庫玩耍溺水而亡。

自此,最要好的兩個家庭,開始分道揚鑣。劉耀軍與妻子麗雲南下,曾經去過海南,最後在福建某個海邊縣城定居,開了一家維修店鋪。李海燕老公沈英明仕途直上,成爲了一家房地產公司老總,他們的兒子沈浩也成爲了北方醫院年輕有爲的醫生。

如果李海燕沒有被查出癌症晚期,估計這兩個家庭就這麼分隔兩地永不相見了。癌症晚期的李海燕,始終過不了這個坎,自費邀請劉耀軍夫妻回來見上一面。

三十年恩怨,隨着李海燕的去世而煙消雲散。沈浩兒子的出生,彷彿象徵着一個時代與另一個時代的輪迴。

在福建定居的劉耀軍,收養了一個兒子,也叫他做“星星”,以彌補自己兒子在心中的缺失。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收養的兒子內心對他們並不認可,從一開始的叛逆到片尾的迴歸,也象徵着小鎮青年的成長。

劉耀軍夫婦總是在得到與失去之間徘徊,也許這正是導演想要向觀衆陳述的,因爲這正是我們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從得到第一個兒子,到懷上第二個孩子的喜悅,到相繼失去兩個孩子的落寞與孤寂,從收養“劉星”到他叛逆出走暫時失去他,從以爲沈茉莉懷上自己的孩子到證實孩子並非劉耀軍的幻滅,劉耀軍的臉上已經再也沒有更多的表情去釋放這麼些起起落落的情感了,有的是他一如以往的沉靜。

劉耀軍夫婦是堅強的人,他們在面對不同的災難時,仍能相互攙扶,讓我想起《活着》和《平凡的世界》裏的主人公們[]。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值得高興的日子,生活的底色往往是悲傷的,更多的是平淡,偶爾還是略帶悲傷的平淡。

計劃生育、國有企業下崗,是過去三十年裏影響幾代人最關鍵的兩項國家政策,這種影響至今仍舊存在影響餘波,並且將長期持續下去影響國人的生育觀、擇業觀,影響人們的消費理念,影響未來國家政策的制定。

李海燕死前跟麗雲說的最後一句話,說我們有錢了,能生了。終於將她埋藏心底裏愧疚了二十多年的話坦白的講出來。作爲一個計生幹部,麗雲只是她拉去醫院做手術的千千萬萬生育婦女之一。我相信,她這句話也不僅僅是對麗雲說的,更是對那些被她親手推上手術檯的育齡產婦說的。

二胎政策前幾年千呼萬喚始出來。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與2017年相比,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減少了200萬。讓人大失所望的生育數據,使得很多專家學者呼籲要全面放開。但國家政策制定的滯後性,總是需要一些人買單的。希望像劉耀軍夫婦這樣的時代悲劇人物能越來越少。

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們欣喜看到中國大步踏入新時代,但也提醒着我們不要忘記了在這70年中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可能是一代人的鮮血,可能是一代人的機遇和命運。正是許許多多像劉耀軍夫婦這樣,能夠坦然接受生活突如其來的變故,仍舊相信生存下去纔是王道的人,才共同鑄就了共和國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唯有生生不息,才能地久天長。

觀後感三:

看這部電影沒報預期,因爲一開始就聽人說是鼓勵生育的(這也是以訛傳訛),反倒出奇地讓我覺得還不錯,首先得說這樣的電影有存在的必要性。

電影一開始,在廚房,竈前,一口黑鍋,刺啦一下菜下鍋,我立刻就覺得彷彿回到了小時候,我爸每天就吃飯前催我們擺桌子,洗手,吃飯。想想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可是到了某個年齡,突然就變成了一種傳承,一種父輩帶給你的看不見摸不着,但實實在在存在在那裏的東西,隨着歲月增長,某一天突然就隨着一個電影鏡頭復活了起來。

耀軍逼着“星星”來吃飯,星星跑出門,走到外面是熱鬧的街道,這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我也喜歡。他走下一排停靠的船,船上都刻着紅色的雕刻,大概是船家爲平安刻的各類平安符。這部電影挺注重這些取景的,很真實。

由於先看了《大象席地而坐》,又看了很多傳聞,所以看的時候難免會拿着相對照。很有趣的是,《大象》裏面也是學生偷了手機,然後離家出走,完全從學生的角度,也不知道他走了家裏是怎樣的反應。《地久天長》就恰好是補了這個角度,父母在“星星”離家出走後到處找,有一幕還是出去找沒找到,下大雨回家,家裏又被淹了。這一下就說明了兩代人的視角,一代子女,一代父母。然後你可以腦補很多信息,子女總是叛逆的,追求自由的,父母總是受傷的,覺得你是白眼狼,結合聽到的傳聞,砸吧砸吧,還挺有趣的。

好吧,那就通過《地久天長》看看父輩們的視角,他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自己人生的呢?我發現悲劇讓人驚訝地在循環發生,就是相同的場景一再的發生。比如耀軍抱着兒子一路跑到醫院搶救,後來他抱着老婆一路跑到醫院搶救。在醫院走廊的最裏端耀軍和麗雲悲愴地哭泣,麗雲被強制流產,他也是等在醫院走廊裏。第二個小孩他沒法留着,那不是他的主動選擇。第三個孩子來的時候,他已經放棄選擇了,也還是留不住。當他坐在車上打電話給茉莉,決定不要孩子,之後太過悲傷留下眼淚的時候,我就在想他要做什麼纔可以打破命運的限制。我也在想我從父輩繼承了什麼樣的觀念,限制了我的生命,限制了我過我想要的生活。就在那一幕,我轉頭對我的朋友說,“這就是不會讓你開心,但是讓你心安的決定”。

後來演後談聽到王景春說這一幕,他說'他當然不能因爲自己想要兒子就不管其他人,太自私了。"我當時就想,原來王景春是這麼看這個事情的。可是那也是一條生命不是嗎?而且是他極度想要的孩子,代表着的是新的生命,新的生活。

電影拍得很剋制,但這種敘事方式忍不住會讓人歸罪於那個時代,那時候的專制體制,一些尋常的生活場景,背後都有着壓制。我當時看的感覺,就是王麗雲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女性是怎樣一步步被削弱女性能量的,先是摧毀你的生殖能力,然後摧毀你的工作能力(下崗),讓你一步步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最後“時間已經停止,剩下的就只是變老而已。”

在這一點上,《大象》顯然更深刻,因爲他把焦點從外在環境跳脫出來,直接探討人的生存環境,即人生面臨的最本質的主題: 死亡、無意義、自由和孤獨,非常存在主義了。這是即使跨越國界跨越文化,大家都能懂的困惑和感受。裏面女兒怪母親說“都是因爲你,我的生活才這麼糟糕”母親說,“生活一直這麼糟糕,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我腦子裏面在想象着似乎這句臺詞是胡波隔空要對王小帥這一輩人所說的這句話。雖然她說的很殘酷,確是真相,所以很有力量,當時看的時候就讓我一震。活着對每個人都是艱難的。你要停止責怪時代,責怪父母,開始承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自己慘淡的人生。

最近看Jennete Winston的自傳《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我要快樂不必正常)有一段話說,“活着是很艱難的。大部分時候我們盡最大努力去扼殺生活--被馴服或者放縱自己。變得平靜或者暴怒。這些極端行爲有相同的效果,就是它們使我們從生活的強度中隔離開來。”很顯然,父輩是找平靜,那下一代就會暴怒。你看到《大象席地而坐》裏面充滿了憤怒。當然不可否認,憤怒讓我們覺得更有力量,比軟弱無力好受,但其實,也是讓我們不去感受真正的感受。

但《地久天長》這樣的傷痕電影也有存在的價值,畢竟能這麼真實展現那個時代,情感這麼細膩,細節這麼突出的電影還真不多。但如果代入裏面的人物哭天搶地,我覺得對你不會有多大的幫助,要不你看完就覺得很無力,要不就會變得有一種暴怒,這在放映當晚的現場還真出現了,兩個人互相掐架說找了警察,我當時就跟朋友說肯定是這個片子太壓抑了,如果不能覺察對自己的影響,很容易把無力感投射出去,變成憤怒發泄到對方身上。如果有觀衆回去對身邊人大發脾氣的,大概也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