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教育莫要急功近利,寶寶6歲前不要做的5件事

教育莫要急功近利,寶寶6歲前不要做的5件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教育莫要急功近利,寶寶6歲前不要做的5件事

起跑快出幾秒對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來說是不起作用的

來源:親子派

每個媽媽都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比如愛,比如教育!曾經聽到過一句話感受頗深:“我們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唯獨沒有望子望女成爲人!”雖然帶着一點戲謔,但不可否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時候似乎太過急功近利了。

你可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髮育規律,我們不常說“你都這麼大的人了,拜託有點大人的樣子好嗎?”其實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就應該有孩子的模樣:有些調皮、愛玩、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富有想象力、能得到媽媽爸爸無償的愛等等!

當然,小編知道光這樣說的話你一定會反駁我:我也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無憂的童年啊,可是社會競爭已經蔓延到幼兒園了,我能怎麼辦呢?

好吧!對於這一點,小編只想告訴你: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起跑快出幾秒對漫長的長跑來說是不起作用的。


這麼說你懂不懂呢?

不過,這麼說的意思也不是說我們就完全不管孩子,任其成長!那樣的話家庭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只是能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不能做的事情倒是同樣的,所以小編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下:孩子在6歲之前最好不要做的5件事!

第一:慎用挫折教育

爲什麼要把這一點放在最前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幾年有個幾歲的孩子,僅僅因爲她爸爸說要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就要求孩子從海南跑步到北京,當時媒體也是炒作的不亦樂乎,各種專家們更是辯論的熱火朝天。

你不覺得這簡直就是對孩子童年的摧殘嗎?

現在好多所謂的專家都出來說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還提出了一些貌似高大上的理論,最明顯的就是那個什麼嬰兒哭聲訓練法,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啊!

聽小編一句吧!請不要再對6歲以前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用什麼抗挫折訓練了,孩子畢竟是孩子,這個階段正式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如果你不斷給予他們挫折,結果反而會使得孩子失去對外界的信任,變得自卑膽小!

第二:不要強調記憶性學習方法

小編很喜歡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走出門,能記住的纔是教育!對於還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他們的主要任務不就是玩耍嗎?從大自然裏充分發展自己的天性。可我們卻總杞人憂天的擔心孩子比別人落後了,所以逼他們學,甚至不惜讓孩子們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

小編是很贊成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的,尤其是對詩詞歌賦的興趣。讓孩子聽故事、聽詩詞,朗誦等等都是爲了讓孩子感受文字的美好,對於是否記住了並不重要,但是小編卻悲哀的發現很多父母卻將一件原本很快樂的事情變成了對孩子的折磨!

“今天要背XX首古詩”

“教了這麼多遍你怎麼還記不住?”

這樣的教育豈不是很失敗?只會導致孩子更早的厭學而已!

第三:不要過早教孩子認字

小編很不懂爲什麼很多家長都會以自己家的孩子才3歲就認識多少多少字爲榮,這真的不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反而應該擔心。爲什麼呢?簡單來說有兩點:

首先,過早讓孩子認字會破壞孩子想象力

其次,過早認字還會因爲給孩子大腦帶來太重負擔,長期下來會引起智力受損!

其實,孩子就像果樹,該開花的時候就會開花,該結果的時候就會結果,教孩子認字也是一回事,不用擔心孩子認字晚就會落後,只要你耐心等待,當你發現某一天孩子對漢字開始無限感興趣時再教纔會事半功倍哦!

語言能力也是如此!

小編家裏寶貝剛一歲8個月,一歲半以前她只會最簡單的叫爸爸媽媽拜拜這樣的雙音詞語,我承認我當時是很着急,一是惱怒自己不理解她嗯嗯嗯的意思,二是害怕她不會說話,而同齡的孩子詞彙量比她多那麼多。後來,忽然之間有一天,她坐在沙發上自己哼起了小星星,不只是一個詞,是用她稚嫩的聲音唱出了完整的兩句“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另我特別驚訝,從雙音詞一下跳躍到了兩句話這是一個怎樣的跨越啊,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她的詞彙量多了起來,表達的邏輯思維也很嚴謹,電飯鍋嘀嘀嘀的響了,她會跑到客廳來告訴外婆“嘀嘀嘀嘀嘀”還拉着外婆的手去廚房,我下班回家,她會拍着沙發叫“媽媽,坐”所以,之前她一直沒有開口說話,其實她也是在觀察着,在累積她的詞彙量和對於事物的理解,作爲父母的我們只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陪伴就可以。

第四:不要長期喝大量果汁

這點不用多說大家一定也清楚,喝太多果汁不僅會影響孩子腸胃功能,還會阻礙人體對銅的吸收,導致貧血

第五:不要看3D電影

對於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眼睛還在發育中,融合功能和立體功能發育都不完善,長時間觀看3D電影時,眼睛會不停地進行調節和融合,很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導致孩子近視。

除此五項之外,同樣的也不宜讓孩子長時間戴太陽鏡或進行拔河、長跑等會加重孩子肢體負擔的運動哦!

願我們的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

推薦閱讀:

親子閱讀心得,如何正確陪伴孩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