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精選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精選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精選

導語:《盧旺達飯店》定級爲PG-13,將這樣一部以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爲背景的影片控制在這個級別絕非易事,特瑞·喬治選擇了表現了人們面對隨時可能失去的生命之時的行爲、神態和心理,重點刻畫了保羅行爲變化後的心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觀後感吧。

《盧旺達飯店》觀後感精選

觀後感一

第一個在腦袋裏冒出來的詞是,理解。事物總是不是它表面說呈現的那個樣子,所以才需要去理解,去發現藏在表象下的本質。“假如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所以上帝讓人說不同的語言。上帝在尊嚴得到了維護,但是人類再也聯合不起來。我們從此徹底孤獨。自我,他我;娘子,相公;老爸,兒子;哥們,兄弟;圈子;階層;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從這些詞裏我看到了狹隘和偏執。我們從來不想去理解與我們無關的事物,我們也不想去理解。

做爲個體的時候,我有時撒謊;作爲集體的時候,媒體有時撒謊。本來作爲一個人,理解能力就有限,又如何承受這麼多的真真假假的信息?我們可能會以正義之名出發,但是那只是你詞典裏的正義罷了。

然後是利益。人們說,國家與國家間只有利益。國家從來以個體的存在爲前提。衝突來源於有限的資源。能說,人們在某種程度是不想去理解。而是像毛主席說的那樣: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什麼好商量的。

觀後感二

前幾天的民族概論課上老師帶領我們一齊觀看了一部電影《盧旺達飯店》,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一個盧旺達的高檔酒店經理,保羅,胡圖族人,在1994年種族衝突中救了1000多位難民的生命。當年比利時殖民者硬生生地把當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膚的深淺和鼻樑的高低分爲胡圖族和圖西族,並在他們離開的時候把政權交給了圖西族,從此也就造成了兩族世世代代的恩怨。最後掌握了政權的胡圖族人要向圖西族人報復,縱容着民兵組織的仇視情緒,最後在一個總統被刺身亡的節點爆發了,“砍倒高高的樹”,“胡圖力量”,種族大屠殺開始了。

1994年,在盧旺達發生的這場慘絕人寰的種族大屠殺中,近一百萬人慘遭殺害。這一發生在通訊高度發達和標榜民主自由時代的種族清洗,在事件之時幾乎沒有引起世界其他地區的任何反響。當TerryGeorge2004的作品《HotelRwanda》出現的時候,這場屠殺已經過去了十年。在這十年中,盧旺達作爲一個不發達的非洲國家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要不是《HotelRwanda》的舊事重提,這一人類歷史上滅族慘劇將會隨着時光的流逝,慢慢被大多數人遺忘。

和《Schindler'sList》一樣,《HotelRwanda》也是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主人公保羅·魯塞薩巴吉納在首都基加利經營着一家由比利時老闆控股的四星級賓館。當胡圖族的武裝叛亂分子掌握了國家政權之後,隨即開始了對圖西族的種族屠殺。由於保羅的妻子是圖西族人,他竭盡全力保護自我的家人不捲到屠殺當中。但隨着事態的發展,聯合國維和部隊對盧旺達的局勢失去控制,保羅的周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圖西族人。慈悲而偉大的保羅開始像當年的辛德勒一樣,用自我的金錢換取這些人的安全,把這些逃難的人統統隱藏在自我的飯店中,並想盡一切辦法保護他們的生命。最後,共有1268名圖西族由於得到他的庇護,免遭被屠殺的噩運。

對於這樣一部史實性的影片,我們就應首先了解一下影片發生的背景,這更有助於我們對整部影片的理解。盧旺達是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兩側的內陸國家。其人口由胡圖、圖西和特瓦三個部族組成。其中,特瓦族只佔全國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說,佔盧旺達人口絕大多數的部族是胡圖和圖西。早在16世紀,圖西族人就在盧旺達建立了封建王國。自19世紀中葉起,英國、德國、比利時等西方殖民勢力相繼侵入。1890年年盧旺達淪爲“德屬東非”保護地,1916年被又比利時佔領。德國在一戰中戰敗後,根據1922的《凡爾賽和約》,國聯將起“委託”比利時統治,成爲比屬盧安達-烏隆迪的一部分。二站後,成爲聯合國託管地,但仍由比利時統治。1960年,比利時同意盧旺達“自治”的要求。1962年7月1日,盧旺達共和國成立。1994年發生的種族屠殺並不是該國曆史上第一次。西方殖民主義者在盧旺達統治期間運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實行“間接統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圖西人統治占人口85%的胡圖人,後又利用胡圖人反對圖西人並統治圖西人。這種手段直接導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後發生4次大規模部族流血衝突。一批又一批圖西人被迫逃往鄰國。1994年4月6日,盧旺達總統和布隆迪總統同乘的座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擊落,兩國元首同時罹難。4月7日,空難在盧旺達國內立即引發了胡圖族與圖西族兩族的猜疑,相互職責對方殺死總統,破壞和平[]。自此,盧旺達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武裝衝突和部族大屠殺。百日之內約有100萬人死於非命,200多萬難民逃往國外,另有200多萬人流離失所。

影片透過主人公保羅·魯塞薩巴吉納的個人行爲向人們真實地再現了發生在10年的人間慘劇。它是藝術的,又是紀實的。

TerryGeorge畢竟是一個來自西方國家的導演,他在真實錄述事件的同時,還給了自我西方同胞超多的關注。比如影片中出現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長官、新聞記者、紅十字會的女工作者。而與此構成鮮明比較地是,除了主人公和他的家庭成員,許多在飯店避難的圖西族人被設定成了一種固有模式下的臉譜化形象——無助、弱小、悲傷。導演是同情他們的,但是在影片中給予他們的關注是有限的。大多數狀況下,這些人是作爲一個羣體出此刻導演的鏡頭中,這是影片對人物刻畫明顯不足的地方。當然,瑕不掩瑜。對於這樣一個歷史性題材,又涉及到很多人的私人感情,要想把它拍得十全十美也是不可能的。導演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透過自我的鏡頭,重現10年發生的杯具,讓更多不明真相的人瞭解到事件的真實狀況。它是警醒式的,這樣的影片自然要充當一種宣傳員的主角,它必定要使更多人透過看影片之後思考、汲取教訓。20世紀的90年代和40年代不能同日而語,更多的國家明白了自由和民主的含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到。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相同的屠殺還是發生了。這不禁會使看過電影的人思考——屠殺爲什麼會發生。事實上,早在慘案發生之前,就有人向聯合國提出關於盧旺達可能發生部族屠殺的報告,但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事發後,聯合國曾與10多個國家協商出兵盧旺達事宜,也未能成功,從而喪失了防患於未然的機會,導致了最後杯具的發生。受美國控制的聯合國在盧旺達屠殺的過程中的主角是尷尬的。一貫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佬,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引發着戰火,卻對不該發生的屠殺袖手旁觀。而聯合國在處理此事的不得力,也不禁讓人引發“聯合國的存在到底有何用”這樣的聯想。當然,影片本身缺少這些問題的回答,導演也沒打算把《HotelRwanda》拍成一部批判影片。

保羅·魯塞薩巴吉納是當年事件的主角,是導演着力刻畫的一個“高、大、全”式的人物。黑人演員KeirVoices的歌名,這是一百萬人血淚的聲音。Pearson的精彩演出無疑爲這個主角增色不少,他那帶着非洲腔調的英語和他細膩的演出,是本片大獲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偉大的。他的偉大也伴隨着他自我的轉變,由剛開始保衛家庭發展到之後拯救數千人於水火。這種轉變是一個普通人成長爲英雄的過程,它體現了一個普通人在面臨巨大危機時的過人勇氣。

歷史是沉重的,尤其是帶血的歷史。《HotelRwanda》再現了歷史,它也當然有理由和它表現的那段歷史一樣,被更多的人銘記。正如由Wyclef·Jean演唱的片尾曲《MillionVoices》的歌名,這是一百萬人血淚的聲音。

觀後感三

今天我看了部名叫《盧旺達飯店》的電影,看完之後,感觸萬千。在自己的腦海中依稀會記得曾經那個關於盧旺達種族屠殺的故事,那裏也有着萬人坑,一個或許比南京還要大的坑,來自的是自己的同胞,而不是所謂的侵略者。或許是侵略者留下的陷阱,一個少數派掌握政權,當殖民者離去的時候,政權卻交給了曾經的被壓迫者,這也就創造了所謂的報復的條件。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曾經的那場動亂,敗退寶島的畢竟只是一小部分,留下來的呢?連一些革命領導者都會被批判,更何況是革命對象的他們呢?不過真的不知道中國有沒有這樣的亡人坑呢?不過歷史上是有的,揚州十日之屠,太平南京之屠,後來曾屠戶南京又來屠了一次。這不禁讓我感概,往往會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同胞。

我曾經問我自己,如果我處在那些動亂的年代我會怎麼做呢?會像電影的主角那樣站出來,保護那些弱小者,還是跟隨大部隊,到處燒殺搶掠呢?靜靜地想想,好像我還是會做後者,畢竟那樣對自己一點壞處都沒有,至少在當時是那樣的,我可以肆意發泄自己的情感。但如果我選擇了前者,那對於我來說,就意味着是逆時代潮流,或者是與大多數人爲敵。這也就難怪了,爲什麼所謂的西藏新疆動亂的時候會有那麼多的人蔘加了,畢竟他們在某一個程度上,是一個陣線上的,不管他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但是這個陣線又不是很牢固的,是可以隨時變化的,這也給了當權者很好的機會,這也會成爲扭轉時局的契機。

人性在沒有約束的時候,靈魂裏的惡魔就會被放縱出來,肆意妄爲,不計後果地衝擊着人性的底線。文革時的中國就是那樣,現在很多人都在迴避那個時候,其實現在的當權者都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他們所迴避的也就是他們當初所犯下的錯誤。作爲後輩的我們卻不知道,有可能會重蹈覆轍,也有可能另闢蹊徑。不過我還是希望現在的我們都安穩點,要是不安穩了,很容易出亂子的,就好比電影中的那樣。舉一個很不恰當的例子,現在的官民矛盾,如果有一天有一個機會讓這些曾經受壓迫的人可以站起來反抗,那麼結果就是,所有的官員都要遭殃,不管你是好官還是貪官,異或你就是一個臨時工。這個就是人性的醜陋,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惡魔,惡魔一直被關着,如果一旦被放出來,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泄。

我們現在的生活實在是太安逸了,安逸得讓我們開始忘記過去,忘記我們曾經受過的苦難,我們曾經犯下的過錯。一個人不需要老是活在過去當中,但這也不意味着你句可以活在無所謂中。壓力,隨時隨地都讓我們隨時可能失控,一旦發泄,直接地表現形式就是你身邊的親人。曾經我們恨日本人,我們抵制日貨,到了後來,最直接的變現形式就變成了把鄰居家的日本車給砸了。這個惡魔真的是有點讓人心驚膽戰了。

看看四周,炎熱的空氣蔓延在四周,微博上各種對政府不滿的文字在傳播,如果有一把火把這些不滿點燃,我不敢想象這是什麼樣子,現在我所能做的就是壓制自己心中的怨氣,關注自己靈魂深處的惡魔,我不希望自己有一天住進那個所謂的盧旺達飯店。平心靜氣地做好自己,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