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句 > 讀書名言 > 勒龐《烏合之眾》讀後感

勒龐《烏合之眾》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勒龐《烏合之眾》讀後感

勒龐《烏合之眾》讀後感

導語:《烏合之眾》是社會學中很有名的一本書,很多人都讀過這本書。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勒龐《烏合之眾》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勒龐《烏合之眾》讀後感

讀後感一:《烏合之眾》的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是法國人,說到法國是繞不過去革命的,全書的觀察基點就建立在大革命之後的過渡時代,群體的意志逐漸進入國家政治生活,慢慢成為統治階層,這個背景也讓群體心理學變得更值得被研究。

心理學定義中的群體,最顯著的特徵是個體的消失,群體中個體的思想何感情會全部朝著一個方面邁進,這使群體具有無人可擋的巨大力量。由於受到更為強大的無意識因素影響,群體存在幾種基本特徵:一是衝動、易變和急躁,原因在於群體中個體缺少了對刺激反應的加工能力,社會對個體的約束在群體的庇護下消失了;二是易受暗示和輕信,從這個角度看,歷史也變得不可信了;三是感情的誇大和簡單化;四是偏狹、裝橫和保守,自大但有渴望被奴役;五是群體的道德水平無論是低下還是高尚,都十分極端。此外,群體沒有理性的推理能力,只是把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攪在一起,但有豐富的想象力,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

群體的基本特徵讓他們的一切信念都具有宗教形式,被某個群體擁戴的領袖,在這個群體看來就是真正的神。因此,成為群體的領袖,首先要通過個人魅力或者社會地位、財富獲取聲望,用堅信的意志不斷成功保住聲望,再通過斷言、重複、傳染三類手段驅動群體。但這種驅動往往不會長久,因為群體觀念雖然呈現了表面的多變性,但核心頑固,產生漫長,改變困難,領袖一旦與群體的普遍信念和情感背道而馳,便不會持久。

群體觀念主要受到積蓄因素和即時因素的決定,前者是深層次因素。積蓄因素有種族、傳統、時間、政治和社會制度、制度和教育,其中種族是最強大的因素;即時因素包括形象、詞語和套話,幻覺,經驗的無用和理性的缺位。

全書最後對犯罪群體、陪審團群體、選民群體、議會群體四個涵蓋來自各種特點、職業、智力水平的個體的異質性群體進行了分析,並重點就文明進化的共同階段進行了總結:文明誕生之初,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個體聚集在一起,自然形成的法律結成整體的唯一紐帶,漫長的時間和一致的環境造就了一個種族,種族獲得某種理想般的基本觀念,一種包含制度、信念和藝術的文明圍繞這個理想開始誕生,但當文明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是不可避免的破壞,作為民族支援的理想開始衰弱,宗教、政治和社會結構開始動搖,人群最終變成了缺乏團結一致的個體,文明只徒有其表,國家開始發揮引人注目的影響,等到所有文明的積累消耗殆盡,烏合之眾開始執行歷史使命,革命開始,摧毀文明,終結信念。這是民族的生命迴圈過程,因此,書中說,沒有傳統,文明是不可能的,沒有對傳統的破壞,進步是不可能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以群體為支點,看社會和文明的歷程,這無疑是一個有趣的角度,但書中的觀點毫無疑問和社會主義是不一致的。全書總結下來,雖然也承認群體或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但一個是毀滅一個是創造。這點值得商榷。另外,書中流露出的對女性心理和智力的歧視,讓人無法苟同。

讀後感二: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龐,以研究大眾心理學著稱。他認為現代生活逐漸以群體聚合為特徵。在《烏合之眾》中他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滅,群體的思想佔據主導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

“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它們目前的組織賦予它們巨大的力量。我們目睹其誕生的那些教條,很快也會具有舊式教條的威力,也就是說,不容討論的專橫武斷的力量。群眾的神權就要取代國王的神權了。” “一些可以輕易在群體中流傳的神話所以能夠產生,不僅是因為他們極端輕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像中經過了奇妙曲解之後造成的後果。在群體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最簡單的事情,不久就會變得面目全非。群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而形象本身又會立刻引起與它毫無邏輯關係的一系列形象。我們只要想一下,有時我們會因為在頭腦中想到的任何事實而產生一連串幻覺,就很容易理解這種狀態。我們的理性告訴我們,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群體對這個事實卻視若無睹,把歪曲性的想像力所引起的幻覺和真實事件混為一談。” 暴民是缺乏理性經驗的群體,當對發生的種種事件缺乏有效的理性思考,就只能通過自身的感知經驗和道聽途說進行聯想,併為之找到聯絡。比如“西方媒體批評”——“反華勢力”——“八國聯軍”——“保家衛國”一樣。

“群體表現出來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壞,其突出的特點就是極為簡單而誇張。在這方面,就像許多其他方面一樣,群體中的個人類似於原始人,因為他不能作出細緻的區分,他把事情視為一個整體,看不到它們的中間過渡狀態。群體情緒的誇張也受到另一事實的強化,即不管什麼感情,一旦它表現出來,通過暗示和傳染過程而非常迅速傳播,它所明確讚揚的目標就會力量大增。” 群體表現出的感情是無法複雜和具有深度的,因為他在集合個體時必須選取明確的,具有共性的情感指向,比如仇恨,熱愛等等。這樣才能在簡單和巨集大的群體活動中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任何可以深入解析的可能都不會被允許存在,因為暴民個體的狂熱無法接納這種可能,而且它將給群體內部帶來爭議,從而引起分歧。

人有模仿他人的傾向,心理學上稱之為“同步”。由於人天生都是自戀的,所以愛屋及烏,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即“認同”。為了讓其他人喜歡自己,以便搞好關係實現合作,人會模仿其他人,即“求同”。“認同”與“求同”合併在一起,就是一種“同步”。商家就很懂得利用“同步”賺錢,超市裡那些免費品嚐的甜點,在“同步”作用的幫助下,總是能讓消費者乖乖地買下自己本不必買的東西。此外,銷售人員千方百計地與消費者套近乎,也正是為了博取一種“同步”[]。烏合之眾的盲從,正是“催眠”與“同步”共同作用的結果,催眠使我們變成了盲目之輩,而極端強化了“同步”效應,使得我們不受理性與道德的約束,做出不可理解的事情來。“自信”是抑制“催眠”的良方,“謹慎”是把握“同步”分寸的要領。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件都可以證實龐德的觀點。新聞媒體或者說新聞媒體背後的利益集團利用輿論為博取自己更多眼球,騙取點選率等不顧事實按照自身需要,或按照社會普片關心方向片面報道的行為。例如最近發生的辱母殺人案,關於案件的報道都集中於法律不如道德,司法腐敗,司法不獨立等敏感的、當下熱點的問題。輿論風向把群眾關注的焦點完全帶偏,而群眾也自然而然的朝著這條線走下去,群眾一邊倒的為於歡感到不公,支援殺人行為,要道德不要法律。顯然這樣的輿論是片面的,群眾面對這樣的事件就顯得情緒化,對大家認同的事情無異議。但是群眾喜歡關注談論他們想要的新聞事件,媒體也喜歡按照這樣的方式報道新聞。

但是《烏合之眾》也有其侷限性,如作者因群體的非理性性質和表現而對它持鄙視和恐懼的態度。他說:“個人在群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但同時他又認為群體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領者。但這種內在矛盾並未減損其思想學術價值,而是為後來者開啟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間。

讀後感三 :對網路自媒體時代的思考

《烏合之眾》以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分析研究社會歷史運動中作為主題參與的群眾,他們的行為、心理的諸般特徵。作者勒龐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典型的精英主義者,他反對集體主義,最早闡明瞭“個體在群體影響下思想與行為的轉變”。在勒龐看來這“烏合之眾”就是群體,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心理的群體”,他們並非簡單的人數累加,而是“永遠漫遊在無意識的領地,會隨時聽命於一切暗示,表現出對理性的影響無動於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們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極端輕信外再無別的可能”。這就是勒龐的“烏合之眾”。 顯然“烏合之眾”不僅適乎 18 世紀的法國,更似乎暗合當下的網路社會。在資訊快速發展的時代,在全媒體的環境下,新興的大量網際網路資訊平臺,是否也是凝聚著“烏合之眾”?

正如勒龐所說“群眾等同於無意識集體。因為無意識,所以力量強大。”這裡的“無意識”指缺乏理性、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慮。無意識主宰著有機體的生活,而且在有機體的智力活動中,這種力量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如今的網路時代,群體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缺乏理性思考的言論四處滋生,群體跟風的大量轉發使得各種網路平臺充斥著垃圾資訊,也使得處於群體中的人更難以辨別各種資訊。如2011 年 3 月份因日本核輻射事件從溫州等地颳起的“搶鹽風波”透過微博、簡訊的匿名轉發迅速傳播,廣東、浙江、福建等省市的鹽價瞬間飆升,超市絡繹不絕的搶鹽人,貨架之上食鹽的顆粒殘存,集體無意識透過網路平臺演化成了一場社會危機。仔細揣度,發現搶購者往往抱著這樣幾種心態:有的擔心日本核電站爆炸對人體有影響,買點碘鹽回去吃防輻射;有的擔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無法提煉鹽;有的是看到微博這麼傳、別人這麼搶生怕落後而跟著搶。如此簡單的邏輯經過微博的轉發摧毀了大眾的理性。對於“微博心理群體”中的個體而言,他們可能並未意識到自己已然成為了某一特定“心理群體”中的一份子。

網路平臺的各種網紅在資訊傳播中成為了廣大粉絲們的“領袖”。勒龐認為群體行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徵,就是崇尚威勢,迷信權威人物。他認為:“群體的輕信、極端與情緒化反應等弱點,顯然既為領袖的品質劃定了上限,也給他動員自己的信眾提供了許多可乘之機。這些領袖往往精通巧言令色之道,他們一味追求私利,善於用取悅於無恥的本能來說服眾人。”在如今的很多直播平臺,網紅會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宣傳各種產品來獲取自己的利益,而粉絲往往會盲目跟風,使得現在的網路風氣十分浮躁。

網路平臺中“烏合之眾”的行為往往會表現為一種情緒化、少理性的低智商,群體的暗示常常會輕易地“征服群體的理解力,並窒息一切的判斷力”從而使得群體產生集體幻覺。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談到“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樣,群體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強大而且活躍,並且非常之敏感”。群體的智力並不見得就比個體的智力高明,相反,他們很容易受到一些形象化詞語、事物的影響。也正因如此,影響群體意見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利用某些吸引眼球的熱點來巧妙地引導群體的想象力,從而製造出集體的幻覺。網路上無數個體組成的網路群體,他們所向披靡,所到之處不能聽到任何反對意見和質疑,他們的感情激烈豐富,遇到逆他們者道德不再是束縛他們的工具,輕者圍攻言語攻擊,重者人肉搜尋祖宗八代罵盡,群體裡的個體享受到了群體的巨大影響力,正因人多勢眾,最後的結局就是反對者被罵的落荒而逃,而他們躲在電腦屏幕後面沾沾自喜最後能夠一洩私憤痛痛快快的發洩了。在中國這種網路憤青網路暴民甚至是現實中的憤青,也正因如勒龐所說的某些共同的、偏激的、具有煽動性質的觀點而自覺地走到一齊,從這一點上我們能夠看到勒龐的這本名著的強大的現實好處。勒龐認為:同理性相比,是幻覺引發的激情和瘋狂刺激著人們走向禮貌之路。儘管存在理性,但是推動一切禮貌進步的卻不是理性。倒不如說,推動禮貌進步的依然還是各種情感諸如尊嚴、民族主義、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嚮往。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網路自媒體時代,各種聲音、觀點、思潮,如井噴般湧現,讓人目不暇接。由各種網路平臺而聚攏起的群眾在瞬時間構成了所謂的“烏合之眾”,但正如勒龐在《烏合之眾》導言中所說:“群眾儘管有諸多在外人看起來很值得鄙夷和恐懼,但仍然是一股無法阻擋的力量,仍然是世界潮流的引航者,誰冒犯了群體就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而崩潰。我們就要進入的時代,千真萬確將是一個群體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