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勵志名句 > 發發呆吧,那也是創新力

發發呆吧,那也是創新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在外國人尤其是歐洲人的眼中,華人的特點是特別勤奮,從不打烊,他們很不理解中國人腳不沾地的生活習慣。

發發呆吧,那也是創新力

而在我們看來,很多歐洲人確實懶惰,但咱們的勤奮習慣是不是就永遠好呢?

中國朋友就連出門度假,也把忙忙叨叨帶到了旅遊勝地——出門前排行程、辦票、打包不說,還要辦好漫遊流量卡。進酒店第一件事就問Wi-Fi密碼,一出門就帶上充電寶奔網紅點排長隊打卡,P圖半小時發朋友圈……

我尤其不明白去海邊玩、享受爲什麼要帶充電寶,休假不是給人充電的嗎?怎麼變成給手機充電了?

而歐美人休假就是“躺曬”:在海邊一躺,曬着太陽,一瓶啤酒聊一會兒,看會兒書,玩玩衝浪、潛泳,爬上來再繼續躺曬,啥也不幹泡一天……

反觀中國人,我們經常聽到這些抱怨:“這兩個月我太忙了、太累了”,另外好多人內心裏又老是責怪自己“在家裏面躺了一天,什麼都沒幹,真是太浪費時間了”。

其實,太多同胞沒有意識到一件事:發呆是有價值的,對勞碌的飛行人士來說,閒下來什麼都不幹,反而可以提高平日生活效率,尤其是創造力!

中國古代說疲勞,“疲”比“勞”更可怕。

勞的話,睡一覺就緩解了,疲是心累,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回想自己的生活工作,疲的時候,是否什麼都不感興趣,胃口也沒有,書也不想讀,電影也不想看……

用時下的網紅詞來表達,就是“喪”。

真疲了,人就應該發呆,放空一切,所以我們纔有古老的傳統安排,比如源於猶太教的每七天休息一天已經被全世界廣泛採納。

此外,猶太教中還有休耕免息的時間安排,目的都是通過宗教律法強制休息,讓人遠離庸常,謹守聖潔,這既符合自然生活規律,也符合社會規律。

回過頭想,咱們的端午、十一、春節,目的不也都是有所紀念,重溫歷史,吐故納新嗎?學校放寒暑假也是這個道理。

從更大的角度看,有些孩子短期內學習不好、瞎玩,或者一些成年人所謂的“不務正業”也是一種發呆,那是大發呆。

2013年,美國一位籍籍無名的華裔數學家張益唐,發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素數研究論文,震驚學界。

他的經歷就很有代表性:他讀博期間沒找到工作,有十多年過得非常窘迫,一度去賽百味打工。儘管後來他獲得了一個普通大學的講師職位,但他個人仍然專注於研究素數間隔,這是一個高難度的純腦力遊戲。

夏季某一天在朋友家後院,他一邊等着看山裏的鹿,一邊轉悠。突然靈光乍現,期待很久的解答出現在眼前:“我看見了數字、方程一類的東西,很難說清到底是什麼。”這之後很快,他就破解了困擾數學家們很久的謎題。

所以發呆是一種生產力,人必須休息好了,才能對溫飽之外的事情抱有活力和興趣,才富有創造力。

這兩年,手機剝奪了我們的發呆時間。但手機再厲害,終歸是處理日常的小智慧,它永遠不會帶來靈感,更多的是短暫的麻木感。

所以建議朋友們要有比手機更高一層的智慧,讓自己的大智慧管小智慧。此所謂“放下手機立地成佛”。

我們中國人自己也有高級“發呆術”,就是氣功、打坐、冥想……我個人也很羨慕,也在努力練習,卻難以達到那麼高的境界,所以退而求其次,發呆就行了。

人呢,感覺快樂就忙東忙西,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所以我覺得對孩子們、對自己都要寬鬆一點兒,能夠發呆就是福氣,要學會發呆,尤其是出門旅行和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