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不期而遇的夏天》影評賞析

《不期而遇的夏天》影評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61K 次

篇一:

《不期而遇的夏天》影評賞析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爲我們帶來兩個柔弱又堅強的人兒——成年男子黃四毛,少年學生易水生。看名字,一個“四毛”,一個“水生”,或許已經承載了兩個人的命運。

“四毛”,不知是本名還是外號,每日撿垃圾、賣破爛,有時候還會幹點“偷雞摸狗”小營生的他,是妥妥的社會小人物。當然,大的惡不會做,不過偶爾從工地順兩根鋼管,還能被工人們發現追過幾條街,被包工頭摁着地上揉搓……所以,寒來暑往,足夠辛苦,卻沒發過什麼大財,住着廢棄的公房內,混沌度日。

“水生”這樣的名字,在南方,特別是靠江靠湖靠河的地方,尤其常見。因水而生,依水而長,名字起得隨意,人也成長得無感,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那種。在《不期而遇的夏天》中,水生如同許許多多的孩子一般,爸爸媽媽去外地打工,自己在家頗受大伯母白眼,到了鎮上的姥姥家借宿讀書,又常被班內的小惡霸追趕欺負搶錢……

四毛與水生的相遇,或許都可以照見到彼此身上的自己。而對於我們來說,觀影之時或許也會想,是不是,四毛的童年就如水生,水生的未來就是四毛……不忍多想,但現實的故事,確實這般一幕幕一場場的發生。

就在這個烈日當空的夏天,雖然一段忘年交的友情在不斷滋生和發展,但他們各自所面臨的困境,卻一點都沒有減少。幸運的是,都多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但對於銀幕前的我們來說,誰又能有這樣一個類似四毛或者水生一樣的好友可以無話不談,可以相互依存呢?他們的孤獨,我們的孤獨,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這個世界越發達,身爲人類的我們越孤獨。雖然四毛和水生還沒有被電子設備所俘虜,但人與人之間的陌生與隔閡,卻早已將弱勢的他們給邊緣化。四毛沒有朋友,水生也沒有相熟的同學,這並沒有阻擋他們有着美好的願望與夢想。對於水生而言,就是希望家庭團圓,生活平安,而對於四毛而言,那個他日思夜想的女人,卻如身在高處隨風飄揚的旗幟,或許那時支撐他一直留着這個小鎮,支撐他一直辛苦掙錢的動力所在,所以面對着幾百塊的一件紅色大衣,他沒有多少猶豫就買了回來。

不得不說,這個舉動,是整部影片的一處點睛之筆,看似荒誕,實則是四毛對愛情的無比忠誠。當然,圍繞那個他暗戀的女人,圍繞這件紅色大衣,後來又發生了許多的事情,在不劇透的前提下,筆者想說,這件大衣,有着許多的寓意,它是黃四毛的人生之夢的物化寄託,也是拴住了黃四毛不敢遠走的牽絆。影片的“不期而遇”其實在冥冥之中有着許多的註定,看似平常的場景,看似平凡的劇情,卻能在瞬間引發我們連番的回憶,觸動我們許多的共鳴。

這是一部相當有後勁的作品,皆是因爲,導演並沒有滿足於對現實生活細緻入微的刻畫,以及對平凡小人物的真實感呈現,而是要在對生活感悟的厚積薄發中,讓作品有了一種力透紙背的批判價值與警醒能量,讓觀影之後的我們每個人,都開始審視自我的存在,自我與身邊人的關係,以及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善良與赤誠。

當然,觀影之後還有一層收穫,那便是讓我們看到了宛如在石頭縫中開出的花朵兒的黃四毛和易水生,他們不懼環境艱辛,不懼人情淡薄,看似懦弱,卻能頂着最烈的豔陽,直面未來,這就足夠讓人振奮。皮肉的傷痛,反倒錘鍊了他們的意志。黃四毛最終的強勢反擊,與包工頭在地上的連番求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僅僅是一個場景的戲劇化處理,更是兩種不同人生的生死對決。那麼問題來了,觀影之後,你選擇站哪一邊?

篇二:

總有不期而遇的相逢,帶來一段難忘的時光,值得回憶久久……

在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中,靠撿破爛爲生的青年黃四毛,與寄宿鎮上姥姥家讀書的少年易水生,偶然間的相逢,結成了一對忘年交,度過了一整個夏天。

在那個陽光明媚又涼風習習、蟬鳴聲聲又流水潺潺的夏日,他們的友誼在迅速升溫。似這般看似“偶然”的相逢,莫若說是等候已久的“命中註定”,無論是像他們那樣的路人,還是我們生命中的親情、愛情、友情……總有一些人,走着走着,就遇見了,也總有一些人,走着走着,又離散了……

初進影廳,會覺得這是一部寫實的生活片,但漸漸會被影片所打動,才發覺《不期而遇的夏天》的走心之處。片中的小演員們都是非職業演員,由此奉獻了不着雕刻痕跡的表演,極其生動而自然。飾演黃四毛的陳創則是很高明地僞裝了自己專業演員的身份與形象,帶來完全生活化的表演,讓這部影片有了一種紀錄片的質感。當然,來自秦海璐、李夢、郎月婷的客串,則爲這部影片賦予了許多的商業片氣質和驚喜,希望能通過她們的號召力,能讓更多的觀衆走進影廳,走進這段難忘的夏日。

執導這部影片的導演易寒,其上一部作品是《遙望南方的童年》,同樣是關注少年們的成長的故事,只不過《不期而遇的夏天》更多是從少年的視角之中來呈現當下的社會生態,無論是黃四毛所要面對的周身的成年人,還是易水生所無法擺脫的學校的同學,以大欺小和弱肉強食,成了一種常態,即便黃四毛可以屢次幫水生趕走那些頑劣的孩子,顯得底氣十足,但在面對同齡人的欺辱時,依然只能忍氣吞聲。

所以,這兩個人,都是各自世界和層級的弱者,或許也正是這樣的相似“處境”,讓他們在彼此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互相支撐的觸點。黃四毛頗有些阿Q的精神勝利法,而水生,則是拼力用羸弱的身軀來抵抗生活的重壓。影片高潮部分的衝突與反抗,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讓整部《不期而遇的夏天》的情緒宣泄達到了頂點,不止過癮,而且解恨。

這雖然並非是一部快樂的電影,但在堅硬的生活中,所投射而出的,是絲絲縷縷的溫情,這無疑是比各種所謂勵志正能量們更可貴的生命力量。雖然這部影片的結局,是比較開放式的,黃四毛因爲住處拆遷而遠走他鄉,少年水生又將繼續開啓一個人的孤獨成長,但筆者相信,在他們的內心,一定留下了些什麼,讓人每每想起,都內心暖暖,情不自禁一笑。

這便也是《不期而遇的夏天》所帶給觀衆的力量所在,即便走出影廳,依然能夠時不時想起電影中的無數場景,我們也在大腦的影像閃回中記住了黃四毛和易水生,記住了那個南方的鬱鬱蔥蔥的小鎮,和那個帶着燥熱又充滿期待的夏天。離散的人就那樣離散了,但相逢的人總會再相逢,希望現實中的每一個黃四毛與易水生,都能擁有更多的美好時光。

篇三:

《不期而遇的夏天》講述的是小鎮“混混”黃四毛意外結識了留守兒童水生,兩個孤獨的靈魂彼此依靠相互慰籍,但當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因爲生活的難題和誤會,兩個人的友情也走到盡頭的故事。影片的兩位主人公年齡相差很大,能成爲朋友是因爲他們本質上都是“留守兒童”,只不過是不同時代的留守兒童。兩個孤獨的靈魂因爲偶遇成爲彼此的依靠。導演對弱勢羣體和邊緣人物的關懷刻畫地殘酷現實,但在宜春如畫的風景中又顯得明快輕鬆。

看過太多陳創老師的戲了,無論是小時候看到的哮天犬、富貴,還是後來的野狗道人到今天的黃四毛,從奸詐到悲情、從悲情到喜劇、從喜劇到孤獨,陳創塑造的每個角色無論大小都能被觀衆記住,這得歸功於他紮實的演技,對人物精神內核的理解。這次的黃四毛選擇陳創是導演最正確的決定,陳創把黃四毛的嬉笑怒罵刻畫地入木三分,把這個小人物的尊嚴和孤獨表現的鞭辟入裏。

郭可軒作爲小演員雖然不是專業的,但他勝在純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感,看水生在學校被人欺負在家又沒有父母在旁的那種孤獨很是讓人心酸。

秦海璐、李夢、郎月婷的客串,爲這部影片增添了質感和驚喜,相信通過她們的票房號召力能讓更多的觀衆走進影院觀看電影,走進這段難忘的夏日。

故事的結尾,兩個人沒有再見面,四毛和水生的友誼就像當初他們不期而遇,現在又戛然而止了。最後推土機推倒廢品站的那幕昭示了友誼的終結,夏日的美好終抵不過現實的殘酷和遺憾,這也是影片最令人回味的地方。有句話說,離散的人就那樣離散了,但相逢的人總會再相逢。希望像黃四毛和水生這樣的人能被大家關注和理解,也希望大家能找回曾經走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