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創業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創業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01K 次

  經商本身就是一件很苦的事,現代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有的人吃了苦付出了,刻苦了,不一定就結甜果子,還存在一個會不會吃苦的問題。李嘉誠從一個街頭推銷員到今天舉足輕重的商業領袖,不僅僅是“吃苦”兩個字那麼簡單。

創業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1946年,李嘉誠離開了中南公司,開始在一間小五金廠做推銷員。他做推銷總是獨具心思。當時,衆多的推銷員只着眼於賣日雜貨的店鋪,而他直接向酒樓旅館進行直銷業務,每次要貨就達100只,但是向中下層居民區的老太太推銷,賣一隻卻等於賣了一大批,因爲老太太都是義務推銷員。

  結果,五金廠生意興旺。後來爲了謀求更大的發展,李嘉誠又到一間小工廠塑膠褲帶製造公司做推銷員。他充分利用當茶樓跑堂時的腳步功和察言觀色的本領,再加上他富有針對性的說服方法,使他一年後的銷售額達到第二名的7倍,使他18歲就被提拔爲業務經理,兩年後晉升爲總經理。

  尚未成年的李嘉誠推銷術可謂奇招迭出,爐火純青。比如當時,一家新旅館開張,李嘉誠的同事在旅館老闆處碰了一鼻子灰,可是李嘉誠卻不一樣,他會觀察,會思考,並且最後迂迴包抄從老闆兒子身上打開了缺口。雖然,李嘉誠也曾碰釘子,但他用坦誠請教的招數拔掉了釘子。後來,由於鐵桶在與塑膠桶的遭遇戰中落敗,因而李嘉誠看準塑膠業的勃興,毅然投身塑膠行業。

  特別是李嘉誠推銷塑膠灑水器時,能不動聲色讓產品本身說話。他又主張推銷產品的同時,更要注意推銷自己。強調推銷員自身的包裝,更爲難可貴的是,李嘉誠在做生意時,有意識去結交朋友,先不談生意,而是建立友誼,友誼長在,生意自然不成問題。

  他結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戶爲選擇標準。俗話所說:“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爲不了客戶,或許將來會是客戶;他自己做不了客戶,他會引薦其他的客戶。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幫着出出點子,敘敘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可見,李嘉誠是一個很有抱負的商人。他不僅能吃苦,而且會吃苦。後來,他創辦了長江塑膠廠,開始了他事業成功的里程。在那裏,他將自己六年來學習和觀察到的生意經驗和技巧運用於工廠的管理,終於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