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四篇

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四篇

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四篇

導語:《陽光普照》以真誠的表達和溫暖動人的敘述方式,直面生活的陰暗面,表現每個人都須要承載的負重,關注在這世上最公平的太陽下無暗處可藏的無奈。沒有刻意的煽情表達,平凡的場景和對白卻蘊藏着巨大的情緒力量。一起來看看吧。

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四篇

觀後感一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由精湛演技支撐起的佳作,在本屆金馬獎的四大表演獎項上拿下五個提名就足以證明。臉部大特寫鏡頭越多的電影越讓人投入,同時也越考驗演員的演技,最近的《少年的你》就是活生生的好例子。鍾孟宏這部新作亦如此,飾演父子的兩位男主角陳以文和巫建和,以及女主角柯淑勤都交出極爲動情的落淚時刻,相信是今年金馬獎的最有力競爭者。 鍾孟宏和張作驥這兩位臺灣導演都青睞拍攝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現實主義題材,由此揭露社會問題或人性弱點。相比起張作驥較爲晦澀濃烈的作者風格,鍾孟宏的作品更具有商業色彩,更爲親近觀衆的口味,然而,這似乎也是不少人詬病他的作品像八點檔電視劇的原因。這部新作是繼《失魂》之後,再次將父子關係作爲影片的敘事核心。雖然名字是“陽光普照”,但是整部影片由頭到尾都沉浸在難以擺脫的悲劇陰影之中,由甜美歌聲中兩位少年砍手的血腥畫面拉開序幕就可見一斑。 這個家庭悲劇表面上看來是由小兒子犯下的過錯而起,然而,父親在教育兒子方面也有責任感的缺失,對待兩個兒子的情感態度有所偏頗,也導致大兒子走上悲劇的結局。這個兢兢業業的傳統父親形象具有不少親和力與共鳴感,一方面是人物來自社會中下層階級,沒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另一方面是陳以文的演繹,在幽默與嚴肅的表演之間拿捏得當,夢見大兒子一起散步,小兒子出獄後的好幾場相當耐看,詮釋出中國傳統觀念裏父親的寡言少語而內心關愛的隱忍形象。小兒子出獄後的情節轉向黑幫類型,驚悚懸疑情節叢生,同時刻畫出父親爲彌補對小兒子的父愛所做出的偉大犧牲,不禁令我回想起韓國導演奉俊昊的《母親》。 這個家庭倫理類型的劇本里潛藏着不少尖銳的話題:少年犯罪、未成年懷孕、自殺現象、階層固化等等,每個主角和配角都有足夠的表現空間去刻畫性格,而處處講究的攝影與用光,則充分暗示出人物心理與環境氣氛的密切關係。較爲可惜的是最後高潮部分有拖沓之感,依靠演員的臺詞來交待父親的良苦用心有偷懶的嫌疑,不過最後幾場戲勝在情感衝擊力依然充沛。

觀後感二

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很平靜地直敘,娓娓道來,每個人物都很典型,都能深刻地剖析出一篇長文。其中最讓人糾結,唏噓不已的,應該是父親和許光漢飾演的大兒子阿豪。

教練父親阿文,望子成龍,有着些許無情,極度大男子主義。自己一輩子都是普通駕校教練卻總將’‘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掛在嘴邊,極其諷刺。明明兩個孩子卻在外稱’‘只有一個兒子’‘,他是光芒萬丈的太陽阿豪,自私的父愛最終將自己的大兒子逼向深淵,而小兒子阿和是他避之不及,甚至仇視的陰影。阿文是無數個東方父親的縮影,自己平平庸庸,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破敗的家庭教育觀念下,沒有一個孩子能被救贖。

這是阿豪和女生去動物園的一段獨白,也是他跳樓自殺的原因,是對這個看似公平世界做出的最後反抗,以悲劇結束生命,讓觀影者心中爲之一震。

懂事陽光讓父母爲之驕傲的阿豪,是全劇中最讓人心疼的角色,在跳樓之前,還把自己的房間收拾整齊,不想給家人添麻煩,這背後實際是被父親溫情的綁架,揹負着家庭沉甸甸的重任,讓人窒息。莫名想起一個真實的悲慘案例,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同樣是被愛虐待,同樣是生活在陽光普照下,電影中用藝術的手法將結局看起來比較體面,讓人接受,可現實生活中的結局卻沒有那麼幸運。

炙熱的陽光之下,陰影永遠都在。

觀後感三

阿文和琴姐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阿豪,高大陽光,典型的“別人家孩子”,因爲沒有考上第一志願,復讀準備再戰醫學院。

二兒子阿和,身材瘦小,早早輟學,沒有正經工作,整天和朋友菜頭偷雞摸狗,打架鬥毆。

父親阿文是駕校的教練,他的口頭禪,也是駕校的校訓:“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他對大兒子也經常這樣說,還每年送給他一個寫着這八個字的本子,鼓勵他好好學習,成爲全家的驕傲。

阿文以爲自己將來的生活是這樣的:大兒子讀書、工作、娶妻生子,成爲自己的依靠。

想起阿豪,阿文心頭一陣驕傲溫暖,而想起阿和,阿文心裏就暗暗發狠:“就當沒這個兒子!”

所以,每當有人問他家裏有幾個小孩的時候,他總是回答:“一個,明年要上醫學院了。”

但生活,永遠不會如你所願……

阿和闖下大禍

阿和從小讀書就不如哥哥,長得也比同齡人瘦小,不想再挨欺負的他,輟學當起了街頭混混。

他還有個叫菜頭的好朋友,兩個人發誓生死與共,做一輩子的好兄弟。

阿和被一個叫黑輪的混混欺負了,他找來菜頭一起教訓黑輪。菜頭毫不猶豫地拿着開山刀劈了下去,片子裏最驚悚的一幕發生了:黑輪的右手被整個砍了下來……

本來只是想嚇唬嚇唬黑輪的阿和驚呆了,兩個人倉皇逃跑,但很快就被捕了。

由於兩人都是未成年,所以法庭不公開審理。琴姐給丈夫打電話,希望他能爲兒子求情,阿文卻說:“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

菜頭充滿恨意地盯着阿和,那是一種被親近信任的人背叛時纔會有的絕望與憤怒

在法官徵求家長意見的時候,阿文也毫不留情。

最終,阿和被判進入少年撫育院改造三年,菜頭的刑期比他長了一倍。

突如其來的孩子

家中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琴姐與阿文依然很少交談,阿豪也整日早出晚歸,沉默安靜。

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沒有絲毫生氣,也看不到相愛的痕跡。

有一天,一個陌生的中年女人帶着一個少女來找阿和。少女叫小玉,是阿和的女朋友,她懷孕了,而且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

沒了主意的琴姐問丈夫怎麼辦,丈夫幾乎是氣急敗壞地跟妻子大吼起來:他也是你的兒子啊!

琴姐和中年女人詳談之後,才知道她並不是小玉的媽媽。

在小玉很小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就因爲意外事故去世了,是小姨收養了她,而小姨也因此至今沒有結婚,甚至沒有戀愛。

琴姐決定,收留小玉,直到她生下孩子。

小玉快生產時,阿豪去探視阿和,這才發現,阿和根本不知道這件事。

阿和很生氣,媽媽來了這麼多次,卻沒有告訴他這件事。

阿豪反問阿和:“那你也沒有跟媽媽講這件事,爲什麼?因爲你要逃避嗎?”

兄弟倆不歡而散。

其實,琴姐也從來沒有告訴過阿豪:她並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阿和。

這一家人,可能都在逃避吧。

深夜的墜落

另一邊,優等生阿豪的日子看上去毫無波瀾、順理成章。

他認識了一個叫小真的女孩,兩個人很合得來。

阿豪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的時候,發現在缸裏藏着的小朋友,竟然就是司馬光自己。

這個故事,聽起來莫名其妙地詭異,像個蹩腳的鬼故事。只是講故事的阿豪,表情有種說不出的悲傷和疲憊。

之後,在一個深夜,洗漱乾淨並將臥室整理清爽的阿豪,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百思不得其解的父母,在兒子的葬禮上痛不欲生。

阿和也被特許來送哥哥最後一程。

葬禮後,郭小真找到了琴姐,跟她講述了自己和阿豪的點點滴滴,還有阿豪輕生當天,發給她的短信。

小真告訴琴姐,在此之前,阿豪已經一個禮拜都沒有去上學了,但是琴姐卻毫無察覺。

琴姐看着兒子最後發給小真的短信,一遍又一遍,悲傷而不解: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維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

我有一種說不清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是我環顧四周,不止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他的父親,不停地送他寫着“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筆記本,鼓勵他成爲家族的驕傲。

他的母親,把更多時間用於“不聽話”的小兒子身上,對阿豪反而少了關心,因爲他是那麼的懂事、聽話,讓人放心。

而他的弟弟,也因爲他的優秀而倍感痛苦。

在送別了哥哥之後,阿和回到撫育院,突然情緒失控,結果被關了禁閉。

教官安慰他: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很遺憾你哥哥的事情。可是你這樣一直難過下去是沒有用的,想想看你的家人,他們都在外面等你。

阿和反問教官:等我什麼?等我在這邊變好回去嗎?還是等我變得跟我哥一樣好?

他的父親,不停地送他寫着“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筆記本,鼓勵他成爲家族的驕傲。

他的母親,把更多時間用於“不聽話”的小兒子身上,對阿豪反而少了關心,因爲他是那麼的懂事、聽話,讓人放心。

而他的弟弟,也因爲他的優秀而倍感痛苦。

在送別了哥哥之後,阿和回到撫育院,突然情緒失控,結果被關了禁閉。

教官安慰他: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很遺憾你哥哥的事情[]。可是你這樣一直難過下去是沒有用的,想想看你的家人,他們都在外面等你。

阿和反問教官:等我什麼?等我在這邊變好回去嗎?還是等我變得跟我哥一樣好?

他的父親,不停地送他寫着“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筆記本,鼓勵他成爲家族的驕傲。

他的母親,把更多時間用於“不聽話”的小兒子身上,對阿豪反而少了關心,因爲他是那麼的懂事、聽話,讓人放心。

而他的弟弟,也因爲他的優秀而倍感痛苦。

在送別了哥哥之後,阿和回到撫育院,突然情緒失控,結果被關了禁閉。

教官安慰他: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很遺憾你哥哥的事情。可是你這樣一直難過下去是沒有用的,想想看你的家人,他們都在外面等你。

阿和反問教官:等我什麼?等我在這邊變好回去嗎?還是等我變得跟我哥一樣好?

而對於阿豪來說,真實的自己,躲在密不見光的容器深處,等待被看見。但當他與自己終於見面時,卻是不可避免的慘烈和死亡。

也許,維持“懂事”,保持“上進”,太累了吧。

形同陌路的父子

在少年撫育院一年半之後,正在餐廳吃飯的阿和得到了提前被釋放的通知,撫育院的少年們自發地唱起了《花心》,爲阿和送行。

“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錯過。

你的心忘了季節,從不輕易讓人懂。

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只要你願意,讓夢划進你的心海。”

這是影片中我最感動的一幕,少年、陽光、歌聲,還有羨慕和祝福

被媽媽和小玉接回家後,父親阿文對阿和視若無睹,把他當空氣。

媽媽問阿文:你一定要把場面搞成這樣嗎?

阿文回答:你要我怎麼樣?跟他抱一抱,說聲辛苦啦?他連叫我都沒叫,你要我怎麼樣?

牆上的裝飾畫寫着“百年好合”,但在這個家中就像是一個詛咒

不知道怎麼面對兒子的阿文,索性搬到了駕校的員工休息室,一住就是一個多月。

在這段日子裏,阿和歷盡波折,終於找到了一份在洗車行的工作,同時還在一家便利店上夜班,辛苦但卻勤懇地養家餬口。

駕校的老闆問阿文:“你是他爸爸,你現在是準備不管,放着等它爛掉是嗎?”

阿文沒有回答。

當天晚上,阿文做了一個夢,他在家附近的巷子裏走着,突然,阿豪出現在他身邊,陪着他慢慢地走。

阿豪:“我前幾天去家裏找你,你不在。”

阿文:“找我什麼事?”

阿豪:“沒什麼,就是來看看你。”

走着走着,阿豪突然停下了腳步:“爸,我不陪你了,我往這邊走。”

阿文有點着急:“你要去哪?”

“回去啊!”白衣少年,微笑着向爸爸道別。

從夢中驚醒的爸爸,再也睡不着了。他去一家便利店買菸,卻遇到了在這裏兼職的阿和。

在他扭頭要走的時候,阿文終於開口:“爸,要不要喝個東西?”

父子倆在便利店門口,進行了阿和出獄以來的第一次交談。

阿文告訴兒子,他夢見了阿豪在這裏出現。

阿和說:“所以你過來看看他還在不在?其實,後來哥又來看了我一次,他說沒什麼事,只是來看看我。”

阿文很震驚:“他剛剛在夢裏也是跟我講這句話。”

阿和說:“哥真的是個很好的人,只是我們沒有人知道,他真正在想什麼。”

最後,阿和告訴爸爸,他要搬走了,希望爸爸搬回家住。

這部電影的導演鍾孟宏說過一句話,父母不以瞭解爲前提的愛,是不會讓子女幸福的。

阿豪是這樣,阿和是這樣,那個被陰影徹底籠罩的菜頭,也是這樣。陽光普照,燦爛明媚,但也滾燙刺眼。請允許有陰影的存在。也希望我們這些不完美的父母和孩子,能夠做彼此的太陽。

觀後感四

臺灣導演鍾孟宏曾經三度獲得不能提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雙提名,《第四張畫》獲得了當年的最佳導演獎。今年這部《陽光普照》是他第四次同時提名這兩個獎項,也是他第一次獲得不能提獎最佳劇情長片。

在不能提獎觀衆票選排名中,《陽光普照》位列第四,劇情片中僅次於排名第三的《熱帶雨》,前兩名分別是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獲得觀衆票選大獎的美國片《喬喬兔》和紀錄片《臺北爸爸,美國媽媽》,足見其呼聲之高。

作爲不能提獎常客,鍾孟宏可以說非常受灣灣觀衆的青睞了,這部《陽光普照》更是從年初就開始被華語影迷期待。在年初的2019年展望中,我曾經提到過這部電影,因爲鍾孟宏此前曾經有過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的經歷,我本猜測這部電影會再次入圍一種關注單元,沒有想到的是,全球首映最後落在了多倫多電影節,而除灣灣外中國地區的首映則放在了年底的轟空亞洲影展上。

不過這樣也好,能讓中國觀衆即使不能去灣灣,在轟空也能看到這部電影。我就是在轟空看到的這部影片。

說實話,能夠在中國土地上看到一部結尾沒有“最後,XXX投案自首”字幕的華語青少年犯罪救贖題材的電影,我是非常開心的。這種開心主要來自於一種僥倖,因爲衆所周知,在大陸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覺得我的心態可以概括爲“叛逆式觀影”,可以理解。爲什麼呢?因爲被憋屈太久了。

當天我冒着“生命危險”在位於轟空島商業區中心的太古城中心百麗宮影城觀看了這部電影,發現轟空觀衆對這部電影非常熱情,很多觀衆早早地就來排隊了。走進影廳之後,跟着我一起進來的是一羣在轟空學習的灣灣學生,他們說了一句話“在轟空觀看一部自己家裏正在上映的電影也是新奇”,非常奇怪也並不奇怪。因爲這種感受,和我在轟空觀看這樣一部如此貼閤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電影,感受差不多。

除了結尾沒有“自首”字幕之外,這部影片中還有一些十分血腥暴力的鏡頭,比如開場就是一個人被砍斷了手臂放在火鍋裏煮熟,主要角色跳樓的直觀鏡頭,還有接近結尾真相大白的時候一場極其血腥暴力的把臉砸得稀巴爛的戲,非常直觀,也並沒有任何的閹割。

其實不難想象,表現青少年暴力犯罪和家庭救贖題材的電影一定是少不了暴力元素的,只不過這種電影暴力元素不是主角,而是主題表達服務的。

這就是一個臺灣普通家庭的故事。父親與小兒子的關係一直不好,兩人水火不容,所以父親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成績好的大兒子。小兒子頑劣淘氣,因打架傷人進入教養所拘留。大兒子不堪心理壓力跳樓自殺,小兒子的女友意外懷孕找上門來,在一系列影響下,父親對家庭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小兒子出獄後,被當年一同入獄的同夥勒索販毒,父親決定替兒子解決掉這個麻煩。

劇情就是一部長達155分鐘的臺灣八點檔家庭溫情劇,可以說是非常爛俗。所以說實話,我並不是很贊成《陽光普照》拿不能提最佳劇情長片,因爲他無論在電影語言的純熟程度還是在文本表達的深度與廣度上,都不及陳哲藝的《熱帶雨》。

但影片本身也有優勢。

它本身探討的內容,是基於中國家庭文化之下的。由於中國家庭的功利化的教育灌輸,導致了兩個兒子之間不同的待遇。“明確目標”這樣的話語,特別像是從一個典型的中國父親口中說出來的那種話。千年來中國家庭形成的“光耀門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觀念告訴我們,讀書就是爲了要光宗耀祖,父母沾光、皆大歡喜。所以當我看到父親因爲臉面問題,偏愛大兒子、忽視小兒子的時候,我看到的是我身邊許許多多家庭的樣本。

這些家庭成長的孩子,面臨着許許多多可能的心理問題。大兒子因爲長期在家庭中扮演太陽的角色,其實心裏不堪重負,已經有自殺傾向,小兒子則選擇了破罐破摔。這其實是病態家庭教育下被重視和被忽視產生的兩種極端問題。

另外還有青少年犯罪後迴歸社會的問題,小兒子在出獄後,面對的是父親的冷臉和社會的不解。這裏面有一個對於改造罪犯的的社會接受程度問題,社會到底是不是能夠摒棄偏見接受污點人士。這在今天,是一個備受全社會關注的話題,也是整個犯罪改造的最後一個重要環節。

最後,一切的解決方式都被歸結在親情和愛上,但我認爲,這一切遠遠不一個“愛”字可以解決的,他需要整個社會從文化偏見到社會觀念的具體執行層面做出深刻的檢討和改變。比如,我們看到家庭的文化是功利性的時候,我們會提出問題,爲什麼會形成這樣功利性的教育?它的文化成因和社會因素在哪裏?是不是因爲我們這個社會從潛意識裏只接受優秀而不接受平庸?

再比如,我們在看到出獄後的罪犯頻頻碰釘子的時候,也會思考,是什麼導致了社會如此不接受有前科的人?爲何有前科的人會再度入獄,到底是由於他們真的屢教不改,還是社會的的不接受導致他們長期生活在底層無法做出相應改變?

這些都是問題的背後,應該啓發人們去真正思考的內容,但《陽光普照》並沒有提供這樣深入的思考,它的主題是“愛的傳遞”,所以電影對整個社會問題的探討也僅僅侷限於理想化的表層,而未進行深入的剖析與解讀。

這正是我認爲他不應該拿不能提獎最佳劇情長片的原因,因爲正如我在前面說的那樣無論在文本層面還是在影像層面,電影都太過於表面宣教化、情感化、模式化,而沒有真正涉及到背後的實質內容。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這部影片的獲獎能夠讓這些議題再次受到關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從“議程設置”的功能來看,《陽光普照》依舊是一部有其作用的影片,畢竟,先要看到問題,才能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