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弱點》電影影評精選

《弱點》電影影評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弱點》電影影評精選

《弱點》電影影評精選

導語:影片講述了一個無家可歸的非洲裔男孩邁克爾·奧赫從小就是一個孤兒,一再的從領養家庭中逃走後終於遇上了好心的陶西太太,而在後者的幫助下,邁克爾·奧赫逐漸的找到了自我,在自己的身體條件與刻苦鍛鍊下,他終於成爲了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首批被選球員。那麼就來看看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精選影評吧。

《弱點》電影影評精選

影評一

邁克爾·奧赫出生在貧困,複雜的環境,直至三歲,他不得不過起流浪漢的生活。生活選擇了他,但是他已經沒有勇氣面對未來,只是停留在三歲前媽媽的保護。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着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已爲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裏,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莉安溫馨的關懷和教育終於讓這個“可憐”,憨厚的男孩成長起來。

我們每個人必須都有些缺憾,這也是生活和現實中難以避免的,我們不避爲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

弱點,無需隱藏,或者說它是一個人真實的象徵。與其扭扭捏捏的被別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對,放棄那些不必要的佯裝。

同時,也沒有必要爲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然後給自己一個信念,讓意志左右生活,併爲此運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奮鬥,爲了你想要的而活。

生活難以抉擇,最好的選擇就是你選擇自我,自我實現。

這是我們的完美宿命。

而莉安,男孩,他們即是我們生活的啓迪因素,當這些因素與我們的神經細胞衝撞時,我們必須作出抉擇,或者,當我們感到疲憊,讓這些故事和某些品質當作自己意志的鞭策,直到某一天我們成爲自己"人生電影"的主人公。

影評二

昨晚看的電影《弱點》,曾在《讀者》上看過其報道。當時已爲其所敘文字而感動,看了電影后確有所感。

乍一看,邁克爾體型健壯,活像一隻勇猛的大黑熊。可惜他的智商是與他體積成反比的,而且他母親是個癮君子,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與他接觸,這造成了他性格孤僻的特點。但也正因爲此,他的保護意識才顯得如此強烈,成爲了他踏上橄欖球之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片中主要有三個場景:家、學校、橄欖球場。說到家,那並不是奧赫真的家,我認爲奧赫真正成爲他們的一員,是在拍攝聖誕全家福時,並送出印有照片的賀卡後,大家都知道了“肖恩家又多了一員!”說起美國的教育,是許多中國學生所神往的。說實話,看了電影后我也有種立馬想去美國上學的衝動,但衝動畢竟是短暫而虛幻的。那麼,美國教育的優勢,我們能從電影中看出什麼呢?首先是錄取。奧赫上的是私立教會學校,他的入學是在衆教師的一片反對聲中,被校訓“錄取”的。由此可見,教育的信念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多麼重要而不可違。其次是學習。奧赫的智商不高,只有80,和6歲的孩子差不多,但他最終卻被密西西比大學——他的家人曾經學習過的地方,錄取了。這說明了什麼?他剛入學的第一場考試,交的是白卷,許多老師對他很反感,原因是他不聽他們的課——實際是他聽不懂。這時,只有他的班主任是耐心地指導他,用頗具人文主義的教育,使奧赫逐漸由一個交白卷的學生,慢慢地得了“D”、“C+”、“B”……可以說,奧赫的進步,如果沒有他的班主任的關懷,是很難取得的。奧赫雖然選擇了橄欖球,可他卻對橄欖球知識一無所知,但他有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他的弟弟SJ爲他設計的體能鍛鍊,在幫他增強體格的同時,也增進了他們的友誼;他的媽媽給他做的指導,要求他像保護家人一樣保護他的隊友……他都做到了,這可由他在賽場出色的表現看出。

奧赫是個很努力的傢伙,他的感情很細膩,只是不善表達。但他卻很幸運,肖恩家接受了他,並培養他,關心他。使他身上的弱點,逐一消去或發展爲他的強項。這是美國式教育和家庭觀的優秀成果,在看到奧赫成功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反思我國與美國在這些方面的差距,並應如何改善。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關懷,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影評三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黑人孩子的故事[]。他從一個吃穿沒着落的孩子發展到一個優秀的大學橄欖球運動員。這其間,安妮一家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妮以她博大的胸懷和愛心接納了邁克爾,以她的開朗熱情感染了邁克爾,以她無私的愛融化並溫暖了邁克爾那顆飽受創傷的心。

影片中,安妮一家都極富同情心和愛心,我要說,這一切也許都緣於安妮這位心胸開闊、充滿愛意的女主人。安妮的女兒柯林斯,雖然看上去有些高傲,但她對於同學們不解和嘲笑的目光根本不在乎,並且在自習教室時,主動走到邁克爾旁邊坐下,陪邁克爾一起做作業。這一舉動無疑給那些看不起黑人孩子、歧視邁克爾的同學一次大大的驚異與警告,也顯示出了柯林斯沒有種族歧視的愛心。安妮的兒子小肖更是一個熱情開朗、調皮有加的快樂小男生。他以他獨有的方式關愛着邁克爾,並以有了邁克爾這樣一個大哥而驕傲。安妮的丈夫也是一個極開明的男士,他尊重安妮的選擇,支持安妮的一切愛心活動,成了安妮不可多得的給力者。邁克爾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陽光的家庭中,真算是他人生的最大幸事。

當安妮的老公鄭重地問邁克爾是否願意成爲他們家的一員時,邁克爾的目光環顧着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看到每個人都對他投來充滿笑意的目光並點頭示意時,邁克爾輕聲地說:“我以爲已經是了。”這就是邁克爾肯定的回答,是一種幸福的融入

在整個影片中,最令我敬佩與感動的人物便是安妮那份偉大與智慧的母愛。

有一次,邁克爾開車帶着小肖因處於興奮狀態中而出了車禍時,安妮的表現讓我由衷的佩服,看着她當時的表現,我想,即使是孩子的親生母親能做到這樣也應當說是少之又少,她首先確認了邁克爾沒事,然後再去看小肖,當她確認小肖也沒什麼大礙,但被警察告知這只是一次偶爾的幸運時,並沒有因自己的寶貝受到傷害而對邁克爾惱怒,而是平靜地走到邁克爾身邊,蹲下身來關切地撫摸着邁克爾的肩膀,告訴他小肖沒事,並關心着邁克爾因救小肖阻止那個氣囊時受傷的手臂。這些舉動足以安慰一個缺少關愛而受傷的心靈。這不只是做秀,而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可以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的言行,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偉大母親的愛,而是把這份愛灑向了整個人類,在我的意識中,這纔是真正的博愛,真正偉大而無私的愛。

邁克爾在橄欖球訓練場上,一直不得要領,教練試圖以嚴厲的語言來讓邁克爾開竅,但卻總也不得要領。而安妮卻用了一個恰當的比喻,讓邁克爾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職責,給這個孩子上了一堂生動的責任課。最令人佩服的是安妮說出的一番話:“大聲吼沒用的,他不相信別人,在他以往的經歷裏,那些人都裝做關心他,但後來都消失了。”這句話有着深刻的教育意義,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在家庭教育中出現差錯的家長。我們在看到孩子犯錯時,試圖以獅吼來警醒我們的孩子,可效果往往相反,不但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反而讓孩子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不要說配合我們的教育,而是完全朝另一個方向走了下去。

另外,這句話也在告誡我們這些家長,當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所改變時,不要企圖孩子也會順從地隨之改變,因爲孩子在我們以往不當的教育方式下,已經不再信任我們了,孩子心目中那個溫暖的母親已經離他們遠去了,所以,我們只有付出比以往更多地精力和愛,逐漸地拉近與孩子之間的心靈距離,這纔是我們最先要做的。我們要給自己時間,給孩子時間,在這樣愛的付出與等待中,才能看到我們期盼中的孩子又回到了我們身邊,並朝着我們期盼的方向健康、快樂地成長着。

當教練發現邁克爾的驚人的變化時,來到安妮身邊請教她對邁克爾說了什麼讓他有這麼大的變化,安妮的一番話再次讓我感動與受教:“你應該瞭解你的隊員,他的保護意識排在前2%。”這句話足以可見安妮的智慧所在,她看到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與長處,並使之發揮到極致,以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這也正給我們家長提了個醒,不要把目光只關注在孩子的缺點上,而使之遮蓋了孩子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當你把孩子自身的閃光點找到,並使之不斷地擴大,以至於用它的光環去照耀着其他方面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缺點在一點點地縮小,而優點卻在一圈圈地擴大着。

最後,因爲調查人員的一番話,差點造成了對邁克爾更大的傷害。她告訴邁克爾,安妮一家對他好一切都是爲了自己,爲了讓他爲他們的母校服務。因此,邁克爾感覺受到別人的擺佈與愚弄,從而惱怒的離開安妮家。安妮陷入深深地自責與痛苦之中,她不僅提出了對自己的質疑:“客觀地說,我是一個好人嗎?”看到這兒,我不僅想到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在爲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時,都是抱着對孩子好的心態而去盡心盡力的做的,都像安妮那樣真心地爲了孩子好才那麼做的,可是,當孩子不領情時,當孩子對我們的愛發出質疑時,我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初衷,我們也像安妮一樣對自己提出了質疑:“我真的是愛我的孩子嗎?我真的是爲了孩子好嗎?”在自己的質疑聲中,我們會像安妮一樣,不難發現自己的偏差之處、自私之點:這其中,我們給孩子的愛裏已經摻雜了我們的需要和渴望;已經融入了我們的面子問題;已經在這滿滿的愛裏續寫了太多的虛榮與自我。就像安妮的老公肖恩說的:“在這裏面,你獲得了一種變態的滿足感。”真的,做爲家長的我們,顯然是真的在愛我們的孩子,但也同時有了些許的面子問題、虛榮心問題,從而體驗這其中得到的滿足感和榮譽感。

在又一次找回邁克爾時,安妮與邁克爾有了一個特別智慧的對話。安妮:“你想打橄欖球嗎?”邁克爾:“我玩的還不錯。”其實這也代表了邁克爾已經喜歡上了這項運動。邁克爾問:“你想讓我去田納西?”安妮:“我想讓你自己選擇,這是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邁克爾接着問:“如果我不想打球呢?”安妮強調說:“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在我看來,這是最明智、最智慧的母親,她懂得尊重孩子,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明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這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會有一種輕鬆的愉悅感,所以,邁克爾纔在以後的調查談話中用了這樣一個詞“選擇”,他明確地告訴調查官,是我選擇了這所大學,因爲我的家人都在這個學校讀書。

這就是理由,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理由,更是一份在愛的力量支持下的自由的選擇。如果做爲父母的我們,都有這樣一份從容,都有這樣一份信任與尊重,那麼我們的孩子都將是快樂而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