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四書五經名言

四書五經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四書五經名言

2、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6、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7、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9、古之學者爲已,今之學者爲人。

10、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1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12、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爲心。

1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4、貧而無諂,富貴無驕。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躬自厚而薄責人,則遠怨矣。

20、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2、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23、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25、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

26、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7、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28、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29、君子周而不比(勾結),小人比而不周。

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1、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3、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爲善。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5、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6、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7、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8、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39、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40、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41、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2、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43、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44、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4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46、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4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4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9、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5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爲可知也。

51、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5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5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54、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5、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5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58、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59、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

6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6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爲大丈夫。

62、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6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6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

65、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66、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67、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6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9、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7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損矣。

73、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7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75、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7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77、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78、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

79、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80、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8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8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3、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4、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5、知其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8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8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88、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9、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90、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9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爲天一正。

92、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93、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

94、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95、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9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9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9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99、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慾。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10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