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正能量語錄 > 名人因夢想成功的例子3則

名人因夢想成功的例子3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名人因夢想成功的例子3則

導語:馬雲說: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是的。很多名人都是懷揣着夢想,不懈地爲夢想而奮鬥,最後取得了成功的。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名人因夢想成功的例子3則,歡迎閱讀。

1

沃爾特·克萊斯勒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書香門弟”,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作家,所以他們一直希望克萊斯勒在文學上能夠青出於藍,但是克萊斯勒似乎並不喜歡讀書,在讀小學的時候就經常逃課,跑到鎮上的一家五金作坊去當“學徒”,原因僅僅是他對機械更有興趣。、 讀完初中後,他就在父親的搖頭嘆息中結束了學業,隨後,克萊斯勒到美國聯邦太平洋鐵路公司當了一名機械學徒工,雖然薪水很低,勞動量又很大,但是克萊斯勒卻做得不亦樂乎,他在不斷的學習和累積中,擁有了越來越豐富的機械知識。18歲的時候,他就設計了一輛小型的蒸汽機車,它具有依靠自己的動力進行操作的氣動式制動器,這臺機車在裝配起來之後,還成功地在公司的鐵路軌道上運行過一段時間。

克萊斯勒憑藉他的機械天才,迅速地得到晉升,但哪怕是這樣,克萊斯勒依舊覺得有遺憾,因爲自己的許多想法和計劃,都會遭到老闆的否定,自己完全不能自由推行心中的想法。克萊斯勒萌生了自己辦公司的念頭,可是要辦鐵路運輸公司談何容易?克萊斯勒分析後覺得,將來的運輸應該是單體的和分散的,也就是說,汽車運輸將會越來越發達,既然不能辦鐵路公司,那就辦一家汽車公司!

就在這種想法下,克萊斯勒開始對汽車產生了興趣。1908年,當時35歲的克萊斯勒偶然在一個汽車展覽會上看到了一輛具有紅色內飾的白色轎車,售價爲5000美元,雖然他的存款只有700美元,但他還是決定要買下這輛車,他馬上打電報給他存款的銀行取款,並從另外的銀行家朋友那裏借了一些錢,買下這輛白色轎車。因爲他不會駕駛,所以只能把這輛車託運回家。

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當這輛轎車運到家中以後,克萊斯勒並沒有立即用來學駕駛,而是將它放進了工作棚,一天到晚,克萊斯勒都只是圍着它拆拆裝裝,他的父母和妻子大惑不解,借來那麼多錢買一輛汽車,怎麼扔進了工作棚大卸八塊?爲此,他們還和克萊斯勒吵過好幾次,他們的鄰居甚至開始懷疑克萊斯勒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他不是一心想辦汽車廠嗎?怎麼那麼不愛惜自己的汽車?

但是,這所有的一切都沒能改變克萊斯勒,他依舊每天都在工作棚裏拆裝他的汽車,漸漸的,他對汽車的每個部件都瞭如指掌了,而且還有了許多改進的想法,爲了磨練自己,他通過一個熟人進入了別克汽車公司擔任一名管理者,雖然薪水要減少一半,但是他接受了這個職務。克萊斯勒上任後,用自己的想法解決了別克轎車存在的一些問題,還以鋼製車身取代了原來的木製車身,這使別克汽車名聲大振,克萊斯勒很快被推選爲別克公司總裁,年薪也從頭兩年的6000美元,增加到80萬美元,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正在克萊斯勒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辭掉了所有的職務。

克萊斯勒已經擁有了相當豐富的汽車行業知識。1925年,克萊斯勒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密歇根州創辦了一家自己的汽車公司,憑着在過去多年裏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和知識,他很快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了美國第三大汽車製造企業——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曾經有人覺得我是一個敗家子,其實他們不知道,我拆毀的是汽車,重裝起來的卻是我的夢想與人生!”回想當初,晚年的克萊斯勒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慨。

名人因夢想成功的例子3則

2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隻手的生活簡直難以想象,但有些人僅用一隻手也能創造更精彩的人生。這裏說的不是楊過,而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他叫扎克·霍斯金。這個17歲少年,出生時沒有左小臂,但他沒有放棄籃球夢想,如今他能在美國中學聯賽中砍下31分。如今,他已經成了美國新一代的勵志偶像,根據最新統計,在Youtube視頻分享網站上,關於他打球的勵志視頻點擊量超過326萬人次。

天生沒有左前臂,籃球、棒球、衝浪樣樣在行

身高超過1米8,長得白淨帥氣,如果忽視他肢體的殘疾,家境不錯的霍斯金絕對算得上高富帥的代言人。然而,天生沒有左手的他,曾讓父母傷心欲絕。

“有時候,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原因。我們不得不接受它,這就是生活。”霍斯金的父母鮑勃和斯蒂芬妮這樣說,“對於自己的身體,他沒得選擇,因爲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他可以選擇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

這種方式就是體育。很小的時候,霍斯金就對各種運動着迷:最早喜歡足球,後來還迷上了棒球、籃球、衝浪……只要感興趣的,霍斯金都會去嘗試。“所有的運動都離不開手。我知道自己的劣勢,我只能多嘗試幾遍。別人用一次,我就兩次三次,直到掌握了爲止。”霍斯金說。

還好上天是公平的,霍斯金雖然沒有左手,但上天卻給了他超乎常人的運動天賦。6歲那年,在和小夥伴們玩遊戲的時候,他的敏捷和迅速,讓他從來沒有被抓住過。11歲那年,他已是校籃球隊主力,曾在一場比賽中創造31分奇蹟。

校隊核心場均12分,看了他的比賽你會驚爲天人

15歲時,他成爲一名高中生,也正是這個平臺,他慢慢成名。2011年的8月,霍斯金進入佐治亞州米爾頓高中,他並不想被區別對待,索性用幽默和坦然面對別人的疑問。“有成千上萬次被問及我怎麼沒有手臂的問題,後來我索性很嚴肅地告訴他們: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被鯊魚襲擊,手臂被咬掉了。”當看到同學一臉吃驚的表情,霍斯金會哈哈大笑,再告訴他們真正的原因。

很快,霍斯金融入了大家庭。在球場上,他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並迅速成爲學校的明星球員。剛剛結束的這個賽季,他場均砍下12分,三分球命中率高達60%,而運球、做假動作、上籃、投射,霍金斯都表現得不輸場上其他球員,甚至成爲校隊中最好的兩個球員之一。

“他是卓越的,”米爾頓主帥範·基斯說。“他的比賽你會驚爲天人,而當你知道他克服了多大的困難後,會更加佩服他。這幾乎是超現實的。”

當然,霍斯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隊友菲爾頓就經常看到霍斯金在訓練結束後單獨加練的場景:“他真的是一名偉大的球員,因爲學校籃球館會在固定時間熄燈,所以他經常在黑暗裏練習投籃,這也就不難理解他投籃爲什麼那麼準了。”

真正讓霍斯金成名的,是2012年11月16日和基督學院的比賽,他一人投進7個三分球,幫助球隊獲得勝利。有人把他該場比賽的視頻放上網站,霍斯金一夜躥紅。短短3天,就有1萬人收看這段視頻,如今的點擊量更是超過326萬。

“我經常跟自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實現夢想最重要的,是不要給自己找藉口。”霍斯金說。

3

經歷21小時23分鐘的飛行後,他從天上歸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一朝夢圓。2003年的那個金秋,38歲的他成爲億萬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被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時至今日,他說他仍無法承擔這樣的褒獎,因爲他是代表祖國和人民出征。但他也絕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爲他一直都在努力仰望天空,天空也賦予他更廣袤的人生。他是航天員楊利偉,我國飛天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

追夢旋梯滾輪應付自如

飛機在轟鳴中起飛,又呼嘯着降落跑道。身穿飛行服,手拎飛行帽,腳蹬飛行靴,飛行員們從飛機裏下來,排着隊走在平整開闊的機場。

這個場景仍反覆出現在楊利偉的腦海裏。他說:“那時,我對他們可是老崇拜老羨慕啦。”

楊利偉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成長於70年代。那是一個崇拜英雄的年代,那是一個崇尚理想的年代。一次,學校組織到部隊慰問演出。楊利偉穿着小飛行員服裝,和同學們一起表演了名叫《小小飛行員》的舞蹈。演出後,他們被邀請去機場看飛機。在那裏,他近距離地看見飛機起飛和降落,還看見飛行員們神氣地排着隊走過來。

從那以後,飛行員成爲楊利偉腦海裏揮之不去的英雄形象,空中掠過的飛機轟鳴聲則有了別樣的味道,機場也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應該就是在那時候,飛行夢想的種子在心裏種下了。”多年以後,楊利偉這樣對記者說,冥冥之中,飛行和藍天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成爲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3年初春,楊利偉參加了招飛初選面試。

“看上去身高體重就不錯,都夠了。”一位看上去是領導的人,打量了楊利偉一下後說。

聽到簡單的“夠了”兩個字,心裏忐忑不安的楊利偉平添了不少自信。

事實上,自從夢想成爲飛行員後,楊利偉就一直在做準備——機場上飛行員們使用的所有訓練器械,他早已應付自如。比如玩旋梯滾輪,別的同學上去幾分鐘不到就嘔吐不停,他則沒有一點不適。

甚至,他還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健身計劃。

機遇雖說來得毫無預兆,但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如果說夢想是一片麥田,付出汗水才能收穫飽滿的麥粒。”楊利偉說,飛行夢想不是空想,要想實現就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需要用大量切實可行的計劃和行動來支撐。

1983年6月,18歲的楊利偉一路通過了層層選拔成爲綏中縣被錄取的5名飛行員之一。

20年後,楊利偉首飛太空成功,成爲國人敬仰的航天英雄。他的母校綏寧二中改名爲利偉高中,他所在的班級被命名爲利偉班,修建的楊利偉展覽館成爲當地的國防教育基地。

“小時候接受的紅色教育、英雄人物的言行舉止,給了我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楊利偉說,種什麼籽開什麼花結什麼果,我們現在的社會仍然需要營造這樣的氛圍,讓孩子們從小在紅色教育的薰陶中成長。

挑戰航天訓練成績第一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啓動。4年後,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也祕密展開,空軍現役戰鬥機飛行員成爲首選對象。

不可否認,在所有職業中,只有戰鬥機飛行員的工作環境和自身素質最接近航天的要求。

當時,楊利偉正是一名空軍飛行員。身高、體重、職業、年齡、飛行時間……接到參加航天員選拔的通知後,各方面都符合參選條件的楊利偉,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航天員的選拔,比招飛時的難度大了很多。全空軍符合條件的約有1500名戰鬥機飛行員,隨後經過檔案審查、初選和盲審,完全合格的只有60個人。而經過臨牀體檢,又有20人被淘汰。

1996年8月,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特殊功能檢查,是楊利偉在成爲航天員之前遇到的最高難度的選拔,有些項目的難度與航天員的訓練難度幾乎相當。

“檢查的目的,就是看看你是不是具有做航天員所必須具備的航天生理功能。”楊利偉解釋說,這種功能是航天員與普通人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最終,楊利偉順利地過了一關又一關,臨牀醫學、航天生理功能指標、心理素質測試等都是優秀。

“成爲航天員是我無上的光榮,爲了負起神聖的使命,我將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甘願爲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1998年1月5日,楊利偉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正式成爲中國航天員大隊中的一員。與他一起宣誓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另外13名戰友。

從這一天起,他們成爲中國最爲神祕的一羣人。時至今日,他們當中的少部分人仍然沒有被外界所熟知。

楊利偉說,我國的航天員訓練沒有經驗可循,理論學習、課目訓練等都是從零摸索起步,所以在標準設置上都是從難從嚴,就高不就低,這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第一階段是理論學習,涵蓋了載人航天方面知識的30多門課程。隨後進行的航天技能訓練,多是直接挑戰人體極限。比如,增強航天員前庭功能的轉椅訓練,普通人1分鐘都難以承受,航天員卻要堅持10至15分鐘。

經歷多大的艱難,就會收穫多大的幸福;吃過多少苦頭,就能體味多少快樂。2003年,在航天員的全部學習訓練課目的結業總評中,楊利偉的綜合成績排名第一。

此時,包括楊利偉在內的所有航天員,都完全具備了代表祖國和人民去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的能力。

圓夢順利入選首飛梯隊

就在楊利偉和戰友們沒日沒夜地訓練時,我國相繼發射了四艘無人神舟飛船。

2002年秋,中央決定於次年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實現一名航天員太空飛行一天。

經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楊利偉以其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與翟志剛、聶海勝一起,被選入“首飛梯隊”。

此時,距離神舟五號發射只剩下一個月。楊利偉全身心地投入了強化訓練之中。

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待在了飛船模擬器中。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環境、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專業技術訓練場所。飛船從發射升空到進入軌道,再調姿返回地球,持續時間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有100多個。要熟悉和掌握,並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覆演練。

在此之前,楊利偉把能找到的艙內設備圖和電門圖都找來,隨時默記,還買了一個攝像機,把座艙內部設備和結構拍錄下來,有空就放來看。

在最後階段的專業技術考覈中,教員爲楊利偉設置了許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發現並進行排除。在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他獲得了2個99分、3個100分的好成績,專業技術綜合考評排名第一。

發射前夕,楊利偉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加“人、船、箭、地”聯合測試演練。此時,他對飛船的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倒背如流。他說:“我一閉上眼睛,座艙裏所有儀表、電門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我不看手冊,也完全能處理好。”

2003年10月14日晚,楊利偉被告知,代表祖國和人民執行中國人的首次太空飛行任務。

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楊利偉返回北京後被高高舉起。

在楊利偉所撰寫的《天地九重》這本書裏,他詳細描繪了他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景象:浩瀚的海洋驕傲地披露着廣闊壯觀的全貌,我還看到了黃綠相間的陸地,連綿的山脈縱橫其間,我看到我們平時所說的天空,大氣層中飄浮着片片雪白的雲彩,那麼輕柔,那麼曼妙,在陽光普照下,彷彿貼在地面上一樣。海洋、陸地、白雲,它們呈現在飛船下面,緩緩駛來,又緩緩離去。

“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充分表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成功。我認爲我的心情一定要表達一下。”楊利偉說,於是,他拿出太空筆,在工作日誌背面寫道:“爲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

是的,中國人第一次來到了真正的太空。

“這個第一次決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天人,屬於每一位炎黃子孫,它屬於我們深愛的祖國,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甚至屬於全人類。”楊利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