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警句 > 經典的句子 > 重慶商學院創業名人:無艱不商,無商不艱

重慶商學院創業名人:無艱不商,無商不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86W 次

上一篇的大二女生創業故事,不知道你看了以後有什麼感想,其實,每個創業者身後都有一些故事可講。下面要説的這位也是一個大二學生,不同的是他是一位男生。

重慶商學院創業名人:無艱不商,無商不艱

他叫王曉慶,一位畢業於重慶商學院(現重慶工商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歷盡艱辛,一邊上課一邊創業,創辦了學校第一家書店,後又做了3個項目。

網上對王曉慶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在大學二年級時他“賭氣”創業,開辦了校園第一家書店;他生性好強,曾提着棍子追出去與人“打架”;他本是學工商管理的,但卻成為了電子設備的專家,説起文科轉理科,他一點也不覺得難;他曾苦熬13個晝夜,攻克技術難關;他把企業管理比做人體管理,提出了仿生管理學的概念……”

來看一段關於萬曉慶的採訪記錄,看看這些80後創業名人的成功背後的故事: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參加中青在線嘉賓訪談節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石寶東。

王曉慶: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曉慶你好!人們習慣把商人看成是奸商,你怎麼理解“無奸不商”與“無商不奸”呢?

王曉慶:我把這句話改成了“無艱不商,無商不艱”,什麼意思呢?這是我在創業過程中用心體會出來的,不幹哪一行,不知哪一行的苦。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包括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不付出大量的心血是不可能做到的,空手套白狼的事情是沒有的。現在,我把我的網名是“無艱不商”,是告訴自己也告訴大家要想真正成為商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另一方面,當你成為商人以後,你更需要付出努力,不是説成為商人了,成功了,就可以無所謂了,什麼都可以不做了。實際上,人這一生,以苦為樂才是人生最好的一種感覺。

主持人:也就是説,無艱不商與無商不艱是來源於你的創業感悟。你怎麼想到這樣改這句話的呢?

王曉慶:我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了創業實踐活動。我所在的大學是重慶商學院。當時,我在大學裏開了一家書店,為了起這個書店的名字,花費了很長時間,不知道起個什麼名字好。

後來想到了“學海無涯苦做舟”,但是我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應該是苦的事情,於是就給我的書店起名“海舟書店”,口號是:學海無涯“樂”作舟,一個字的改變其實是一個心態的改變,這種改變使得我積極面對各種挑戰。而“無艱不商”也是在感悟中獲得。

主持人:看得出來,你比較喜歡給成語改説法,是中文專業畢業的吧?

王曉慶:不是,恰恰我是學企業管理的。但是如果説起中文來,我感覺作為中國人,應該更好的學習自己的文字和文化,而不應該為了學習英語而放棄漢字。我喜歡閲讀,並愛寫作,我可以準確簡練有條理的整理並寫出來。

主持人:上大學二年級就想起來去開書店了,怎麼想起來創業?

王曉慶:那是在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是學生幹部,幹得不錯。那時候年輕氣盛,鋒芒畢露,充滿活力。在學生會中也參與了很多的事情,並得到認可。到了學期末的時候,有人就鼓動我説:你這麼辛苦地工作,可以當優秀學生幹部了。於是,我就參加了優秀學生幹部的評比。但是,當時我並不知道我這樣做會妨礙高年級學生幹部的利益,他們説我爭名爭利。那時候,我確實受到了打擊,説我爭權奪利,我受不了、想不通,一個月之內我體重竟然瘦了20多斤。那段時間,我的苦思冥想;如何才能證明自己呢?於是,我一睹氣,就想到了創業,想到了通過做一個生意掙錢,告訴他們什麼叫“利”.

主持人:想做生意,為什麼想到開書店呢?

王曉慶:我綜合分析了一下學校的情況,當時學校的基本服務功能並不健全,學校除了圖書館以外,沒有其他書刊報紙的提供者,而大學應該有這些服務設施,所以就想到了開一個書店。

主持人:把一個創業想法變成一個創業項目是很麻煩的,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曉慶:我決定開書店容易,但是緊跟着的問題是,書店開在哪裏?我向院長要地方,院長説:你先寫個東西吧。那時,電腦也不普及,我就用筆寫。當時,我也沒有學過如何寫商業計劃書,就把為什麼要建這個書亭,建它有什麼好處,建在哪裏,都寫上去了。

第一次我想建在通往食堂的路上,我認為這個地方人流量很密集,大家都能看到。我第一份申請,也叫商業計劃書,寫了17頁紙,交到學校去了。院長看了以後説:那個地方不行,重寫。第二次寫,又改到另一個地方,還是不行。就這樣,從大一的第一學期,一直改到學期結束,總共是12次修改申請書,每次都是從頭寫到尾,寫到最後,院長不願意見我了,見到我就躲,我就想辦法堵他。最後有一次,我在樓門口堵到了院長,院長指着一個樓角説,這個地方不錯嗎!在這做一個得了。就是院長這一句話,我的第一份生意開始起步了。

主持人:聽你的意思,那個地方是一片空地,沒有房子,是嗎?

王曉慶:是的。地方有了,但是又面臨一個問題,沒有錢。錢從哪裏來呢?

找學校團委,要求勤工儉學,學校團委説,從來沒有學生要貸款辦書店。通過我數十天的遊説,貸款了1萬元錢,這是我們學校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主持人:如何建房子啊?磚頭從哪裏來啊?

王曉慶:買磚頭,但是一算,這1萬元錢不夠花,怎麼辦?聽人説,學校旁邊有一個水溝,那裏有磚頭,還是很大的古城磚。剛開始自己為了省錢,一個人親自搬,結果發現走一趟,只能搬3塊磚,而且還要花很長的時間,體力也不支,後來找重慶的“棒棒軍”挑了一整天,花了100元錢,最後用了4個“棒棒軍”才搬完。磚頭問題解決了,又面臨着水泥的問題。從哪裏弄水泥呢?我找學校食堂借了輛四輪平板車,跑到離學校3公里外的一個地方買了一車水泥。時值夏天,重慶當時的氣温高達47度,在通向學校的路上有一個很陡的坡。有一次,我拉車拉到一半的時候,沒有勁了,在半山腰上我停下來,坐在地上,用後背頂着平板車,渾身上下全是水泥,當時有老師從身邊過去,連看都不想看我一眼啊,那個感覺就是一個字“慘”,這更能體會到做事情的艱辛。

有了水泥,沒有沙子,就從學校旁邊的一個工地上找到了一些別人不用的沙子。然後,再找“棒棒軍”去把這個房子修起來。房子修起來以後,還要裝鋁合金的窗户,當時覺得鋁合金太貴,就給賣鋁合金的人説,你便宜點給我,我給你打工。就這樣從貸款到修起這個面積只有12平米的房子,最後只花了2000多塊錢。

延伸閲讀:

温州商人艱苦創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