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西安事變的真相

西安事變的真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76K 次

西安事變的真相

西安事變的真相

寄語: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生於遼寧省鞍山市檯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也是西安事變的主人公,殊不知西安事變的“主謀”並非張學良,張學良曾策劃讓蔣介石祕密出逃。今天小編送給讀者西安事變的真相,歡迎閱讀。

西安事變的真相

西安事變真相:西安事變的“主謀”並非張學良

1935年,曾經號稱中國最強軍隊的東北軍正處在落魄時期。熱河戰敗後,東北軍丟了東四省和河北的地盤,十幾萬大軍依靠蔣介石提供補給,一舉一動受蔣節制,境況非常淒涼。揹着一個“不抵抗將軍”罵名離開東北的張學良有抗日的決心,不希望參與任何內戰。但結果卻事與願違,不得不接受蔣介石的委派到西北“剿共”。

來到西安的張學良,很自然地結識了時任陝西省主席、國民黨17路軍總指揮的楊虎城。只不過,張學良開始對楊虎城的態度非常傲慢,認爲楊虎城草莽出身,不過就是個“老粗”。而在楊虎城眼中,張學良卻是一個可以聯合抗日的對象。

1935年10月初,楊虎城向張學良發牢騷說“剿匪”等於“無期徒刑”,“以中央軍之數量,東北軍之精銳,皆未能消除共產黨,區區如彼之軍隊,能何爲乎?”

同年11月,當東北軍的109師被毛澤東指揮的紅軍殲滅後,張學良也向楊虎城袒露了“倦於內戰”的心情,楊虎城向張學良建議:向蔣公進言,停止內戰,團結抗日。

1936年12月2日,張學良隻身飛到洛陽,向蔣介石進言,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雙方發生尖銳衝突。

張指責蔣“這樣專制,這樣摧殘愛國人士,和袁世凱、張宗昌有什麼區別”。蔣嚴厲表示:“我是革命政府,我這樣做就是革命!”“匪不剿完,決不抗日。”老蔣的頑固態度使張學良“猶如涼水澆頭”,對蔣絕望。

回到西安後談起有關情況,張學良問楊虎城“有何高策可以停止內戰,敦促蔣公領導實行抗日之目的”。楊虎城趁此機會問張學良是否有抗日決心,如果有,可趁“蔣公來西安,餘等可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故事”。張學良聽後愕然,沉默未語。然而,後來西安事變基本上是按照楊虎城“武力扣蔣”的思路發動的。

1936年12月23日到24日,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同宋子文、宋美齡達成了停止內戰、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等六項協議。24日晚,蔣介石會見了周恩來,表示以人格保證接受六項協議,並邀請周恩來到南京就國共合作直接同他談判。但是,蔣介石只同意以“領袖人格”保證。蔣介石不肯簽字,張學良卻同意放蔣,這讓主導這次“兵諫”的楊虎城深感不安,並因此與張學良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衝突。

據《宋子文日記》披露,12月24日當晚,張學良、楊虎城進行了交談,楊虎城反對釋放蔣介石,爲此與張學良激烈爭吵。楊虎城覺得這樣放人放得不明不白,至少也得讓蔣介石籤個文件,有個書面的保障。楊說:“你發動了政變,在未獲任何保證下,而今你竟允委員長離去,他定會讓你我人頭落地。”張說:“我個人對政變負完全責任,如果我們接受他的領導,一切均會好轉,若否,則儘可開槍將他打死。對其行動方針,難道還有其他選擇?難道我們不想結束此等局面?”楊虎城不滿地離去。

1936年12月25日下午3點左右,張學良給楊虎城打電話,通知他,自己已經決定放蔣回南京,楊虎城示意勸阻,但張學良已然不允許他再辯解了,只是說,再不走就走不了了。楊虎城措手不及,只好服從。

在張學良親自陪同下,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離開西安前,張學良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虎城指揮。沒想到這一次竟是他們二人的訣別,張學良因此永遠失去了自由,而提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楊虎城在1949年死於國民黨特務的暗殺。

西安事變真相:張學良曾策劃讓蔣介石祕密出逃

宋子文20日上午10時乘飛機抵達西安,“我單獨拜見委員長。他甚爲感動。失聲大泣。我對其安慰,告訴他,彼並未蒙羞,相反,整個世界均在關心他,同情他。”

蔣介石剛被捉之時,態度羞憤絕望,不吃不喝,與張學良連話都不講,更別說談判了。蔣在見面時告訴宋,他不會在脅迫下接受任何條件,軍事解決爲惟一之途。宋向蔣指出,“軍事上之成功並不能確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便西安被佔,他們尚可退至接壤共區,惟國家將陷於分裂,內戰四起……”當天下午,蔣介石“漸次通情達理”。他再次見張學良,事後告宋,他已同意張學良將其軍隊開往綏遠;召開大會討論四項條件;改組陝西省政府,由楊虎城提名人選。

宋子文認爲,“楊在西安城周有駐軍九個團,他可用兵強扣委員長,故形勢極爲危險。張在城周僅有一團,遂命其部隊做祕密準備,以防突襲。”宋子文與張學良策劃應急之策。兩人討論了將蔣介石祕密帶到機場,突然離開西安的可能性。但後來“認爲此舉過於危險,因張之一舉一動完全可能已處楊的監視之中。”他們最後商定:“倘局面未有改善,我應動員蔣夫人於次日晨以力促延長停戰期爲由,先行返回南京。”

宋子文在西安之所以敢對蔣介石直言,曉以利害,其主要原因是宋子文抵達西安後確實爲蔣介石的性命感到擔憂。宋子文在日記中寫道:“他們(張、楊)已走向極端。若其遭受失敗之打擊,他們甚有可能挾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們可能變成一夥暴徒。並在暴徒心態下殺死他。”

蔣介石與張學良

當天晚上,宋繼續探尋解決辦法。他在次日的日記中得出了惟一結論:和平解決。

“一、此次運動不僅系由張、楊二人所發動,而且亦得到全體官兵上下一致之支持。二、張、楊與中共兩方軍隊聯合一起,將成一令人生畏之集團,以現有之兵力,加之有利之地形,在目標一致之條件下,他們完全可固守戰場數月。三、中共已毫無保留地將其命運與張、楊維繫在一起……我堅信,拯救中國惟一之途——只能藉政治解決。”

21日上午11時,宋子文在離開西安返回南京前一小時再次面見蔣介石。蔣介石交給他幾份遺囑,是分別寫給宋美齡和他的兩個兒子的[]。蔣要宋先將遺囑給張學良過目,但張過目後扣下了蔣的遺囑。宋子文寫道:“(張)謂假如發生戰事,他以人格保證將把這些遺囑發送,但現在他不會允其發送。”

蔣還要求宋子文不要讓宋美齡前來西安,並勸宋子文也不要返回南京。但當時宋子文心中已有了一個救蔣介石一命的初步方案。

“我不知何種政治解決切實可行,但我決定先行如下幾點:1、應讓蔣夫人來西安照顧委員長,並改變其聽天由命之態度。2、由戴雨農(戴笠)代表黃埔系前來西安,親身觀察此地之局勢。3、派一將軍來西安,以處理可能產生之軍事問題。”

三點方案得到了張、楊的贊同。而且,張還特意給宋美齡和戴笠寫了信。但張同時表示,“倘西安發生戰事,蔣夫人之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宋子文認爲,“楊在西安城周有駐軍九個團,他可用兵強扣委員長,故形勢極爲危險。張在城周僅有一團,遂命其部隊做祕密準備,以防突襲。”宋子文與張學良策劃應急之策。兩人討論了將蔣介石祕密帶到機場,突然離開西安的可能性。但後來“認爲此舉過於危險,因張之一舉一動完全可能已處楊的監視之中。”他們最後商定:“倘局面未有改善,我應動員蔣夫人於次日晨以力促延長停戰期爲由,先行返回南京。”

宋子文執意返回南京後卻發現,他離開才一天的國民黨中央政府已失去對他的信任。因爲他沒有像蔣介石那樣被扣在兩安,居然平安而歸。宋子文在日記中寫道:“我還聽張公權之姐的某朋友言,張公權稱,西安事變系我一手策劃。”

宋子文到南京後,首先與宋美齡、宋藹齡和戴笠商談對策。他們均贊同宋的方案。然後,宋才向國民黨要員彙報張、楊提出的四項條件和他的計劃。他回南京的主要目的是說服南京方面暫勿攻打西安。宋子文告訴南京政府要員,絕對不能採取軍事行動,“他們讓我直截了當回答,委員長是否希望軍事解決。此問題我因先前曾與蔣、孔二夫人討論過,故便模棱兩可地答曰,若能尋得和平解決之道,委員長不希望看到再發生內戰。”

根據宋子文日記記載,當晚和第二天上午,政府要員都在開會討論他的建議。結論是“停戰期縮爲三天,根本未提停止地面進攻,僅言將停止飛機轟炸”。

宋子文22日攜宋美齡、郭增愷、戴笠及蔣鼎文飛抵西安。蔣介石與宋美齡團圓後態度進一步轉變,同意妥協,指定宋美齡和宋子文爲其與周恩來談判的代表。

當天,蔣介石讓宋子文與張學良一道去見周恩來。周告訴宋,中共已原則上同意蔣介石的條件:取消蘇維埃政府及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作戰。若蔣介石同意抗日,中共可不要求參加改組後的國民政府。23日下午,宋子文與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就已開始討論國民政府新內閣人選。

“彼等一再勸說由我組閣,但是,我告訴他們,出於政治及個人原因,我絕對不會領導現在之內閣,且亦不會參加。他們堅持讓我執掌財政部。因爲那樣他們就會對獲取其日常之開銷有信心。他們對外交部長人選不能爲親日分子亦甚關切,我與他們討論了幾名人選,我建議由徐新六來擔任,徐系一熱情民族主義者,同時本人又未有如此多色彩,因而不會讓日本人解釋爲:他的任命即意味戰爭之來臨。關於軍政部長,他們建議,此人不應有名無實,而應是委員長真正可倚賴者。”

宋子文認爲,“楊在西安城周有駐軍九個團,他可用兵強扣委員長,故形勢極爲危險。張在城周僅有一團,遂命其部隊做祕密準備,以防突襲。”宋子文與張學良策劃應急之策。兩人討論了將蔣介石祕密帶到機場,突然離開西安的可能性。但後來“認爲此舉過於危險,因張之一舉一動完全可能已處楊的監視之中。”他們最後商定:“倘局面未有改善,我應動員蔣夫人於次日晨以力促延長停戰期爲由,先行返回南京。”

宋子文與宋美齡一道向蔣介石彙報了談判結果。蔣介石作出令張學良、楊虎城及周恩來滿意的答覆。至此,西安事變看來已經和平解決。但24日上午,局勢突然發生逆轉。首先是張學良的部下不同意在蔣介石未履行部分承諾的情況下就放其離開西安,二是張學良爲此與楊虎城鬧翻,張甚至說楊不同意放人,儘可以開槍打死他。

宋子文認爲,“楊在西安城周有駐軍九個團,他可用兵強扣委員長,故形勢極爲危險。張在城周僅有一團,遂命其部隊做祕密準備,以防突襲。”

宋子文與張學良策劃應急之策。兩人討論了將蔣介石祕密帶到機場,突然離開西安的可能性。但後來“認爲此舉過於危險,因張之一舉一動完全可能已處楊的監視之中。”他們最後商定:“倘局面未有改善,我應動員蔣夫人於次日晨以力促延長停戰期爲由,先行返回南京。待入夜,我與張將攜委員長乘車先至張的營地,然後由陸路前往洛陽。”

25日,張學良繼續與楊虎城談判。周恩來在宋子文陪同下面見蔣介石。宋子文向周恩來提出,必須讓蔣介石即速離開,因爲“再行耽擱只能令局勢進一步複雜,戰端一開,難以平息……”“(周恩來)答應盡其所能,正是他最終說服了楊。”當天宋子文與蔣一起動身前往機場,乘波音飛機離開西安,4時30分抵洛陽。引起中國和世界矚目的西安事變終於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