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勵志人生 > 電影《流感》觀後感

電影《流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電影《流感》觀後感

電影《流感》觀後感

導讀:快跟本站的小編一起來看看爲大家精心準備的電影《流感》觀後感吧!

電影《流感》觀後感

觀後感一

影片拍攝於2013年,韓國首部以病毒感染爲主題的電影,又名《戰疫》。之所以在本月推薦,也正是因爲它的主題,以至於打開電影時滿屏彈幕都是“冠狀病毒讓我們在此相遇”。1998年韓國取消了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爲5個等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本片分級爲15歲以上,片中病毒傳播的場景設計和隔離區的鏡頭特寫還是比較瘮人的,預先提醒,不喜勿看。影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講述了一羣東南亞偷渡客中有人攜帶了致命豬流感病毒,在密閉的集裝箱中,病毒發生了變異,其中一名倖存者攜帶的病毒在城市中傳播擴散進而失控的故事。影片的成功應該主要歸功於導演對人性的刻畫和劇情的把控。災難面前,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暴露無遺。流感爆發前夕,官員的坐而論道,碌碌無爲促進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疫情爆發後羣衆開始搶劫超市,女主隱瞞女兒的病歷,而政府在忙着打鳥,就是射殺所有飛過疫情發生地——盆塘的鳥,因爲害怕它們會把病毒帶出去,劇情荒誕卻又顯得無比真實,也爲後面焚燒感染者做好了鋪墊,無辜的飛鳥尚且如此,何況隔離區中攜帶病毒的感染者呢?影片在民衆暴動,美國出動轟炸機準備鎮壓時到達高潮。雖然最後的結局是總統力挽狂瀾,忤逆了美國舍小家顧大家,保護全世界人民的“好意”,保住了擁有抗體的小女孩,贏得了戰疫的勝利,但細究其結果,終究不過是僥倖而已,如果小女孩沒有抗體呢?是不是真的要“清理城市”?這裏說明下韓國的疫情爲什麼還有美國的事。片中提到的戰時協議指的應該是1953年美韓簽署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條約約定,韓國給予美國在其領土以內及其周圍部署陸空海軍部隊的權利,並在《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的框架下確定了韓國武裝力量的軍事指揮權由美國指揮官掌握的聯合作戰體制。至今,韓國軍隊指揮權仍然在美國手中,也是讓人感慨不已。放開限制後的韓國電影向來以大膽敢拍出名。影片情節雖然屬於虛構,原意更多是想表達政治諷刺和批判,但在這個特殊時期,它的現實意義卻變成對疫情的警醒了。影片中的病毒起源於罪惡,發展於混亂,最終終結於人性的光輝。現實中的病毒同樣起源於人們的陋習,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國家的自主與強盛,黨和政府措施的有力,以及國民的善良,讓我們終能免於混亂。就像我們的領導人說過的: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必將全勝!

觀後感二

災難片這種題材從來就不好把握。美帝向來把重點落在破壞與拯救。大部分的災難片總是忽略危機之下的人性考量,而將此均爲特效的炫耀狂歡。畢竟,大部分人看電影就是圖刺激[]。

而《流感》給了我驚喜。導演金成洙對人性的揣摩已經到了極高的地步。流感的突然襲擊給全部人帶來了巨大的恐慌。相比於美帝個人英雄主義的塑造,這部片子更側重於人性自私,偏向於現實主義。影片中幾乎每個人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行動的出發點都是自私。如母親爲了女兒活下去明知嚴重性的包庇;議員爲了大多數和自己的臉面放棄小部分;即使是在出場時被塑造爲英雄的大哥也在後來爲自己安危煽動民衆,脅迫小女孩,爲自己注射抗體。好像每個人都是壞的,沒錯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壞的。沒有過分渲染的偏離現實的英雄式領軍,每個人都在努力讓自己活下去。病毒可怕,更可怕的是人性之惡。

醜的反面是美,在這渲染之下更能突出智久,總統對於正義人道堅持的可貴。結尾處小女孩面對殘暴的軍隊這樣勇敢地奔向媽媽,讓人彷彿看到人性之光,不顧一切地站在受傷媽媽的前面向軍隊祈求停止開槍。小姑娘的演技真是沒話說,看到射擊時候的驚恐與害怕,以及在媽媽受傷後的勇敢都演得特別贊。

相比於名聲大噪的《熔爐》,這部給我的感覺更加真實。熔爐中刻意營造的灰暗色彩以及緩慢拖沓的節奏都讓我對影片感到失望。後者廣爲流傳的原因應該是題材的沉重以及對後續對整個法律體系、社會、國家的觸動。

該片也帶來問題,是否應該爲大部分而放棄小部分?即使是緊急時刻政府是否可以對無罪民衆進行生命權利剝奪?

影片中決策者之間的爭執也是一個重點。但是議員們勾心鬥角的部分拍的太爛,爭鬥刻畫的太無力,簡直是整部影片的敗筆。衝突發生的太突兀,感覺是爲衝突而衝突。小地方的議員對總統的指手畫腳的可能性,總統面對各方的阻攔的無奈也演得太假,人物塑造的不夠鮮明。相較於其他部分,這部分令人看的難受,與影片行雲流水的節奏形成反差。讓人不得不懷疑,該部分是爲了後面總統怒斥美國官員而設置的。其實將這部拍好的話整部電影的意義將上一個檔次,多了對政府和制度的思考,電影的深度也就在於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