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正能量語錄 > 青春奮鬥夢想勵志文章大全

青春奮鬥夢想勵志文章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青春奮鬥夢想勵志文章大全

青春奮鬥夢想勵志文章大全

導語:不要仰望高山的雄奇,即使你是一粒微塵,忘卻自我渺小,依舊可以堆砌一個星球;不要羨慕蒼松的挺拔,就算你是一株小草,忘卻自我平凡,仍然可以裝點一方土地;不要嚮往大海的洶涌,縱使你是一滴雨露,忘卻自我普通,還是可以滋潤一片泥壤。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青春奮鬥夢想勵志文章,大家快來看看吧。

篇一: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各種各樣的夢想,每一個夢想聽起來都很美好,但在現實中,我們卻很少見到真正堅韌不拔、全力以赴去實現夢想的人。人們熱衷於談論夢想,把它當作一句口頭禪,一種對日復一日、枯燥貧乏生活的安慰。很多人帶着夢想活了一輩子,卻從來沒有認真地去嘗試實現夢想。

只有人類能夠去夢想,並把夢想變成現實。沒有夢想就沒有精彩的生活,夢想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它意味着還沒有體會過的生活,意味着無窮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驚喜,意味着對自己的信心。

可是什麼阻止人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我們聽到的理由多如牛毛。比如說想去某地旅遊,但沒有足夠的錢;想學習英語,但沒有足夠的時間;想要追求某人,但覺得條件還不夠成熟等等。人們對於做不成的,或者還沒有做的事情,很少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習慣性地尋找某個外在的理由,爲自己開脫一下,舒口氣,然後繼續過自己平庸的日子,讓夢想躺在身體裏的某個角落呼呼大睡。

其實,能否實現自己的夢想,外在因素只佔小部分原因,主觀因素纔是能否實現自己夢想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勇氣,是指放棄和投入的勇氣。一個人要爲某個夢想而奮鬥,就一定要放棄目前自己堅守的某些東西。既想經歷大海的風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靜;既想攀登無限風光的險峯,又想散步平坦舒適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投入,是指一旦確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夢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個人想學游泳,惟一的辦法就是一頭扎到游泳池裏去,也許開始會嗆幾口水,但最後一定能夠學會游泳。

因此,實現夢想的關鍵是能否果斷地採取行動。行動纔是最強大的力量。

有一個學生曾經說,他以後想要走遍全世界,變成像徐霞客、馬可•波羅那樣的旅行家和冒險家,去感受大海一望無際的壯闊,體會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渾,探索落日下尼羅河畔金字塔的奧祕,追尋雲霧中喜馬拉雅之巔的神聖。但是他說現在還沒有錢,要等到成了百萬富翁以後再去做這些事情。我問了他兩個問題,一是如果這輩子沒有成爲百萬富翁還去不去旅行?二是如果成爲百萬富翁的時候已經老得走不動路了還去不去旅行?我告訴他,最好的辦法是現在就上路,拿根棍子拿只碗,一路要飯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不能等待的,尤其不能以實現另外一個條件爲前提。很多人正是因爲陷入了要做這個就必須先做那個的定勢思維,最後一輩子在原地轉圈,生活再也沒有走出過精彩來。

所以,當我們擁有夢想的時候,就要拿出勇氣和行動來,穿過歲月的迷霧,讓生命展現別樣的色彩。

篇二:

從現在開始,努力成爲別人的夢

這個城市流動着塵土和物質的氣息,嘈雜的充斥着慾望的街市人來人往。走在這樣的天空下的利益的城市裏,我顯得是那麼格格不入,內心極力排斥着這令人窒息的情感指染我像藍天白雲一樣純潔的思想。

但爲了生存,爲了活下去,人不得不作出一些違心的選擇。儘管每個人都有一些夢想,但有一些是不自由的。

人會爲了生活而放棄自由,爲了一些慾望而捨棄暫時的自己。

人會爲了責任而放棄快樂,爲了一些義務而捨棄自己原有的模樣。

爲了選擇而放棄選擇的權利。爲了愛而死,爲了義而死,爲了理而死。

人總是在前進的路上不斷的去選擇和被選。但作爲一個有着遠大理想而時時去努力的人,是不會甘心看着梧桐葉片片飄落而無動於心。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既意味着開始,也意味着結束。我們在不斷長大,也在不斷老去,一代人的青春被一代代繼承,那時擁有的種種感情又被一年年演繹。

伸手抓不住太陽,但我能感受那讓我身體燥熱的光線;一步跨不過長江黃河,但我能感受那讓我內心澎湃的江河之浪;握不緊青春的流逝,雖然我不知道怎樣纔不算辜負青春,但從現在開始,努力成爲別人的夢。

被奪去理想的孩子是空洞的吧,是寂寞的吧!

作爲九十年代的我們,如今也學會了去感傷或者懷念兒時的那份天真浪漫。畢竟經過了那麼多的歲月,從懵懂到叛逆,再到所謂的成熟。

還記得兒時的那些純粹嗎?如今怕是染上風塵,磨滅了那份純真吧!

許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九十年代的我們有的快三十吧,小的也二十歲了吧。

一瞬間,那份歲月流逝的傷感猶如十二月的雪。

我們不再像兒時那樣傻傻的笑,而是漸漸學會去獨自面對那遠逝的青春。

我們也曾像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人一樣青春過,一樣說過許多的夢想。

“我長大了要當警察,把所有的壞人都關進牢籠。”

“我長大了要當大老闆,有好多的錢,可以去很多的地方。”

“等我長大了,我要娶你做我老婆。”

而在另一個時代的晚上,他們,他們的他們,是否還會趴在窗臺望着星夜,回想起曾經那個單純的自己。

現在的處境,都是經歷過無數次選擇的結果。

是否你現在還記得兒時在課堂上寫關於理想的作文?在一切沒有經歷之前,我們都是充滿激情的。

可如今的你,是否實現了幼時的那個理想?

我們總是在想,不辜負青春,不辜負未來。

我們喜歡去追憶,只是我們過早地發現此時的自己不夠讓自己滿意。

沒有人永遠是小時一樣,我們不得不長大[]。只是長大後的我們有了太多不悅,愛情上,親情上,事業上。

儘管我們都曾像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人一樣想過,以後不要成這樣。

可我們還是一步一步的往裏跳,或許這就是作爲人的宿命輪迴。

有的人總是過着地衰老?

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生命的長短,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生的價值,死的意義。

流血奮鬥的生命最可貴。每一次路過畢業的中學,心都頗有感觸,那三年的時光,自己是否遺憾?看着那些高三的學弟學妹嘻嘻哈哈,我竟感到難過。

他們有的漫無目的的在校園裏用青春換取現在的快樂。我不知道當他們長到我們這般時,面對現實的巨大陰影,會不會像我們一樣吶喊。

我至今仍懷疑開陽一中裏那個自以爲努力男孩是否真的是爲了未來而去奮鬥?

因爲到了最後我們只會在開陽一中的教室裏,草坪上,樹陰下,唱着淡淡憂傷的《同桌的你》,告別彼此,開始一段新的人生。

現在的孩子雖然有了更好的物質保障和生存環境,離成功更容易一點,但是否那是他們所喜愛的。還是說他們如機器一般不停的運作,死死的,麻木的。

偶爾想到,我會爲他們難過,也許他們大多數很小的時候就被剝奪了夢想,只是一具空留於世上的行屍走肉。

但不管怎樣,他們在前進,儘管也許不是爲了自己而活。

人生最美麗的年華應該在無休止的戰鬥中度過。面對前面的人羣,從容而瀟灑地穿過。

以前,我總會想,是爲了誰而生活,又是爲了誰而獻出青春?

現在明白,有許多種問題不需要回答,正如有許多的故事不需要結局。

今年我二十二歲了,還只是一名大二的學生。雖然我無法像霍去病十七歲時拜驃騎校尉,率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爲冠軍候;也無法像孫權十九歲時被拜爲討虜將軍;但現在我正在努力,從現在開始努力成爲別人的夢。

沒有理想的人是會過早地蒼老的,而有理想的人則時刻年輕着。

所以,現在我正在努力成爲別人的夢,而不是永遠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夢。

篇三:

改變,請從今天開始

習慣是人生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好的習慣使人成功,壞的習慣讓人頹廢。心理諮詢專家研究發現,一個人工作、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測試,讓3個人完成同樣一件事,其結果卻因爲每個人工作習慣的不同而出現差別很大的結果。在我們身邊,這種事例不勝枚舉。好習慣讓我們減少了思考的時間,簡化了行動的步驟,讓我們更有效率;而壞習慣使我們封閉保守,自以爲是,墨守成規。然而,面對生活中的壞習慣,習慣固守常態的力量對我們的控制大過了追求改變的力量。

仔細看看,我們的大多數人早已習慣了過去的自己,大多數的日常活動都只是習慣而已,如幾點鐘起牀,怎麼洗澡、刷牙、穿衣、讀報、吃早餐、駕車上班等等,一天之內上演着幾百種習慣。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仔細檢查一遍自己的習慣。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無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後將無益、有害的改爲有益的,哪怕一個小小的改變,假以時日,必能受益無窮。請記住,擁有了成功的習慣,我們就擁有了享受終生的財富。行動起來,改變就從今天開始……

烏鴉打算飛往東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雙方停在一棵樹上休息。鴿子看見烏鴉飛得很辛苦,關心地問:“你要飛到哪裏去?”烏鴉憤憤不平地說:“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聲不好聽,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鴿子平靜地告訴烏鴉:“那我勸你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裏都不會受到歡迎的,如果你無法改變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你自己。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會自己找到一個方法!”

歌德有句話說得好:“最好不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幻想什麼,而是在旭日初生的時候即投入行動。”改變要趁早,不能只是在嘴上說說,遲遲不行動,到頭來,白白浪費了一生,無所成就。

一位知識淵博的教授與一位文盲相鄰而居。儘管兩人地位懸殊,知識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別,可兩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儘快富裕起來。

教授每天蹺着二郎腿大談特談他的致富經,文盲在旁虔誠地聽着,他非常欽佩教授的學識與智能,並且開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設想去實現。

若干年後,文盲成了一位百萬富翁,而教授還在空談他的致富理論。

有人會說,我是很想立即改變現狀,但周圍的大環境就這樣,不允許,沒辦法呀!他必定是忘了:一個人在面臨無法改變的環境的時候,他要學會改變自己,自己改變了,環境也會隨着改變。西方有句諺語:“生存決定於改變的能力。”不少人往往是一方面既想改變現狀,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痛苦,結果把自己弄得既矛盾又掙扎,折騰了一大圈又繞回到起點。改變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改變,那將是更大的痛苦。

“奶酪的故事”隨着《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的暢銷已經深入人心。看過的人都知道書中反映的道理是:世界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每個人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要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必須做出改變,而且,改變必須從今天開始,馬上開始,從自己開始,從每一件小事開始。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尋求的“奶酪”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奶酪,如何面對已經擁有的而且隨時可能失去的奶酪。變化始終存在,不管這變化是好是壞,我們必須接受,而變化的好壞往往取決於人的適應能力,也就是你準備的充分與否。當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不管我們怎樣選擇,都應是隨着外界的變化而變化,每天都在變化,都在順應着潮流變化。

心理學家安東尼·羅賓說過:“一切的改變都是可以馬上辦到的。”人們對於“改變”這個問題所保持的態度,經常是“應當”而不是“必須”,就算是必須,也經常是指未來的“某一天”。要想馬上改變,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裏保持迫切感:不能不快點去做。如何讓自己願意主動去改變呢?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的情緒達到痛苦的臨界點,讓自己覺得不馬上改變是不成的。改變要能成功,不是知道得改變便算了事,而是得打從心知道自己必須改變才行。如果你多次曾試圖改變而未見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令你改變的痛苦還未達到令你無法忍受的程度,而唯有當你達到那樣的痛苦臨界點時,這時能令你改變的槓桿纔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