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勵志名句 > 帝王畫像有幾分可信度

帝王畫像有幾分可信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古代史籍,對歷代君王相貌和氣質的描繪充滿了濃郁的神祕色彩,例如東漢王充在《論衡·骨相篇》中就有“黃帝龍顏”“堯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等記載。今天我們讀到這些記載時,可能會一笑而過,但帝王的“真相”如何,我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帝王貴爲九五至尊,一般人很難窺見其龍顏,這些畫像亦大多來自御用畫家,美化或失真在所難免。
  
  現存最早的中國帝王肖像畫是唐代出現的,即閻立本所繪的《歷代帝王圖》。《歷代帝王圖》描畫了13位古代帝王,他們分別是: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漢昭烈帝劉備、吳大帝孫權、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該畫卷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閻立本的父親閻毗北周時爲駙馬,其兄閻立德也是名出色的畫家。既有家學淵源,又與皇家較近,對帝王和宮廷的情況較爲熟悉,因此閻立本對帝王有較立體的認識,也能展示出更有歷史深度的帝王肖像畫。
  
  閻立本在作畫時,通過刻畫人物的眼神、眉宇和嘴脣間流露出的神情,反映出不同帝王的性格、氣質,並表達出其對每位帝王的作爲和歷史功過的評價。凡是統一或促成了統一的帝王,在閻的筆下多得到讚美,形象高大;亡國之君則多被輕視,常現猥瑣萎靡之態。在《歷代帝王圖》中,每位帝王都獨立成一組,且都有侍者陪伴,少的只有一位,最多的則有10位。畫面中,帝王的身材普遍比較偉岸、高大,而侍者的身材與帝王相比,明顯矮小了許多,這體現出當時的人物畫以尺寸大小來象徵人物尊卑的特點。
  
  閻立本之後,繪製帝王畫像者屢見諸載籍,並涌現出衆多名家,如唐代的陳閎、常重胤、吳道子,前蜀的杜齯龜、阮知誨、宋藝等。
  
  御容是古代爲祭祀、供奉、瞻仰等活動而專門繪製或塑造的帝王、后妃等的圖像。除專門機構的御容創作以外,宋廷亦聘民間畫師進行御容創作,有些還因此而被授官。如真、仁之際的宋代王端,“雖以山水著名,然於佛道人馬自爲絕格,兼善傳寫”。真宗亡故前,感於王端聲名,“召端與畫臣寫其遺像,端舉筆乃就,無及之者”。元滅宋後,兩宋帝、後畫像隨之入藏元內府,明朝時又被收存於宮中古今通籍庫。清乾隆年間,乾隆帝在檢閱庫中藏畫時發現所藏畫像多斑駁脫落,於是命工部將所藏曆代帝王后妃、聖賢名臣肖像重新統一裝裱。這批圖像也因此被稱作《南薰殿圖像》。目前,宋代存世的帝王肖像畫大部分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有資格繪製御容的畫家都爲一時之選。然而面對一朝天子的威懾力量,畫家也無法深入觀察和體悟對象的形貌和內心世界。明代王紱的《書畫傳習錄》就對此評論道:“寫真固難,而寫御容則尤難。何者?皇居壯麗,黻座尊嚴……又復凜天威於咫尺,不敢瞻視。稍縱而爲之,上者斯時亦嚴氣正心,不假顰笑,畫者之已懾而氣已索矣。求其形似已足倖免於戾,何暇更計及神似耶?”由於它的御用性質,總是力圖將統治者的意志、要求與愛好貫徹其中,因此功利色彩比較濃厚。因此,我們看到,今天可見到的帝王畫像大都流於概念化和程式化,很少有喜怒溢於言表的生動情態,多數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情狀,顯得矜持而肅穆。沒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內心世界的體現,這也是由帝王這種身份的特殊性和獨有性所決定的。

帝王畫像有幾分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