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人生 > 經典語錄 > 《文化苦旅》經典語錄彙編

《文化苦旅》經典語錄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1、如果每宗學問的弘揚都要以生命的枯萎爲代價,那麼世間學問的最終目的又是爲了什麼呢?如果輝煌的知識文明總是給人們帶來如此沉重的身心負擔,那麼再過千百年,人類不就要被自己創造的精神成果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精神和體魄總是矛盾,深邃和青春總是無緣,學識和遊戲總是對立,那麼何時才能問津人類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文化苦旅》經典語錄彙編

——《文化苦旅·自序》

2、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引發出人生滄桑感。

——《文化苦旅·自序》

3、這些在生命的邊界線上艱難跋涉的人物,似乎爲整部中國文化史做了某種悲劇性的人格奠基。他們追慕寧靜而渾身焦灼,他們力求圓通處處分裂,他們以昂貴的生命代價,第一次標誌出一種自覺的文化人格。在他們的血統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傳代者,但中國的審美文化從他們的精神酷刑中開始屹然自立

——《遙遠的絕響》

4、在李白時代,中華民族還不太沉悶,這麼些詩人在這塊土地上來來去去,並不像今天那樣覺得是件怪事。他們的身上並不帶有政務和商情,只帶着一雙銳眼、一腔詩情,在山水間周旋,與大地結親。寫出一排排毫無實用價值的詩句,在朋友間傳觀吟唱,已是心滿意足。他們很把這種行端當作一件正事,爲之而不怕風餐露宿,長途苦旅。結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貴妃,不是將軍,而是這些詩人。

——《三峽》

5、只要是智者,就會爲這個民族產生一種對書的企盼。他們懂得,只有書籍,才能讓這麼悠遠的歷史連成纜索,才能讓這麼龐大的人種產生凝聚,才能讓這麼廣闊的土地長存文明的火種。

——《風雨天一閣》

6、基於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過來說,基於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沒有這種東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輕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輕。

——《風雨天一閣》

7、可惜,羣體性的文化人格在中國歷史上日趨黯淡。春去秋來,梅凋鶴老,文化成了一種無目的的.浪費,封閉式的道德完善導向了總體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進,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鶴羽,像書籤一樣,夾在民族精神的史冊上。

——《西湖夢》

8、不能把志向實現於社會,便躲進一個自然小天地自娛自耗。他們消除了志向,漸漸又把這種消除當作了志向。安貧樂道的達觀修養,成了中國文化人格結構中一個寬大的地窖,儘管有濃重的黴味,卻是安全而寧靜。

——《西湖夢》

9、.社會污濁中也會隱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這種大合理的實現方式又常常怪異到正常的人們所難以容忍。反之,社會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犧牲人本體的許多重要命題爲代價。單向完滿的理想狀態,多是夢境。人類難以掙脫的一大悲哀,便在這裏。

——《西湖夢》

10、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位可稱之爲“貶官文化”。隨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蹟也就是貶官行跡。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裏走走,那裏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這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得不壞。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名譽。於是,人品和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後人。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蹟。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

——《洞庭一角》

11、我最不耐煩的,是對中國文化的幾句簡單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脈,拿來統攝全盤總是霸道,總會把它豐富的生命節律抹殺。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還牙,舉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統的霸座迸發。其實,誰都是渺小的。無數渺小的組合,才成偉大的氣象。

——《洞庭一角》