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真實的人生感悟文章5篇

真實的人生感悟文章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K 次

導語:不要再去抱怨生活如何刁難,也不要再去嗔恨人生如何坎坷。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時間久了自然苦盡甘來,而這份難能可貴的甘甜,只有能理解生活,才能享受生活賜予的這份厚重。今天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真實的人生感悟文章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真實的人生感悟文章5篇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纔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後說人,不要在意被說。一無是處的人沒得可說,越是出色的人越會被人說。世間沒有不被評論的事,也沒有不被評說的人。

別人的嘴我們無法去控制,但我們可以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

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

嘴上吃些虧又何妨,讓他三分又如何。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水深不語,人穩不言。學會淡下性子,學會忍住怒氣面對不滿。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無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無友。懂得退讓,方顯大氣;知道包容,方顯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長,不可揚,越揚越少。得意時莫炫,失意時莫餒。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衰,三分靠運,七分靠己,努力過就好,盡了心就行,結果不是最終的目的,過程的體會,纔是最真的感悟。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盡心;萬事不講圓滿,只求盡力。

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績,奮鬥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潛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純。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爭、不諂、不豔、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無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戀,奈你何傷。痛苦緣於比較,煩惱緣於心。

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慾望是壺裏沸騰的水,人心是杯子裏的茶,水因爲火的熱量而沸騰,心因爲杯體的清涼而不驚。當慾望遇涼,沉澱於心,便不煩,不惱。

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輕視他人的成績。每個人的價值不同,無需對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無用價值,未必真的無用。不輕一人,不廢一物。

以一顆謙卑心,看身邊人;以一顆恭敬心,看身邊事。

他人總有你看不到的優點,也總有你發現不了的價值,無需對他人的努力評頭論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合理發揮自己的長處,好好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

是是非非,紛紛擾擾,不看、不聽、不想,就能心生清靜。有時,煩惱不是因爲別人傷害了你,而是因爲你太在意。

有些事無需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些人無需去看,道不同不相爲謀。世間事,世人度;人間理,人自悟。面對傷害,微微一笑是豁達;面對辱罵,不去理會是一種超凡。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寬容;退讓不是無能,而是大度。“計較”生是非,“無視”己清靜。願人生如水坦然!

時光的復刻中只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叫做日子的東西,而我身處其中,一路跌跌撞撞、風塵僕僕,已經習慣了自己覓食,飛得高且遠,雖然總會覺得傷心勞累,但我有着自由的靈魂。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我愛的人一個比一個幸福。閨蜜,兄弟,朋友,知己。答應我,都要好好的。

與其因爲別人看扁你而生氣,倒不如努力爭口氣。爭氣永遠比生氣漂亮和聰明。

好多事就像雨天打着的傘,你衝進房間就狼狽倉促地把它收起來扔在了一角,那褶皺裏仍夾着這夜的雨水。過來了很久再撐開,一股發潮的氣息撲鼻而來,即使是個晴天,也會令你想起那場遙遠的雨。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流年,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

拼命提升自己 。窮而弱往往容易玻璃心 ,一碰就渾身炸毛生怕自己被忽視 。只有經濟和精神都獨立 ,纔會讓你更有底氣 ,也更自信從容。

這個世界上,誰都沒有錯,只是我們有不同的際遇,被迫走上不同的道路。

沒必要着急,若是註定發生的事,它一定會發生,在合適的時機,和對的人一起,因一個最恰當的理由。

人生最大的煩惱,不是選擇,而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麼,不知道到了生命的終點,自己想有些什麼人在身邊。

打開心靈的窗子,靜看時光旖旎着一曲花開花落,紅塵驛站,總會有人來人往,曾經的美好,未曾辜負,落花散盡,風輕雲淡。

人之累由心而起,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用一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來生活就會快樂,時光的紙箋上刻下的不都是滄桑,還有歲月沉澱的那份靜美。

斟一盞記憶的茶,讓往事在杯中盪滌,歸去的路口,時光已從指間的縫隙蛻化成惆悵,低眉處,不過是自己素描的那一片影。

一地落紅,淡漠了冷暖;一樹梅開,繾綣了浮華。

你是不是有時也覺得,內心的那個自己,隱藏的好累,藏到快讓自己找不到了。

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學習一件事情,就是不回頭,不爲自己做過的事情後悔。人生每一步行來,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這世上的芸芸衆生,誰又不是這樣呢。

一個淡淡的我,簡約、淺笑,靜諡處念想昔日的想念,歡鬧時融入當時的氛圍。閒來讀讀書,看別人的行雲流水般雀躍文字;寂寞寫寫字,畫自己從未割捨的惆悵心事。

昨日風景昨日香,一曲寒水江雪涼;天籟之聲天籟逝,獨倚臨窗然小樣……

字裏行間!你在字裏我在行間!嘆自己一世的守望!

世上,很多人感嘆,人生多風雨,道路總崎嶇。面對生活,他們,常常低首蹙眉,鬱鬱寡歡。其實,人活着就是一種修行,只要披一肩清幽,沐一身陽光,攜一縷淡墨詩意,便能一路踏歌,悠然而行。

雖說人生有意外、有風浪、有險阻,但,世上道路不止一條,希望不止一個。也許,越過風浪,就能一往無前,和風弄弦,輕奏高山流水;也許,戰勝險阻,就能一路悠然,輕歌曼舞,盡享絲竹雅韻。

我們,要學會理解紅塵的多變幻,懂得一路淡定從容;我們,要學會原諒生命的不完美,珍惜、善待生命的每一天。人生看似綿長,其實匆匆,如果我們能做到任身邊紅塵喧囂,心中常是雲水禪心,那麼,山一程,水一程,這一路走來,我們定能帶着清歡,笑觀花開花落,靜觀雲舒雲卷,默默歡喜。

天空難免有陰雨,塵世難免有沉浮,人生難免有失敗,生命難免有不幸,淡淡出塵,纔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誰都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後,走過,皆風景;走過,即收穫。當我們能把前塵過往化爲雲淡風輕,把苦難滄桑化爲領悟懂得時,相信我們定能感受到風清月朗,坦然面對一切,以寧靜淡泊之心寫出人間閒適之趣了。

浮生如夢,芳菲幾許?輕輕抖落塵埃,把不快留給歲月,把簡單留給己,在安之若素裏,尋一處幽境,讓身處禪林,吟一簾春風雅意,譜一曲嫋音繞塵,懷一份淡墨詩意,心中方能開出最美的蓮花。紅塵,惟有一念心靜,方能直通彼岸。

任風雲變,心自如連,只要心中有陽光,處處都能有明媚;只要心裝四月天,到哪都能見春暖花開。縱然在滿目枯草的季節,只要放鬆自己,以一份素簡之心,淺笑向前,便可享受歲月如歌的靈動,蒼茫裏也能覓得美麗的風景線。

“世事我曾努力,成敗不必在我”,無論人生怎樣起起落落,請不要總是愁眉苦臉,兀自哀嘆。好好前行吧!走自己的道,看自己的景,唱自己的歌,描自己的畫,若心有大愛,心存感恩,心懷希望,春天必定與我們同行。

著名女作家冰心說:“人的一生應該像一朵花,不論男人和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是的,如果我們握素筆,閱墨卷,聽塵囂,悟禪音,那麼,吃粗茶淡飯也一定別有一番香甜濃郁,穿布衣粗褲也一定別有一番時尚潮流,住竹樓茅舍也一定別有一番閒致野趣。人有了才、情、趣,無論與他人同行,還是獨自行走,一路上總會有暗香隨行,無論在何種境遇裏,都能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流年來去,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既然人生給我們諸多考驗,那我們就要亦步亦趨、隨之鍛鍊。有些傷痛,我們只能默默揹負;有些煩憂我們只能自我化解,走過了炎熱才能感受涼風的愜意,走過了冬天才能迎接百花盛開的春天。

讓我們時刻記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一句話:“人,應該詩意般地棲居。”無論遇見什麼,那都是我們生命的典藏。縱然我們做不到清心寡慾,但,至少也要學會淡然優雅,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要努力,把腳下的路途走成幸福的模樣。

在陽光下生活,就會多一份溫暖;在花叢中起舞,就會多一份嫵媚;在春風裏行走,就會多一份燦爛;在月色裏解讀,就會多一份詩意。閱盡世事,就會幡然明白,即便身處逆境,也選擇不消沉、不頹廢,時時守着內心的風景,在淡然平和中享受屬於自己的幸福,纔是智者的選擇。

時光荏苒,經年長卷裏,我們要在坎坷、磨礪中堅強,在困難、逆境中成長,任月陰晴圓缺,任季風來來去去,將記憶串成風鈴,讓其叮噹、悠揚在生命的每一個路口。那無憾的人生,纔是美麗精彩的人生。

氣急了就緩一緩,疲憊了就歇一歇,請把情愁拋於天涯山水,請把煩憂寄給天邊流雲,讓寧靜時光駐進心間,心懷安然,學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學陶淵明採菊東籬邊,學李白對影成三人……牢牢銘記那一句:“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每個人都是紅塵中的過客,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潮起就有潮落,有繁華就有落幕,只要懂得知足,人生就會常樂;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就沒有雨天。

人生,不會太圓滿,繁華有繁華的風景,蕭瑟有蕭瑟的景緻,面對困難、陰霾和失敗,我們一定要找回堅強和勇敢,調整好凌亂的步履,收拾好散亂的心情,安靜從容地把過往抒寫。

非常欣賞白落梅說過的一段話:“在這喧鬧的凡塵,我們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地方,用來安放靈魂。也許是一座安靜宅院,也許是一本無字經書,也許是一條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驛站,爲了將來起程不再那麼迷惘。”

沒錯,雲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人間燈火萬盞,不如心燈一盞,心中敞亮了,黑暗中就不會迷失方向。

人若簡單,快樂便會相隨;心若詩意,一切皆會美好。無需羨慕他人,自己也是風景,留一顆素心在塵世,給流年一個淺淺的回眸,淡看浮塵煙火,細品歲月靜好,與世無爭、與塵無染,飄然物外,在一朵花開的時間裏行走、懷想,讓純淨的念想貫穿一生,寵辱不驚,我自清歡,如此,便好。

“天空留不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塵世間,生、旦、淨、末、醜,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都是人生舞臺上、別人眼中的風景。如能獨守一片桃源,便能讓每一個日子都充滿風和日麗。

品一盞茶茗,聽一曲琴音,讓我們守住內心的那一方靈臺明鏡,淨心向暖,清淺入禪,盈一懷美麗的憧憬,攜淡墨詩意,悠然前行,讓生命的畫斑斕,讓人生的書豐盈。

在中國,所有的價值導向相對比較單一。隨着時代的快速發展,大家對成功也極度的渴望。所謂的成功,在中國就像一顆毒藥一樣,深入人心。有人爲此,失去了朋友;有人爲此,誤入了歧途;有人爲此,丟掉了健康;有人爲此,迷失了愛情;有人爲此,犧牲了家庭。

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成功並非單指事業,無論是愛好或職業上的成功都只是成就。成功應該是多元化的,如人的一生包含了很多追求一樣,而非單一指向。然而,無論你多有成就,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

一個看似傳統的中國社會,骨子裏卻是一個圍繞單一價值觀、功利性隱藏極強、相對自私、不夠包容自由的國度,確實令人擔憂社會失衡的嚴重性。然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固化的教育所導致的。

爲什麼很多海外留學生一回來,感到極其不適應,並不是因爲喝了一點洋墨水,而是這種體制下所營造的氛圍,有時看似很有道理,卻很不人道,讓人感到很壓抑,無法正常呼吸。

記得一位遠嫁英國的好朋友,有一天在微博上PO出一段話,原話記不住了,翻了一圈她的微博還是沒找到,因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就簡單憑記憶來還原場景。

一位公司的高管A正在和他的客戶B在電話中,一本正經地商談業務上的合作,大概在聊了二十來分鐘的時候,A的太太C來電話了。然後,A對B說,不好意思請稍等一會,我需要接一個非常重要和緊急的電話,很快就好,請先別掛。

一轉過頭,帶着極其溫柔的語氣和他的太太說,Honey, I miss you so much. How is going today? Are you OK? Do you need my help? Bla bla I am busy with a important business call. Can I call you back after the meeting call? ...

得到太太確認後,就掛了電話,迅速回到原來的電話中。A表示非常抱歉,向客戶B說明,家裏太太來電話了,需要及時迴應。然後繼續該業務的商談。雖然A和他太太C的通話時間很短暫,其實所有的對話,客戶B都聽得一清二楚,而且邊聽邊笑。

在B“旁聽”這個電話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要和A合作。因爲他知道如此尊重和愛護太太的人,一定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男人,公司的事情一定也會處理得很好。就單憑這個,就足以嘗試展開合作。

試想一下,如果在中國會是什麼樣一種情況。可能會出現:A、直接按掉。B、暫時不理會,等談完重要的電話後,再回撥過去。C、接起電話,語氣很衝地說,什麼事,現在在談重要的事情,有事回去再說(不等迴應,直接掛掉)。

一個人如何對待男/女朋友或先生/太太或家人,代表着真實的品格,因爲這是最最真實的本相。也許你不知道他/她打電話給你,可能有非常緊急的事情,因爲你是他/她最親密的人,所以打給你,需要馬上回應。

還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國家週末的時候,都是家庭日。在週末的時候,他們選擇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在工作上。因爲一週的時間夠忙碌了,平日還經常加班,也只有週末纔有空。

所有的情感都是需要陪伴的,這些陪伴成爲一個個美好的回憶,這些都是整個家庭最寶貴、最重要的財富,這些遠遠超越物質的重要性。他們會經常去漂亮的公園、海邊、沙灘,一起曬着太陽,一邊享受下午茶時光,看着孩子們在沙灘邊玩耍,一家人其樂融融,儘量不受任何工作上的打擾。

在中國,因爲價值觀相對比較單一,社會顯得很浮躁、很物質,所以大多以物質的追求爲主,越多越好,內心也想過美好的生活。但當你的心完全趨向金錢的時候,很多美好的東西就會自動屏蔽了,不會出現在生活中。

也許等一段時間足夠富裕了,但美好的東西不見了,或者你的追求又發生了變化。

而且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慢慢用心發現、體會和經營的,而不是金錢能解決的,但凡金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問題。比如,旅行並不是到了那個地方,拍了一張照,到此一遊,朋友圈一發,感覺很酷。旅行真正的意義在於用心體會當時的美景、人文和歷史,而不僅僅是一張旅遊照。

中國有太多的例子,因爲一心追求事業,後來事業非常成功,然而身體卻垮了,再也沒有機會陪伴家人,一切都變成虛無。

例如,前幾年浙江很有名的商業鉅子,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先生在他38歲的時候坐擁38億(一般人很難做到),最後得了腸癌去世。在死亡面前,一切金錢和名譽都變得黯淡無光,毫無意義。

他在臨終前的感悟就是,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應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愛情、藝術或者兒時的夢想。上天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爲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

記得曾看過一個小視頻:用時間愛家,提醒我們多麼容易錯過對家人的陪伴。鋪滿人生旅程的,永遠不是追逐財富和財富本身,而是錯過了就找不回的記憶。別做失陪族,別讓忙碌空白了回憶。

家人的幸福,只因有你。

這是我在這世間的第46個年頭,從今日回看往日,卻頓覺自己前36個年頭,癡癡傻傻、庸庸碌碌,如一具提線木偶般生活。

但在前36個年頭中,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如木偶一般,雖然我總覺人生並不快樂,但卻無論如何都找不出,我到底是爲何會如此感覺。

直到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我無意中看到的古籍中的一句話,卻終於尋得爲何自己常感憂慮,人生終於得以豁然開朗。

而縱觀與我同齡之人,多有此煩惱,卻不得其解。

孩童時期的我們,似乎並不知道自己爲何而來,又是要去向何處,但在父母的教育、社會的影響下,我們最終都或多或少有了人生的目標。

而對於我來說,人生的目標便是讓身邊的人感到快樂、感到滿意,這初看起來,或許是一種崇高的使命,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我之所以費盡心機的希望周遭的人與我相處時快樂、對我這個人感到滿意,在於我從小,便被父母賦予了人生的使命,那便是“儘可能的討好所有人”。

我並不知道我爲何要這麼做,但這種觀點、這種思想,卻根植在我的血液之中、骨髓之中。

以“附屬品”的形式存在

顯而易見的是,我根植於骨髓之中的討好,並非是天生所攜帶的,顯然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些人對我施加了影響。

在這羣人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自然是我的父母,我有着一個近乎完美的家庭,但可惜的是,這種完美,更多體現在物質上,而非精神上。

隨着我年齡的逐漸增長,我的個人意志也在膨脹,但這種膨脹的個人意志,並不被允許存在,在父母看來,我更像是他們的“附屬品”。

對於年少的我來說,這世界上我想要獲得的一切,都可以從父母那裏得來,而代價則是,完全的按照他們的意志生活。

這對我來說,顯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畢竟成年人的世界觀對孩童來說,有些過於嚴肅。

被賦予的“討好”使命

作爲孩童,我與父母之間的世界觀衝突,使我在初始階段感到巨大的痛苦,但所幸的是,人類在自然的進化過程中,已經早就進化出可以使我免於崩潰的防禦機制。

面對與父母之間世界觀衝突所帶來的崩裂感,心理防禦機制使我做出了正確的應對,也就是反向行爲。

在某一次劇烈的爭吵、衝突之後,我突然之間不再與他們對抗,當我意識到我任何的反抗都是徒勞時,我不由自主的開始展現出“反向”行爲。

沒錯,我開始想盡一切方法的討好他們,而這種“討好”從一開始的玩具,到後來的沒有任何目的,直到它逐漸成爲一種習慣。

在人羣中機警地觀察着四周,又謹慎地垂下目光,腦海中不斷地盤算着如何讓他人感到快樂、又如何讓他人對自己感到滿意。

最終討好成爲我的一種本能,它不爲任何的獎賞、回報存在。

癥結便是在此,父母給予了我“討好”的本能,但在如今的我看來,這或許本就是他們的無心之失,這種負面的情緒傳導,並不能影響他們對我有着刻骨銘心感情的現實。

我並不怪我的父母,畢竟與其說是他們教會了我“討好”,不如說是我懦弱的性格,使我本能地選擇了“討好”。

而隨着我逐漸地成長,到我踏入大學、踏入社會、進入職場,我也有了越來越多需要討好的人。

費盡心機的討好

相較於孩童時期,步入社會的我壓力驟然增加,這種壓力並非是來自於社會之中的競爭力,而是我的“討好”範圍,突然擴大。

我需要討好我的同事,即使是我知道他們表面熱情的背後,是想將一些“黑鍋”、一些不屬於我的工作推脫給我。

我還需要討好我的領導,即使是我清晰地知道他是在利用對我軟弱、討好的性格,他永遠不會兌現對我的承諾。

我需要討好我的朋友,即使是我知道我們的關係都是建立在我的示弱之上,他們與我之間並不存在真正的友情。

我更需要討好這個社會中的共識,我需要在指定的年齡結婚,去遵守社會對成年人的要求準則,即使是這讓我變成最平庸的人。

但我並不能停止這種“討好”,因爲我性格中的懦弱,使我不具備反抗的能力,我的每一次反抗,潛意識都在將他們幻化爲我的父母。

我並不能反抗他們,正如我從來無法反抗自己的父母一樣。

努力僞裝出的成熟,不及稚嫩

我需要討好太多人,我還要討好社會中存在的各種觀點、各種共識,這對我來說,使我不得不盡可能的變得更加成熟。

年少時的我特別羨慕成熟,成熟這兩個字不僅代表着西裝革履的成年人生活,也代表着獨立的人格。

但成熟似乎與我預想中的並不相同,成熟似乎並非是獨立、並非是隨心所欲,相反成熟更像是一種對社會規則、輿論、意識形態的妥協。

有時看到身邊同齡人的“年少輕狂”,我也與其他人一同嘲笑,但內心深處卻是深深的嚮往,恨不能與之相同。

而更讓我感到“絕望”的是,這些“年少輕狂”的同齡人,往往是升職最快的那批人,更是我們成熟人無法望其項背的“成功者”。

與之相比,“成熟”的我,似乎顯得更加“稚嫩”。

身居低位,心卻狂傲

“成熟”的我,拼盡全力確實“討好”了周遭的許多人,但我卻依然是職場中最底層的員工,我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

但自認“成熟”的我,在他人的滿意之中,逐漸認爲自己已經足夠“優秀”,我即使是表面再爲謙虛,內心卻十分狂傲的貶低着別人的觀點。

這種狂傲使我逐漸作繭自縛,我的思想、觀點與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似乎仍然停留在我剛剛踏入社會的前幾年。

我自認學富五車、我自認自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人,但實際上,我甚至沒有完整地讀完一本書籍。

叔本華,在《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中》寫道:“如果一個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則預示着他本性平庸”。

這句話其實是我真實的寫照,但在那時的我看來,這不過是哲學家“不食五穀”的傲慢,不值一提。

有人頓悟,似乎會在一個特殊的時機、一個驚天動地的場合,但幸運的是,我的頓悟並非如此。

而不幸的是,我的頓悟來自於我生活的崩塌,或許這麼說並不準確,因爲在外人看來我的家庭美滿、幸福,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但對我來說,並非如此,美滿幸福的背後是被長久壓抑的本性,多姿多彩的生活,不過是對社交的疲勞應對。

所有人都認爲我生活得十分快樂,但實際上,那年36歲的我,正一隻腳踏入不測之淵。

苦菜

每天重複的生活,使我時刻處於崩潰的邊緣,我雖然仍然在重複着生活,但越發的無法從中汲取到任何快樂。

我仍然本能地追尋着社會、朋友、領導、同事的滿意,但這更像是一種失去主觀意志之後的慣性,我並未在這其中灌輸任何的感情,自然也得不到任何的回饋。

每次提起“菜”這個字,我總是回憶起“苦菜”這種野草,在孩童時期的我,總是喜歡品嚐苦菜根莖中的苦澀。

這似乎是一種潛意識的反抗,即使是有時苦味使我難以下嚥,但我還會重複地咀嚼,似乎苦菜已經嚐盡生命的“苦”,而我在與其共鳴。

苦菜,似乎與這篇文章並無任何關係,但苦菜,卻最終幫助我頓悟。

菜根

36歲的我,並不相信任何的書籍,更不願意進行任何的閱讀,因爲我自認已經站在社會思想的頂點。

人生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有一次在公司外出辦公,回公司前我順腳走入一家咖啡館,坐在一排排的書架前。

似乎是想討好咖啡館的環境,我走到書架前,一本明朝的書籍《菜根譚》,出現在我的面前,而看到這個名字時,我突然想到苦菜。

鬼使神差的,我隨手拿出並翻開一頁,其中寫到:“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世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苦菜,突然不苦了。

頓悟

禪宗六祖慧能不能識字,卻在一朝頓悟得五祖弘忍衣鉢,而對於我來說,《菜根譚》中的這句話,突然爲我的人生指明瞭一條道路。

社會在對我施加着影響,我的父母、領導、同事、朋友,都希望我按照他們的喜好、利益行事。

在以往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是否正確,因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我早便認同了這其中的一切,我並沒有懷疑過這其中的真實性。

但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中,都並不推崇這種行爲,這突然使我開始質疑這其中的正確性,而我並無法從這種“討好”的行爲中,找到任何的合理性。

我突然之間感到十分的輕鬆,我意識到我並不需要討好任何人,我需要考慮是誰喜歡我,而不是讓誰喜歡我。

從那一天開始,我的人生便發生了改變,我的工作、同事、領導,並不是我喜歡的,我之所以討好他們,只是我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

而我的一部分朋友,與他們相處之中,我需要不斷的遷就他們,需要不斷的按照他們的想法行事。

於是我和他們統統說了再見,我本以爲自己的後半生,或許會十分的孤獨,但恰恰相反,當我卸下僞裝之後,才真正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我想要什麼?我想要和一個年輕人一樣,不去小心謹慎地委曲求全,以換取他人的認同;我不想和社會中大部分人一樣,遵守社會規則,活出一個又一個的模板。

如今,我的人生沒有設限,我或許會去公園坐旋轉木馬,如果我想要的話;我也有可能會自己出去旅遊,如果我想要的話。

以往,我會想着是否符合我的年紀,是否會引來他人異樣的眼光,而如今,我並不在乎,我只在乎那些在乎我的人,我只在乎那些我在乎他,他也在乎我的人。

在我看來,人生的真諦便是,人到中年,要活成一個年輕人;步入老年,仍要活成一個年輕人。

以中年人的視角,談一談中年人所面臨的“困境”,一直以來是我想要去寫的一篇文章,但奈何時機並不成熟,更不知該如何展開。

但完美的時機本就不存在,或許此時此刻,正是完美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