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林語堂的愛情故事:把愛情當點心,把婚姻當飯吃

林語堂的愛情故事:把愛情當點心,把婚姻當飯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林語堂的愛情故事:把愛情當點心,把婚姻當飯吃



林語堂和陳錦端的悲催愛情:把愛情當點心,把婚姻當飯吃

林語堂真是一個可愛的老頭。他80歲那年,在《八十自述》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從聖約翰回廈門時,總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爲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

這個妹妹名叫陳錦端。林語堂十七八歲時對她心生熱愛,相愛卻未能在一起,直到80歲猶是難能忘懷。正應了白居易那句詩:“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有一次,陳錦端的嫂子去香港探望暮年久病纏身的林語堂。當聽說陳錦端還住在廈門,他雙手硬撐着輪椅的扶手要站起來,高興地說:“你告訴她,我要去看她!”

他的妻子廖翠鳳雖然素知他對陳錦端一懷深情,但也忍不住說:“語堂!不要發瘋,你不能走路,怎麼還想去廈門?”想想也是,他頹然坐在輪椅上,喟然長嘆。

陳錦端若是知曉這些事,心有何想?

於女人來說,青春時節曾被幾個男子愛過或許並不值得驕傲,驕傲的是,是否有那麼一個人,雖不能白首偕老,但他將她放在心間一輩子,如印記。若能得這麼一人,此生足矣。

於男人來說,一生愛過幾個女子或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那麼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想起都滿心歡喜,想去見她,就像紅蜻蜓想望見油亮綠草,有着小松鼠穿梭樹林的輕鬆。這有多好。

愛,或許無須計較在一起時有多熱烈,單看不在一起後,能否愛如當初。隔了迢迢山迢迢水,你知她在那兒,她知你在這兒。好好地活着,美好相望,而不是從此陌路,相忘於江湖。

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

遇見陳錦端前,林語堂喜歡一個叫賴柏英的女孩。

賴柏英和林語堂在同一個村子出生成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起去河裏捉鰷魚、捉螯蝦。他記得很清楚,賴柏英有個了不得的本事,她能蹲在小溪裏等着蝴蝶落在她頭髮上,然後輕輕地走開,居然不會把蝴蝶驚走。

她還喜歡在落雨後的清晨,早早起牀,去看稻田裏的水有多麼深。她笑起來的時候,多像清澈湖水,陽光灑下來,明媚一如花都開好了的春。是否每個男人的生命中,都有那麼一個女孩,一起成長,談天說笑,天真無邪的年紀許下許多美好諾言:他說娶她爲妻,她說非他不嫁。

林語堂愛賴柏英,賴柏英也愛林語堂。只是後來,一個遠走他鄉求學,急於追求新知識見識新天地;一個留在故鄉,孝順祖父,最後嫁給本地的一個商人。

人人都說,初戀是男人一生都無法解開的魔咒。後來,林語堂常常還會想起,在故鄉,有個女孩,她行在清晨的稻田裏,風吹樹,樹上積雨落,溼了她的髮梢和她的藍色棉布長衫,她忽然就笑起來。

時光多瘋狂,它使孩童那麼快就成長爲少年,又推着少年離開故鄉,去遠方。

1912年,林語堂去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這個少年很優秀,在大學二年級時曾接連三次走上禮堂的講臺去領三種獎章,這件事曾在聖約翰大學和聖瑪麗女校傳爲美談。然而,於林語堂來說,最好的事是在這認識陳錦端,兩人陷入熱戀。

陳錦端是林語堂的同學的妹妹,用他的話說,“她生得確是其美無比”。才子鍾情佳人,佳人愛慕才子英俊又有美好名聲。

一切就像小說一樣,相愛的男女到了談婚論嫁之時,女方家長站出來,棒打鴛鴦。

陳錦端出身名門,她的父親是歸僑名醫陳天恩,而林語堂,他不過是教會牧師的兒子,雖年少多才那又如何,門不當戶不對,陳錦端的父親看不上他。

他愛她,她也愛他,但他們中間橫亙一條河,隔河相望,無橋可渡,絕無成親機會。

陳父不給這對戀人渡河之橋,但他願意爲林語堂搭另一座橋。陳父和林語堂說,隔壁廖家的二小姐賢惠又漂亮。如果願意,他可做媒。

這廖家二小姐就是廖翠鳳。她的父親也很不簡單,是銀行家,在當時的上海頗有名望。

林家父母倒很滿意陳父的提議,要林語堂去廖家提親。父母之命不可違,林語堂去了廖家。廖翠鳳對林語堂的才氣早有耳聞,又見他相貌俊朗,十分歡喜,她願嫁他爲妻。

想想多酸楚,他心中至愛陳家姑娘,卻要和陳家隔壁的廖家姑娘訂立媒妁之約。許多年後,談及此事,他不無感慨:“在那種時代,男女的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的。”

但,最終令他下定決心娶廖翠鳳的,或許是因爲,廖母和女兒說:“語堂是個牧師的兒子,家裏沒有錢。”廖母也不看好這門親事。但是,廖翠鳳很乾脆又很堅定地回答:“窮有什麼關係?”

於是,林語堂和廖翠鳳定下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