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勵志名句 > 磁力人生

磁力人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K 次

在美麗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裡,有一幢毫不起眼的五層樓建築,掩映在高大的南國椰林中,一般的過往行人都不會朝它多瞟一眼,然而他們卻不會想到,在這棟房子裡竟會刮出一股令世界為之震驚的“IT旋風”。這棟房子就是世界有名的新加坡資訊儲存研究院,而劉波則是該機構的四位負責人之一。

磁力人生

劉波,1982年畢業於原華中工學院計算機系,198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1990年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博士,現為新加坡資訊儲存研究院高層管理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博導。

2003年8月20日,這是一個令新加坡華人激動的日子,也是令劉波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新加坡政府頒發該國兩年一度的新加坡創新獎,這項由國家元首親自頒發的大獎,是新加坡最高級別的科技成果獎,而2003年的創新獎的桂冠被劉波和他的三位同事摘取。這一天也剛好是劉波來到新加坡整整10年。1993年的8月20日,劉波懷揣著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的博士學位登上新加坡這個美麗的島國,一晃就是10年過去了。

新加坡資訊儲存研究院創建於1992年,原名為新加坡磁性技術研究中心,1996年改為現在的名稱。該研究院隸屬於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署,是新加坡的尖端技術研究中心,其核心研究是磁儲存、光儲存和網路儲存技術。劉波來到新加坡的時候,正是該研究院的初創階段,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劉波憑藉當年在母校計算機系外部裝置研究室的工作以及在英國的留學經歷,很快就打開了工作局面。

在磁碟驅動器中,磁頭浮動塊是決定儲存密度(硬碟容量)的三個核心元件之一,磁頭浮動塊運載讀寫感測器,並保持感測器能以極低的飛行高度在磁碟表面飛行,從而實現高密度儲存,而衡量磁頭浮動塊效能的核心指標是飛行高度。換句話說,磁頭浮動塊的飛行高度是決定硬碟容量的一個關鍵因素。磁頭浮動塊的飛行高度越低,那麼硬碟的儲存密度就越高。

1996年,劉波和他的團隊開始開發低飛行高度的磁頭浮動塊技術,經過艱苦的研究,2002年初,劉波和他的團隊在Femto型磁頭浮動塊上取得了成功。隨後,他們繼續戰鬥,再攀高峰,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展示3.5奈米飛高的Femto型磁頭浮動塊。這項成果不僅減小了浮動塊的尺寸,而且還使磁頭浮動塊由目前的8~10奈米工業界最低飛行高度減小到僅為3.5奈米。根據此項技術,不僅可以使儲存密度由目前的每平方英寸50~60GB增加到1 000GB(大約增加了近20倍),而且由於Femto型磁頭浮動塊在尺寸的減小,從而可以在相同的面積上加工更多的讀寫元件,在晶片級的加工過程中,使生產效率提高近一倍而不需要新增裝置和廠房投資,這也意味著每個磁頭浮動塊的成本為原來的一半。

美國資訊儲存工業財團是世界資訊儲存領域的旗幟,他們集中資訊儲存領域的全球頂尖大學和公司的人力和財力,進行一項“極高密度儲存”的國際攻關專案,其目標之一就是要在5年之內(在2005年底)實現3.5奈米的飛行高度,沒想到劉波和他的團隊在2003年初就實現了目標,比他們所定的時間計劃提前了將近3年。為此,美國資訊儲存財團寫信向劉波他們表示祝賀,信中寫到“你們在2003年2月取得了我們計劃在2005年底經過全球努力下獲得的成功,這項技術的成功是新加坡在資訊儲存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目前在臺式計算機中使用的硬碟驅動器中,有37%產於新加坡,而在高階的硬碟驅動器產品中,新加坡佔76%,新加坡的硬碟驅動器及其相關工業的年產值高達200億新元,佔該國GDP的17%。而劉波他們的這項創新成果極大地加強了新加坡在全球硬碟驅動器市場的生產、研究和技術開發地位,所以第二屆新加坡創新獎非他們莫屬。

採訪過程中,劉波還拿出了刊登他們獲獎照片的《海峽時報》,筆者看到站在團隊中間的劉波左手拿著獎盃,右手揮舞著拳頭,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然而和許多人一樣,在成功的背後,他們也經歷了許多艱辛和困境。劉波記得他剛到這裡時,新加坡資訊儲存研究院剛剛誕生,處於初創階段,面臨著許多困難,但劉波和他的同事們憑著創業的激情、超人的智慧和執著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經過十年的努力,他們使新加坡在磁學研究方面一躍成為世界三強之一(日本、美國和新加坡)。他說,在科學研究中,不順心的時候是經常發生的,但不可以遇到困難就繞過去,只有硬著頭皮往前衝。“作為一個外國人,我沒有任何依靠,只有憑藉技術業務和綜合實力讓別人認同。”事實也是如此,由於劉波在磁領域取得的累累碩果以及他的綜合能力,他現在已經是單位的高層管理者。在國際磁學界,劉波也受到廣泛關注,2005年的國際磁學學會將在日本召開,劉波是組委會中為數不多的亞洲成員之一,也是新加坡歷史上的第一個該組織的成員。

作為校友,當聽到筆者是從母校來的,劉波十分熱情,雖然他在海外已經生活了十幾年了,但他說漢語還是那麼流暢,只是偶爾有些專業詞彙不知如何用中文表達。在採訪過程中,劉波也流露出對母校的關心和眷戀。他始終忘不了在母校求學和工作的經歷,特別是在外部裝置研究室時,同事之間在生活和工作上的互相關心和幫助。幾年前,母校計算機系的一位教授因車禍不幸去世,當劉波在新加坡得知這個訊息時,他禁不住落淚了。“在母校時,我不僅在學術上打下了紮實基礎,而且在做人上也受益非淺,這都得益於老師們的關心和他們用行動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國外最大的感受就是遇到問題沒人商量,只有靠自己,這與在國內則大不一樣”。言語間,劉波對母校充滿著感激之情。

採訪結束後,當筆者再次向他表示祝賀時,劉波顯得很平靜,他說:“新加坡很小,要成為頂尖人物並不是很難,如何在新加坡之外成為頂尖者則很困難。”在劉波的眼裡,成功已經屬於過去,前面還有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在等著他,作為一個成功者,他的目光始終注視著前方,我們也希望他在“磁王國”裡縱橫馳騁,取得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