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大綱

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57K 次

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

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

導語:不論擔子有多重,每個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來臨,不論工作多麼辛苦,每個人都能夠做他那一天的工作,每個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愛、很純潔地活到太陽下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感悟人生的經典文章

篇一:

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

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在發掘你自己。去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你也會更瞭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爲對方的鏡子。

如果你覺得伴侶對你失去熱情,可能是因爲你也對他失去熱情,就像一位婚姻專家說的:“如果我們的婚姻變得乏味,可能是因爲我覺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這個人很乏味。”

事實上,那些令你厭惡的人是在幫助你,幫你瞭解自己,讓你發覺你的陰暗面。這也就是爲什麼當我們跟一個人越親密,就越容易產生厭惡,因爲他讓你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

別人最惹你討厭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爲別人是什麼樣的人

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會懷疑別人的品德;一個對別人不忠誠的人,也會懷疑別人對他的忠誠;一個不正直的、不正經的人,就會把別人的任何舉動都“想歪”,因爲他就是那樣的人。

一個對別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會猜疑自己的女人。老遇到討厭的事的人,往往是令人討厭的人;喜歡挑人毛病的人,其實自己才最有毛病;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其實自己才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愛發脾氣,你就會認爲別人常惹你生氣,每一件事都可能變成你憤怒的理由。並不是說每一樣東西都是錯的,而是你會投射,你會把隱藏在自己內在的東西投射到別人身上。

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爲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同樣,別人對你說什麼,也反映了他們是誰及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批評你很可能是因爲他們對自己不滿,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他們所批評的“那種人”。

當你內心走向良善時,你將停止批評別人和對別人的批評產生反彈。

如果你對一顆長滿蘋果的樹木丟石頭,掉下來的就只會是蘋果,不管誰丟都一樣。一個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對他怎麼樣,他顯現出來的就只會是平和、良善,因爲他就是那樣的人。

你內在是什麼,就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你對外排斥什麼,對內就排斥什麼

一般而言,那些我們相處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們喜歡且接受的內在自我;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則反映了我們不愉快且不接受的內在自我。

教雙方和諧相處,不如教他們讓自己內心和諧,那樣雙方自然會和諧;教他們如何增進彼此感情,還不如教他們增進自我成長,那樣彼此關係自然會成長。

當有人問我要如何改善關係,我總會告訴他們:“首先你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否則你不但無法改善,而且會製造更多問題。”

一個有控制慾的人,除非內在的空虛得到填補,否則就不可能放下別人,也難以解放自己;一個滿懷怨恨的人,除非內在憤懣的情緒得到抒解,否則就不可能停止怨懟;一個愛嫉妒的人,除非內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較,否則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在思想的呈現。你如果無法信任自己,就很難信任別人;你如果無法尊重自己,就很難尊重別人;你如果無法肯定自己,就很難肯定別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別人。

當伴侶們沒有了愛而彼此傷害,我不會告訴他們要如何努力愛對方,而是要求他們先學會愛自己,因爲傷害對方其實就是傷害自己。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應出你與自己的關係。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麼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   我們吸引的關係,都反映出我們擁有的特質,以及呈現我們的內在自我。所以,不僅要檢討你跟別人的關係,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關係。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自我檢視的問題:

“當我觀察你所反映的我,我感到__。”(如憤怒、恐懼、失控、困惑之類的感受。)

“你反映了我的哪個自我?”“外在”困擾我們的問題,正是我們“內在”無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須從改變內在開始。

你約束別人,自己也會被約束。你越恨就越束縛,你越愛就越自由

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同時也被掌控;如果你綁住別人,別人也會綁住你。你想想看,當你控制別人,不准他們做這做那,那如果他們不照你說的話去做呢?

你會怎麼樣?你就會不高興,對嗎?你的喜怒哀樂是由別人來決定,你認爲他們是被你掌控的嗎?不,其實你纔是被掌控的。以眼還眼,結果是大家都瞎了。

如果你不斷在記憶中反芻舊傷痛,你就是給了最初導致傷痛的人、事一再傷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爲什麼說,當你怨恨別人時,表示某種程度上,你也在怨恨自己。

要怎樣徹底消滅敵人?把敵人變成你的朋友!你會發現,那些最難得到原諒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諒的人;最難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課題

如果你很欣賞,它就可以蛻變成愛。我們主要的人際關係,不斷地反映我們應該學習的課題是什麼。

無論是你的老闆、同事、部下、朋友、同學,還是你的父母、配偶、兒女、兄弟、姐妹、情人,這些人所擁有的你所不喜歡的個性、想法和行爲,往往都是你需要學習的部分。他們會顯露你的陰影,會一再地重複你所厭惡的言行來讓你學習。

當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很氣那個人,但這是他的錯嗎?不,他只是幫你把“發黴的陰影”拿出來曬曬太陽。

你不會因爲別人說你想偷竊海洋館裏的一隻鯨鯊而冒火,因爲那是你連想都不會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太太說你旅遊出差是想借機去“偷腥”,你可能就會辯駁,甚至發火。

爲什麼?因爲這種事有可能發生,或曾經甚至已經發生了。沒錯,一般而言,越接近事實的指控,你越有可能起而辯護和發火。

所以,以後當別人指責你的時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立刻去攻擊或反擊,你要開始反問自己,因爲他們說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麼“當真”,對嗎?

人們常說天賜良緣,什麼是良緣?你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是與你“姻緣”最深的人,他們之所以會安排在你身邊,都是“有原因”的。

因此,不要說不喜歡就排斥或試圖逃避他們,因爲他們都是“天賜的良緣”,你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緣來蛻變自己。

愛是什麼?愛就是欣賞你不喜歡和不愛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討厭或不愛的人事物,那是因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們纔會一再出現,你必須學會生活的藝術——將它們蛻變成愛。

去愛一個喜歡你的人,沒什麼了不起。

去愛一個愛你的人,你什麼分數也得不到。

去愛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你一定會在生命中學到一些東西。

去愛一個無緣無故責備你的人,你就學到了生命的藝術。

篇二:

其實,生活原來可以更簡單的!這就是目前流行的一種生活理念:低配人生。

前些時,有一條微博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並被廣泛轉發: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70%的速度都是多餘的:一棟豪華別墅,70%的房間都是空閒的……

這條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鳴,着實是因爲,我們殫精竭慮追求的原來是一些自己本來就不需要的東西,我們引以爲驕傲的、炫耀的東西原來就是一些累贅的、多餘的東西。而且,因爲對於這些無用價值、額外、多餘的追求,使很多人付出了時間、精力、身體、心靈乃至於家庭幸福的代價。回過頭來看看,想想,才發現自己誤入了歧途,悔之已晚。

現代科技的進步,物質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妙齡少女,在不停地、不斷地撩撥着人們慾望的神經,到處是誘惑,到處是刺激,也到處是陷阱,讓人們欲罷不能。這種情況其實在電影《大腕兒》中,馮小剛已經用他的馮氏幽默給人們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里面的經典臺詞:

(建房子)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段,僱法國設計師,建就得建最高檔次的公寓,電梯直接入戶,戶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麼寬帶呀,光纜呀,衛星呀,能給他接的全給他接上,樓上邊有花園兒,樓裏邊有游泳池,樓子裏站一個英國管家,戴假髮,特紳士的那種,業主一進門兒,甭管有兒沒事兒都得跟人家說:may i help you sir(我能爲您作點什麼嗎?),一口地道的英國倫敦腔兒,倍兒有面子。社區裏再建一所貴族學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學費就得幾萬美金。再建一所美國診所兒,二十四小時候診,就是一個字兒:貴!看感冒就得花個萬八千的。

周圍的鄰居不是開寶馬就是開奔馳,你要是開一日本車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說這樣的公寓,一平米你得賣多少錢,我覺得怎麼着也得兩千美金吧,兩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別嫌貴,還不打折。你得研究業主的購物心理,願意掏兩千美金買房的業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兩千。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兒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有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其實,上世紀末的馮氏幽默簡直就是現代人生活心態的一個真實縮影和翻版[]。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你去買電腦,導購員不停地推薦一款新電腦,什麼雙核處理器,超大內存,N個G的硬盤,上千萬像素的攝像頭,藍牙功能……其實,你在來之前,對買電腦的要求不過就是“寫寫東西,上上網,發發郵件”這麼簡單。可是,你經不起導購人員的勸說和介紹,原來的想法拋之腦後,咬着牙花三倍的價錢把一臺高配的電腦帶回家,一段時間之後你才後悔起來:那些天花亂墜的功能幾乎沒用過!

其實,生活原來可以更簡單的!這就是目前流行的一種生活理念:低配人生。

所謂低配人生,並不是讓我們憶苦思甜,“艱苦奮鬥”,過上那種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壓縮自己的生存空間,降低生活質量,而是要在這個充滿選擇的社會裏,在這個慾望不斷擴張的世界裏,學會辨別與放棄,做到適可而止。這種生活態度,不勉強,不逞強,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這纔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有一位網友小田,兩年前在父母的幫助下,買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20萬,還有近60萬的貸款,貸款15年,月供3000多,是他眼下工資的一半還多。剛開始他認爲這樣做不僅讓自己住上了寬敞房子,同時也是一種長期投資,他挺高興也挺自信。可是,一年之後,他感到這套房子給他帶來的壓力遠遠超過自己當初的想象。

小田說:“因爲這套大房子,我的生活質量與住小房子或者租房子住的同事、朋友相比,下降了很多。同事們都去休假旅遊了,但是我一想到休假會減少收入,就沒有了旅行的興致了;朋友邀請我一起去看演出,觀看中朋友笑得前仰後合,可是我總在爲幾百塊的票價換算成房貸的結果而感到懊悔;和女朋友去看個電影,都要挑選打折日……我常常想,我真的需要這樣一所大房子嗎,我需要把自己的人生變得這麼悲催嗎?”

更有甚者,因爲這套大房子,小田和女朋友的關係越來越差,原因是女朋友希望他能買上車,希望買高檔傢俱,家庭影院,總而言之,希望小田升級房子裏的所有配置,而小田根本達不到這種要求,最後在持續的爭吵中,與女友分了手。

現在,小田終於想明白了,他把大房子換成了小公寓,還在微博上註明:新生活,從今天開始。他說,我的房子變小了,空間反而更大了,我的理想有了更多的儲存空間。

有時候,我們擁有的物質越多,給理想的空間就越少。適當低配的人生,不僅會讓我們更輕鬆,更從容,提高幸福指數,也會讓我們遠離誘惑,更專注於自己的夢想與目標。

居里夫婦結婚時,他們的會客室裏只有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椅子。居里的父親知道後,寫信告訴他們,準備送給他們一套傢俱,問他們喜歡什麼樣的傢俱。看完信後,居里夫人若有所思地說:“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居里對新婚妻子說:“不要沙發也可以,我們只有兩把椅子,再添一把怎麼樣?客人來了也可以坐坐。”“要是愛閒談的客人坐下來,又怎麼辦呢?”居里夫人還是不同意。最後他們決定,不再添任何傢俱了。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則有一個著名的“小桌子理論”:他寫作的時候,只需要一張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學生桌模樣。一盞檯燈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擺放着稿紙或者電腦,其他就沒有什麼東西了。

在這張簡陋的小桌子上,斯蒂芬·金寫出了許多經典作品,他的不少著作一直穩居美國暢銷圖書排行榜多年。有一年,在夫人的建議下,他給自己換了一張又寬又大的寫字檯,材質一流,裝飾一流,與他一流作家的身份更般配。可是,沒有多久,斯蒂芬·金還是放棄了那張體面的大桌子。他說,這張大桌子讓他靈感全無,注意力隨時被桌子上的小玩意兒吸引走了。自此之後,他只用小桌子寫作,並將之作爲寫作的重要心得。

在高配置、高檔化、光鮮體面人生的陰影裏,可能蜷縮着無數卑微的、扭曲的甚至是痛苦不堪的靈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鑽石級VIP……即便你傾盡所有,暫時擁有了這一切,獲得滿足的可能不是自己渴望自由、實現價值的心靈,而是被世俗所薰陶的、渲染的、難填的欲壑。

浮躁難耐的社會裏,2500年前老子的聲音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絲清涼: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篇三: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知己”與“知彼”相比較,“知彼”就更爲重要。而對生死相敵的對手,這一條則更爲重要。偉大的鬥士都是不會隨便輕視他的對手的。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失敗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從來都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創建了著名的松下電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人們交往之間,總有許多分歧。松下幸之助總希望縮短與對方溝通的時間,提高會談的效率,但卻一直因爲雙方存在不同意見、說不到一塊兒而浪費掉大量時間。他知道,對方也是善良的生意人,彼此並不想坑害對方。在23歲那年,有人給他講了一則故事——犯人的權利。他終於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學。憑藉這條哲學,他與合作伙伴的談判突飛猛進,人人都願意與他合作,也願意做他的朋友。

松下電器公司能在一個小學沒讀完的農村少年手上,迅速成長爲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就與這條人生哲學有很大關係。

這條哲學很簡單: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故事是這樣的:

某個犯人被單獨監禁。有關當局已經拿走了他的鞋帶和腰帶,他們不想讓他傷害自己(他們要留着他,以後有用)。這個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褲子,在單人牢房裏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他提着褲子,不僅是因爲他失去了腰帶,而且因爲他失去了15磅的體重。從鐵門下面塞進來的食物是些殘羹剩飯,他拒絕吃。但是現在,當他用手摸着自己的肋骨的時候,他嗅到了一種萬寶路香菸的香味。他喜歡萬寶路這種牌子。

通過門上一個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門廊裏那個孤獨的衛兵深深地吸一口煙,然後美滋滋地吐出來。這個囚犯很想要一支香菸,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關節客氣地敲了敲門。

衛兵慢慢地走過來,傲慢地哼道:“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說:“對不起,請給我一支菸……就是你抽的那種:萬寶路。”

衛兵錯誤地認爲囚犯是沒有權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聲,就轉身走開了。

這個囚犯卻不這麼看待自己的處境。他認爲自己有選擇權,他願意冒險檢驗一下他的判斷,所以他又用右手指關節敲了敲門。這一次,他的態度是威嚴的。

那個衛兵吐出一口煙霧,惱怒地扭過頭,問道:“你又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道:“對不起,請你在30秒之內把你的煙給我一支。否則,我就用頭撞這混凝土牆,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覺爲止。如果監獄當局把我從地板上弄起來,讓我醒過來,我就發誓說這是你乾的。當然,他們決不會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須出席每一次聽證會,你必須向每一個聽證委員會證明你自己是無辜的;想一想你必須填寫一式三份的報告;想一想你將捲入的事件吧——所有這些都只是因爲你拒絕給我一支劣質的萬寶路!就一支菸,我保證不再給你添麻煩了。”

衛兵會從小窗裏塞給他一支菸嗎?當然給了。他替囚犯點了煙了嗎?當然點上了。爲什麼呢?因爲這個衛兵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這個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場和禁忌,或者叫弱點,因此滿足了自己的要求——獲得一支香菸。

松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聯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不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得到什麼、不想失去什麼了嗎?

僅僅是轉變了一下觀念,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松下先生立刻獲得了一種快樂——發現一項真理的快樂。後來,他把這條經驗教給松下的每一個員工。

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你會發現,你變成了別人肚子裏的蛔蟲,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進入你視線中。在各種交往中,你都可以從容應對,要麼伸出理解的援手,要麼防範對方的惡招。對於圍棋高手來講:對方好點就是我方好點,一旦知道對方出什麼招,大概就勝券在握了。

當然,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運用這條規則,這是導致他們人生失敗的一大原因。可是,也許他們至死都不知道,由於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他們喪失了許多可以成功的機會,因爲沒有人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