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白巖鬆:同學聚會是一種信仰

白巖鬆:同學聚會是一種信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白巖鬆:同學聚會是一種信仰

同學聚會是一種信仰

作者:白巖鬆央視著名主持人)


對於我們,同學聚會已經像一個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開之後,反而似乎比大學校園裏還親還互相牽掛。聚會多了,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在歲月的催化下,我們的友情已經變成親情,每一次聚會,都使得親情的成分進一步發酵……


人到中年,常聽到旁邊的同齡人自嘲:老了。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則是:過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麼,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如果這就意味着老了的話,那自己恐怕早已老去,因爲每一次同學聚會,局面都大致如此。上學的事情,每一個細節都被挖掘出來,知道的不知道的都知道了,然而聚會前後那幾天怎麼過的,好像都忘了,因爲注意力都在聚會當中。


不知什麼因素,一種時尚正在快速地擴張,那就是同學聚會。兒子與同伴們十來歲已常有聚會,母親,七十多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學聚會。而我,也經歷過,昨天晚上剛剛和高中同學喝完大酒,今天上午十點,小學同學已經在家門口守候,中午喝之前,還要趁清醒提醒自己:晚上還有初中同學的聚會,萬萬不可被酒衝昏了頭腦,可酒杯一端,誓言煙消雲散。


一個班級,是否可以常常聚會,一來要看上學時期班級的氣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來要有幾個熱心張羅的人,用他們的辛苦與熱情點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還留的同學,第三,還需要組織者擁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智慧,總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聚會的理由。


比如我的高中班級,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學從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學同學,在日常聚會之外,還開創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傳統,因爲“開學了”。


有一次在飛機上,看雜誌上一篇對導演康洪雷的訪問。他和我一樣,也是內蒙人,每年,他都會回草原,和同學們在一起,不用說《士兵突擊》,不用說《激情燃燒的歲月》,大家就說過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而且行也行不行也行,只要酒下得順利,同學們和自己都會很釋然:這小子沒變,還是咱們的那個老同學。


看到這裏,我熱淚盈眶,只好合上雜誌,再沒看剩下的半本。沒辦法,感同身受。


大學同學不在草原,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學如馬三立般留下一個經典感慨:每次咱們班聚會,我都只記得前半截,後半截都是下次聚會時同學們講給我聽的。因爲每次後半截,我都喝多不記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