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演講稿 >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通用5篇)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77K 次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通用5篇)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1

親愛的同學們:

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希望的種子”的故事。

在列寧格勒市中心,有一個科學研究所。研究所裏建有一個巨大的倉庫,這裏保存各種糧食種子。

20xx年,當德國人圍住列寧格勒時,這個城市開始上演人間悲劇:成千上萬的人開始被餓死,人們想方設法尋找食物。

有些市民不惜穿越德軍的封鎖線跑到郊外,尋找樹皮和已被冰封的湖底的魚蝦。但他們常常有去無回,成爲德國的納粹槍彈的犧牲品。

飢餓讓人變得瘋狂。不少人看上了研究所中的那些糧食種子。這可能是當時列寧格勒城中唯一儲備大量糧食的地方。

駐守的軍隊來了,可是科學家說,這是種子,是蘇維埃將來的希望。駐守部隊撤退了。

前線浴血奮戰的將軍也來過,他要求把糧食全部交給軍隊,但科學家說,這是種子,不能吃掉。將軍暴跳如雷,但科學家告訴他:“當我們打退了德國人,農民們可以用這些種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將軍聽完,向科學家敬禮,然後帶領士兵離開了。

幾個月後,人們發現看守倉庫的科學家餓死在糧堆旁。列寧格勒的那座糧倉,成爲世界糧食史上的一個奇蹟。

戰爭已經摧毀了一切,但列寧格勒卻保住了珍貴的糧食品種。

現在我們不知道那位科學家叫什麼名字,但他的那句“希望的種子”的名言,成爲列寧格勒這家研究所的代名詞。

故事講到這裏,相信很多同學已經被深深地感動了,爲餓死在糧堆旁的科學家,爲保護着希望、闡釋着希望、留下希望的科學家。

是啊!面對至死仍報希望的這樣的人,我們除了感動,還能有什麼?戰爭能摧毀一切,卻絕對摧毀不了希望。

是的,擁有希望,一定會擁有未來。

謝謝大家。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一個人很有成就,不是別人給予的,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奮爭取的。才能主要來自勤奮學習是不可猜疑的。

一個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而來的。比如說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高斯。他從小就酷愛學習,一生爲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如果他沒有從小的勤奮努力學習,他也不可能成爲著名的科學巨人。沒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是不可能有成就的。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說每一位有成就的人都曾努力學習、努力探索過。

學習的關鍵在於“肯學”和“敢學”。如果你的願望是成爲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讓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學習最終還是會一事無成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爲了證明鐳的存在,千辛萬苦,冒着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經過他們的勤奮、努力最終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淨的氯化鐳,並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證實了鐳的存在。這是一次多麼讓人驚歎的事實。正是居里夫人的肯做、敢做才證實了鐳的存在。因此,要想成爲有才能的人,就要從小“肯學”、“敢學”。

有些人說那些有才能、有成就的人從小就是“天才”、“神童”,像我們再努力有什麼用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他們是天才、神童,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勤奮的學習。勤奮學習是成爲“天才”、“神童”的先決條件。經科學家研究,人是智力是有差別的,但是僅僅是差一點點而已。所以說,“天才”、“神童”是靠人們勤奮學習而成爲的。

才能來自勤奮學習,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鄭板橋、白居易的事例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有許多的偉人爲了造福人類,也作了巨大的貢獻。如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他走訪了許多地方,經過27個春秋的艱苦努力寫成了這部鉅作。

狄更斯說過“我所收穫的,是我種下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爲有才能的人,就看你去不去爭取這個機會。才能來自勤奮。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

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想要改變現狀,就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一連串的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要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變化,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說:“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一片譁然。

這一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移山之術,唯一的一個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便過去。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境,那麼我們就要改變自己。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裏,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着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着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最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現在我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變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一切環境。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4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青春,一個多麼美好而又令人嚮往的字眼。它是熱情的,張狂的。

而責任,它並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僅是岩石般的冷峻。正如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沒錯,責任是冰冷的,約束的。

人們總難以將青春與責任聯繫到一起,一個神采飛揚,一個卻是約束勞累。但是,陳獨秀說過:“青春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於身。”於是,爲社會奉獻青春成爲了我們的責任。

青春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但是,有的人卻對自己的青春毫不負責,多少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揮霍時間,浪費生命,將人生的花樣年華虛度在網吧中,舞廳內。多少新聞報道過不少處於花季雨季的少年少女,由於沉迷網絡,而荒廢學業,最後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們是否知道: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則是慢性自殺。他們不擔當起青春的責任,白白蹉跎了歲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生活的道路靠我們探求。莫嘆息,莫停留,要思考,要奮鬥,趁風華正茂,莫讓年華付水流。

是否記得1919年的5月4日?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一羣青春挺身而出,用嬴弱的肩膀擔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他們用青春,扛起了救國家於水火的重任。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爲了“責任”二字,用青春,用熱血,用生命去履行,去扞衛。同樣青春的我們,如今的任務便是好好學習,如今的責任便是把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青春不是遊戲人生,它是積極進取,不屈不撓。它是那句“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迴音。

青春不是粉面桃腮,它是迎難而上,吃苦耐勞。它是那一句“有國纔有家”的氣魄。

同學們,青春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雖然美麗的青春難常存,但只要我們有常駐青春的豪情,有爲國爲民的責任,讓我們的青春年華承擔責任,我相信我們將永遠擁有這份美麗。

謝謝大家。

高中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做一個持之以恆的人》。一個文質彬彬,充滿才氣,富有冒險精神,對朋友真誠、友善的小男孩伴着他那傳奇的經歷,征服了全球億萬讀者。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哈利·波特,英國女作家J·K·羅琳所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主人公。你想知道J·K·羅琳是怎樣完成這部小說的嗎?

和其他作家一樣,年輕的羅琳酷愛寫作,是一個天真浪漫、充滿幻想的英語教師。幸福的家庭,稱心的工作都足以讓羅琳滿足。可沒想到,甜蜜的家庭、美滿的婚姻和理想的工作在一瞬間變成了昨日雲煙。丈夫離她而去,工作沒有了,居無定所,身無分文,再加上嗷嗷等哺的女兒,羅琳一下子變得窮困潦倒。但是,家庭和事業的失敗並沒有打消羅琳寫作的積極性,用她自己的話說:“或許是爲了完成多年的夢想,或許是爲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許是爲了每晚能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女兒聽。”她成天不停地寫呀寫,有時爲了省錢省電,她甚至呆在咖啡館裏寫上一天。就這樣,第一本《哈利·波特》誕生了。然而,羅琳向出版社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卻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沒有誰對這本寫給孩子的童話書感興趣。可羅琳並不氣餒,直到英國學者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創下了出版界的奇蹟,被翻成35種語言在115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羅琳成功了,可誰又知道,這成功的背後包含着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艱難。同學們,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出: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有信心、有熱情、有目標、能夠持之以恆地堅持努力,成功就會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