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張學良的故事,回顧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的崢嶸歲月

張學良的故事,回顧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的崢嶸歲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張學良的故事,回顧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的崢嶸歲月

張學良的故事,回顧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的崢嶸歲月

寄語:張學良的故事,回顧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的崢嶸歲月送給讀者,歡迎閱讀。

在世界經濟危機的環境下,在南滿擁有鐵路特權的日本和長期處於內戰狀態的中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衝突,以公理爲周旋”。9月6日張學良又致電臧式毅、榮臻:“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釁,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確實注意爲要。”是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駐守北大營的一萬多名東北軍將士因遵循張的嚴令沒有抵抗。

1931年9月18日,發生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日本駐中國的侵略軍——關東軍突襲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卻“絕對不抵抗”,命令東北軍撤至山海關內。

1932年3月,日本帝國主義的傀儡政權——僞“滿洲國”在長春建立。從此,日本帝國主義把東北變成它獨佔的殖民地,全面加強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

1933年3月,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在到上海通電全國下野,準備出洋考察;隨後,又從北平來滬,在宋子文安排下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號,在這裏戒去毒癮,一個月後出訪歐洲

1934年,張學良回國到滬。不久,出任武昌行營主任。趙四小姐常小住上海。上海的花園洋房被人稱爲“張學良公館”。

張學良的故事,回顧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的崢嶸歲月

1935年9月13日, 蔣介石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並自任總司令,讓張學良爲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之職,“圍剿”陝北紅軍。張學良遷駐西安,租用馮欽哉的房子改稱張公館。

1935年12月中旬,張學良到上海探望東北同鄉、著名愛國人士杜重遠。杜重遠明確告訴他,必須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團結全國人民抗日。還拜訪了即將出國的東北義勇軍將領李杜,李杜勸他與中共人士商談,併爲他介紹了中共代表劉鼎。張學良在滬開始了與中國共產黨的接觸,並積極尋找抗日救國的途徑。這一年,張學良部東北軍進入陝甘,與楊虎城部第17路軍等聯合“圍剿”陝北紅軍的戰場上,連遭重創。只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纔是正確主張。

1936年4月,張學良與周恩來在膚施(今陝西延安)會談,提出聯蔣抗日,爲中共中央所採納,與紅軍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議。

1936年6月,張學良、楊虎城聯合在今天西安市長安區王曲鎮北堡寨村蒼龍嶺上舉辦王曲軍官訓練團。張學良任團長,楊虎城任副團長,王以哲、黃顯聲爲教務長。訓練團的目的是訓練連長至團長級軍官,宣傳抗日思想,爲抗日做準備。當時,有練兵場和一排排的窯洞,惟一的磚房即是蒼龍嶺上的張學良的辦公和居住地。訓練團共舉辦了4期,每期培訓軍官120人。

1936年6月20日,張學良王曲軍官訓練團開學典禮上作《中國的出路惟有抗日》的講話,公開提出抗日問題,明確要求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訓練成抗日的軍隊。

1936年 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期間,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多次勸說蔣介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但都遭到蔣介石的強烈反對。

1936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組織大規模的羣衆遊行示威,紀念“一二九”運動一週年。西安的特務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學生,羣衆非常激憤,決定到臨潼直接向蔣介石請願示威。蔣介石強令張學良制止學生運動,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後,極力勸說學生回去。東北大學的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學良向羣衆表示一週內以實際行動答覆學生要求。

1936年12月11日晚,張學良在其西安公館西樓二層會議室召集東北軍高級將領王以哲、董英斌、黎天才等,宣佈次日對蔣實行兵諫,佈置其戰略部署,並草擬八項抗日主張。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委託周恩來率團赴西安同張、楊協商,與蔣介石談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實現了由內戰到抗戰的轉變,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

1936年12月23日、24日,南京政府、中共代表團和張學良、楊虎城在此舉行三方會談,迫使蔣介石接受六項協議,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到機場登機回南京,卻一同坐上了飛向的天空飛機。從此之後,張學良被幽禁。

往事歷歷,功過是非。“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今天,參觀歷史事件場景,西安張學良公館、西京招待所、黃樓、楊虎城公館、豐慶公園凌雲坪、王曲軍官訓練團等這些地方,均留下張學良的足跡,作爲歷史的見證已經被保護起來。

我們尋訪這些歷史遺蹟,講述古城發生的故事。走進西安市建國路的張學良公館,幾座小樓掩映在民居中,精巧別緻。公館的門口豎立着一塊“ 西安事變紀念館”的牌子。憑身份證登記,即可免費參觀。在公館院子的左手邊的平房被闢爲展廳;右手邊的三幢小樓房都是三層高,最底下一層有半層位於地下。這裏小樓,青磚紅瓦,建築樣式,一模一樣。樓門北開,頂部都是花形鐵釘,狀若剛剛綻放的花蕾。按東西排列的三座樓,分別稱作A樓、B樓和C樓。

西安事變時,A樓主要用來接待賓客,周恩來、葉劍英等人處理住過;張少帥的祕書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在B樓是辦公居住;C樓是張學良將軍、趙四小姐和其子張閭琳的住所。C樓自然是參觀的重點,這裏的一個小會議室,討論過“西安事變”的決定。從兩面包抄的樓梯直接上到第二層,木製的地板,白地的牆壁,房間都不大,上了鎖,門口的標牌寫“張學良臥室”、“張學良書房”。透過窗子朝裏,裏面的擺設再現了張學良將軍的生活場景,檯燈、電話等都原樣陳列。張學良公館西樓的二層會議室裏,周恩來、張學良、楊虎城、 宋美齡、宋子文的硅膠塑像,周恩來、宋美齡坐在中間位置,張學良、楊虎城位居南側,宋子文一身西裝位居北側。歷史瞬間生動再現。其中的宋美齡、宋子文的硅膠塑像,在國內尚屬首次出現。還有那些陳列的報紙和革命雜誌,能夠看見迸射出的愛國熱情與無數火花。

重溫這些熱血沸騰的革命時刻和歷史事件,總結張學良將軍的一生,這是偉大的愛國者的一生。他的愛國與自我犧牲精神是密不可分的。“犧牲我自己和我的一切所有”,包括犧牲自己的生命、家庭、財產,權利、地位、榮譽等。爲了中華民族的統一,爲了一致抵禦外辱,可以不做大軍的統帥,可以不要優裕的生活,甚至不要家庭的幸福,不要自己的生命。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那個動盪不安、全民危機的時刻,張學良的每一個軍事政策和決定都關乎民族之存亡。他發動了“西安事變”,卻執意要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並接受聲討,更接受被軟禁,長達54年而無怨無悔。他們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中國未來的道路上,離不開有這樣的熱血男兒。他們的精神應當傳承併發揚。他們是時代的英雄,他們是楷模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