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4篇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4篇

導語:爲了倡導大家多多閱讀,很多人組織了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參加讀書活動,既可以一起讀書,又可以一起交流讀書感受。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精選的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歡迎閱讀。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4篇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一)

以前我很喜歡買書,隔斷時間就要買一批,不買就難受。但是我讀嗎?讀!讀的很少很少!大部分書都是沒有拆就一直在書架上呆着。我不喜歡讀書嗎?不是!那我的書爲什麼買着不動呢?因爲我沒有時間!沒有時間讀書!你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感覺呢?喜歡讀書卻沒有時間讀書!

改變是從去年7月底開始的。

7月底我參加了一個百日閱讀打卡社羣,目的就是爲了養成閱讀的習慣。因爲在社羣需要打卡,我們10人一個小組,一個人掉隊就會影響這個小組的成績,爲了不拖別人的後退,無論什麼情況我都堅持閱讀,100天一天不拉。

100天后我們說我們的小組不散,我們繼續在羣裏打卡,但是稀稀拉拉直至後來根本就沒有人打卡了。現在這個小組在我的微信裏面已經找不到了。100天后我其實還在看書,但是斷斷續續的,沒有保持每日閱讀的習慣。有時甚至好幾天都不看書,我想完了,我的讀書習慣養成計劃泡湯了。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又開始重拾書本閱讀了。後來我就想,自己不讀書那段時間是不是內心的一種反抗呢?就像學生一樣,心裏想學習,在老師和考試的壓制下也認真學習,但是高考一結束就要徹底放鬆一段時間。雖然之前的閱讀小組是我自己選擇參加的,但是打卡是受約束的,所以100天后我要給自己一個放鬆呢?

不管怎樣,繼續閱讀是好事情,不過這次的閱讀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之前純粹是爲了打卡而閱讀,爲了養成習慣而閱讀,現在的閱讀就是爲了自己。之前閱讀的書目雜亂無章,看到什麼讀什麼,就像一個雜事動物。這次閱讀的內容就集中指向個人成長了,因爲在“雜食”期間我明白了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養成閱讀習慣之後,有一天在一個QQ羣發現有小夥伴有我當初的煩惱——想讀書沒有時間,於是我就建立了一個小微信羣,邀請沒有閱讀習慣的小夥伴一起來讀書,一起養成閱讀習慣。目前這個小組的朋友基本都養成了閱讀習慣。

專注於個人成長之後,帶着目的去讀書,感覺很不一樣,每天內心都覺得很充實。不過越讀書越發現自己的不足太多,需要學習的太多,內心對讀書開始充滿渴望與期盼。於是讀書對我來說已經不是需要堅持的事情了,而是成爲了一種習慣,一種與刷牙洗臉一般自然的事情。甚至讀書讓我充滿喜悅,一天不讀書就覺得缺少了一點什麼。

囉嗦這麼長時間我的“閱讀史”,其實就是想告訴你養成讀書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要急慢慢來。下面該說到正題了:讀書到底讓我收穫了什麼。

一、讀書拓寬了我的視野

讀書最直接的體會就是收穫了知識,視野開闊了。

有人可能會說,不看書我也能夠收穫知識,開闊視野啊,你看,現在網絡資源那麼豐富,我每天至少瀏覽幾個小時,比讀書輕鬆而且收穫多。事實上網絡提供的大部分是信息而不是知識,大部分信息一年之後就過時了,他不會讓你的人生有任何收穫。即使你通過收集、分析、整理、理解,掌握了一部分知識,那些知識也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有很多斷章取義是錯誤的。書本則不同,裏面的內容是作者做了分析和整理,並使之系統化了,我們可以直接吸取,學習起來更輕鬆與高效。而且很多經典書籍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心血,你用簡短的時間獲取別人一輩子的經驗,這種好事除了讀書,還能到哪裏去找。

二、讀書帶來了自我成長

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態度,帶來了自我成長。

沒有養成讀書習慣之前,每天我的日子渾渾噩噩的,過着一年365天重複的日子,甚至都可以一眼看到30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做事隨心隨性,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每天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刷微信看淘寶閒聊天上。一年下來總是後悔自己這一年一事無成浪費時間了,但是下一年依然繼續浪費,沒有絲毫改觀。

讀書之後,我的視野逐漸被打開,掌握了更多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關注的範圍越來越廣,重新認識了自己,對個人的發展和未來有了更多的想法,在瀏覽各種書籍的過程中逐步明確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

讀書不僅改變了我的內心,而且改變了我的行動,讓我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標走起。現在我不再浪費時間,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用在自己未來的目標之上,每天的生活非常的充實。

三、讀書爲我節約了時間

讀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小技巧小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和時間利用率,無形之中的減時增效就爲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有一次一個同事做PPT,他先將文檔打好,然後一點點將需要的內容複製到PPT上,接着去調整不同層級字體的大小。我感到特別的驚訝。“難道你不知道有一個簡單的按鈕設置一下就可以直接將WORD上的內容搬到PPT上嗎?”“不知道啊,快教教我,我做這個複製粘貼都快半小時了,還沒有弄完呢。”一分鐘不到的事情他居然做了半個小時還沒有做完,我真是服了。做一次PPT就浪費半個小時以上,每年做那麼多得浪費多少時間啊!而我會的這點小技巧就是從一本書上看來的。僅僅一本書就節約這麼多的時間,那多看幾本書得節約多少時間呢?

時間是非常公平的,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我們到底能不能收穫成功與幸福就看我們如何去利用這有限的時間了——我們無法增加時間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增加時間的厚度。

讀書還讓我學習到其他人的人生經驗,在面對相似的事情的時候,通過參考他人經驗避免陷入常見的陷進,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收穫成功。

四、讀書爲我減壓

以前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吃東西,吃很多東西之後心情就會好很多,但是現在害怕發胖,就不敢大吃大喝了。後來我發現心情不好的時候,拿起一本書看看,心情就會好很多。

讀書可以減壓是我的閱讀體驗,不過我後來還去查證了一下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表明,不安情緒的產生與小腦扁桃體有關,小腦扁桃體興奮就會引起不安情緒。也就是說如果抑制小腦扁桃體的興奮,就可以降低心裏的不安。腦功能成像技術研究發現,當言語信息進入大腦之後,可以觀察到扁桃體興奮得到了抑制,同時,消極情緒也穩定下來,心情也得到改善,判斷力隨之提高。

難怪,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有人安慰安慰心情就會好很多,一方面是安慰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因爲語言信息進入了大腦抑制了小腦扁桃體的興奮。但是有時候我們的鬱悶不想與人說不便與人說,這時就可以通過讀書讓“言語信息”進入大腦,降低不安情緒。

美國薩塞克斯大學也曾就緩解壓力做過研究,以心跳數來測定讀書、聽音樂、喝咖啡、打遊戲、散步等的結果。結果顯示讀書可以緩解68%的壓力,效果最明顯。尤其是在安靜的地方讀書,6分鐘就可以達到緩解壓力的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此外,人類的壓力是共通的,而對於這些壓力帶來的煩惱如何解決,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書爲外面提供瞭解決的方法,只要對照書裏的方法,即使不能徹底得到解決,至少也可以減少壓力帶來的煩惱。

五、讀書使我的大腦更加靈活

生完孩子之後,我一度覺得自己的記憶力退化了,表達能力也不如以前了。但是隨着讀書的增多,特別是在掌握方法之後,我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似乎在慢慢恢復,表達能力也在慢慢增強,連輸出的能力都比以前強了很多。學生時代我最討厭寫作文,但是現在養成碼字的習慣之後發現寫一段話並不是那麼困難,連帶着今年寫論文也變得流暢了,不像以前,一年都憋不出一篇。

這是爲什麼呢?我又查了一下書。

神經細胞中的樹突部位,會不斷延伸,並與其他腦細胞形成網絡。這種大腦神經網絡的構築會持續終生。大腦的訓練可以使神經網絡更加的靈活。但如果大腦一直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就會變得遲鈍、記憶力下降,最終發展爲老年癡呆。

也就是說通過對大腦的訓練,人的能力是可以終生不斷進步。那麼如何鍛鍊呢?答案就是運動和讀書。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反應敏捷度(原來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魄,推薦閱讀《運動改造大腦》)。讀書訓練大腦作用更大。

讀書可以提高人的“記憶能力”“思考能力”“精神注意力”“分析能力”“同感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等。

看到讀書的作用這麼大,我要讀書念頭更強烈了[lizhigushi.com]。

除此以外,讀書還提高了我的職場能力,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增強了我的輸出能力,使成爲了一個不斷進步的人。我還因爲讀書影響了他人,收穫了很多的好評與感謝。讀書改變了我,讀書讓我充滿喜悅!

既然我讀書可以收穫這麼多,我相信你讀書也可以收穫這麼多,甚至更多。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二)

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一個突出的標誌就是文明程度的高低,而文明的積澱與延伸,更多是藉助於書籍的傳播。也許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繼承前人的文化與文明,如果在此基礎上有所昇華,那麼這個民族就向前發展了。歷史證明,不讀書學習的民族都是愚昧與落後的民族。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古往今來,無論王侯將相,還是學子,無不把治學修身作爲成業應有的資本,勤學苦讀,終成大器。書讀得多,人的頭腦自然就充實,精神世界就充實,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能力也隨之增長,這正如一個人生存需要各種營養,營養齊全,人體就會健康。讀得輸多,把這些精神營養消化吸收,也就有了創造力,可以把知識轉化爲科技發明等,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學無止境,“夫不學而求知,猶願漁而天網焉,心雖勤而獲矣。”首先是要學。學習也像幹事業一樣,必須有那種磨杵成針、滴水穿石的毅力,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纔會有所收穫。好書要精讀細思,讀懂讀透,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多讀書讀好書意義重大,它關係到事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我們都知道,二戰後的日本一片焦土,一九四五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十美元,日本政府提出了“教育立國,科技立國”的口號,向知識要金錢,向書籍求生存。到六十年代日本民族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一躍成爲經濟強國,這是說明讀書有重要的意義的突出範例。

讀書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知識能使野蠻變爲文明,空虛化爲充實,平庸變爲高尚,狹隘變爲寬闊。讀書增長知識,知識促人長進。但讀書要有選擇,不能濫讀書。有人把讀書比作交朋友,那麼交朋友要慎重,免得誤上賊船。有益的書像燈塔一樣給人指明前進的方向,有害的書將人引入歧途,不少青少年就是因爲讀了淫穢的書刊,受誘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悔之晚矣,抱憾終身。因此,要多讀好書。用知識武裝頭腦,指導生產生活實踐,爲社會創造出更多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真正做到讀有所得,得有所用,用見成效。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三)

這段時間真切感受到了不斷通過讀書學習帶來的成長和收穫,順便羅列下我最近的讀書清單。

看了笑來老師的一個《韭菜的自我修養》之後,又看了他的《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網上不乏很多人指責李老師是騙子的負面話語,但對我個人來說,通過讀李老師的書,能夠養成一些很好的習慣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成本真的很低。試想現實中,哪一個富豪與你非親非故,又願意手把手將自己的致富經娓娓道來傳授於你?

其實越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是越容易被人所忽視。這幾年,我走了一些彎路,一是沒有確切的去實踐,二是老認爲自己的做法會更加靈活一些,三是因爲工作繁忙中斷了繼續學習的計劃。回過頭來看,沒有踏踏實實的實踐是我存在最大的問題,所以今年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

1,每年都會仔細精讀李笑來老師1-2本著作

2,階段性的目標都會繼續做下去

3,終身成長

之後連續看了好幾本有關基金和股票投資的書,並且自己拿了幾十萬投進去,雖然沒有掙到讓別人豔羨的金額,但疫情期間到現在,我已經賺到了比以往投資更好的收益。說白了,就一個傻辦法”定投“

當然,作爲年輕人我還是按耐不住心中冒險的慾望,留了一部分金額進行高風險投資,這部分收益也很不錯,值得吹牛的是,我購買的BILILI,華米科技,美團都實現了翻倍的收益。今年國內外可謂多事之秋,我留了相當一部分現金,所以心態比較好,即便迎來史詩級別的崩盤,仍然可以東山再起。

在就是翻完了彪悍一隻貓的作品,很多成長方法論,抄近道,捷徑實現目標的手本。

雖然不是很系統化論述一件事情,但裏面的方法絕對沒毛病。

另一個讀書收穫是心態上的,大病以後,想通了很多道理。首當一條,不要抱怨。

至於如何做到不抱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我來說其實很簡單,就是對自我和外界的期望低一些,不斷的去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做好總結和覆盤,刻意努力即可,不要過分關注成果。如果你努力的方向很重要,那你短期得到的成果就是你內在鏡像的外在投射,長期來看一定是比較客觀反映。

所以,跟誰過意不去都別和自己過意不去,與自己較勁可以但別上頭,慢慢來。

第三個讀書收穫仍然是積極心態,其實是不抱怨的連鎖收穫。

開始涉獵心理學領域,因爲不抱怨,也就沒有過分的將注意力放到別處,放到焦慮上,工作和辦事兒效率都高了很多,尤其受到了不少幫助。你潛意識對外界的投射就決定了你對事務的反饋與應激行爲。吵架和衝突都是雙向的,我還是會做最先閉嘴沉住氣的那一方,留些餘地。畢竟除死無大事,大多市面上的事情都可以通過談來解決,注意,是心平氣和的解決。

工作方面,由於不停的看書,什麼市場營銷,管理,定位,產品,銷售等等,自己的視野不光寬而且有深度,已經分不清哪些是作者的觀點,哪些是自己的觀點。但用起來時,全部都是自己的乾貨。

下一步我會思考怎樣進一步實現知識和智慧變現。

古人誠不我欺騙,書中自有黃金屋,期待更好的自己。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三)

20**年10月31日下午,我們參加了由本學院舉辦的第二次讀書會活動。會前,總覺着本次讀書會的流程與上回沒有什麼差別,但是親身參與上臺演講之後,通過我以及每個同學對本次閱讀的書《談美》不同情節的認知和理解,說出了各自內心的真實感受,確實感到定期組織這樣的讀書會活動益處是很大的。

這種活動不僅提高了同學們對讀書的興趣,對書籍的理解,對各類知識的積累,而且也滋潤了心靈,提高了境界,特別是增強了自信心,同時提高了同學們在公衆場合下思維、演講、表達的能力。使同學們更樂於參加集體活動和增強集體榮譽感。

本次讀書會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在活動進行中,同學們精美的PPT,不拘一格的演講以及班主任魏老師和導讀老師精彩絕倫的點評,都讓我與其發生了思想的碰撞,讓我以客觀角度來解析本次的書籍。

由此可見,讀書會活動不僅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積累經驗,少走一些彎路,讓自己更好的成長!

讀書活動收穫與感受(四)

在疫情肆虐全球之際,世界各地被感染的人數每天都在增加。

在國外各種"不靠譜"抗疫政策之下,在異國他鄉生活的華人,留學生,希望早日回到祖國。隨着我們國力的增強,相信會有更多的留學生在學業有成後,選擇回國,用自己所學,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而最近我讀的這本《海水天涯中國人》,也是關於華人在異國他鄉求學,求生的經歷。作者是被稱爲“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的王鼎鈞先生。

戰亂年間,王鼎鈞四處漂泊,因參加了國民黨軍隊,被迫去往臺灣。後擔任過臺灣多家報社副刊主編,1979年應聘到美國大學任教,定居紐約。

這本《海水天涯中國人》,雖然敘述的是一個個漂泊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的故事,卻表達了一個主題:“世界上最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原是母親的懷抱。”

正如書中那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所講:“一個人離開自己的國家,都是由於後面有一根針刺他。”過去戰亂年代,中國人由於貧窮、戰爭,不得不流落四方,“有針刺着”,在疼痛之下,外出求生活,努力活下去,無形中也催生了人的發奮向上的精神。

在這本書中,作者客觀公正地向我們展示了,華人即使舉家移民美國,可生活並非一勞永逸,無窮的煩惱無不都在困擾身心。在東西方文化夾縫中生存的華人,是既尷尬又悵然若失的。

面對已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下一代來說,中國只是父輩的祖國。但他們身上源自父輩,源自家庭中某些根深蒂固的東方文化氣息,如同打上烙印般,讓他們無法真正抹去炎黃子孫的身份認同。

當然,你也可以認爲,時間久了一切都會改變,也不可否認有這種可能。

回到當下,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病毒,各國由於國情不同,文化,政治意識形態的不同,而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對待態度和呈現不同的結果。尤其是有的國家領導人視民衆生命如兒戲,和我政府對待疫情表現出的“生命至上”真的是有天壤之別!

疫情是個照妖鏡,無形中也放大了,西方文化中醜陋的一面,如無視科學和規則,“自由”的濫用!

《海水天涯中國人》這本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尤爲深刻:“災難,時過境遷之後,就是人生的調味品。”我想這調味品並非單一的,香,甜,辣等,還有苦澀的滋味,甚至是淚水的滋味兒--鹹!

這場疫情,對於我們居住在國內的大多數人來說,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在家人身邊。可對於武漢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來說,卻如噩夢一般,悲痛中夾着苦澀,逝者已走,生者要努力地活下去。

總之,只要你活在世上,就要爲“活着”而竭盡全力---無論是甘甜苦澀痛,正如豐子愷先生所講:“萬般滋味,皆爲生活!”

靜心讀書,收穫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